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猛魚」在我國卻難以生存,甚至被老鄉做成魚乾

2020-10-05 長江君說野生魚

眾所周知,美國水域資源發達,野生魚種群非常豐富,赤鱸、狗魚、大嘴黑鱸等各種掠食魚也不少。

然而,其中有一種體型巨大的「龐然大物」,卻是眾所公認的「淡水第一兇獸」——鱷雀鱔,是一種可以長到800-1000斤的巨型掠食者,且擁有滿嘴尖牙。

鱷雀鱔,體型兇猛程度堪比鱷魚

近些年因為養殖引入,這種「淡水兇獸」也開始進入我國自然江河裡,然而在我國,這些兇猛大魚,卻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鱷雀鱔在我國多地早已出現

鱷雀鱔是被當做觀賞魚引入我國養殖的,已有一二十年的歷史,而因為其體型增長迅速、食量驚人,因此經常被主人棄養後丟入自然水域.....

一般人很難理解為什麼這種魚會成為觀賞魚——但鱷雀鱔近年來在觀賞魚市場很「紅」

最早,這種買來養殖觀賞——生長太快、主人負擔不起——棄養——入侵自然水域的鱷雀鱔放生事件還是零星發生,並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一帶。

然而近幾年,隨著鱷雀鱔在觀賞魚市場的走紅,自然水域發現鱷雀鱔也開始出現「爆發」。

近兩年,各地都有鱷雀鱔出沒的記錄

鱷雀鱔出沒地區也越來越廣,比如四川、廣西、雲南、河南、山東、江浙等等許多地區都開始有鱷雀鱔的身影.....

鱷雀鱔在我國的命運,與在美國大為不同

作為一種古老、「兇殘」的淡水超級掠食魚,鱷雀鱔進入我國自然江河後,造成的影響如何?

最後它們的命運又如何?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鱷雀鱔確實是當今最兇猛的掠食魚,它們一出現,本土的淡水魚往往被「死傷大半」。

白雲湖「水怪」

比如去年轟動一時的「廣州白雲湖水怪」事件,就是幾條鱷雀鱔,把湖中的鯽魚、鯉魚、草魚等淡水魚吃掉大半。

而今年在四川(東風水庫)、重慶一處魚塘,都發生了鱷雀鱔(被人放生的)大量吞食家魚的事件........

(四川東風水庫,村民圍捕鱷雀鱔)

然而,即使鱷雀鱔只要一出現在我國江河水域裡,就「大殺四方」,但到目前為止,在我國還沒有鱷雀鱔在自然水域繁衍生息的記錄,更別提形成穩定的野外鱷雀鱔種群。

鱷雀鱔在我國的命運,同在美國截然不同,這是為何?

密集的漁捕活動,令這種大型掠食魚無處藏身

在我國,可以說有水的地方,就有人釣魚、捕魚。

可能大家對此都早已習以為常,但這種高密度的捕撈、垂釣活動,其實給江河水族造成巨大的生存壓力。

(相反,在美國五大湖流域往往執行嚴格、克制的捕撈規定,這給了鱷雀鱔巨大的生存空間。)

發現後往往就會被迅速捕撈、垂釣

在這種背景下,往往只有一些體型小、繁殖快的魚種能生存下去,比如鯽魚、餐條魚、羅非魚等,就是如今我國最常見的三種魚。

而像鱷雀鱔這種大型掠食魚,根本無處藏身,往往出現後迅速被人發現、捕獲或釣起。

因此,還沒等到這些零星被人放生的鱷雀鱔開始繁衍生息,往往就被人捕獲、釣魚釣起來——按照我們的「老傳統」,捕撈、垂釣的漁獲,斷沒有再放生的道理,尤其是這種體型龐大的「大貨」......

(題外話:從這個角度來看,長江禁漁有非常大的必要性,連鱷雀鱔這種「淡水兇獸」都會被捕絕,可以想像本土的淡水魚面臨什麼樣的生存環境)

鱷雀鱔內臟有毒,但依然難逃被吃的結局

鱷雀鱔在美國江河裡「橫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根本沒人吃這種魚(肉質較粗糙、且內臟有毒),因此即使捕獲、釣獲鱷雀鱔,不少人還是會選擇將其放生。

然而在國內,這些「淡水兇獸」即使外形兇惡且有毒,但最後依然大多走向了餐桌:紅燒鱷雀鱔、鱷雀鱔肉餃子餡、水煮鱷雀鱔等吃法陸續出現.....

甚至在河南,曾有一位老鄉在當地水庫裡捕到一條四十多斤的鱷雀鱔,雖然當時不知道是什麼魚,但因見其體型龐大不舍丟棄,最後還是將其製成魚乾慢慢食用.......

