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新模式 村民籌資籌勞建設新家園

2020-11-28 網易新聞

2020-11-16 06:00:02 來源: 蕪湖江北網

舉報

  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來,尤其是2019年以來,南陵縣三裡鎮積極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發揮群眾內生動力,著力打造人居環境精品示範村民組,以點帶面、以面帶片的「四自一提」治理模式,推動全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助推新時代鄉風文明新風尚。

  

  黨員帶頭,打造「樣板庭院"。南陵縣三裡鎮澄橋村的一位黨員說:「我們村交通便捷、村莊綠樹成蔭,還有盆景種植大戶,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去做,村莊環境打造出來的效果會更好。村民們說幹就幹,從清理自家房前屋後垃圾、廢棄畜禽圈舍和柴垛整理開始,紛紛投入到村莊環境衛生整治中。黨員伍萬友做了一個決定:「我是黨員,家裡有一畝多的老宅基地,我願意無償捐出建廣場,為村裡公益事情做點貢獻。」在他的帶頭下,與該老宅相鄰的黨員歐代友也自願獻出自家的宅基地為村民修建廣場。

  

  在他們的感召下,村民們主動提出:廣場是大家的,我們也得出資、出勞、出策,他們先後共義務投入勞力1500餘個,自籌資金6萬餘元,整平修建廣場,鋪設廣場小道、花壇,布設路燈線路管道等。有的村民無償讓出自家土地增設停車位和錯車位3處,拓寬了2條長度達310餘米的機耕路。村裡的苗木綠化能手無償捐出自家風景樹、花卉等移栽到廣場,義務把自家的農田進行改造,栽種觀賞荷花。村裡還多方聯繫專業人士進行指導、規劃圖紙,並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健身器材、村民議事涼亭、路燈等配套設施。經過4個多月的艱辛努力,由村民自發自籌自建的文體廣場呈現在村民跟前,廣場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是村民自願捐出來的,村民們充滿著成就感、榮譽感、幸福感!全村老少齊上陣,共繪鄉村新容貌。

