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和代數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2020-11-29 哆嗒數學網

作者:南希

本文來自少年時36《數學在西方》中的《當幾何與代數結伴而行》一文,

歡迎朋友圈轉發分享,

未經小多少年時(ID xiaoduoui)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當歐氏幾何走到了頭

17 世紀早期,儘管科學在各個領域有了重大突破,但是數學還只有一個幾何體系,就是根據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所著的《幾何原本》創立的經典平面幾何體系。這個體系僅適用於由直線和圓組成的圖形。這時候的代數,不過是幾何的附屬品。

然而,隨著人們對科學的不斷深入探索,許多新的奇形怪狀的圖形相繼出現,這些都沒有辦法通過歐氏幾何理論進行分析。比如,為了描述天體運行的軌道,天文學家繪製了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其中拋物線也很好地勾勒出炮彈出膛後的運動軌跡;在海上航行時人們常常藉助月亮來判定方位,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了解月球的運行軌跡和規律;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明,使透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但是人們對透鏡的性質和參數卻完全沒有概念,比如說透鏡表面應該是做成什麼樣,才能有最好的光線會聚性能?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了解曲線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但是歐幾裡得沒有提出任何有關曲線問題的解決方法,古希臘人在圓錐曲線(平面與圓錐體相交得到的曲線)方面留下的著述也非常少。沒有可以參考的方法,這是當時的數學家所面臨的困境,數學方法的落後甚至妨礙到了整個科學的發展。

這時,有一位法國數學家率先站了出來,明確地表示了對歐氏幾何那套方法的強烈不滿。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裡提到的每一個問題,證明過程都需要一個新穎、奇巧的方法,不但過於抽象,而且多依賴於圖形,甚至需要解題者具有非凡的想像力。古希臘數學家雖然在研究數學問題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從不考慮它們的實際應用問題。他直接抨擊歐氏幾何「成了一門充滿混亂和晦澀、有意用來阻礙思想的記憶,而不是一門有益於思想發展的藝術」。

這位數學家,就勒內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

1637 年,他發表了著作《方法論》。在一篇叫作《幾何學》的附錄中,他提出了一種不依賴於圖形也更為普遍的方法,這就是將代數應用於幾何,把幾何和代數中的精華部分結合起來,互相以長補短,我們稱之為「解析幾何」。

數學的「魔鑰匙」

1596 年,笛卡爾出生於法國拉艾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8 歲那年,他數學產生了興趣,在接受了 10 年的正規學校教育之後,他決心通過直接的身體驗來更好地了解世界。他到巴黎體會了浮華的生活,又回到了拉艾進行了一段時期的沉思。後來,他時而隨軍參戰,時而四處旅行,時而在巴黎醉生夢死。最後,他決心安定下來。在接下的 20 年裡,他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著述。

在笛卡爾活躍的一生中,他其實一直在思考,「我們怎麼理解事物,如何才能獲得真理?」儘管真理不會自己產生,但是對笛卡爾來說似乎有些例外。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說的,他的靈感來源於一個夢境。

1619 年 11 月 10 日,在慶祝聖馬丁節的盛宴上狂飲之後,笛卡爾做了一個生動的夢。據笛卡爾所說,「在夢中他正用不帶迷信的科學眼光,觀察著兇猛的風暴,他發現一旦他看出風暴是怎麼回事兒,它就不能傷害他了。」這個夢境仿佛向他展示了一把「魔鑰匙」,這把鑰匙能打開大自然的寶庫,並使他掌握所有科學的真正基礎。儘管,笛卡爾並沒有明確說明這把神奇的鑰匙是什麼,不過人們通常認為這就是把代數應用於幾何的方法,就是解析幾何。

他認為,代數可以很好地彌補幾何在抽象方面的不足,因為代數可以直接用抽象的符號和數字進行推理,而且代數還可以把推理過程變得程式化,從而讓每一個人在面對數學問題時,不必因為想像力的限制而裹足不前。

於是,一種新的數學方法應運而生,這就是現在眾所周知的解析幾何,也是現代應用數學的基礎。

人們把 1619 年 11 月 10 日當成解析幾何誕生的日子,也是現代數學的誕生日。解析幾何理論就像一道光一樣,將蒙在數學家眼前的黑暗漸漸驅散,迎來了數學界的嶄新的黎明。

