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異端,思想升華的先驅,屈原的愛國精神需要傳承

2020-11-29 追史探源

追溯歷史,探究其源。大家好,我是墨子。

話不多說,先來介紹一下屈原前輩。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離騷》為代表的《楚辭》與《詩經》中的《國風》並稱為「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可以很多人開始知道屈原,是因為在看了《楚辭》之後的。那個失意又一心報國的屈原,在那個時代的異端,通過他的詩歌深深打動了我們。感覺每次讀《離騷》,冥冥之中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一次次的突破自己對屈原的認識,對歷史文學的理解。

自古以來,屈原就是忠君愛國的典範,無數愛國人士學習的精神寄託的先驅者。他的精神感染了後世無數人,許多人願意為這種精神奉獻,趨之若蘭。正是這種精神,我們的中華歷史才能如此豐富,誕生出許多可以學習的人事物。

然而在當時,與其說屈原忠君,倒不如說他愛國,愛民,愛家園。秦軍攻入郢都時,毀其宗廟,辱其先人。懷王后期,數次與秦交戰,戰死多少楚人,讀九歌國殤,仍能感受到那股悲憤,所以才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其實在離騷中,屈原在神遊假想中,指西海以為期,有暗指投奔秦地,一展抱負想法,但終為愛國情懷所戰勝

屈原很令人惋惜,雖然他能夠執著不屈於自己的信念,為國為民,但他的忠心是給昏君而。平天下者,天下百姓皆是百姓,擇一良君輔佐,平一方天下,豈不比吊死在楚王那好?或許他也身不由己走不了吧……不然我覺得他的格局,胸懷,不夠博大,孔子可以周遊列國,他屈原為什麼就一定愚於忠君,可能也有他自己的理解。

屈原這樣的人客觀來講,其實就是異類。人要跳出生死,跳出利益,是很難的。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所以這樣的人,生而孤獨。

每個人都會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個人都知道浪漫主義,每個人都會過端午,但又有幾人,或是說又有誰真正的理解屈原,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誓言。而現在,又有誰可以做到呢?

今後的相當長時期,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屈原的思想,這點陰中之陽是發展動力的樞機。如果人人都想著自己,不知道愛國。那麼,從繁衍的本能上來說,漫長的歲月之後,極可能回歸母系,然後又是輪迴,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類危矣!

