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羽翼豐滿後,就要反抗家長的壓力:北美移民即將反噬英國宗主

2021-01-11 莫叱愚為

北美十三個殖民地興旺發達,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而且因為北美大陸自然資源豐富,土地又很肥沃,所以其發展勢頭有增無減。

就連英國政府也沒有預料到,當初這些被政府視為累贅的子民們,不僅在北美找到了生存的天堂,而且還生活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而在面對著這種形勢時,英國政府可謂百感交集,甚至多少還有那麼一點嫉妒心理。

因此,當英國移民們陶醉於自由而富庶的生活時,他們的英國老闆卻準備向北美伸手索取利益了。因為在這個時期,英國政府的日子很不好過!

原因在於,一直忙於和法國爭奪美洲殖民覇權的英國,在1763年贏得了「七年戰爭」之後,突然發現自己雖然贏了法國,奪取了加拿大等法國殖民地,但卻背上了高達1.3億英磅的巨額債務!

為了緩解沉重的財政壓力,也為了使英國能夠維繫殖民體系的運轉。在本土已無法增稅的情況下,英國政府決定向北美殖民地收稅。

英國政府認為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們,不僅獲得了祖國的安全庇護,而且還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享受著低稅收的福利待遇。是英國的寬鬆政策,促進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大發展!

因此,既然現在英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那麼就應該是北美殖民地回報英國本土的時候了!於是,英國議會便通過了一個決議,決定向北美殖民地徵收「印花稅」。

他們認為「印花稅」的稅額雖然不高,但卻能夠發揮「集腋成裘」的價值。而且正是由於印花稅稅額較低,所以應該不會引起殖民地的反對!

可是讓英國議會始料未及的是,此時的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們,已經猶如被一個寵壞了的孩子。他們雖然認同自己的英國人身份,但是卻並不想從自己的兜裡掏錢回報英國政府。

移民們認為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成就,都是用自己的雙手換來的。既然當初,英國政府不肯資助移民,那麼現在又有什麼權力向殖民地佂收印花稅?不掏錢,不掏錢,就是不掏錢!

於是,在北美殖民地的激烈反抗下,英國政府的「印花稅計劃」很快就壽終正寢了。當初哥爾柏曾經洋洋得意地鼓吹說:「徵收印花稅就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

而冰冷的現實,則給他的夢想迎頭潑了一盆冷水。英國政府在1765年向北美殖民地佂收印花稅,但是到了1766年就被移民們頂了回去,只維繫了大約一年左右。

硑了壁的英國議會,決心一計不成再施一計。既然移民不肯為祖國分憂,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那麼,作為家長的英國政府,就該教訓一下這些被寵壞了的孩子!

於是英國政府決定:今後向北美殖民地徵收關稅!凡是殖民地從英國本土進口的商品,都將被徵收一定數額的關稅。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它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因此,只要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們離不開英國商品,他們早晚還得俯首就範!

然而,英國政府和議會又一次打錯了算盤!這次的懲罰性關稅方案,不僅引起了北美殖民地移民們的激烈反抗,而且還影響到了英國本土商人的利益。

一時間,反對政府和議會佂收關稅的聲音此起彼伏,將英國政府置於極其尷尬的境地!於是,英國政府又一次「被打臉」。在北美殖民地和英國商人的反彈壓力下,不得不收回佂收關稅的決定!

佂收印花稅和關稅的失敗,使英國政府看清楚了移民們的小算盤——無論政府徵收的稅額多麼低,也無論這項稅收該不該佂收,只要是英國政府想從殖民地薅羊毛,就會引起移民們的激烈反抗!

不過,雖然英國政府取消了佂收印關稅的決定,但卻保留了茶葉稅。而這依然引起了殖民地的不滿,移民們認為北美殖民地就不該向國王陛下的政府納稅!

