25歲上海交大博士,獲國家大獎、擁嬌妻萌娃,帶娃寫論文兩不耽擱

2021-01-12 騰訊網

「過好自己的生活,科研和工作才會事半功倍。」這句話打破了我們對於工作與生活的認知,可能很多人會表示,這就是一種幻想。但其實說出這句話的人,我們還真不能抨擊,因為這個人用實際行動實踐了這個目標。

說這句話的人名字叫做王言博,他並不是什麼特別偉大的人物,但是他的生活卻真的讓所有的學者讀書人羨慕。因為他在25歲的時候就成為了上海交大博士,不僅如此,他還擁有了嬌妻萌娃,在拿國家大獎的同時,而且帶娃寫論文都不耽誤。可以說,他是真正做到了家庭與事業兩不誤,人生事業共贏。

這讓很多現代人都表示不敢相信,因為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在兩者之間必須做選擇。那麼王言博是如何實現兩者並進,然後實現人生共贏的呢?

一、傑出的讀書人王言博

在2009年的時候,有一篇新聞報導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我們的主人公王言博。新聞之所以報的他,就是因為他非常的年輕,但是又非常的急促。

在25歲的時候,這位年輕人就已經獲得了上海交大的博士,成為博士以後,他很快又進行突破與學習,先後4次獲得了國家獎學金,隨後居然又獨立的在SCI上發表了16篇論文。年輕人朝氣蓬勃,學習努力,而且成就斐然,不僅學術功底非常紮實,而且還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這篇新聞的報導讓人們認識了這個年輕人,但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在乎,因為中國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多,人多的一個顯著效果就是人才特別多。所以每時每刻總有很多的天才跳出來,曇花一現的並不少見,不過這個王言博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因為王言博不僅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而且他在努力攻克這些難題的時候,居然還事業愛情雙豐收,而且在工作狂的同時,兼顧了家庭。

這一下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心裡不平衡,大家都是為了事業,然後犧牲了家庭甚至犧牲的親情,最終才取得成功,然後回頭拿來照顧這一切。

那麼,憑什麼這個年輕人可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呢?這一切或許要從到他年輕的時候說起。

二、王言博的困惑與突破

王言博年輕的時候非常的優秀,他對自己有著很強的約束能力,平時從來不隨意的玩耍,一直都在讀書和做作業。因此他的成績非常好,並且得到了老師與家長的認可,隨後他就考上了上海交大。

當他踏入神聖的殿堂,並且在榮譽加身之中學習的時候,他卻遇到了大麻煩。原來他在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未來已經迷茫了,因為他感覺在榮譽過後,自己總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而且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在前方。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面,他非常的困惑,讀書讀的很不帶感,做研究也似乎很不明白方向。這時候導師卻跑過來勸告他,認為他太鑽牛角尖了。導師建議他從小事做起,每天做一點瑣碎的事情,讓自己的心平靜起來,然後一顆平常心去做學問。

在聽了導師的建議以後,他開始每天做一些很平常的事情,例如整理PPT,例如整理下文件,甚至有的時候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在這種平常心的安撫之下,他最終找到了目標也調整的心態,隨後就開始不斷的努力與突破。很快他就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並且寫了很多論文,得到了國家獎金。

三、工作與生活並不衝突

在接下來的生活中,王言博似乎已經擺正了心態,他知道,生活與工作其實並不衝突,努力的工作並不會耽誤生活。所以,他在該工作的時候拼命的工作,而該放鬆生活的時候則出去打一打球釣釣魚,從來都不壓抑自己,也不糾結。

我們都知道做學問就是這樣,越是糾結越容易陷入到條條框框之中,就好像當年解決費馬大定律一樣,無數的精英人才都無法突破其中的框架,結果被一個局外人給點破了。所以王言博很快擁有了巨大的進步,他不僅先後得了4次國家獎學金,而且還先後寫了16篇論文,並且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不過在取得榮譽的時候,他也並沒有放鬆自己,而是每天跑步爬山鍛鍊身體,而且還保持著自己對於生活的平常態度。就這樣,他以平常的心不僅做好了學問,也調整好了自己,而且生活沒有壓力。

四、甜蜜的愛情

或許就是因為他這樣的態度,所以當他取得優秀成績的時候,周圍的人沒有從他這裡感受到一種傲氣,也沒有感覺到一種拒人門外的差異感。所以,王言博很快就找到了他的愛情,他在大二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大一的女孩子,並且很快兩人一起墜入了愛河。

