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勺子》敢於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很有深度

2020-11-29 曉娜品生活

《一個勺子》敢於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很有深度

看完了《一個勺子》,總覺得很沉悶。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童話故事:從前有一個白雪公主,聰明、善良,注意,是聰明、善良,原來很小的時候就被教育了善良的前提是聰明啊,我們的善良能帶來的是溫暖,但是聰明可以保護我們免受心懷叵測的傷害。幫助別人之前多留個心眼也許就會避免很多傷害吧,畢竟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劇情我不想說,拒絕回顧,一方面是對主角悲慘結局不願意接受,也有對人物性格過分軟弱的質疑。

看了後揪著一顆心,如梗在喉,憋著一股憤慨之氣於胸,冷靜下來後,現在我卻有點兒疑惑了:現實中真的會有這樣的貌似無釐頭的事情發生嗎,在這信息發達的社會中,人真的那麼好騙嗎,軟弱無能的人沒有維護自身的權益的能力,而讓自己及家人滑向深淵嗎,現實社會是否真的就是個食物鏈,弱肉強食的本質,也許我一開始不願意承認,不願意接受現實。想到一些身邊的新聞案例,我覺得我的疑惑好像是可以被肯定的。

周圍受騙上當傾家蕩產瘋了的人貌似是有的,騙子確實挺多的,大學生被騙到山區誤終身的也不乏案例,被拉到傳銷組織的也很多。我那麼憤慨,也許是因為我不肯面對這險惡的社會。無公害如兔子般無辜的拉條子最後瘋了。影片也許想拉著觀眾探討的是:拉條子就在熟悉的家鄉裡怎麼給弄瘋了,而我出於對結局的不肯承認,從生活邏輯出發,在劇情和設定的環境上,我企圖想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因為這方面不是很能說服我接受拉條子瘋了的結局。

拉條子應該是個穆斯林,姓馬、拉條子是外號也像是回人常見的,金枝子頭戴圍巾,她也是有信仰的,此時應該相信主會給他答案,有宗教信仰的的人對世俗道理不會特別執著,為什麼偏在尋找一個世俗答案中弄瘋了自己。金枝子在前面有猜測過,外面有壞人把傻子弄出去賺錢的種種手段,他也是知道這種事情在外界社會中會發生的,僅僅是被那麼人申領傻子這件事給弄瘋了嗎。

在2013年左右的時間裡,媒體發達,信息快速,隨著社會環境變得複雜,普通人也在相應地適應社會的變化。為什麼拉條子不能保護好自己的權益,他周圍也並不是全是愚蠢的好人,奸滑之人也挺多。那3萬塊錢他一直在追討,難道過程中難道沒有在反省嗎,拉條子在賣炒貨攤那裡打完電話,順手抓了把瓜子,也說明他也是個有小耍滑的人。

不至於是個死心眼到底的人,他也知道為了讓兒子判刑而走送錢的灰色行為。以下這一點與拉條子瘋了關係不大:在這樣老實巴交的家庭中他兒子竟然會犯罪而入獄。是自甘犯罪還是愚笨被別人利用,片裡拉條子對金枝子說過:你兒子就是太聰明了,似乎暗示了是自甘犯罪。最終我現在還是認同了環境和遭遇會將人逼瘋。聽說之前這部電影因為一些原因,遲遲未能公映,我們看到的,應該是經過了刪減,反正影片裡沒有出現過王學兵。

也許大幅度刪減導致了情節上的弱化,使我們對結局的不理解,對於拉條子的遭遇,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待到騙子第二次過來勒索時,我實在不忍心看不去,上了個洗手間順便遛噠下,我回來時,騙子已經不知啥原因不上門了。陳建斌講故事能力還是不錯的,比較現實主義,也很注意細節,應該是內心豐富有穿透力的人。有深度的導演是敢於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血淋淋的撕開,敢於表現,只是像我這種膽小懦弱的觀眾不敢看。