1773年英國本土商人把英屬東印度公司,從中國進口的茶葉運往北美殖民地傾銷。由於中國茶葉味道好、價格低,所以很快便衝垮了殖民地茶葉市場的正常秩序,使殖民地商人積壓了大量的茶葉。從而又一次激起了北美殖民地,對英國政府的不滿情緒!

被惹惱了的移民們,開始變著花樣報復英國政府。1773年12月,堅持反對英國向北美殖民地傾銷茶葉的亞當斯,聯合了其他幾個同樣對英國政府向北美殖民地傾銷茶葉不滿的人。

他們化妝成印第安人的樣子,把停在波士頓港口的,英國商船上的342箱茶葉傾入大海,給英國商人造成了價值18000英鎊的損失。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一忍再忍的英國政府,見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們,竟然無視宗主國的權威,一再挑戰英國政府的底線,覺得已經不能再縱容這班無法無天的傢伙了!

於是,英國政府便針對殖民地移民們的「暴行」,出臺了《強制法案》。法案聲稱:波士頓人是暴徒,他們沒有資格管理自己。如今後再發生違法事件,違法者將不再由殖民地法庭審判,而是將被押回英國本土受審!

這個《強制法案》等於收回了當地法庭的裁判權,因此移民們認為這是對自身權力的踐踏!

而且這些早已在北美殖民地生根發芽的英國移民們,既崇尚自由而又桀驁不馴,他們又豈肯在英國政府的高壓下屈服?於是覺得自身利益受到侵犯,自由受到了幹涉的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與宗主國有了離心傾向。