公式和圖形牽手

解析幾何因為它的簡單而格外引人注目。就像數學中所有真正偉大的東西一樣,解析幾何的基本概念簡單到近乎一目了然的地步。這個基本概念就是坐標系。

幾何中最簡單的圖形是直線,直線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描述,笛卡爾就想辦法用直線來表示曲線。在平面上放置兩條相互垂直的直線,以相交的位置作為原點,指定這兩條直線的方向,畫上刻度,就建立起了笛卡爾平面直角坐標系。對於坐標系內的某一個點,我們可以用一對數字來表示(x,y),用正負號表示它具體位於原點的哪一側,x 和y 分別表示它在兩個方向上離開原點的距離。這對數字,我們稱為「坐標」。

比如,一座城市的地圖上,大道從南到北按數字分成 1 大道、2 大道、3道……街由東向西按數字分成 1 街、2街、3 街……我們可以把大道和街建成一個坐標系,任何建築都可以按照靠近哪個大街—大道交口來定位。比如紐約圖書館的位置位於:5 大道和 41 街的交口。

通過構建坐標系,幾何圖形或者說曲線上的任何點,都可以用兩個數來表達了。原本複雜的幾何問題就轉化成了能用公式和數字來表達的代數問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代數方法來計算。我們來看一個典型的例子。

勾股定理說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如果我們把這個直角三角形放到坐標系裡,讓一個銳角頂點位於原點,銳角相鄰的直角邊與x 軸重合。

我們把三角形的斜邊長設為R,兩直角邊分別為 x 和 y,那麼對應於 R,我們可以畫出不同的x、 y 組成的很多個三角形,它們都滿足關係式:

x2+ y2 = R2,

當我們把這些三角形的另一個銳角的頂點連起來時,就得到了一個圓,而這個圓的半徑就是 R。

於是,我們就在代數方程和幾何圖形之間建立起了聯繫。這就是笛卡爾建立的解析幾何體系,按照這種思想,任何幾何曲線都可以通過建立坐標系用一個方程來表示。反過來,對於一個已有的方程,數學家也可以在坐標系內畫出它的樣子,一根曲線、一個曲面,或者是一個球面,從而進一步研究它的性質。比如:

y = x2,

通過在坐標系裡描點、連線,我們可以得到這個方程對應的曲線,這是一根拋物線。拋物線在科學、技術、工程等領域中廣泛出現。

2 000 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在研究圓錐曲線時已經發現了拋物線,但只有到了解析幾何,才能對拋物線進行有實用價值的定量研究。

更重要的是,笛卡爾的解析幾何並不限於平面幾何,而是同樣適用於三維甚至多維空間。在三維空間內,我們可以在平面坐標軸的垂直方向上增加一條「z」軸,並用 3 組數(x,y,z)來代表空間內的每一個點。比如,我們在繪製三維城市地圖時,只需在考慮建築物位於大道和大街的位置之餘,增加一個表示建築物高度的參數。

在坐標系上建築現代數學

為了構建一種更好的數學方法,笛卡爾把方程和曲線結合了起來,也把代數和幾何合二為一,讓代數不再附庸於幾何。坐標系的應用不僅把幾何上已有的曲線轉化成了方程,也通過構建方程定義了一些複雜的曲線,大大簡化了複雜曲線的分析過程。雖然曲線千變萬化,構建方程的方法卻始終如一。

在建立了坐標系後,平面上的一曲線可以通過兩個變量的函數方程來表示,這不僅把代數和幾何聯繫起來,而且還把變量、函數等重要概念密切聯繫了起來,由此也對牛頓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啟發。在牛頓發表的《流數法與無窮級數》中,採用了很多解析幾何的方法,而牛頓的流數法正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微積分。

儘管笛卡爾的解析幾何主要解決的是圓錐曲線的問題,但在他的理論基礎上,17、18 世紀的科學家還引入了一些其他的新坐標系,解決了一些更為複雜的曲線問題。在那個科技文明大發展的時代,解析幾何的思想解決了天文學、力學和技術中的許多實際問題。笛卡爾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數學在科學研究中的地位,也向全世界證明了數學在探索真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和力量。解析幾何的提出,是一個時代結束的標誌,為日後微積分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後者又是現代數學的基石。

