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管道井扔垃圾是什麼操作?垃圾分類助推老式高層啃下「封井」難題

2020-11-25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7月11日報導:長寧區茅臺花苑居民區,是建造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老式高層小區。不久之前,小區還保留著如今少見的「垃圾管道井」,住高層的居民把垃圾從每個樓層的井口順著管道扔下樓,雖然方便,但其中暗藏著細菌滋生等環境衛生和安全隱患。

  街道曾兩次就封閉管道井徵詢居民同意,卻都因同意率低而作罷。伴隨著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熱潮,封井的「天時、地利、人和」逐漸齊備。7月11日,記者走訪小區看到,總共313個樓層垃圾管道口已全部封閉,6個底層垃圾管道井改造成了垃圾廂房,小區同步實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


圖片說明:垃圾管道井是一種老式樓房中較為常見的結構,每層樓均設有一處垃圾投放閘門,閘門內是一條貫通整樓的管道井。

  30年老習慣 老式高層「封井難」

  走上小區某高層住宅的10樓,公共陽臺上種植著一些盆栽,仿佛一片植物角。「這裡原本臭烘烘的。」小區居民李春生指著陽臺牆壁,牆上有用水泥封塗的痕跡:「以前,牆壁上開了個閘門,我們就是在這兒把垃圾順著管道井扔下去,已經是近30年的老習慣了。」

圖片說明:高層居民將垃圾直接扔入井內,省去了上下樓梯的麻煩。現在,閘門已被封住。

  類似茅臺花苑居民區裡的垃圾管道井,仙霞街道總共有31個,佔全長寧區總量的38.75%,其中15個管道井在世博等重大活動節點前已完成封閉,剩餘16個管道井分布於6個小區,且多數高樓超過20層,共涉及居民3222戶。

  「封井難,難在三方面。」茅臺花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唐秀珍說道:「一是徵詢通過難,由於垃圾管道涉及到公攤面積,按照物權法規定,封井的群眾同意率必須達到三分之二。」居民改變30年的老習慣也很難,「扔垃圾要分類、下樓、定時投放,有些人不適應。」此外,在推進封井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居民的個性訴求也不能忽視:「底樓居民們擔心,原來的管道井改建為垃圾廂房後,人來人往的噪音和垃圾臭味會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借垃圾分類契機 改管井為廂房

  垃圾管道井雖然帶來眼前的便利,但其中暗藏的細菌滋生等隱患卻讓人觸目驚心。街道黨工委下定決心,以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兩定」工作為契機,啃下管道井封閉這塊硬骨頭。

  「我們和居委會專門設計了《高層居民樓垃圾分類徵詢表》,循序漸進引導居民了解垃圾分類、封閉管道井的好處。」仙霞新村街道辦事處主任周薇介紹。在開展徵詢過程中,居委會、物業、業委會聯合上門,對樓內所有居民徵詢全覆蓋,居民認識不斷提升,最終,封閉管道的徵詢同意率超過三分之二的同意標準。

圖片說明:小區居民把溼垃圾破袋後,投入對應的垃圾桶。

  在短短一個半月內,仙霞街道16幢高層的管道井分三批實施封閉,為了將封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街道要求施工方在一天之內完成對樓內所有管道清洗、消毒、封閉工作。樓層內一次性撤桶,根據各個小區空間布局、居民戶數以及垃圾投放量等實際情況,16個底樓管道井封閉後按照一體化標準進行改建。其中,11個廂房用作生活垃圾廂房,1個作為建築垃圾廂房,4個暫時作為備用廂房存放工具。

  在茅臺花苑居民區,垃圾廂房從上午7點開放至10點,下午5點開放至8點。為了讓居民儘快養成新的垃圾投放習慣,每個垃圾臨時投放點都配備了一名專職管理員、一名志願者和一名社工,即便在非垃圾投放時間也有一名志願者引導,告知居民正確的投放時間和分類方法。居民李春生笑著說:「等我們的孫子孫女長大了,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一定想不到當年爺爺奶奶曾經靠管道井扔垃圾。」

  截止目前,仙霞街道63個小區已實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全覆蓋。據周薇介紹,下一步,街道將推出符合轄區特點的《垃圾分類操作使用手冊》,並垃圾分類成效擴大至轄區單位、企業和沿街商鋪。