做成魚乾

毫無疑問,如此密集的捕撈、動不動就被吃,這麼「惡劣」的生存環境,在鱷雀鱔近兩億年的進化史上,可能也從未遇到過。

當然,鱷雀鱔作為一種兇猛的外來物種,對它「趕盡吃絕」是沒錯的,但我們當前對江河索取之酷烈,令這種遠古掠食巨獸都無法生存,也需要進行我們反思......

相關焦點

  • 國外獨霸一方的猛魚,在我國不可能泛濫,它們只是遊到我們的餐桌
    前些日子養魚老道看過一篇報導,說的是,即使在國外排名第一的淡水猛魚:鱷雀鱔,它們在我國的自然水域中,也難以生存下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但是,正如某位魚友最後所描述的:它們不是從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流入我國河流
  • 介紹一種我國原生的猛魚,也是最長壽的魚類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我國一種原生的猛魚,其實這種魚我是早有耳聞的,最近一直在關注,只是介於這種魚類適應的水溫又過低了,超過二十七八度有可能就出問題,所以說,只是做以了解,和各位魚友簡單聊聊,它的名字就是:狗魚。
  • 當猛魚遇到了猛魚,到底誰勝誰負,它們可不可以互相混養呢?
    大多數猛魚,小時候都是異常膽小的,但是會欺生 首先第一點我們要明白,雖然說有些猛魚來自非洲、有些猛魚來自南美,它們之間其實素未蒙面,但這絕對不代表它們在原生地不會遭遇到其他和自己體型相當的原生態猛魚。
  • 美味的季勾魚乾(又名海鰻血)燒肉,吃出了媽媽的味道
    老鄉從家鄉歸來,分享季勾魚乾給我們,季勾魚乾燒肉在我童年記憶中是一道很難吃得上的菜,只有春節請客,媽媽才會做。先把魚乾泡軟,切小塊後汆一下,瀝水備用。五花肉太貴,買的前腿肉,切塊清水浸泡,水中加少許鹽。肉浸半小時後也冷水下鍋汆水,燒開後清水衝洗。
  • 盤點三大淡水猛魚,千萬不要在河岸邊活動,否則屍骨無存
    坦克鴨嘴魚一般的體長是1.5米到1.8米,最長的可以長到2米甚至2.5米,體重往往是60公斤左右,當然曾經人們也捕撈過73公斤的。它們的牙齒當中會有倒齒,這是它們最為重要的生存利器,無論是多麼堅硬難咬的食物都可以輕而易舉將其吃下。
  • 河豚魚有毒,河豚魚乾也有毒?
    2016年7月15日,海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組織聽證的基礎上,認為「河豚魚因含有河豚毒素,所以河豚魚乾也有毒」,樂天瑪特海安店銷售河豚魚乾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三項規定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責令樂天瑪特海安店立即改正違法行為並給予罰款5萬元。
  • 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 專家:食用有風險
    店家都宣稱河豚魚乾是漁家捕撈的野生河豚,並已對河豚魚乾做了無毒處理。針對此種現象,中國漁業協會河豚分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禁止一切野生河豚的銷售,河豚魚乾的銷售更是在國際上也不受認可。現象電商平臺現野生河豚魚乾「野生河豚魚乾」「無毒幹河豚」「去毒去頭去內臟」……近日,北青報記者發現國內某大型電商平臺上不少土特產商家在銷售河豚魚乾。
  • 網售「野生河豚魚乾」不知品種,必須謹慎購買
    店家都宣稱河豚魚乾是漁家捕撈的野生河豚,並已對河豚魚乾做了無毒處理。  針對此種現象,中國漁業協會河豚分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禁止一切野生河豚的銷售,河豚魚乾的銷售更是在國際上也不受認可。只要在平臺檢索中輸入「河豚魚乾」,即可檢索到數十家銷售自家作坊捕撈、製作的河豚魚乾,價格從每斤30多元到60多元不等,不少商家還在商品名稱中直接寫道「野生河豚」。  一家位於江蘇南通「樂鮮海產」店中的「野生自曬河豚魚乾」的月銷量已超過100筆。店內線上銷售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河豚都是「漁家自曬」的,而且「都是已經處理好了的,可以放心食用」。
  • 魚乾這樣做,不用油,不用鹽,簡單方便,好吃又下飯
    在農村,很多人在江河中捕捉不少淡水魚,一頓吃不完,拿去賣又不方便,於是用傳統的醃製方法,把魚醃曬成魚乾。草魚乾勤勞的人在農忙中擠出時間,把捕撈的江鮮做成魚乾,房梁上面掛滿了一排排的魚乾。魚乾可以吃,又可以送給親朋好友。魚乾的吃法,有蒸魚乾、有燜魚乾、有煎魚乾、炒魚乾、煲魚乾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方法,不用油,不用鹽,烹飪方法簡單,好吃又下飯。
  • 非洲兇狠的黃金猛魚,5分鐘就能把鱷魚身上肉吃完,現已是觀賞魚
