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華偉552 歷史的荷爾蒙
簡單介紹下。
下面這篇文章,是屈原的心裡話。
1
前些天看了《大秦帝國》,對裡面描寫我投江的片斷,我是有些意見的。鏡頭裡,我披頭散髮,雙目無神,一步步走向江水中央。
錯了。
我是很重視自身形象的,外在和內在都是。
正確的答案,是當時我穿著士大夫裝束,戴著高高的青色鵝冠,頭髮零絲不亂,我的眼睛炯炯有神,比那天的太陽還要亮堂。
那是公元前278年初夏的一天,汩羅江邊,微風吹得人很舒服,有兩秒鐘,我曾經置疑自己的選擇。
是啊,世事崩壞,可它還是很美好的。
下水之前,我在江邊想了整整3個小時,我覺得自己已經有點抑鬱了。
事實上,嚴重的睡眠綜合紊亂,已經折磨我大半年了。
我的左手按在劍柄上(我是個左撇子)。這把寶劍讓我覺得安全,但它並不是擺設。
你們都知道,大概只有10多歲的時候,我就組織童子軍,與眾鄉親一起抵抗過外侮,就像《指環王》裡描寫過的一樣。
自古以來,保衛自己的家園,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
可是,對於楚國的未來,我是可以想見的。
它已經是一道夕陽。這是我不想看見的。
我不想看到滅國的那一幕,所以我想用自己的死亡來警醒大家。
事實上,我已經62歲了,算高壽了。算命先生說我能活到90,我沒興趣。
我最怕的是活久見,你懂的。
2
我坐在江邊的時候,像老僧入定,若有若無的夕陽投射在我身上。
我知道,看起來,我一定像尊鍍金的塑像。
這種感覺,讓我覺得自己的死去是有價值的,是有一種儀式感的。
不過,我真的沒想到,2300年後,你們還這麼想念我。
你們給我打上了太多的標籤。
愛國詩人,志行高潔,政治家、法學家、預言家、書法家,美學家,大帥哥,粉絲遍布地球各個角落……
告訴我,你們還有什麼稱號沒給我安上的?
你們越是美化我,我心裡越不安。
其實我有很多私心,自身也有很多短板和不足,離領導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還有很大差距。
總之,很多title,我是受之有愧的。
我寧願令你們魂縈夢牽的,不是我屈原。
而是一個面目模糊的古人,他是你們每個人的祖先,他身上有堅持,也有掙扎。
是的,我身上寄託了太多太多。
你們需要這樣一個理想的宿主。
3
記得我下水的時候,江水變得有些湍急。
大概,它不太歡迎我吧?!
但我主意已定。
我寬大的衣袖隨風展開,就象一個飄飄欲飛的大鳥。
當時,幾個村民經過,回頭奇怪地看著我。
在他們看來,這等裝束的人,一看就是貴族。
這樣的人,財務自由,精神自由,表達自由,還有什麼憂傷嗎?
哪有那麼多自由,每個人的一生,都戴著枷鎖。
「老人家,需要我們幫忙嗎?」村民們湊上來問。
我搖了搖頭,又揖了揖手。
這種陌生人的問候,也是我戀世的原因之一。
人世間最令人感動者,莫過於此吧?