圖片說明:志願者記錄居民投放垃圾的情況。

相關焦點

  • 理工男探索智能垃圾分類一步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
    2020年9月,南昌大學主校區開始逐層撤除樓道內原有的垃圾桶,在學生公寓樓下鋪設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並將環境信用體系接入學校管理系統,要求學生垃圾下樓、實名分類投放。這些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由南昌大學「葉子再生」創業團隊研發設計運營,能夠一步到位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和「獎懲兌現」等多個難題,團隊創始人正是尚一,成員都是來自南昌大學各個學院的學生。
  • 往火山裡扔垃圾,無異於扔一顆炸彈,或將誘導火山噴發
    每年,世界上大約產生21.2億噸垃圾,因此我們迫切的需要找到一種辦法來消化人類生活產生的所有垃圾。現在我們主要通過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掩埋的方式處理垃圾,但是這個效率太低了,大多數的垃圾很難在自然情況下講解,至少需要數萬年的時間。這跟我們製造垃圾的速度完全不成比例。
  • 垃圾分類智力測試,20種日常垃圾如何正確丟放,你能扔對嗎?
    秉承「休閒娛樂、提升智力」的宗旨,每天為大家分享一點燒腦難題。希望大家喜歡!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重視,垃圾分類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一個生活常識,然而隨著幹垃圾、溼垃圾的區分出現,許多人被垃圾分類搞昏了頭,出去扔個垃圾都得先上網查一查究竟是溼垃圾還是幹垃圾?否則一旦扔錯,可是會面臨罰款的哦!雖然對於垃圾分類,人們做足了準備,但是仍然表示力不從心。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新華社圖表,北京,2018年12月31日。 漫畫:從小抓起。「定時定點」扔垃圾、「小手拉大手」從娃娃抓起、發動基層廣泛參與……各地積極探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辦法,突破分類難點堵點。
  • 智能垃圾桶進小區:刷卡扔垃圾,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小區多了「黑科技」 這排藍色的柜子,是做什麼的? 智能垃圾桶分為紡織物、金屬、塑料瓶子、一般塑料、廢紙、有害垃圾和廚餘垃圾。 「垃圾桶『裝』進『格子間』,環境乾淨了。一刷卡,『窗戶』自動打開,再也不用自己『動手』,扔垃圾更方便。」 陳永梅體驗了智能垃圾後覺得,智能垃圾桶不但讓扔垃圾方便了,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好處。「真的是要給高科技點個讚,垃圾分類還能積分換商品,太厲害了。」
  • 垃圾分類現狀及如何垃圾分類的思考
    ,國家出臺了垃圾分類的政策,沸沸揚揚的鬧了幾個月,但是現在又已沒有了頭緒,至少我現在這個十幾線的小鄉鎮,還完全沒有垃圾分類的影子,其實應該是有落實的,只不過,落實的方式非常流於表面,只是多放了兩三個不同顏色的桶,這樣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甚微,首先,垃圾桶並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垃圾分類的效果,這裡有兩方面,第一,垃圾桶的外形以及字都不夠清楚的引流,第二就是比較根本的問題
  • 垃圾分類太複雜記不住?全國垃圾分類小程序將上線!
    標準編制單位北京市城管研究院張勁松表示,本標準適用於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分類升級、分類運輸和分類的處理工作,標準適用範圍的調整,更加注重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在應用當中的規範性和廣範性。「全國垃圾分類」小程序近期將上線面對《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新版標準,人們要如何知道自己扔的是什麼垃圾呢?近期,「全國垃圾分類」小程序將上線運行。
  • 小學生發明的「花式扔垃圾姿勢」,都長什麼樣?
    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個想像—— 如果在一個小學裡,小學生可以決定扔垃圾的方式、垃圾分類的規則,甚至親手設計垃圾桶,那麼這個學校可能會解鎖哪些出乎意料的「花式扔垃圾姿勢」?
  • 扔玻璃瓶要區分顏色、垃圾桶多是「巨無霸」……垃圾分類,他們是...
    公共場所扔垃圾不難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想扔垃圾並不費事。在公交車站站臺、紅綠燈路口、街心小花園……各種顏色和造型的垃圾桶隨處可見,而且通常是混合投放的單桶。在火車站等人群停留的地方,也設置有分類垃圾桶,從二分法到四分法的都有。
  • 行為科學如何助推垃圾分類?這三條建議可行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表明提供對比信息,讓行為簡單化,都是有效地影響人們行為的助推手段。助推垃圾分類的三個建議基於行為科學的理論,下面我們想提出三個可以助推垃圾分類的建議,分別是讓垃圾分類簡單化,調動比較的力量以及發揮經濟刺激的作用。1.讓垃圾分類簡單化。
  • 成都垃圾分類攻略來了