很明顯,王言博的生活態度使得他不是一個只會工作的書呆子,因此他的愛情很浪漫,並且擁有了讓人羨慕的生活。

在結婚以後,他一方面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又疼愛自己的老婆,雙方的關係並沒有因為努力的攻破難題而出現所謂的冷淡。而且就算他們後來有了孩子,王言博也從來沒有打破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俗話說得好,有了孩子以後必須要更努力的賺錢,然後給孩子買奶粉錢,所以有一段時間,王言博可謂是拼命的工作賺錢,但是,他也從來沒有因此忽略過對於孩子和妻子的愛。

他依舊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陪伴妻子,陪伴孩子,甚至在寫論文的時候也不忘照顧孩子,可謂是帶娃寫論文兩不耽擱。但相反的,他消耗了這麼多時間陪著妻子孩子,那麼就必然要擠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工作。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每天睡覺只能睡4個小時,剛開始的時候還感覺有些承受不了,但後來很快就得到了平衡。

根據他的回憶,他並不覺得陪妻子和孩子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真正的由身到心的放鬆。而且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想想,寧靜的環境更容易讓人找到靈感,所以王言博並沒有落下自己的生活與事業,並且隨後做出更多的突破。所以王言博並沒有因此感到不舒服,並且還找到了平衡,進一步作出突破。

到現在他的生活依舊讓人羨慕,擁嬌妻萌娃,家庭和睦,妻子幸福,孩子也非常的喜歡父親,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年輕人還沒有耽誤工作,一直在努力的進行學術突破與研究。這一點真的讓很多人羨慕不已,相信他們的未來生活,肯定會更加的幸福美滿。

結語:

其實,我們看完王言博的故事,有的時候真的應該反思一下自身。在現代生活,我們總是強調,工作壓力大,家庭壓力也很大,但其實我們卻忽略了,其實兩者可以找到一個平衡,我們並不需要只做單一的選擇題,這其實是一個多選題。

因此,每當我們感覺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忽略了家庭而被家庭不理解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痛苦和憤怒,但其實並不是家裡人的無理取鬧,而只是我們沒有找到其中的平衡點。