本文摘自《少年時》系列科普叢書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相關焦點

  • 數學家許晨陽:站在代數與幾何的交界處
    Scott Brauer/MIT一、在代數與幾何的交叉處許晨陽的研究方向是代數幾何。代數幾何是兩種數學分支的融合,一端是代數——關於方程的研究,另一端是幾何——關於形狀的研究。代數幾何所做的就是將抽象的代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幾何中複雜而具體的形狀、曲面、空間和曲線。
  • 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終結篇:結束代數與幾何
    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算是比較費腦的一章,因為圖形要動腦來想。所以對於空間想像力弱的同學,學習這一章就很痛苦。但是這也沒有辦法,這也是為了後來的多元積分做鋪墊,扛過去就好了。最後來對這一章的內容總結一下:本章知識點總結:1.向量代數(1)在利用空間解析幾何知識去解決問題時,若已知條件中沒有給定坐標系,應根據所求問題選取合適的坐標系,使解題過程更為簡潔。
  • 函數圖像——代數和幾何之間的轉換
    我們把一元函數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對應的所有點的集合稱為函數的圖像,建立代數和幾何的聯繫。一次函數y=kx+b的形式,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圖像是一條直線。二次函數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圖像是一條拋物線。更高次的多項式函數的圖像也都是一條連續的曲線。
  • 贈書 除了微分幾何 黎曼幾何 代數幾何 還學什麼幾何?
    「辛幾何,復幾何,代數幾何,計算幾何,離散幾何,代數曲線曲面,拓撲,幾何分析,巴拿赫空間上的幾何,非交換幾何,微分流形,黎曼幾何,非交換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歐式幾何,算術幾何,微分幾何·····」我的身邊充滿了幾何的名詞,也充滿的熱愛幾何的學者:葉中豪老師,閆偉鋒老師,張甲老師,劉小平老師,李少龍老師,張明明老師···和一群熱愛幾何的人結識
  • 從數軸到坐標系,建立代數和幾何的關係
    現在把兩個集合建立一個映射關係:使實數集中的數和直線上的點一一對應起來,且直線上任何線段的長度等於兩個端點對應的數值之差。這樣的一個映射其實就是數軸。數軸是解析幾何中最基礎的一個概念,藉助於它,可以將代數和幾何建立聯繫,數軸上的一個點只能代表一個數字,如果要代表數字的組合,就需要用到坐標系的概念了。
  • 【數學極客】代數幾何教皇--格羅滕迪克
    最終他被選定的博士論文為「拓撲張量積和核型空間」,這是他首次顯示出一般性思考的跡象,而這種對普適規律的探索貫穿他的整個學術生涯。現在早已得到廣泛應用的核空間概念,也是首次在這篇文章中提出的。之後格羅滕迪克先後去到在巴西和美國的大學,並開始投入到同調代數的研究中去。也是在那個時間段,他開始和法蘭西學院的讓·皮埃爾·塞爾通信。
  • 中考數學,代數和幾何綜合題,學生:這是各個地區常見的壓軸題
    中考數學試卷的最後一道題,各個地區有所不同,但代數和幾何綜合類型的還是最多的,這類題目大多都是在直角坐標系當中,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有通過函數的方法得到幾何圖形的性質,也有在幾何圖形中利用代數的知識求解線段長等。
  • 數學難點|初中重難點——幾何代數最值問題
    這個問題又細分分為幾何問題和代數問題。幾何最值問題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求平面幾何圖形中某個確定的量(如線段長度、角度大小、圖形面積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選擇及解答題形式出現,難易程度多為難題、壓軸題。
  • 他是拒絕菲爾茲獎的怪才,在事業巔峰退出數學界的代數幾何上帝
    格羅滕迪克,兒時由於戰爭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卻一直堅持學習甚至自編教材,編寫的《代數幾何基礎》(EGA)後來被譽為「代數幾何的聖經」。他的理論養活了當今無數數學家,被授予菲爾茲獎時,為了表達自己對蘇聯在東歐展開的軍事行動的抗議他拒絕去莫斯科領該獎。
  • 18世紀數學的發展,代數、幾何、分析三大分支開始形成
    自17世紀,創立微積分學以來,便大量應用於理論物理、力學和天文學等領域,並因此刺激和推動了微分方程、無窮級數論、微分幾何、變分學和複變函數論等新分支的產生。這些新學科與微積分本身的發展成為18世紀數學最重要的內容,使分析學形成了在內容和方法上都具有鮮明特點的、獨立的數學領域,與代數、幾何並列為數學三大分支。
