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相對論④ | 藏到老小區也能火到爆,這家麻辣燙小店做了件很...

2020-11-24 四川在線

閆辰宇 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說起麻辣燙,絕對是成都人的「心頭好」。不管是走高端精品風的堂食,還是野壩壩路線的街邊攤,只要一聞到那個鮮香麻辣的味道,舌頭兒上的味蕾立馬都要跳到八丈高。

在林林總總的麻辣燙店中,哪家口味最巴適?哪家環境吃起最有feel?這些問題,成都人絕對可以爭論個三天三夜不休。

論吃,是成都好吃嘴兒們的一大樂事,但論江湖地位,絕對是麻辣燙老闆們「廝殺」的戰場。

在成都望平街的一個老舊小區裡,地方隱蔽不說,鋪面還老舊得很,但是生意就是好。

明明下午5點才開始營業,外地遊客來了沒吃著,非要中午吃一頓。

為啥這麼火?

老院壩裡藏著一家成都"必吃店"

作為一家在某知名美食搜索平臺上的必吃店,花嘴巴兒麻辣燙是一家小有名氣的美食店。打開該軟體可以看到,通過用戶評價等多個指標進行大數據測評,過去半年時間裡,花嘴巴兒在成都串串香中的星級排名一直處於前2%的位置,僅通過手機支付買單的消費者就超過1.3萬人。

與排名位置和手機買單數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家麻辣燙的店面形態:隱藏在八九十年代的老舊院落裡、租用的5間房各自散落在不同居民房中,牆上隨處印有"花嘴巴偷油渣,婆婆逮到打嘴巴"等類似的標語和黑板報,更讓這家店充滿了老舊的味道。

記者通過手機導航,在一條小巷子裡找到了這家店鋪。正值中午時分,還沒到營業時間,幾個店員正圍坐一起忙著穿串串,為下午5點的營業做準備。

"每天限時營業5個小時。"店鋪負責人楊舟雄說,限時不是故意搞的營銷手段,而是因為在老舊小區裡,怕太晚了影響鄰居休息。

但限時營業並沒有限制住生意。據了解,這家面積不到300平方米、連同小區公共區域最多同時擺放二三十張小桌子的麻辣燙店,每個月的銷售額可以達到50萬元,高峰期日均接待客量達到100多桌。"晚上9點多都還有人在排隊,小區裡面到處站著等待翻桌的人。"一位路過的小區居民說。

受到歡迎的不止本地消費者。今年中秋國慶期間,不少外地遊客特意來打卡消費。"中午非要吃,那就只有串啥吃啥,每天有個二三十桌吧。"楊舟雄說。

據了解,目前花嘴巴兒在該美食搜索平臺上入圍"2020成都必吃餐廳"和"成華區串串香熱門榜第一名"。

小店逆襲 一朝網紅"出圈"

開業不到3年,花嘴巴兒麻辣燙為什麼這麼火?

"最開始十分慘澹。"楊舟雄坦言,論菜品、味道和就餐形式,大同小異,激烈競爭中要想出彩很難。開業之初,他的店裡時常只有兩桌,一桌是自己吃,另一桌則是鄰居吃。為了推廣自己的麻辣燙店,最多就是在朋友圈中轉發。

轉機,來自於一次偶然事件。一年多前,當時楊舟雄的一個朋友約著名叫"20元吃垮成都"的抖音網紅到店裡就餐,沒想到隨手在店裡拍的短視頻發出去以後,立即就吸引了300多萬粉絲的關注和巨大點擊量,第二天很多年輕消費者慕名而來,先後接待了40多桌顧客。

"我看了這個視頻,對店裡滿意的、不滿意的地方都說了的,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就在網上露個臉,生意立竿見影起了效果。"新的網絡傳播方式,讓花嘴巴兒麻辣燙突然在網絡上火了起來。然而,隨著話題熱度在網絡上逐漸降低,生意很快又慢慢開始降溫。

但經歷這次事件後,楊舟雄的思路逐漸打開。一方面,他把老成都的物件、裝飾等融合到店內陳設中,打造具有濃厚老成都記憶的文化場景,另一方面,在網絡平臺上通過時下流行的方式推廣自己的小店,甚至吸引到不少大V前來打卡。

走出這家店,望平街兩側的臨街商鋪一家挨著一家,絕大多數都是火鍋、缽缽雞、中餐等傳統餐飲店,但這些店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打造具有特色的就餐環境。與此同時,與望平街一牆相隔的濱河路以及香香巷,則將整個街區串聯成步行街,通過植入成都紙箱廠和川劇研究院等地標文化元素,以及增設夜間燈光場景、河濱生態步道、互動遊戲和塗鴉等場景,盤活了整個街區的形態,推動更多傳統小店紛紛主動轉型。

【消費相對論】

小店逆襲,能否讓老街道活力"煥新"?