這真的是一個悖論。
跟你最親近的人,往往也是傷害你最深的人。
我說的不是楚王。
這點覺悟我還是有的。
……
村民們都很忙,待他們走後,我屏住呼吸,大概一二秒後,我抱起江邊一塊赭紅色的石頭。
一步,二步,三步……我堅定地走向江水。
我覺得自己超越了,超脫了。
江水齊腰的時候,我開始自言自語,留下了給這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不懂我的人,請不要懷念我!」
江水逐漸浸沒了我的身影,我的鵝冠長帽在消失前一秒,掙扎了一下。
殺死自己,當然是不人道的。
在水底,失去知覺前,我聽見幾聲巨響。
那是夏天最常見的雷鳴。
大概是天將暴雨了罷。
4
投江以後,我的魂久久不散,仍然注視著世間的一切。
人間種種,仍然繼續。
楚國亡了,秦國興了。沒人意識到,曾經有我的存在。
既然這個世界與我無關,我也不想再看著這個世界。
可是,在我自絕124年後,我有了第一個粉絲。
他的地位很不一般。
大家知道我說的是誰。
他的名字叫劉徹,如果你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那他的廟號你一定聽過:漢武帝。
他手下聚集了一批名臣,衛青、李廣、霍去病、桑弘羊、張騫、蘇武、司馬遷、司馬相如……
為了網羅人才,他還開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大學——太學。
《漢書》總結說,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後世莫及。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視人才的皇帝。
正因為有這麼多的人才,他得以平定閩越和南越的叛亂,穩定北方匈奴。
……
他很偉大,也很空虛。
因為作為一個藏書狂,他還沒讀到一本令他眼界大開的作品。
一天,他在宮裡發呆,他的叔叔、淮南王劉安帶著幾本書來找他。
那是我的作品的手抄本。
然後我聽到了他們的對話,真是令人激動。
「皇叔,你手上拿的什麼書?」
「皇上聽說過屈原嗎?臣最近研讀他的作品,覺得人生豁然開朗。」
「真有這麼神奇?」
「真有這麼神奇。」
日理萬機的劉徹,在百忙中開啟了讀書模式。
上朝時看,吃飯時看,如廁時看,接見外賓時也看。
三天後,他將劉安召進宮。
「這真是一本奇書,看完後不解渴,」劉徹說,「你看這一段寫得多好」。
劉安湊過去,看到了我寫下的幾句詩。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5
「嘖嘖,」漢武帝讚嘆說,「簡直美爆了,酷斃了。」
劉安遺憾地說,「皇上有所不知,屈夫子雖然辭世才百年,但他的作品散落在民間,一直沒有正式出版。」
「這不行,」漢武帝認真地說,「朕有生之年,如果不能為屈夫子出全集,那將是朕一輩子的缺失。」
他指定劉安來負責這件事情。
漢武帝找對了人,劉安是一個做事專注的人,他喜歡讀書彈琴,不象其它貴族那樣偏愛打獵賽狗。
他超額完成了劉徹交辦的任務,不僅找到了大量被士大夫階層私藏的我的作品,還找到了我徒弟宋玉的所有作品。
在劉徹的帶動下,我的粉絲已經慢慢多了起來,知名的有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
劉安將我的作品,連同知名粉絲的模仿之作共16篇編輯出版,定名為《楚辭》。
緊接著,他又編著了《離騷傳》,這是歷史上最早的一部關於楚辭作品的注本。
我感謝劉安。這是真心話。
是他讓天下人讀到了我的思想,體會到了我的心境。
據說,因為受到我那種偉大的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劉安還發明了熱氣球。
一次深夜讀完《離騷傳》,靈感忽然襲來,他將雞蛋去汁,以艾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升。
這個嘗試,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發明家。
那是雞蛋界的一小步,卻是人類航空的一大步。
6
後來我重新愛上了這個世界,繼續注視著人們的日常,尤其是精神文化生活。
我有幸看到了一個大人物的崛起。
對於這個人,我內心也是服氣的。
他堪稱我的鐵粉王,名字叫蘇東坡。
他比我晚出生1300多年,但顯然很懂我。
這個人,毫不掩飾對我的崇拜,而且年紀越大越是喜愛。
公元1059年,他23歲,隨父親蘇洵北上,中途專程到屈原廟祭祀我。
那個時候,我才知道自己是蘇軾的精神偶像。
在湖北,他夜不能寐,含著熱淚寫下《屈原廟賦》,後來該文章成為賦學史上的極品。
這篇文章,我幾乎可以全背下來。
「浮扁舟以適楚兮,過屈原之遺宮。
覽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鄉。
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
去家千裡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
帶著感情寫的,就是不一樣。
很多讀書人慕名找到東坡求學,他推薦的書目裡,排在前面的,永遠是《楚辭》和《離騷》。
即使到暮年,他仍多次忘情誦讀《離騷》。
7
對東坡兄弟,我最佩服他的是,他懂得迂迴。
不像我,直接選擇死亡。
他人生多次被貶,但不管人生境遇如何,他從未迷失自己,也從未放棄希望。
看到後世很多大作家都跳水自殺,我內心是自責的。
總覺得自己給他們做了不良示範。
從東坡身上,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死亡很容易,而生存是極艱難的。
自殺,是一個人對自身的終極鄙薄。
原標題:《屈原:我最佩服和最感激的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