    、清掃、分類收集、轉運和分類處置等各環節具體操作規範,為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提供明確指引。 在成都,垃圾到底該咋扔? 《條例》第三條規定,成都生活垃圾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為基本類別,實行分類投放,並明確了四類垃圾的定義,列舉了常見品類,便於市民群眾對照分類。
  • 停靠漁船往海口灣扔生活垃圾 海裡漂浮酒瓶垃圾袋
    停靠漁船往海口灣扔生活垃圾  海裡漂浮著啤酒瓶垃圾袋  遊客呼籲保護海口灣制止汙染海洋行為漁船停靠在海口灣躲避風浪或休整。漁船扔下的垃圾把海口灣海岸汙染了。  南國都市報11月2日訊(記者 聶元劍 文/圖)經常在海口灣一帶跑步觀賞海景的陳先生向南國都市報新聞熱線舉報:他經常在海口灣看到停靠的漁船往海裡扔生活垃圾,海水中漂浮著啤酒瓶、垃圾袋。他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制止汙染海洋環境的行為,保護美麗的海口灣海水清潔。
  • 果殼箱外「流浪」著一包包垃圾 怎麼扔垃圾是門學問也是文明規範
    深夜11點多,設在「蘇大理想眼科醫院」公交站點的果殼箱旁堆滿了垃圾。□記者肖辛攝為了培養市民垃圾分類意識、養成分類習慣,前不久蘇州市人民路、幹將路等道路兩側新增了不少果殼箱。袋子破了,裡面的泔腳水流得一地;垃圾多的時候,甚至讓等公交的人無從下腳。負責這一段道路保潔的印阿姨介紹,把垃圾扔在此處的大部分是附近的商家,還有在便利店買了吃食的市民。「蘇大理想眼科醫院」公交站後面一家便利店的店員說:「有顧客買了吃的,出去等公交,吃完了就把包裝扔那兒。」
  •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即將實行!分幾類?怎麼扔?如何罰?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5月1日起實施,進階版生活垃圾分類進入倒計時。今後在北京,生活垃圾分成幾類?如何處理?家裡能裝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嗎?違規投放會有什麼處罰?市民怎樣參與監管?知道君迅速梳理了一份生活垃圾分類手冊。轉發收藏, 5月開始垃圾分類的時候不用慌!1北京生活垃圾分為哪幾類?
  • 扔垃圾也能換禮品
    9月14日,大觀鎮金龍村村民朱明壽指著家裡的垃圾桶說,垃圾可以積分,積分可以換禮品,洗滌劑、垃圾桶、洗衣粉、肥皂……「都是生活必需品,實用著哩!」「我們把可回收垃圾裝好交給保潔員,便可獲得一張積分券。」村民朱明壽向記者講起了他扔垃圾得積分的過程,自從家門口放上了三種顏色的垃圾桶,家裡人就開始學習如何準確地把垃圾分類,因為扔了垃圾還能換禮品,家人的積極性都非常高。
  • 《家庭版垃圾分類攻略》:一張表分清各種「易扔錯垃圾」
    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你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再次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早在2003年,我國 668 座城市中已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帶包圍。垃圾得不到有效處理、再利用,成為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垃圾分類之戰」迫在眉睫。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解讀「垃圾分類」背後的重要意義和方法,呼籲每個人用實際行動幫垃圾「減量」。
  • 南孚垃圾分類非有害垃圾?疫情期間,網友漲知識了!
    南孚垃圾分類非有害垃圾?疫情期間,網友漲知識了!  宅家期間,生活垃圾確實比平日多了不少。而且這段日子裡唯一的出門活動,就是出門扔垃圾沒錯了。  可上海去年七月才出了全國最嚴垃圾分類政策,更多地方是像小編社區這樣,直到今年才開始逐步嚴格管理居民垃圾分類。  看著垃圾袋裡的口罩、過期藥品、和黑暗料理,這才發現,得認真補習垃圾分類小知識了!  不留心不知道,一注意不得了:這才發現垃圾桶旁邊的宣傳欄,貼著南孚電池的垃圾分類倡議海報。
  • 全國人民都在笑話上海垃圾分類,有誰注意到阿姨說的「廚餘垃圾」
    7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都將面臨處罰。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陸續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而上海最先試行,因此上海人民見面後的問候語都是「你是什麼垃圾」。一時間,上海人民不談股票,不談房價,甚至不談朋友,只談「垃圾分類」。
  • 讓垃圾像水一樣在管道中「流淌」
    他和團隊研發的垃圾分類管道傳輸系統,希望「讓生活垃圾也可以像自來水、天然氣一樣,在管道中『流淌』」。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華、程依倫(署名除外) 實習生 羅煜森  最近李憲坤比較忙,幾天之內接待了幾波意向投資者,向他們介紹現代、智能的垃圾分類收集及就地資源化利用方案。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方式
    原本混放在一個袋子裡的垃圾,從此需要嚴格按規定分成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如果扔錯,最高將被處以200元的罰款。一夜之間,扔垃圾不再是「隨手的事兒」,而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為了正確地扔垃圾,上海迅速掀起學習垃圾分類風潮。對垃圾分類,有人贊同,有人質疑。上海,仍在適應和磨合的節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