  來源:今日蕪湖客戶端(全媒體記者:譚世珍 通訊員:程亞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美麗宜居新龍陽:滕州市龍陽鎮積極發動群眾共建美麗家園
    日前,在滕州市龍陽鎮李沙土村環境衛生整治現場,筆者看到,村幹部、保潔員、村民,既有年老的,也有年輕的,大家揚起鐵鍁、掃帚等,幹得熱火朝天。中心生態街街長李思鵬正帶著本條街的住戶們清理衛生死角,他告訴筆者:「村莊是我家,環境靠大家,搞好環境衛生不能全指望保潔員,這不,村裡一號召,我們這條街只要是在家的,都積極參加整治活動,大家都想著盡一份心,出一份力,共同建好自己的家園。」
  •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河南商城縣村史館凝聚鄉村振興新動能 齊心協力建設好新家園
    「雞公車、耙犁、曲轅犁……這裡擺放的老物件兒有的是從村民家中「淘」來的,也有村民自發捐獻的,聽說要建村史館,村民們紛紛從家中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物件,積極為村史館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10月13日,在商城縣金剛臺鎮杜畈村村史館,駐村第一書記餘強邊帶著筆者參觀邊介紹。今年8月,杜畈村村史館正式開館。
  • 郟縣黃道鎮:打造美麗鄉村 創建文明家園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名單揭曉,郟縣黃道鎮紙坊村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殊榮。據悉,黃道鎮紙坊村在2017年成功創建省級文明村鎮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創建,通過道德講堂、星級文明戶評比、公益超市積分兌換、舉辦農民運動會等載體,強化宣傳引導,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紮實提升人居環境,創建清潔幸福的美麗家園,營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弘揚道德典型,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
  • 三治融合 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 周雪妮 通訊員 李巾 在桐鄉,村裡的事大夥一起商量著辦,早已成了許多村民的共識。作為「三治融合」發源地,越豐村通過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助推全面小康的建設,治出了村民參與的熱情,治出了矛盾化解的良方,治出了全域秀美的環境。
  • 發揮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近年來,我國鄉村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增強。
  • 建設灣區博愛家園 助力中山重振虎威
    市紅十字會今後五年主要任務包括: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立起以專職工作人員為骨幹、廣大會員和志願者為主體、全社會參與的紅十字工作體系;改進治理結構,搭建起理事會決策、執委會執行、監事會監督的治理體系;推動紅十字工作納入社會建設、民生服務、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工作規劃,充分發揮其在人道救助、反映民生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獨特優勢;擦亮「中山慈善萬人行」人道品牌,不斷提升人道資源動員能力
  •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家園 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會議強調,珠三角各市要以新的更高標準要求,全域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努力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鄉村,高標準、高水平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先行區。會議要求,要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行動。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從以農為本、以村而治的「鄉土中國」轉變為鄉土變故土、鄉村變故鄉的「城鄉中國」[1]。我國傳統鄉村治理採用的正式村民自治與非正式鄉村德治相結合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難以適應治理現代化的要求。(1)村民自治存在一定的運行困境。農村社會精英和青壯勞力是村民自治的主體力量,但我國有近2.9億的農民進城務工,「三留守」「空心村」等問題日益突出。
  • 中國新聞社 | 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在這裡,村民自發組建矛盾糾紛調處隊伍,「三官一律」工作隊派駐村屯,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專業的法律服務。 近年來,廣西玉林市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推動村民事情村民議、村莊平安村民護、村風文明村民樹,構建全面小康新農村治理體系。
  • 「十四五」鄉村治理四大著力點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鄉村治理上,亟須進一步強化有效治理的著力點。 黨建引領,積極創新「黨建+社會治理」模式。 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在這一過程中,要通過黨建引領的方式,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 範小建:嚴查借新農村建設之機加重農民負擔行為
    他希望農業系統紀檢監察機構切實加強對突出問題的監督檢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範小建說,建設新農村是緊迫而長期的艱巨任務,希望農業系統紀檢監察機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加強對突出問題的監督檢查。一是加強中央支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近年,中央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 四川崇州鄉村治理「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董小紅「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四川省崇州市圍繞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探索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工作體系,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創新,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2019年,崇州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一年來,崇州針對鄉村治理事權不清、職能錯位等難題,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 【新家園】這裡,一家比一家乾淨!一個小組比一個小組漂亮!
    近年來,文武鎮圍繞村級民主管理不規範、鄉村自治水平不高、服務群眾體系機制不完善等方面問題,積極探索鄉村有效治理新路徑,取得了明顯成效,原本髒亂的鄉村被大家建設成了一個美麗、乾淨的大家園。新撫黨支部書記陳文發(右一)近年來,文武鎮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為了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陳文發堅持每天走村串戶做工作,向村民耐心細緻宣傳解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建設美麗鄉村的意義和政策
  • 打造一流灣區的一流鄉村 老溫泉綻放新活力
    在「環境變美,村民變富」的背後,是從化區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價值轉化:打造20個特色小鎮動力源、加快從化溫泉地區實現「老溫泉、新活力」、高標準高水平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先行區……過去一年來,從化區堅持一體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加快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優質生活圈,進一步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努力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一流美麗鄉村
  • 濱海:治理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
    中國江蘇網4月30日鹽城訊 綠樹成蔭,河道、村道乾淨整潔,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一幅乾淨宜居的新農村田園畫卷映入眼帘。鹽城市濱海縣大力實施「四治理、四提升」行動,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推動農村面貌大改善、大提升,為群眾塑造一個乾淨整潔、田美水秀、藍天白雲的美麗鄉村。在濱海縣天場鎮秉義村,一眼望去,村主要幹道寬敞整潔,路邊分類垃圾點安排有序,河岸風光宜人,令人耳目一新。
  • 打造社會治理的新樣板
    「五老會」調解、網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務……近幾年來,睢陽區閆集鎮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在區委和區委政法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黨建+一中心四平臺」建設為主抓手,積極學習「楓橋經驗」,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打造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閆集樣板
  • 國研中心|中國逾69萬鄉村建設該如何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我們調研發現,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建設為抓手,探索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需要綜合考慮農村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等因素,要立足農村實際,探索符合當地特點、適宜「村情」的農村環境治理模式,如將農村改廁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結合起來,與循環農業生產結合起來,實現農村廁所糞汙治理與生態農業發展協同推進,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垃圾分類。
  • 看財政「小齒輪」帶動鄉村振興大引擎 雅呂:從薄弱到樣板的驚喜蛻變
    「一事一議項目批下來,就必須做好,前期為了宣傳,村幹部也都做了大量工作,大家白天工作,晚上則到處去村民家裡走訪,進行宣傳。」呂革新介紹。一事一議資金是各級財政安排用於支持以村級組織為實施主體,採取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開展的村內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的補助性獎勵資金,這等於是政府出錢,為村裡項目買單,財政獎補資金一般為項目核准總投資的三分之二左右。
  • 不願做神仙 願做綠鄉人——廣西鄉村綠化花化美化掠影
    上下聯動行動快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