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出身貴族,葬身魚腹,投江前和漁夫的一番對話耐人尋味

2021-01-15 魯班石夜讀

01 屈原出身貴族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於楚國丹陽秭歸。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姓,但楚王是熊氏。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宜昌)。這就是屈原的故鄉。

周顯王四十年(前329年),屈原居樂平裡。屈原雖出身貴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眾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響,故十分同情貧苦百姓。從這時起,小小年紀便做了許多體恤民眾的好事,博得了眾口一詞的讚譽。

02 屈原變法改革

周慎靚王四年,屈原忙於變法改革,制訂並出臺各種法令。周慎靚王五年,繼續進行變法改革,與舊貴族和一切頑固勢力進行鬥爭。周慎靚王六年,深入進行變法改革,民心沸騰;楚之形勢大變,舊貴族面臨著覆滅的命運。

03 屈原取名

屈原覺得自己的生辰有些與眾不同,所以他在《離騷》中說:「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意思是說: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了個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

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來,照字面上講,「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徵;「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徵,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的天地人三統。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好兆頭。

司馬遷曾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說:「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國王室為羋姓熊氏,羋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屈原系王族之後,和楚懷王熊槐為本家。春秋時期,楚武王封兒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領,因為瑕王子本來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錯,就讓他去享用屈邑的物產,人們於是稱他為「屈瑕」。由此,楚王為羋姓熊氏,屈氏就成為了熊氏的一個支氏。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羋原。魏晉之后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這個問題。

04 屈原和漁夫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遊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汙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裡,葬身在江魚腹中。怎麼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夫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05 自投汨羅

屈原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主張楚齊聯合,共抗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

後來曾經被召返。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驅逐屈原。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

06 屈原與端午節

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相傳是農曆五月初五,即端午節。端午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一帶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始於南朝的文獻。端午節起源於屈原,最早就是流傳在荊楚地區的傳說。南朝梁宗懍編撰的記錄古代楚地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文集《荊楚歲時記》載:「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輒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端午競渡的習俗,也是荊楚地區人們紀念屈原的方式之一。《隋書·地理志下》載:「大抵荊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為制《九歌》,蓋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

到了隋唐一統後,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習俗就不僅限於荊楚地區,而成為全國性的節日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07 後人對屈原的評價

梁啓超:屈原是「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

郭沫若: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顆閃耀在「群星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

偉人毛澤東評價屈原: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聖。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

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會作為當年全世界紀念的四大名人之一,當年的《文藝報》集11號社論《屈原和我們》:「屈原是世界性的偉大詩人,是登上了世界文學史上最高峰的人物之一。」