相關焦點

  • 《一個勺子》:從現實到荒誕的距離,聚焦現實的哲思是成功的
    首執導筒的陳建斌用荒誕劇來形容《一個勺子》,一如眾多評論裡所說,這部戲帶有濃濃的中戲味兒,在看似不經意的影像背後,有種強烈的文學象徵意味。的確,《一個勺子》有著荒誕派戲劇通常關注的存在主義母題。原著胡學文的《奔跑的月光》因為有更多的情節與敘述條件,在反映一個「勺子"(河套地區方言"傻子")的種種奇遇與追問時,為故事提供了更多的視角和延展空間。遺憾的是,這一點在改編的劇本裡沒有被保留下來,影片《一個勺子》更多地繼承了荒誕派戲劇的表皮,而沒有呈現或觸發到荒誕喜劇的內裡。
  • 《一個勺子》: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勺子!
    在電影圈中,《一個勺子》的命名比較另類,它講的並不是一個勺子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傻子。而這部電影就是對一個傻人做傻事的最好解讀,影片中有一個真傻子一個假傻子,演繹了一種現實的無奈感。作為陳建斌執導的第一部影片,雖然劇情有點荒誕,卻折射了當下的社會現實,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勺子,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了。在劇情方面,男主拉條子是一個農民,他撿到了一個傻子,也張羅著幫傻子尋找家人,傻子被人認領帶走了。拉條子做了好事,本來很高興。可是怪事接踵而至,仍然有人不斷前來認領傻子,還有人說他是壞人,把傻子給賣了。
  • 面對社會現實,我們的人生要何去何從?
    因為我是中文師範專業,對於最近網上授課以及實習問題還是比較關注的,所以深度聊到教育的相關問題。社會現實——底層人的奮鬥令我大徹大悟的,是最近突然意識到,古裝劇裡的那些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傻傻的路人,就是此刻的我們。
  • 《一個勺子》|好人真的沒好報嗎?
    影片改編自河北作家胡學文中篇小說《奔跑的月光》,講述了一位西北淳樸農民的救助一個流浪於街頭的弱智,名為「勺子」的故事。《一個勺子》用底層視角拋出了尖銳的問題,並以平民化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影片黑色幽默式的風格給觀眾帶來了輕鬆、愉快並且產生笑的效果,不僅推進了電影的敘事,從而呈現出一種以反映現實的殘酷、怪誕、荒唐的幽默,最終回歸到對人性和社會拷問。
  • 《一個勺子》究竟是部什麼樣的電影?
    《一個勺子》剛剛在金馬上斬獲最佳新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   搜狐娛樂訊 (蘇三/文) 「勺子」,即我國西部方言中「傻子」之意,由陳建斌導演的現實題材作品《一個勺子》剛剛在金馬上斬獲最佳新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成為金馬獎上的最大黑馬,一時間,大家都對這部尚未公映的電影充滿好奇。《一個勺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電影呢?搜狐娛樂記者日前在內地提前觀看了此片。
  • 史興慶:《一個勺子》,比黑色幽默更現實的人生
    原標題:史興慶:《一個勺子》,比黑色幽默更現實的人生  有些事情是要反著看的,比如《一個勺子》,表面上是喜劇,實則一齣悲劇。還不能說影片是黑色幽默,至少故事不夠荒誕,人物也不變態(沒有人的言行像個變態),也談不上做了藝術性的誇張和扭曲,反而更像是從生活的大染缸裡隨意舀出了一勺,呈現了生活的一些原汁原味,讓我們看到了熟悉中的陌生、陌生中的熟悉,領略了一種現實人生。   影片其實講了一個很小的問題:一個傻子(西北方言音同「勺子」)為什麼會被人爭來爭去?
  • 《一個勺子》:一勺荒誕一勺現實 其實答案就在那裡
    原標題:一勺荒誕一勺現實其實答案就在那裡   在鍋裡燜了一整個春夏與秋冬,《一個勺子》總算得以揭蓋。有些東西燜得久了,過於爛熟,它就容易變味。我說的是評論。表揚稿在去年金馬獎時就出盡了,如今正式上映,似乎除了批評走向就沒了別的視角。不少人拿它的不成熟做文章,還有人評判它立意混沌,不解決問題。這樣的觀點恕難認同。
  • 喜劇《一個勺子》生活中不能缺少勺子,因為這個世界精明人太多
    《一個勺子》是陳建斌的導演處女作,有野心,有情懷,也有能力。「勺子」在甘肅、新疆的方言裡是「傻子」的意思,只要知道這個背景,片名的意思就再明白不過了,這是關於一個傻子的故事。生活的糟心事已然如此,還多了這麼一個勺子跟到家裡添麻煩。拉條子幾次企圖把勺子丟到城區郊外,勺子又都能自己找回拉條子家。無計可施,拉條子只得找村長,請求村長開個介紹信,把勺子送到流浪人員收容站。啃著羊棒骨嫌瘦的村長卻教訓拉條子腦袋不開竅,在收容站不愁吃喝,這麼好的事,全縣二十萬人都想去,哪裡還輪上勺子?
  • 如何評價《一個勺子》這個電影,看完有什麼感受
    剛看完《一個勺子》這個電影,我是在喜劇區裡搜到的,看完很壓抑,分明就是個悲劇。拉條子和媳婦是善良的,也是懦弱的,讓我看到了我父母的影子。他們出身貧窮,遇事不知什麼是正確的解決方法,只能憑著自己內心的善良去處理這件事。
  • 有人說《一個勺子》不合時宜,我不同意