北美十三個殖民地,逐漸有了聯合起來反抗宗主國的趨勢。一股武裝反抗宗主國的思潮正在潛滋暗長。

資料參考:《美國史》

相關焦點

  • 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其實,這句話已經從側面說明教育需要以愛為契機,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並且對孩子實施更加深刻且全面的教育。如果說父母選擇用謾罵的方式去"脅迫"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和教育的方向,則會讓孩子無法感受到愛,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此,有個育兒專家就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 把歐洲投資移民當跳板的中國式家長為了子女教育可以有多拼?
    眾所周知,我國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非常重視的,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學區房之說,還有一些家長甚至早早就移民海外,為子女規劃好外國身份,讓孩子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從「天價」學區房到教育移民,不得不說,中國的家長們為了讓下一代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和綜合發展真是用心良苦!
  • 【諾亞新鴻】移民希臘後孩子逐漸長大,超齡了怎麼辦?
    和西方父母所推崇的鼓勵孩子儘早獨立所不同,相比於放手,中國家長們其實更願意在孩子的人生中持續扮演著輔助者的角色,為他們積極籌劃,掃清障礙,謀得一個錦繡前程。就像中國那句古話所說的那樣:「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隨著家庭經濟實力的提高,家長們為孩子所做的努力也在不斷升級中,競爭激勵的學區房、北京戶口已經是老生常談,這些年來,移民更是成為了眾多家庭為子女成長而努力的新方向。
  • 開學前家長要幫孩子過「三關」
    每次新學期開學,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睡眠不足、害怕老師、坐不住等現象。專家指出,這是由於學生突然從放鬆到緊張而引起的「假期症候群」,要想儘快調整過來,家長需要在開學後兩周內幫孩子過「三關」。家住西山區的張先生打進熱線說,兒子亮亮(化名)即將進入初三階段,暑假期間,兒子玩「網路遊戲」已經成癮,每次被家長訓斥,兒子就說上初三後就不再玩了,讓家長不要管他,可眼看新學期就要開學了,兒子的「遊戲癮」卻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
  • 孩子從小就移民?家長:不是背叛,只想讓下一代變得更完美!
    孩子從小就移民?家長:不是背叛,只想下一代變得更完美近期,隨著一則消息的傳出,很多家長有點慌了,為了減少境外患者回國搗亂案例的發生,國家相關部門將嚴查"雙重國籍"問題。其實我國《國籍法》一直不允許中國公民持有"雙重國籍",任何中國人只要加入他國國籍,中國方面就會自動註銷其中國國籍。
  • 媽媽被孩子逼瘋,沒個三頭六臂都不敢當家長
    甚至有的家長說「這年頭,沒個三頭六臂都不敢當家長。」其實不光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在教育孩子的很多方面,家長都不得不面臨各種問題,有時候真的能被孩子氣到發瘋。雖然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可孩子總會叛逆,總會犯錯,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因為孩子的錯誤而焦慮而憤怒的話,是得不償失的。
  • 英國「小升初」壓力大 考試近乎智力測驗
    十一歲孩子就要面對考試和升學壓力在英國,相當於小學升初中的優才選拔被稱作「11+考試」,其難度令人「聞風喪膽」。只有高分通過考試的孩子才有資格入讀教學質量明顯高出一籌的文法學校,其他孩子則只能就讀普通公立學校或昂貴的私立學校。英國正在展開教育改革大討論,11+考試的合理性正是熱點議題。
  • 家長為啥拼命想讓孩子融入「優等生」圈子?「共生效應」請了解一下
    其實,老王只是眾多家長中的一個典範,他們為了促進自家孩子的各方麵條件,總喜歡拿別人家優秀的孩子和自家孩子做比較,稍有不足之處,就要各種方式鞭策他們,讓他們跟上"優等生"的步伐,並且融入到他們的圈子中。從心理學上來看,老王的行為就是"共生效應"所引發的現象。那麼,何為共生效應呢?了解一下。
  • 想要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家長可試試馬蠅效應,適當施加壓力是關鍵
    都說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孩子現在可以多吃點學習的苦,以免日後吃更多的苦呢。我家孩子這樣沒有上進心,可真讓人頭疼,以後可怎麼辦。其實,孩子沒有上進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家長們可以學習一下馬蠅效應,掌握馬蠅效應的精髓:給孩子施加適當的壓力,或許能讓你的孩子積極上進。
  • 先移民還是先留學?家長們這樣做,對子女的教育更好!
