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勺子》敢於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很有深度
看完了《一個勺子》,總覺得很沉悶。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童話故事:從前有一個白雪公主,聰明、善良,注意,是聰明、善良,原來很小的時候就被教育了善良的前提是聰明啊,我們的善良能帶來的是溫暖,但是聰明可以保護我們免受心懷叵測的傷害。幫助別人之前多留個心眼也許就會避免很多傷害吧,畢竟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劇情我不想說,拒絕回顧,一方面是對主角悲慘結局不願意接受,也有對人物性格過分軟弱的質疑。
看了後揪著一顆心,如梗在喉,憋著一股憤慨之氣於胸,冷靜下來後,現在我卻有點兒疑惑了:現實中真的會有這樣的貌似無釐頭的事情發生嗎,在這信息發達的社會中,人真的那麼好騙嗎,軟弱無能的人沒有維護自身的權益的能力,而讓自己及家人滑向深淵嗎,現實社會是否真的就是個食物鏈,弱肉強食的本質,也許我一開始不願意承認,不願意接受現實。想到一些身邊的新聞案例,我覺得我的疑惑好像是可以被肯定的。
周圍受騙上當傾家蕩產瘋了的人貌似是有的,騙子確實挺多的,大學生被騙到山區誤終身的也不乏案例,被拉到傳銷組織的也很多。我那麼憤慨,也許是因為我不肯面對這險惡的社會。無公害如兔子般無辜的拉條子最後瘋了。影片也許想拉著觀眾探討的是:拉條子就在熟悉的家鄉裡怎麼給弄瘋了,而我出於對結局的不肯承認,從生活邏輯出發,在劇情和設定的環境上,我企圖想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因為這方面不是很能說服我接受拉條子瘋了的結局。
拉條子應該是個穆斯林,姓馬、拉條子是外號也像是回人常見的,金枝子頭戴圍巾,她也是有信仰的,此時應該相信主會給他答案,有宗教信仰的的人對世俗道理不會特別執著,為什麼偏在尋找一個世俗答案中弄瘋了自己。金枝子在前面有猜測過,外面有壞人把傻子弄出去賺錢的種種手段,他也是知道這種事情在外界社會中會發生的,僅僅是被那麼人申領傻子這件事給弄瘋了嗎。
在2013年左右的時間裡,媒體發達,信息快速,隨著社會環境變得複雜,普通人也在相應地適應社會的變化。為什麼拉條子不能保護好自己的權益,他周圍也並不是全是愚蠢的好人,奸滑之人也挺多。那3萬塊錢他一直在追討,難道過程中難道沒有在反省嗎,拉條子在賣炒貨攤那裡打完電話,順手抓了把瓜子,也說明他也是個有小耍滑的人。
不至於是個死心眼到底的人,他也知道為了讓兒子判刑而走送錢的灰色行為。以下這一點與拉條子瘋了關係不大:在這樣老實巴交的家庭中他兒子竟然會犯罪而入獄。是自甘犯罪還是愚笨被別人利用,片裡拉條子對金枝子說過:你兒子就是太聰明了,似乎暗示了是自甘犯罪。最終我現在還是認同了環境和遭遇會將人逼瘋。聽說之前這部電影因為一些原因,遲遲未能公映,我們看到的,應該是經過了刪減,反正影片裡沒有出現過王學兵。
也許大幅度刪減導致了情節上的弱化,使我們對結局的不理解,對於拉條子的遭遇,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待到騙子第二次過來勒索時,我實在不忍心看不去,上了個洗手間順便遛噠下,我回來時,騙子已經不知啥原因不上門了。陳建斌講故事能力還是不錯的,比較現實主義,也很注意細節,應該是內心豐富有穿透力的人。有深度的導演是敢於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血淋淋的撕開,敢於表現,只是像我這種膽小懦弱的觀眾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