    要是黃金猛魚哪天心情不好了,或者鱷魚惹黃金猛魚不開心了,那它就只能淪為黃金猛魚的盤中餐。黃金猛魚堪稱世界淡水魚之首,自然也是名副其實,畢竟其銳不可當的勢力讓鱷魚都只能自稱小弟,其他小魚小蝦就更不敢在它面前輕舉妄動了。
  • 河豚魚乾到底有沒有毒
    本報訊 河豚魚有毒,河豚魚乾也有毒嗎?8月31日上午,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食品行政處罰案作出終審判決,被訴處罰決定認定案涉河豚魚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依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所作處罰決定予以撤銷。
  • 世界上最大的食人魚有多大 黃金猛魚重50千克
    黃金猛魚平均體長為133釐米,體重達50千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身上有橫條紋,尾巴分叉比較細長,黃金猛魚的外觀十分具有觀賞價值,金黃色的外表搭配鮮紅色的細長尾巴,還有那一條條的黑色橫條紋,也算的上是食人魚中最好看的啦
  • 市場上的鹹魚是用什麼樣的魚做成的?總算知道了
    魚可以製作能魚乾,可以現蒸,可以說是做法多樣了。但是今天要說的是魚類中的鹹魚,要知道,我們說道鹹魚,都會想到自己苦不堪言的生活,但是現實中的鹹魚還是很美味的,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就像是我們在乾貨市場上會看到很多的魚乾在賣,那麼多的魚乾是由什麼魚去製作呢?今天就來說一說市場上面的鹹魚是用什麼樣子的魚做成的?
  • 世界上最硬的兩種魚,第一種還可以發光,後者甚至可以做成一把刀
    科學家們在長期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松球魚擁有一層厚厚的外殼,每當遇到食肉性魚類,就可以憑藉「難以下咽」的優勢躲過一劫。此外,松球魚的頭部還擁有獨特的發光器官。其實它們本身並不能發光,只是長期生存在深海中,藉助發光微生物的寄生作用,可以獲得一絲光亮,從而為捕食獵物提供更好的條件。
  • 非洲「殭屍魚」,曬成魚乾還能活5年,遇水3秒就復活!
    非洲「殭屍魚」,曬成魚乾還能活5年,遇水3秒就復活! 魚兒離不開水,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道理,但是在眾多的魚類中仍然會存在著很多的例外,我們都知道清道夫離開水還能活上一周的時間,但是有一種魚比清道夫還要厲害,離開水好幾年仍然還能保持不死狀態。
  • 生命力最頑強的魚,被曬成魚乾後入水照樣活,被稱為魚界活化石
    即使離水被曬成魚乾長達3年之久,入水後照樣能活下來!這種魚就像我國傳統文化裡的殭屍,吸收了人氣還能復活一樣,因此被國人侃稱為「殭屍魚」。在非洲當地這種魚並不叫「殭屍魚」,人家的學名叫非洲肺魚,但是關於這種魚能離水活個3-5年倒是確有其事。非洲這片土地,是距離赤道最近的地方,這裡近乎被太陽直射,導致這裡常年高溫。有的湖泊會被曬乾,甚至要等好幾年才會下雨。
  • 世界上有名的「殭屍魚」,太陽下曬成魚乾,入水3秒後立馬復活
    世界上有名的「殭屍魚」,太陽下曬成魚乾,入水3秒後立馬復活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魚兒離不開水,就像我們離不開空氣一樣,而且魚的生命更加脆弱一些,這在我們的腦中已經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世界上最強的殭屍魚,曬成魚乾5年不死,入水三秒後立刻復活
  • 河豚魚乾有毒 南通兩企業狀告海安市場監管局勝訴
    河豚魚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該超市海安店銷售河豚魚乾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蘇食藥監法科[2016]57號《關於對河豚魚乾銷售行為規範及適用相關法律條款問題的批覆》中明確「河豚魚乾安全風險較大,宜參照國家食藥總局[2015]624號文依法規範並查處銷售河豚魚乾的行為」;農辦漁[2016]53號文規定,從2016年起對開放養殖河豚魚各方面均進行了嚴格的限定,
  • 我國十大淡水魚
    1、長江刀魚 刀魚素有「長江第一鮮」的美稱,每年春季3、4月是刀魚味道最為鮮美的時候,肉質細嫩,入口即化,兼有微香。正宗的長江刀魚是小眼睛、黃背、鱗片白亮,光澤度高,且魚身圓潤、有肚,整體白裡透亮。價格幾百到上千的都有。
  • 烏江裡大眼魚泛濫,眼睛大得出奇,身體卻長不大,老鄉:難吃
    然而,對於這種魚的食用價值,當地老鄉卻吐槽居多——這魚苦味很重,「難吃」且細刺多,吃起來比鯽魚要差很多。(老鄉釣獲的大量「大眼魚」,曬成魚乾食用——據說這樣可以去其苦味)其實,這種「吃起來不怎麼樣」的魚,是一種較為珍貴的野生魚,大眼華鯿——還確實是一種鯿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