  • 幾何的代數方法——三等分角
    首先,我們被限制只能使用幾何工具:圓規和沒有刻度的直尺。利用其他工具的三等分即使再精妙也不算解決這一問題。的確,希臘幾何學家通過引入諸如希庇亞斯的割圓曲線或者阿基米德的螺旋曲線等輔助曲線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這些曲線本身是不能用圓規和直尺構造出來的所以這樣做違反了遊戲規則。這就如同利用直升飛機達到珠穆朗瑪峰一樣:使用了不允許的手段實現目標。為了合法地實現三等分,我們只能利用圓規和直尺。
  • 幾何學的發展與代數化
    數學史最先認識到代數作用的是16世紀法國數學家韋達,他用代數思想和方法解決幾何作圖問題,並隱約出現了用代數方程表示曲線的思想。真正實現空間幾何結構的數量化表示並把數與形同一起來,即把數量與空間的思維有機結合起來,這一關鍵性工作是由法國數學家笛卡爾完成。笛卡爾吸收了韋達等人的先進的數學思想,他用建立坐標系的方法,使平面上的點和數之間建立起了聯繫,並由此用方程來表示曲線。
  • 代數與幾何的完美碰撞:直角坐標系中的菱形問題
    【方法梳理】解題方法與函數中平行四邊形的存在性問題相同,有代數論證方法,也有幾何論證方法; 1.代數方法:以已知點所在線段分別為菱形的對角線,分三種情況進行分類討論,再利用菱形的鄰邊相等列方程求解;2.幾何方法:先明確圖形,可依據題目條件特點畫圖
  • 解析幾何的建立和意義
    笛卡爾大學畢業後去巴黎當律師,在那裡他花了一年的時間,跟兩位神甫一起研究數學。其後九年中,他曾在幾個軍隊中服役,但他一直研究數學。在荷蘭布萊達地方的招貼牌有一個挑戰性的問題,被他解決了。這使他自信有數學才能,從而開始用心於數學。回到巴黎後,他為望遠鏡的威力所激動,又一心鑽研光學儀器的理論和構造。1682年他32歲時移居荷蘭,得到較為安靜自由的學術環境,在那裡住了二十年,寫出了著名的作品。
  • 20世紀的代數幾何天才很多,可上帝只有格羅滕迪克一個
    儘管被奉為代數幾何的上帝,格羅滕迪克在60年代的工作狀態就像是數學虔誠的奴僕。在無數數學迷的眼中,20世紀的代數幾何湧現過許多天才和菲爾茲獎,但上帝只有一個,就是格羅滕迪克。顛沛的童年       1928年3月28日格羅滕迪克出生於德國柏林,猶太裔的身份令他們一家人在戰爭期間都舉步維艱幾經輾轉。
  • 參與創建中國代數幾何學派,整個國際數學界都在關注北大這個80後!
    在他的簡單描述中,數學家可以把一個空間,分成三種基本的構造(曲面),平坦的、類似球面的正曲率和馬鞍狀的負曲率,給出任何一個代數幾何的空間,用這三種基本的構造把它搭建起來。 這是雙有理幾何中最核心的綱領——極小模型綱領。
  • 五百年前的回眸,換來今世的擦肩而過:聯立方程組是否有解的代數和幾何解釋
    不過,在很多孩子的催促下,我還是想到了一些可以講解的方程知識,那就是關於聯立方程組是否有解的幾何解釋。很多孩子對數學之所以難以有深入的理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無法從直觀上去理解抽象的數學問題。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他們看到代數問題不會聯繫到幾何,看到幾何問題也無法轉為代數的角度去思考。當然,在代數和幾何之間可以做到思維的切換自如,是需要花費一些功夫的。我在很多文章裡示範過代數問題的幾何解釋,許多讀者看完之後感覺非常直觀,幫助了他們對很多問題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理解。那麼,今天我再從幾何的角度來解釋一下如何理解聯立方程組是否有解這個問題。先看一組聯立方程:
  • 什麼是「抽象代數」?抽象代數導論
    但是我們也有一個保存我們的想法和概念的世界。抽象某物背後的一般思想是,你從現實世界中取出一個具體的物體,然後你把它放入思想和概念中。如果你需要一些立方體,你可能會想像一個博格容器,一對骰子或魔方。所有這些對象都是非常不同的。骰子是一種白色的塑料,你可以拿在手裡;一個巨大的博格人飛船還不存在,因為它是一個虛構的東西;魔方有不同的色彩。
  • 30.七年級數學:若有理數a,b同號,怎麼求式子的值?絕對值的代數意義
    七年級數學:若有理數a,b同號,怎麼求式子的值?絕對值的代數意義。大家先在草稿本上,認真地做一遍,然後再看後面的視頻。期待您在評論區的留言。溫馨提醒:方老師數學課堂,因為視頻內容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分類歸納內容,將所有優化成三個微信公眾號,分為幾何部分、代數部分、七年級數學。
  • 量子幻方:代數幾何和量子信息的交匯
    宋代數學家楊輝稱之為縱橫圖,是一種將數字安排在正方形格子中,使每行、列和對角線上的數字和都相等,如下圖所示最小的、階數為3的幻方。如果幻方可以包含實數,並且每一行和每一列的總和為1,則稱其為雙隨機矩陣(doubly stochastic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