    在電影開頭,有一段時間的黑屏字幕,上一句是勺子作為工具的基本釋義,下一句是指這部電影裡勺子的真正含義,勺子,西北方言「傻子」同音,指一個人很傻。陳建斌很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奠定了整部電影的隱喻基調。帶有寓言風味的開頭小食,讓人似乎找到了記憶裡翻看伊索寓言時的童年回憶。而《一個勺子》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
  • 《一個勺子》曝終極海報 陳建斌為"金勺子"慶生
    金世佳送糖糕祝福  《一個勺子》圓陳建斌四十餘年電影夢 上海首映口碑爆棚  在此次上海見面會上,陳建斌、蔣勤勤、金世佳與媒體朋友們共同目睹了「勺子」真身,《一個勺子》終極版海報也於當天曝光。  電影《一個勺子》由陳建斌自編自導自演,講述的是西北淳樸農民拉條子因救助一個流落街頭的 「勺子」,而被迫當好人的故事。活動現場,陳建斌坦言:「《一個勺子》作為我的導演處女作,圓了我四十多年的電影夢,雖然中間經過了漫長的等待,但每個人都為這部電影付出了很多,也希望『勺子』可以有一個好成績。」
  • 《一個勺子》你看懂了嗎?
    他遇到了討食的勺子(傻子),勺子一路跟著他回了家。又不想管勺子又怕勺子凍死的拉條子,讓勺子在自家的羊圈裡睡了一晚。故事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開始了。首先來看拉條子跟金枝子,他們的生活幾乎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牢裡的兒子還等著他們搭救、村裡的村長對他們於事無補、村裡的三哥告訴他們這就是人生教他們安於現狀、警察局的楊警官總是讓他喝杯水冷靜一下、就連勺子也來他家蹭吃的……所以電影做了一個有趣的改編:拉條子家從種田變成了養羊,羊羔在電影裡一般作為弱勢的被宰殺的對象,指向性很強。
  • 《一個勺子》中的兩個「勺子」,兩個新疆男人患難那些年,那些天
    電影《一個勺子》可以說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以寫實為主題的電影。在這部影片中,主演拉條子和配角李大頭因為傻子的尋人啟事而反映和折射出令人三思的的社會思考。跌宕起伏的劇情,人物內心的寫實和完美刻畫,讓觀眾讀出了人性的本真,也是可說是一部小成本的大作了吧!
  • 在疫情時代的驚濤駭浪中,我們每個人如何正確面對現實
    事先聲明哦,這並不是一個道德評判,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我發現因為疫情的影響有的朋友被裁員了有的辭職了,有的人為了生活瘋狂工作,有的人丟了工作卻毫不在乎肆意放縱自己,這讓我很好奇。為了活下去,拼命的去工作我能夠理解而且這是事實,但為什麼有些人卻面對生存的壓力甚至死亡的恐懼卻毫不在意似的忘情放縱呢?如果有人告訴你:你離死只有一步之遙!你會做什麼?
  • 從東北方言老鼻子到《一個勺子》,陳建斌獲得了臺灣電影金馬獎
    例如,說某人是一個「白球勺」,不會辦事,不懂得,外行。影片《一個勺子》在上映之後,極佳的口碑獲得半個演藝圈人的支持,豆瓣評分7.7分,陳建斌則憑藉該片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多項大獎。
  • 陳建斌談《一個勺子》:荒誕,說真話的孩子
    這部電影摘得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被評價為「在悲喜之間洞穿人世的複雜,猶如一面照妖鏡,讓社會中的人無從遁形。」   《一個勺子》是演員陳建斌的導演夢,也是他為今天的中國人講述的一則「寓言」。陳建斌說,時下火熱的電影產業讓他有機會「表達自己對電影的理解,拍出自己心目中的好電影」。
  • 你知道電影一個勺子結局什麼意思嗎
    他已經不再是有力量反抗的拉條子了,他成了軟弱又渺小的傻子。影片至此,戛然而止。  寓言一則:究竟誰是傻子?  「猶如照妖鏡,讓社會中的人無從遁形。」這是金馬獎給予《一個勺子》的評價。電影一個勺子海報  一個勺子完整劇情介紹  勺子,在新疆、甘肅普通話又有「傻子」之意。因此《一個勺子》講述的是一個「傻子」的故事。然而除了一般定義上智能低幼的傻子,世間眾人誰不曾傻!
  • 《一個勺子》:老實人被欺辱,是我們應該反思的痛
    楊警官:一個只求做好本職工作的小警察。大頭哥:收了拉條子的錢卻不辦事兒的社會人。三哥:介紹拉條子和大頭哥認識的中間人,開著個小賣部,小生意人。村長:求安穩,不想惹麻煩的小領導人,一村之長卻不能為民解難。
  • 《一個勺子》這部電影,到底是講的一個什麼故事?
    《一個勺子》這部黑色長焦鏡頭下的農村電影。演技真的都很好,金世佳尤為突出!在我長大的農村裡雖說不是那麼窮,可是人卻和他們一樣是個「勺子」。拉條子一個善良的人,撿了傻子,丟了傻子,一個個人性的碰撞,都那麼真實,就像我自己遇見過一樣。
  • 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以動力機制變革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助推發展方式轉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傳統要素投入型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以科技創新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成為優先的現實選擇。這是以技術力量推動經濟增長的便捷路徑,也是構建科技與經濟良性互動關係的現實基礎,更是在全社會形成協同創新機制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