由此觀之,屈原的愛國思想不能斷層,我們要深刻的去理解,去學習。這樣,國家方能長治久安,世界長久興榮。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在弘揚端午文化中升華愛國情懷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有著一段難忘的歷史。回溯至戰國時期,汨羅江傾訴的是無盡的愛國之情,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將歷史定格在那縱身一跳的悲壯瞬間。從此,端午節的由來,與屈原投江的故事緊緊聯繫在一起。
  • 讓歷史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升華
    【原標題】讓歷史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升華  在柳州這片熱土上,留下了人類及其祖先一連串的活動印記。生活在柳州的人們,自古以來就懷著自強不息的精神求生存求發展。  柳州不僅自古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還在歷史重要節點出過聲名顯赫、影響深遠的人物,柳宗元和劉三姐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在柳州歷史文化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感召力。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柳州經濟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 思想上再升華 精神上再洗禮
    該劇成為山西省2019年度重點文藝作品扶持獎勵項目,我校將繼續深挖『雪芳精神』的內核和精髓,照亮每一名醫者的心靈。」在山西醫科大學中都校區圖書館,講臺上發言者的段段精彩話語,不時贏得會場陣陣掌聲,在圖書館查借圖書資料的學生們也被講話吸引,圍站在各樓層護欄後認真聆聽。
  • 劉禹錫與屈原
    陳煥寧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他身上所體現的「上下求索」的偉大精神,千百年來激勵著無數的仁人志士。 劉禹錫繼承了屈原「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高尚品質,居危而思安,愛國而齊賢。劉禹錫早年就立志報國,入仕後不久即參加平亂的軍旅生活,以後又「勤求民瘼」,關心民眾疾苦。他希望國家在政治上能守中持平,舉賢授能,走上正軌,顯然,這是對屈原憂國憂民意識和「循繩墨而不頗」思想的繼承。但表現最突出的是憂念君王、不忘欲返的情思。永貞新政失敗後他被貶朗州,毫無怨言。
  • 在紀念中升華思想境界
    舉國上下對遇難同胞和抗震救災英烈可謂念茲在茲:  5月18日,國務院決定,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5月18日,中國網際網路發起「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網絡公祭活動」;  6月9日,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第一批抗震救災實物;  6月16日,抗震救災失事直升機遇難烈士追悼大會在成都舉行;  6月16日,網上「抗震救災英烈紀念館」正式開通;  各類媒體上的紀念文章
  • 河南魯山:端午節包槲墜、煮大蒜、做香囊、插艾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河南魯山,6月25日上午,魯山人用當地民俗的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的節日—2020中國(魯山)端午節」系列活動在魯山縣張官營鎮屈原文化傳承基地舉行,楊孫莊村村民用民間簡約的祭祀屈原儀式及包槲墜、煮大蒜、做香囊、插艾葉等民俗展示互動環節。
  • 九型人格:理想主義鬥士的升華,屈原之死是為何?
    今天是中國的節日端午節,簡單說下節日的源頭,這個節日和一個人有關就是屈原,屈原是一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今天也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投江,屈原致力於楚國的復興,但是最終城破之日也就是屈原的投江之日,思域汨羅江,想跟大家探討的也是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讓屈原心存悲憤投江而亡。
  • 陳藎民:愛國奮鬥的「五四先驅」
    弘揚偉大的「五四精神」,奮進新時代,有這樣一位「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五四先驅」,我們應該銘記。他就是陳藎民先生(1895-1981),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我國近代著名數學家和教育家。愛國為民,「翻牆入院,痛打賣國賊」  陳藎民,原名陳宏勳,1895年7月5日生於浙江省天台縣一戶店員家庭,從小邊讀私塾,邊在家勞動。
  • 新時代青年成長要求的時代升華
    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青年要求的升華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總書記把對青年一代成長的期待和要求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開闊歷史和時代背景下,從緬懷五四先驅崇高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總結黨和人民探索實現民族復興道路寶貴經驗的厚重歷史和時代視角
  • 以生生不息之力量傳承 以不屈不撓之精神立世
    抗疫中彰顯的愛國之情、擔當之志,展現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既有著深沉的歷史厚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強大精神力量。如何理解這一精神力量?  何中華:這場突如其來、前所未有的疫情,對於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來說,的確是一次空前的大考。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在中組部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班期間,舉辦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是弘揚黨的優良傳統、鑄就新青海精神高地的現實需要,是進一步加強對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載體。  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宇燕出席開幕式並講話。她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應國家使命而生、在歷史傳承中弘揚。
  • 一場精神洗禮 一次思想升華
    湖北省勞模、國網當陽市供電公司吳光美:「在一線安全稽查崗位上的33年,我無怨無悔!」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三江航天紅林探控有限公司數控車工鄒峰:「紮根一線29年,我這個技校生煉成了『大師』,成為『活刀譜』!」 「荊楚工匠」、航空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焊接高級技師吳峰:「33年,我一個普通焊工才磨礪成為技能大師!」
  • 為什麼茶讓人思想上升華,精神上滿足
    下面小編跟大家聊一聊在精神方面,也可謂之「茶道」。借茶來達到一種精神上的高度,修身養性,使自己的思想升華,在精神上得到滿足。中國的茶道流派基於茶「雅俗共賞」的性質而形成四大派別: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世俗茶道。
  • 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這實際上意味著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有其存在的歷史文化基礎或歷史邏輯。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傳承、弘揚、升華的關係。
  • 《為屈原做心理治療》第1集:屈原——史上第一個抑鬱症名人
    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過度關注效應」。大自然就是那麼神奇,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物降一物,使得我們人類無需求助宇宙上蒼,就能在人間治癒大部分頑疾,這個原理也適用於抑鬱症、焦慮症。我們的人群中,是有天生的抑鬱症自愈者的,他們分別是ENFP(宣傳者)、ESTP(幽默的逗比)ESFP(風流的演員)、INFP(人格升華的哲學家)、ISFP(音樂家),ENFJ(教師),ESFJ(支持者)。
  • 《思美人》:屈原親自參加端午祭祀?端午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說起端午節,就會想起和端午有一段很深淵源的歷史人物——屈原。屈原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其實他的政治才能也很出眾,但是卻因小人而被君王疏遠流放。屈原的一生是帶有傳奇色彩的,而電視劇《思美人》就是以屈原為主角講述了他的一生。
  • 尋訪抗戰遺蹟 傳承愛國精神|穿越烽火寄雁翎
    「尋訪抗戰遺蹟 傳承愛國精神」系列報導之白洋澱雁翎隊紀念館 穿越烽火寄雁翎 即日起,本刊陸續推出「尋訪抗戰遺蹟 傳承愛國精神」系列報導,邀請河北省作家深入7處入選名錄的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旨在宣傳河北人民在抗戰時期作出的重大貢獻,以此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雁翎隊,是神兵,來無影,去無蹤。葦塘裡邊拉戰線,打得鬼子叫祖宗。雁翎隊,是神兵,端崗樓像拔大蔥。過去火槍打大雁,現在專打鬼子兵。
  • 宿州:刀尖上的「非遺」 傳承中華工藝弘揚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經久不衰的話題,在中國優秀文化和民族傳統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要體現了這一點。近年來,宿州在「非遺」文化的建設中,始終保持著愛國熱情,注重歷史文物的保護與傳承,堅持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很好的弘揚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 青年學生要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升華思想
    在這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我們新時代青年學生不但要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還要在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特殊情境中歷練自己,把自己融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從政治思想到具體實踐全面升華自己。加強理論學習面對疫情,青年學生需要用牢固的政治理論武裝自己,需要運用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去克服疫情給學習生活帶來的重重阻礙。要做到這些,青年學生必須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
  • 公方彬: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原標題: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這些都是對長徵精神的有力詮釋。 圓夢精神的內含和特徵處於凝鍊和抽象過程,要保證準確到位,需要堅持若干基本原則:精神品質選優,時代特質粹取,多重品質複合,整體合力凝結。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圓夢精神可概括為:強力引導、廣泛參與、志向高遠、堅韌執著。 強力引導。中國夢是由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具有豐富的內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