所以王言博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大家可以嘗試著去平衡。陪家人並不是一種浪費,也不是一種墮落,只是一種工作之餘的寧靜,會調整好我們的狀態更好的工作。所以不要為了工作耽誤家庭,工作與家庭可以共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25歲博士奶爸火了!16篇SCI論文、十佳歌手、六塊腹肌……
    01 令人羨慕的神仙學霸 他是年僅25歲的在讀博士生:上交年度人物、學術之星、Science一作、校園歌賽冠軍、新手爸爸、六塊腹肌的健身達人……這兩天王言博的學業和生活經歷引發關注。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25歲博士奶爸走紅,曾睡4小時打3份工,發表16篇SCI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25歲博士奶爸王言博火了。16篇SCI論文、十佳歌手、六塊腹肌……近日,還榮獲上海交通大學2019「學生年度人物」和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的榮譽。他的學業和生活經歷引發網友關注。人民日報等官微也予以轉發,為他打Call。
  • 沒有Science,也沒有娃,上海交大博士談科研經歷爆笑全場
    學校推薦並受邀參加全球青年科學家峰會 下面是王耀在交大就業指導會上的發言 交大的畢業條件是什麼?目前我已發表論文8篇,其中一作四篇,包括領域頂刊PRL 2篇。 雖然這裡列出很多內容,好像我很厲害的樣子,然而我相信我和大家在初入校門時都一樣。回想一下,在入學後我們向師兄師姐問的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恐怕不是科學問題,而是在問交大的畢業條件是什麼,怎麼才能發文章按時畢業。
  • 顧澤茂:把論文寫在魚塘的水產學博士
    顧澤茂:把論文寫在魚塘的水產學博士2010-10-18 08: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荊楚網-湖北日報  漁民們不知道的是,為了當天的講座,頭晚剛從江蘇淮安趕回的顧澤茂早上6點半就出了家門。他們更不知道的是,顧澤茂的一個暑假幾乎就泡在了各地不同的魚塘邊。其實,從2007年博士畢業參加工作開始,顧澤茂就下定決心,自己的論文要寫在魚塘。
  • 材料學院畢業博士生李贊獲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
    近日,2017年度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揭曉。經資格審核、通訊評議和專家評審,李贊獲評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其導師為上海交大材料學院張荻教授、郭強特聘研究員。這是上海交大學生首次在該學會獲得優秀博士論文獎。據悉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此次共評選出5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 超150篇論文,55項發明專利!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他們是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度優秀研究生標兵(博士)。今天,小編就帶你走近這群"砥礪前行的奮進者",向他們學習!  博士期間,圍繞"基於大規模天線的空域信號處理關鍵技術"展開研究,目前已公開發表9篇期刊論文(第一作者論文6篇)其中四篇中科院一區,兩篇二區。在校期間,連續兩年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連續四年參加英語競賽均獲全國獎項,獲得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國家二等獎、2020年優秀博士生標兵等榮譽。
  • 上海交大2018年研究生畢業:書記上微黨課 校長精彩寄語
    科研報國,優秀博士畢業生代表分享學術感悟,交大優博論文聚焦學術最前沿;不忘初心,畢業生積極踐行「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揚帆起航,3D列印船模獻禮母校……姜斯憲以 「微黨課」為畢業生加油、充電,希望大家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
  • 三秦楷模——西安交大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 把科研成果論文寫在祖國...
    這是一份家國情懷,也是老一輩西安交大人對我們的精神傳承。1956年,黨中央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布局的需要,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他們先後主持「973」「863」等國家級項目17項,獲國家、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勵18項。團隊領頭人管曉宏院士,1970年不滿15歲的他參加了陝西華縣的民工隊從事三線建設。在當工人的工作之餘自學完成了初、高中的全部課程,自修了微積分、理論力學等大學課程。1977年參加高考,被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錄取。
  • 發表一作論文3篇,獲各種獎學金,上海交大博士分享論文發表之路
    薛中華,上海交通大學2016級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師從李新昊教授。博士期間獲得研究生優秀獎學金,趙朱木蘭博士獎學金(一等)以及海外校友博士生獎學金。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3篇,其中包括能源材料類頂級期刊Adv. Energy Mater.(IF=24.884)一篇(ESI高被引論文),化學類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 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
    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研究生馬駿獲得了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超導委員會(IEEE CSC)頒發的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項Graduate Study Fellowship。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2位是蘭大校友》 9月8日消息,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北京舉行,共有7位頂級科學家獲獎。其中,蘭州大學校友周其林、馮小明均獲「2018物質科學大獎」。 據了解,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96歲院士獲700萬大獎,卻更加憂愁: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
    96歲院士獲700萬大獎,卻更加憂愁: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近兩年來,華為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風口浪尖,誰也沒想到,全世界科技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居然要舉全國之力來封鎖、絞殺一家民企而就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中,一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老教授獲得了「生命科學獎」,這就是高齡96歲的王振義教授!
  • 96歲王振義院士喜獲生命科學獎,他讓"血癌"治癒率超93%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共揭曉三個獎項及四位獲獎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獲得&34;。在醫學科學界,曾經獲得201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振義院士先後培養出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34;被傳為佳話。在上海血研所,師徒接力攻克白血病,讓中國聲音傳向了世界。
  • 高文、周志華等學者入選,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初評結果公布
    1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總覽1、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獎共有46組通過初評,其中有一等獎兩組,二等獎44組。在本領域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國際會議論文600餘篇。2、百度王海峰、吳華團隊的《知識增強的跨模態語義理解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公示)。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4位獲獎人中有一位96歲的學者
    在今年的獲獎者中,有兩位高齡獲獎者—— 張亭棟和王振義,其中王振義教授以96歲的高齡摘得這一榮譽,成為未來科學大獎自創立以來年齡最大的獲獎者。在今天上午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連線張亭棟時,張亭棟的女兒接了電話,有些驚訝,並表示不知道未來大獎是什麼,哪裡辦的。她請高西慶告訴她這個獎項的名字,並用筆記了下來。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2013年5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突然轟動了整個數學界,他在世界數學界最負聲譽的《數學年刊》上發表了研究文章,證明了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是存在的,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全世界無人能實質推動的數論重大難題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成為了破解數學領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核心人物,59歲成功獲得世界級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 北大公派留學的張益唐:59歲的他獲世界大獎後,聲稱幸好不在中國
    五六十年代中國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向我們完美的詮釋了什麼是大器晚成, 他在59歲的時候破解了困擾數學界多年的"孿生素數猜想",他的發現震驚了數學界,他也因此獲得了世界級大獎。
  • 上海交大錢璐璐,沒成為新紅樓的林黛玉,卻成了加州理工的正教授
    該論文於2018年7月4日在頂刊《自然》被刊登。錢璐璐畢業於東南大學,畢業後錢璐璐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開始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求學。其導師是著名的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賀林。她的成長十分迅速,有一種說法是她碩士和博士一共才讀了3年,就拿到了博士學位。在上海交大求學期間,正巧遇到了加州理工的大牛Winfree到上交訪問,期間和錢璐璐結識。回國後,立即邀請錢璐璐去加州理工大學訪問。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其中就有兩位是蘭大校友!
    9月8日消息,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北京舉行。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獲得「生命科學獎」,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分獲物質科學大獎,林本堅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大獎。其中周其林、馮小明為蘭州大學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