相關焦點

  • 屈原投江的所在地,端午旅行您不容錯過,金生麗水玉出崑岡
    臨近端午,要想旅行的您,不妨追尋楚國古人:屈原的腳步,前往千百年前他投江後被魚兒託起的美景之中。汨羅江位於江西省修水縣境內。公園278年楚國屈原,自知救國無望,就投身於此地的汨羅江江水之中。修水縣屬於九江市下轄的一座縣城,這裡自然風管秀美,歷史文化底蘊濃厚。
  • 屈原:我最佩服和最感激的人
    下面這篇文章,是屈原的心裡話。1前些天看了《大秦帝國》,對裡面描寫我投江的片斷,我是有些意見的。鏡頭裡,我披頭散髮,雙目無神,一步步走向江水中央。錯了。我是很重視自身形象的,外在和內在都是。其實我有很多私心,自身也有很多短板和不足,離領導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還有很大差距。總之,很多title,我是受之有愧的。我寧願令你們魂縈夢牽的,不是我屈原。而是一個面目模糊的古人,他是你們每個人的祖先,他身上有堅持,也有掙扎。是的,我身上寄託了太多太多。
  • CCTV2開播六集人物紀錄片紀錄片《屈原》
    由於史料缺乏,人物久遠,拍攝難度極大,《屈原》攝製團隊精心利用最新的考古發現和各種文獻資料,緊扣屈原的人生遭遇與楚國的歷史興衰這一主線,從命運、政治、文學三個視角交叉推進,還原了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的歷史現場,多角度講述了屈原從一位貴族少年到政治家、從政治家到文學家、從文學家到詩性哲人的坎坷經歷和曲折的心靈旅程。2014年端午,除了包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又添新亮點。
  • 《思美人》:屈原親自參加端午祭祀?端午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說起端午節,就會想起和端午有一段很深淵源的歷史人物——屈原。屈原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其實他的政治才能也很出眾,但是卻因小人而被君王疏遠流放。屈原的一生是帶有傳奇色彩的,而電視劇《思美人》就是以屈原為主角講述了他的一生。
  • 九型人格:理想主義鬥士的升華,屈原之死是為何?
    今天是中國的節日端午節,簡單說下節日的源頭,這個節日和一個人有關就是屈原,屈原是一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今天也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投江,屈原致力於楚國的復興,但是最終城破之日也就是屈原的投江之日,思域汨羅江,想跟大家探討的也是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讓屈原心存悲憤投江而亡。
  • 《為屈原做心理治療》第1集:屈原——史上第一個抑鬱症名人
    他和我一樣,也是個對美好事物有痴迷的理想主義者,提倡「美政」,屈原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我也經常被人排擠,被人調戲,被人架空,好在我不當政,所以就沒有流放,我那是叫流浪)。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 從「文學弄臣」到「人民詩人」:聞一多眼中的屈原
    從五四時期開始,就一直存在著一個想像中的民主詩人的召喚過程,這個過程不但發生在翻譯中,如田漢通過對惠特曼的譯介而發出的召喚、「中蘇文化協會」在1937年和1942年對普希金的兩次隆重紀念等,也發生在對古代詩人的評價和形象的重塑中,如馮至在四十年代對杜甫傳的書寫,都滲透著中國在20世紀前半頁普遍要求的民主理念並且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民主與詩歌關係的緊張。
  • 他承襲貴族,學歷史出身,卻憑一紙論文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01德布羅意是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最具爭議的人物,他出身貴族。先是研究中世紀史,而後跨界學習量子物理,他的博士畢業論文導師都看不懂。德布羅意家族是法國貴族,十七世紀以來始終在法國軍政領域享有盛名,他的父親不僅是法國伯爵,更是當權的內閣部長。出身名門的德布羅意沒有向大多數貴族子弟一樣,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自幼好學,一心想繼承祖父的事業,成為一名中世紀歷史學家,他日夜苦讀,18歲就獲得了巴黎大學歷史學學位。
  • 劉禹錫與屈原
    屈原「哀見君而不再得」。「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屈原、劉禹錫,他們都遭貶謫,而心卻系社稷;雖身被流放,但仍然想為國分憂,這就是他們的政治願望和人格魅力。總之,他們的喜怒哀樂都與國家的興衰強弱緊密相連,這也是兩者的共同點和可敬之處。
  • 白起真是狼孩出身嗎?《羋月傳》中描述不可信,其實他是秦國貴族
    很多人就好奇了,真實歷史上白起的出身究竟是什麼,真的是個狼孩嗎?和羋月是什麼關係? 其實在《戰國策》中白起又被稱為公孫起,這是春秋時期對貴族子弟的稱呼習慣,被沿用到《戰國策》中。據記載,白起是秦武公嬴蕩的兒子公子白的兒子,也就是說,其實白起是秦國的貴族!白起真實的姓是羋,是當時楚國祖先的國姓,而白起的父親公子白娶的恰恰是楚國的公主,當時母系社會的人都是隨母姓,所以白起姓羋和史料上秦楚兩國互相聯姻的史實是相吻合的。
  • 「blue blood」是指「出身貴族」,那「bad blood」是啥意思呢?
    眾所周知,湯姆和他的叔叔不和。好了,了解了bad blood,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英文中其他與blood有關的短語表達吧!1、blue blood 這個之前有說到過,不知小夥伴們還記得否,需要提醒大家的是blue在英語中可以代表貴族,所以blue blood 就不是藍色血液了,而是指「貴族血統,出身貴族」,即「a member of the aristocracy」。
  • 戰國時期士人紛紛擇主而事,屈原為什麼偏要吊死在楚王一顆樹上呢?
    (《遠遊》)屈原對諸子的思想,無疑是有足夠的認知、理解和接納的,但與各家的主張也有不合的地方。屈原畢竟是詩人,而非思想家。要勉強把他劃入某一學派,以求概括他的思想,實不相宜。屈原的巨製《離騷》中,最後兩句是這樣的: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
  • 他因為怕老婆走上殺手之路,靠一招「劍藏魚腹」名垂青史
    專諸把魚腸劍藏在烤魚之中獻給吳王僚,趁機剖開魚腹,取劍行刺。吳王僚是何等身份的人,怎麼會輪到專諸近身去給他獻魚?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當天公子光請吳王僚來自己府中做客,而專諸的身份正是公子光手下一名廚子。話說專諸本是春秋時期吳國堂邑人,屠戶出身,擅長烹飪。他這個人生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打起架來能以一當十。但是專諸有個弱點,就是怕老婆。
  • 落魄貴族出身,從不去商場購物只穿高級定製
    肯特王妃的父親是13世紀的貴族雷尼茨家族出身,母親也不差,是匈牙利的貴族女伯爵,所以這位王妃算是出身非英王室除了菲利普親王,目前最純的貴族。而這正是她驕傲囂張的資本。但是她的成長史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一歲時母親和父親離婚,她被帶到澳大利亞生活。繼父只是一位普通的會計,母親從貴族女伯爵淪落為美髮師。而她的父親在二戰時,加入了納粹黨,這幾乎成為她進入王室的最大阻礙。
  • 關於屈原的姓氏和族源問題
    宜 昌 市 屈 原 學 會 微媒體平臺專輯 總第一百二十八期 2020年第31期 關於屈原的姓氏和族源問題
  • 魏徵、屈原和《紅樓夢》焦大的命運揭示:良臣擇主而事
    從魏徵和屈原的命運裡可以看出端倪。歷史上有兩位正直耿介的忠臣,魏徵和屈原。他們敢於抨擊時弊,敢於犯顏直諫。可是他們的命運截然相反。魏徵被皇帝重用,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冊封鄭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魏徵死後,唐太宗五天不辦公。號召文武百官出城送魏徵的靈柩,並親自刻書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