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以後,為什麼有人選擇瘋狂工作,有些人卻放縱無度?
事先聲明哦,這並不是一個道德評判,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我發現因為疫情的影響有的朋友被裁員了有的辭職了,有的人為了生活瘋狂工作,有的人丟了工作卻毫不在乎肆意放縱自己,這讓我很好奇。
為了活下去,拼命的去工作我能夠理解而且這是事實,但為什麼有些人卻面對生存的壓力甚至死亡的恐懼卻毫不在意似的忘情放縱呢?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離死只有一步之遙!你會做什麼?
Mortality Salience「死亡顯化」
指你能夠根據發生的事情判斷自己的死亡是大概率事件,當然因人而異,有些人天性多疑,更具有這個特性,只不過生活中的我們常常避諱去講死亡這個詞語。
在三十年前起至今,國外的研究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研究過關於死亡!發現人面對死亡的可能時會做出許多耐人尋味的事情,有人會拼命健身塑形鍛鍊自己的體魄,可911之後,卻使他們變得暴飲暴食,仿佛不在去想減肥塑形這檔子事兒。
這樣的事實看上去相當矛盾,極度的自律和極度的放縱因為一件事情而互相衝突。
如果你深入的去了解這個實驗資料,你就會發現有的資料表明,人們因為死亡顯化而更喜歡購買奢侈品,還有些人則會變得更加物質主義,甚至有研究表明對性生活需求更多且放縱,或者追求速度和狂野的駕駛不顧自己的性命。
這些表明上雜七雜八的觀察結果是否意味著「死亡顯化」這個詞語更具有研究的價值,那麼這些行為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嗎?
有一個理論可以支持這個詞語所帶來的的行為,這個理論叫做恐懼管理理論,簡稱TMT理論。
根據TMT理論,當人們現實的意識到自己跟世間萬物一樣,永生是不可能的,從人生下來的那一天起你就在走向死亡,人們會害怕會細思極恐,這是天生的,但為什麼大部分人不去想就沒有意識到呢?
因為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我們天生也具備對付這種害怕的策略,免得自己被自己嚇死。
TMT理論表明:畏懼死亡就是人類的天性,當人們被提醒死亡這件事的時候,往往會陷入到「存在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對自我死亡的恐懼產生的焦慮中。
一般這種情況下,對付這種焦慮的策略有兩種。
1. 捍衛自己的世界觀。
表現為倔強或執著,變得富有攻擊性和叛逆性,比如反對一切不喜歡或者不習慣的事情,或者為了一點點自己的小事而大發雷霆。
與其說是捍衛自己的世界觀,不如說是逃避現實的世界,放棄了現實的社會交際能力與社會帶來的自我約束力,苛刻的人會更加刻薄,內向的人會因為一點點的私人空間而崩潰哭泣,「喪」這個詞語會被無限放大。不再考慮未來,不去考慮健康,只為一時的快感和安逸去躲避。
2. 試圖增強自尊。
把你的注意力和精力花在那些體現你自尊的事物上,努力去獲得這個社會認為這件事情應該有的最高標準,簡單來說就是優越感,當你成為最高標準時,那麼所有人都將在你之下,你會擁有極大的滿足和優越感。
對於有的人來說,自己的尊重依附於社會對自己身材的評價,所以疫情期間總有人堅持在家健身,甚至不顧勸告跑到沒人的地方跑上幾圈。
那怎麼解釋同樣感受到「死亡顯化」後沒有去健身的人呢?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他們的自尊不依附於此,二是在身材這個領域,他們的自尊太低了,他們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達不到社會的標準。
好了,我們區分了兩類不同表現形式,經過複雜且漫長的實驗得出了一個根本的結論。
當你覺得死亡其實就在眼前的時候,就會把全部力氣花在那些讓你自尊能夠提升的事情上,努力去達到社會認為這件事該有的最高標準。前提是你覺得這件事情的社會表尊是你有希望達到的,離你不太遠的(個人意識的不太遠,不代表事實不太遠)。
現在我們回到文章的開頭,為什麼在疫情的影響下有些人會拼命去健身,去工作。為什麼當疫情結束後丟掉了工作失去了經濟保障,有些人自暴自棄去放縱,去打遊戲,去無止境的熬夜。有些人則突破自我,去嘗試不敢確定的事情,在大裁員的行業中敢於跳槽,敢於去表現自我能力。
答案是:
面對真實的死亡或者不具象性的死亡威脅時,是人都會恐懼,畏懼和躲避都是人的本性,避開現實世界的實質威脅,沉浸到虛幻的自我世界是絕大部分人的選擇,哪怕他知道這樣子是不正常的,但天性在躲避社會性的情況下得到了充分的釋放,生物的一生就是毫無意義的去死,但我們一生都在壓制自己的天性去遵循社會性。
這樣對嗎?
當然不對!
加繆曾經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尋找其沒有意義的勇氣!
生命本來就沒有任何意義,人生也沒有它本來的意義或者目的,人類總是不由自主的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目的,然後把自己找到的目的升華為意義,其實都是無意識的基因自然演化的結果,與其他風火雷電等等自然現象無異。
人生沒有意義,我們就只是在存在而已,絕對沒有什麼生來就被賦予的使命,人生也不應該被劃分成固定的階段,然後去為了完成任務而活著,這種感覺就像是被操縱的木偶,愛情應該是為了遇到有趣的靈魂而生,期待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生命沒有原本的意義,但作為主觀意識的人類,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生命確定意義。意義的如何確定並不是聽那些一脈相承從古至今的天經地義,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什麼天經地義,更沒有什麼神聖使命,要做的就是聽取你自己的聲音,去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這不是讓你去放縱去遵循動物的本性,他人異樣的眼光擋不住你自己特有信念的追求,這絕對沒什麼錯!
筆者早年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涉獵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知識,從圖書光碟到網絡無不用其極,原因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從小學的一本科幻小說直到現在工作一直如此,
這當然會被身邊的人所誤解,看這些有什麼用?為什麼不去看看職業發展的東西呢?
而我也曾經想到過死亡,遇見過「死亡顯化」,通過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感,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回答。
我就是想要去做我想做的事情,我也堅信我做的是正確的,我做的事情會給我帶來滿足感,尊重感與社會的肯定,這是我的生命,我明白什麼是耽誤和浪費,什麼是積極什麼是進取。
人生就該堅信自己的世界,自己做主,不去躲避,不去恐懼,被操縱和無意義的人生毫無色彩,所以當困難帶來威脅,恐懼大於其他情緒的時候,相信你自己,你可以去幹自己想去幹的事情,你也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去堅強去果斷,去敢於面對死亡,去完成自己沒意義的生命有意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