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壽光呂一村利用蔬菜垃圾製作環保酵素既改良土壤又提升了品質
多年來,大棚裡的爛果、菜葉等通常作為垃圾填埋處理,或者堆積漚肥,卻影響了環境衛生。4月8日,記者採訪得知,壽光市紀臺鎮呂一村開闢出一條新路徑,家家戶戶以蔬菜垃圾為原料,製作出環保酵素,既可以當做農作物的肥料,也能改良土壤結構,讓垃圾變廢為寶。
家家戶戶都有發酵桶
4月8日,記者來到壽光市紀臺鎮呂一村,村內整潔亮麗,很多農戶家裡都有幾個塑料桶,裡面裝著深顏色的液體。村民們表示,這就是他們剛引進的環保發酵桶,用來做環保酵素的。這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村民呂凡章家中,發酵桶的體積比較大,放置在院子裡,目前已經發酵了一個多月。在他的指引下,記者打開了發酵桶的蓋子,裡面是固、液體混合物,散發著怪怪的味道。旁邊還有兩個白色小桶,裡面的環保酵素已經基本做成,是以液體形式存在的,馬上就要投入使用。
在村裡,環保酵素的製作工藝並不是秘密,多數村民都能夠掌握。該村婦女主任呂愛蓮說,環保酵素製作方法相對簡單,1份紅糖或糖稀,3份果皮、菜果、菜葉或秸稈,10份水,按照1:3:10的比例,經過2-3個月的發酵製作而成,可以最大程度地把蔬菜垃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一舉多得。「農戶們可以根據用途和家裡的實際情況來製作環保酵素,都得到了實惠。」呂愛蓮說。
該村黨支部呂書記介紹,去年夏天發大水時,不少村民家裡的大棚裡出現積水,時間一長,積水變質散發著臭味。當時,中國光明救援隊來到村裡,給村民帶來10噸環保酵素,撒在了有積水的大棚裡。沒過多長時間,積水裡的臭味消失了,水也變清了。從此,村民們真正認識到了環保酵素的作用。
蔬菜垃圾從負擔變成「寶貝」
在呂一村,多數農戶家裡都有蔬菜大棚,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蔬菜秸稈等大棚垃圾,不僅影響了村容村貌,也影響了村民們的生活環境。如何合理處理蔬菜大棚垃圾,成為擺在農戶面前的一大難題。
村民們表示,以前棚頭路邊經常堆放著一些大棚垃圾,不僅影響環境,到了夏天腐爛之後更是臭氣燻天。尤其是到了蔬菜收穫的時候,一些廢棄秸稈堆在路邊,還影響車輛通行。現在做了環保酵素,以前的蔬菜垃圾存放點都取消了,蔬菜垃圾都搶著拿回家,成了農戶眼中的「寶貝」。
呂書記告訴記者,製作環保酵素的原料一般是果皮和蔬菜垃圾,酵素液在生活和生產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之前,村民家的果皮一般都是裝在垃圾袋子裡統一處理。而現在存放起來後,製作環保酵素液,還可以用來衝洗馬桶。這不僅讓村民身邊的環境得到了改善,還為村民節省了生活費用。
「用蔬菜垃圾做的環保酵素,可以直接用來當做肥料。一般情況下,一畝地使用100斤環保酵素就可以了,為農戶節省了種植成本。」呂書記說,環保酵素既能保護身邊環境,還能節約費用,所以村民們爭相採用這種處理蔬菜垃圾的辦法。
對改善蔬菜品質和土壤板結效果明顯
呂一村眾多農戶在製作環保酵素中發現,酵素液不僅是一種綠色肥料,對提高蔬菜瓜果產量品質有重要作用,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
村民徐紅新種植的大棚蔬菜,從去年下半年全程使用了自家生產的環保酵素,蔬菜產量質量明顯提高。「去年洪澇災害,我種的大棚全部進水。後來,在政府的幫助支持下,進行了修復、補植,我現在有6個棚,全部使用了環保酵素,一點化肥都不用,蔬菜長勢好,口感好,很多商場超市都來訂購我家的蔬菜。」徐紅新在使用環保酵素中嘗到了甜頭,並充分認識到,蔬菜生產不能一味追求產量,更應該注重質量。以後種植蔬菜的目標就是綠色、有機、無公害。
使用了幾個月後,農戶們發現,環保酵素不僅能改善蔬菜品質,對於改善土壤板結等更是效果明顯。菜農劉美鳳介紹,她家用了酵素後,大棚內空氣清新、肥力旺盛,原來板結的土地得到改善,一腳踩下去能有很深的腳印,說明土質很鬆軟了,蚯蚓、小蘑菇現在棚裡有很多。
「以前為了改良土壤,使用了很多辦法,但效果都不是很明顯。」劉美鳳說,現在村裡很多菜農和她一樣,對環保酵素種蔬菜非常有信心,並增加了環保酵素的製作數量。「目前,我家已經做了1萬多斤酵素。」劉美鳳說。
本村用戶已經發展到近兩百戶,鄰村也紛紛引進
當初,呂一村引進環保酵素是為了解決大棚進水汙染土壤、土壤板結等影響蔬菜生產方面的問題。通過這段時間的種植情況來看,環保酵素既能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又能殺蟲除害,增加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效果超出預期。該村使用和生產酵素的農戶,從當初的十幾戶發展到了現在的196戶,全村已製作酵素200多噸。
呂書記告訴記者,剛引進環保酵素的時候,多數農戶還是持懷疑心態,廢棄蔬菜怎能製作出肥料?而如今,幾乎全部農戶都購買了大桶,按照配方在製作環保酵素。除此之外,附近很多村也認識到了環保酵素的作用,紛紛引進。這一辦法對於解決各村落的大棚蔬菜垃圾,能起到重要作用。
記者採訪得知,通過製作環保酵素,讓村民形成環保意識,下一步,呂一村將展開垃圾分類處理,把有用的果蔬殘渣等做成環保酵素,讓村民們切實從廢棄垃圾回收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