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屈原親自參加端午祭祀?端午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2021-01-19 酒懨

說起端午節,就會想起和端午有一段很深淵源的歷史人物——屈原。屈原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其實他的政治才能也很出眾,但是卻因小人而被君王疏遠流放。屈原的一生是帶有傳奇色彩的,而電視劇《思美人》就是以屈原為主角講述了他的一生。

但在《思美人》中有個情節,讓觀眾大呼雷人,那就是屈原參加端午祭祀,還看了端午節百戲。相信大家記得這麼一個說法,屈原在國家滅亡之後,懷著深切的愛國情懷抱石投江,端午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屈原竟然參加了自己的死亡紀念活動?這個劇情一出,很多人說這部電視劇隨意篡改歷史,連歷史都不知道就出來拍劇了。

然而這個情節確實沒啥毛病,編劇還是查過歷史的。五月五人們祭祀起源於春秋之前,吳越之地的部落圖騰祭祀活動,這在屈原所屬的戰國時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端午吃的粽子也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雛形,那個時候還叫角黍,投入江中是為了祭祀龍神,而不是為了給死掉的屈原吃才有的,屈原活著的時候就能吃到。

端午這個節日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從夏商周開始,人們都會在臨近夏天的時候有許多節俗活動。而從先秦時期起,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更是惡日,將五月五日視為一個不吉之日,人們在五月五日需沐浴驅邪避疫。既然五月五日本就是一個傳統節日,是如何傳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呢?是因為屈原是一個忠君愛國的的典範,正好又是五月五日這個民俗日投江的,後世的君主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安定民心,選擇在五月五這一天紀念屈原,讓民眾學習屈原這麼一個憂國憂民、忠君愛國的榜樣。統治者換了許多,但在五月五日紀念屈原卻是許多朝代堅持的傳統,由此,屈原漸漸地和五月五日綁定起來,從一個民俗祭祀節日,變成了紀念屈原忠君愛國的節日。

其實,統治者們樹立的典型並不只有屈原一個,還有伍子胥、曹娥等,有些地方的說法就是端午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或者曹娥等,但並沒有紀念屈原這個說法來得廣泛。

所以其實屈原參加五月五日的祭祀這個情節是完全合理的,唯一的不合理的地方可能在於並不知道屈原那個時代的五月五日是不是叫端午,畢竟在古籍中,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在此之前並無端午這個詞語的記載。