    而最近,就有很多家長向小新諮詢去澳洲留學的問題。澳洲不僅是一個留學大國,同樣也是移民大國。由此,很多家長的問題也就跟著來了,先留學再移民,還是先移民再留學呢?  小新建議先辦理移民再辦留學。理由如下~  學費比國際生低
  • 都是英二代、都有居英權的香港夫妻移民英國
    一般家庭選擇以太空人方式移民,普遍是因為父或母在香港的收入較高,與其到英國重新找工作,倒不如留在香港賺錢,減輕家庭生活壓力,40歲的Winston Wong一家情況較為特別,他和太太Connie都是英二代、有居英權,原先打算待現時9歲的兒子Cheston升讀高中或大學時才移民到英國,可是後來卻決定提早移民
  • 孩子「從小留洋」只為移民?
    「滯留英國1.5萬小留學生事件」最終以外交部宣布「包機」回國的決定,迎來了大結局!當然,這次外交部同時也強調,涉及到「包機」回國的所有費用均由各位「小留學生」的家長承擔!同時,所有「小留學生」回國期間的安全、健康風險全都由其家長負責!
  • 在線青少兒英語產業報告:家長偏愛美式口音 北美外教受歡迎
    外教的口音也是家長選擇在線英語教育平臺的一大考慮因素,超過六成家長更傾向於選擇北美外教,希望讓孩子習得純正的美式發音。 80後家長成為消費主力軍 學歷多為本科經過隨機調查問卷數據整理,結果顯示,家長用戶9成以上在30-40歲之間,即大部分為75後和80後;從學歷來看,家長用戶中本科學歷佔比多,
  • 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
    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性格軟弱、自閉性格軟弱的孩子習慣逆來順受,經常會被欺負,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殘忍。校園欺凌的新聞裡,很多小孩子欺負同齡人的手段是成年人都為之震驚的,如果孩子不反抗,只會讓欺凌者變本加厲。孩子性格自閉不擅長傾訴的話,則會讓這種情況惡化,到時候,孩子求救無門,只能在內心痛苦直至心理扭曲。
  • 家長壓力巨大,老師無可奈何
    《法治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和老師後發現,這些矛盾背後除了互相抱怨和不理解之外,更多的是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在大多數受訪者看來,家長群本應是家校溝通的橋梁,卻無形間成為了「壓力群」。這種壓力來自於「看似留給學生實則留給家長」的作業或者其他任務。在江西一所學校三年級的家長群中,老師直接點名批評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標點符號都打錯了,你當家長的不對孩子負責,不檢查作業,想全部指望老師嗎?」這樣的話被曝光後,輿論一片譁然。
  • 北大學子畢業後留在北大,後在IT屆大展拳腳,他有什麼秘訣?
    1983年,初育國考入北大計算機系,畢業後,初育國留在北大做學術研究。1992年底,在其系主任楊芙清老師的帶領下成立了一個公司,希望可以將一些科技成果轉化成為生產力。一邊研發成果,一邊做一些IT外包的服務,「小青鳥」的羽翼開始豐滿。但與此同時,「小青鳥」也遇到了瓶頸——計算機人才短缺。 初育國和他的創業團隊決定社會招募,他們把北大計算機系的教學體系和一些社會實踐進行結合,研發出了一系列新型課程,為的是給公司培育儲備人才。通過這套教學體系畢業的學生,將和公司一起拓展各類項目。
  • 新東方北美本科留學家長論壇實錄(全文)
    1月23日下午,由北京新東方學校主辦的第三屆新東方北美本科留學家長論壇在翠宮飯店舉行,數百名學生、家長參與了此次論壇。第二位家長的孩子到成都讀大學,自己悄悄退學了,之後在新東方上課,發現考試壓力太大沒考好,現在又開始準備重新去讀書。在現在的社會裡究竟什麼是未來?有時我們看得還不是特別清楚。至少有一點,每一個地方開放的時候這個地方就會有未來,家長開放的時候家長就會有未來,而中學生自己開放思想,來擁抱這個世界的時候,我認為就會有真正的精彩存在。
  • 中科院:在線英語外教資質最受重視 八成家長偏愛北美外教
    調查顯示,外教質量是家長選擇教育平臺的重要參考指標。近八成中國家長傾向於選擇口音純正、教學方式活潑的北美外教。家長認為,好外教會讓孩子英語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高孩子英語水平的關鍵因素。而在線教育模式也讓具有全球頂尖名校學歷背景的外教走進中國家庭。
  • 英國中小學名校校服奇貴 家長吃不消放棄申請
    原標題:名校配名牌家長吃不消校服奇貴英國一項調查顯示,不少中小學校的校服越來越貴,每套價格動輒數百英鎊,令不少工薪階層家長直呼「吃不消」。隨著9月新學期開學,不少英國家庭開始為學齡兒童採購校服。在一家名為Mumsnet的家長社交網站上,一名母親發帖抱怨,「我們給每個女兒置辦全套校服的費用,差不多要700英鎊(約合6214.4元人民幣)!」另一名母親寫道,「我們光是給孩子買一件運動夾克衫,就要花60英鎊(532.7元人民幣)。他們才只有4歲和7歲啊!」英國不少中小學校要求學生統一穿校服,以加強紀律,同時避免貧富學生在著裝上差異太大、形成攀比之風。
  • 英國大改移民法,12月1日正式生效|籤證|工籤|移民法|英國_出國|...
    · 在Skilled worker新工籤路徑下,取消工籤持有者可用工籤在英國待的年份上限。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若工籤持有者工作5年後年薪依然低於2.56萬鎊,雖不可申請轉永居,但不會像此前移民法案的規定必須離境,現在仍可以繼續申請工籤留在英國,這對很多在英工作者來說是絕對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