《思美人》中屈原參加端午祭祀這個情節設置得其實很好,告訴了大家其實在屈原死之前,五月五就已經是一個節日了,算是一種別樣的科普。

相關焦點

  • 河南魯山:端午節包槲墜、煮大蒜、做香囊、插艾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河南魯山,6月25日上午,魯山人用當地民俗的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的節日—2020中國(魯山)端午節」系列活動在魯山縣張官營鎮屈原文化傳承基地舉行,楊孫莊村村民用民間簡約的祭祀屈原儀式及包槲墜、煮大蒜、做香囊、插艾葉等民俗展示互動環節。
  • 易烊千璽飾屈原,與思美人什麼關係?
    《思美人》2017年播出,全集72集。《思美人》少年時屈原演繹得可圈可點,也是一縱粉絲福利了。《思美人》講的年輕時候的屈原詩作不被人看好,就像現在十八線小演員那種感覺,不出名沒流量。一群人們圍著街道邊批判屈原詩作,他們並不知道屈原的長相,屈原用一個化名寫作,他當時是富家子弟,寫作就是一個興趣愛好,偶然出門看看自己作品反響,就跟皇帝微服私訪感覺,當他剛想反駁他們的批判。
  • 自創詩歌我的故事:端午傷懷憶屈原,各呈英雄笑神州
    香氣四溢粽子喚,端午傷懷憶屈原。新冠病毒天使英,各呈英雄笑神州。香氣撲鼻的粽子是我喚起了對屈原的回憶,更加的傷感,更為他愛國的氣概所折服。我在端午節之際向為抗戰一線的天使英雄和失去生命的天使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端午,祝家家幸福安康
    來避開五毒,驅邪禳災這就是最初的端午端午習俗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大習俗。根據古時傳說,屈原含冤投江之後,楚國人十分悲傷,他們相信屈原是忠心賢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然而當他們奮力到達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了,他們擔心湖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借划龍舟來驅散湖中的魚。
  • 又聞端午粽子香 艾草青青話吉祥
    說起端午節,很多人都會想到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祭屈原……特別是吃粽子、掛艾草更是人人皆知,但真正能說出端午怎麼來的,估計還真的很難說清。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土人情、節日風俗也各有不同,以至於各地賦予我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也不同。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
  • 迎端午之邂逅屈原:端午時節棕棗心,泊羅江上祭亡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端午佳節就要到了,大家有沒有想念甜甜的大粽子呢?粽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中溢了出來,這一絲絲、一縷縷棕香,吃貨小可愛們是不是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此時一想到大粽子就不由得想起到他——屈原,那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位妙才吧!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裡(今秭歸縣屈原鄉屈原村)人 ,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
  • 端午節只能「安康」不能「快樂」?都是被5年前的一條謠言害的
    據說,是前幾年有專家說端午節是紀念祭祀日,不宜互祝快樂,只能互道安康。快到端午節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節快樂!錯了!各位親: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
  • 端午風俗的歷史演變 還原端午本真
    就目前來看,關於端午節起源的主要觀點有四種:一是流行久遠的傳統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及宗檁《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二是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吳越民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節的歷史教育》(見《聞一多全集》)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他的觀點;三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見張心勤《端午節非因屈原考》);四是說端午節源於夏至(詳見劉德謙《「端午」始源又一說
  • 屈原:出身貴族,葬身魚腹,投江前和漁夫的一番對話耐人尋味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羋原。魏晉之后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這個問題。04 屈原和漁夫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遊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但劇名《思美人》卻並非由他思念的「山鬼」而出,其實是出自屈原曾經創作的一篇詩作《九章·思美人》,收錄於《楚辭·九章》第六篇,此詩寫追慕先賢,感慨時世,勸諫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歷史覆轍,努力振興楚國,表達了作者堅守節操、不變節從俗的決心。若能讀懂這篇「思美人」的詩意,就也大致能了解電視劇《思美人》的故事走向與情感內蘊了。
  • 「端午節」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端午節」英文怎麼說? 2011-05-24 15:26 來源:新東方 作者:編輯整理    2011年端午節即將到來,讓我們來了解下端午節的相關知識
  • 《思美人》曝劇照 梁田飾演屈原髮妻奇女子昭碧霞
    《思美人近日該劇首次曝光了昭碧霞的飾演者梁田的劇中造型,身為主持小花旦的梁田不僅專業過關且外形甜美可人,擁有不少影視表演經驗的她正是目前湖南衛視熱播劇《因為愛情有幸福》中蘇小妹的飾演者,據悉梁田加盟《思美人》也是她首次挑戰古裝劇。    在《思美人》中,昭碧霞出身高貴蕙質蘭心,精通音律的她更是被譽為楚國第一琴師,是位才華和容貌皆令人心嚮往之的大家閨秀。
  • 我國端午節來歷和習俗,只要知道其中3個,說明你對端午節很了解
    端午節裡面有很多的習俗又都是什麼呢?我國的國土面積大,自古就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說。所以很多地方的端午節習俗也不盡相同。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端午節這個概念了,只是我很多人不知道而已。早在春秋時期。當時的古代先人就已經有了粽子的雛形。但是當時並不叫粽子,而是叫做「角黍」,就是用一些有香味的葉子或者是小竹筒把米包在裡面。而那時的角黍就是作為端午節的食品。
  • 品讀端午|箬葉綠,艾蒿長,端午傳承忙
    我們習慣紀念,習慣傳承。所以每到特定的節點,總要有特定的儀式,來加深對過往的認知。端午賦予中國人的意義,也在一年又一年的傳承中,越發生出厚重的力量。仿佛吃一口粽子,就是一個端午;插一把艾葉,就是一次儀式。小長假成了賴床的理由,彩線繡成的香包再也沒有興衝衝地掛在身上。節日的意義,終流於一個不甚光鮮的符號,漸漸落滿灰塵。但這本不是先輩們的初衷。節日之所以為節日,正是因為他們對於中國人骨血中的信仰,有著不同於其他的塑造意義。
  • 端午節用英語怎麼說?
    端午節是我國流傳2000多年的傳統習俗,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The Duanwu Festival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 星朗傳媒|話|端午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極其隆重的節日,它是為紀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而誕生的。可以說,在人類的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二千多年來,每年都以一個隆重的節日來紀念一個詩人的逝世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一、端午安康不同於其他節日,端午是「悲喜交加」的節日,這一天既有祈福迎新的滿心歡喜、也有祭祀古人的一腔傷悲。很多人在這天不會說「端午快樂」,而會說「端午安康」,一個「安康」承載了眾多不言中的祝福,因端午的特殊性,眾人只希望這天可以安然度過、健康無憂。
  • 「社科網評」端午文化的家國情懷決非牽強附會
    一年一度的端午又至。每逢此時,人們或龍舟競渡,或靈符著胸,或彩絲纏臂,或艾蒿插門,以各種方式來度過這一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求吉、納祥、闢邪、驅疫,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基本主題。但在這些節日當中,端午節卻有著更為厚重的家國底色。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的起源或源於民間的原始崇拜和信仰,但自漢魏以來,便被人們賦予了紀念歷史人物的內容。
  • CCTV2開播六集人物紀錄片紀錄片《屈原》
    六集人物紀錄片《屈原》,是第一次對屈原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電視影像呈現,填補了中國紀錄片的一項空白。由於史料缺乏,人物久遠,拍攝難度極大,《屈原》攝製團隊精心利用最新的考古發現和各種文獻資料,緊扣屈原的人生遭遇與楚國的歷史興衰這一主線,從命運、政治、文學三個視角交叉推進,還原了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的歷史現場,多角度講述了屈原從一位貴族少年到政治家、從政治家到文學家、從文學家到詩性哲人的坎坷經歷和曲折的心靈旅程。2014年端午,除了包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又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