對話嘉賓:

林娜成都市服務業研究院院長

謝生平成都市猛追灣街道望平社區黨委書記

楊舟雄花吃嘴兒麻辣燙負責人

小店雖"小",卻內藏乾坤,不可小覷。在網際網路時代,作為城市總體經濟"毛細血管"的萬千小店,正以網紅打卡、直播帶貨等為代表的新模式促進傳統小店經濟加速崛起,一些小店的火爆程度甚至成為現象級事件。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這些小店究竟蘊藏著多大能量?對此,記者同時連線成都市服務業研究院院長林娜、成都市猛追灣街道望平社區黨委書記謝生平、花吃嘴兒麻辣燙負責人楊舟雄進行對話。

記者:怎麼看待當下越來越多網紅小店的出現?能否理解為消費升級的一種現象?

林娜:由於小店經營相對靈活,相對容易完成數位化轉型,因此網際網路革命引領的技術創新成為疫情後小店經濟快速恢復的主要動力。同時,由於小店在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口碑,尤其是知名網紅小店往往成為吸引往來客流的消費者打卡之地,因此通過網紅"出圈"成為小店紛紛轉型的重要方式。應當看到的是,以"網際網路+小店"模式,正帶動傳統消費業態轉型升級。

楊舟雄:在創業初期,花吃嘴兒麻辣燙的確是因為網紅名人的推廣,迅速實現了第一批原始客戶群體的積累,再通過消費者的口口相傳,挖到了市場第一桶金。嘗到甜頭後,我們開始深入研究網際網路平臺,包括在知名美食搜索平臺上付費"關鍵詞搜索"和頁面圖推廣,儘管每月支出了4000元左右的網絡推廣費,但給店鋪帶來的效益是明顯的,過去傳統的銷售模式是無法比擬的。

記者:小店體量小、規模小、投資門檻低,但在消費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巨大的。

林娜:是的,傳統小店是消費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消費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這些"煙火氣足"的小店數量眾多,遍布大街小巷,與人們生活聯繫緊密,既為本地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便利,也為外地遊客提供特色化消費服務。在《2019中國小店經濟溫度圖譜》,來自支付寶和網商銀行的數據顯示,日流水3萬以下的小店,年流水平均增速35%,跑贏GDP,"小店經濟"蓬勃生長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新一輪城市"消費升級"。

謝生平:望平街上傳統小店眾多,也是成都的美食聚集地,為了留住人氣、聚集商氣,我們在一牆相隔的濱河路上打造了步行街,創新融入了新的消費場景,並引進不少知名品牌小店、打造網紅小店,目前濱河路上經營的80多家小店形成了規模效應,形成餐飲、休閒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據不完全統計,僅工作日期間,濱河路上的客流量就達到了1.5-2萬人,也激活了整個街道的活力。

記者:小店加快發展,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林娜:目前,小店發展面臨經營租金成本高、融資約束、城市管理等困難,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完善小店經濟基礎設施、賦能小店創新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促進小店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合肥人,最好存一下這家麻辣燙,都15年了」
    嘴哥有話說:最近公眾號展示規則變化,希望大家都能點點「在看」或者直接給我們號加個星標,不然的話很可能收不到推送了啊~愛你們在步行街有這麼一家麻辣燙,深藏居民樓裡 ,一開就是15年, 整整吃了一代人。「吃麻辣燙嗎?」「走啊,去老趙家!」關於它,吃貨間說的最多的便是這句。
  • 這家關東煮小店連椅子都沒有,卻火了40年!
    吃一口關東煮,再喝一口小酒,仿佛一切都能歸零。一位穿著西裝的大叔走來,獨自一人開始喝酒。一位44歲的老阿姨,父母都身患重病,乘坐新幹線回老家探望他們的途中,忽然決定下車,來這裡喝一杯。老婆婆不得不打兩份工,每天早上5點半出門,既做清潔,又做託兒,她自己也說很辛苦,就簡單買些食物帶回家吃。
  • 深夜食客丨關東煮不是麻辣燙,內在還是由匠心精神支撐起來的
    圖/視頻截圖 看到這裡,老藝術家已經在心裡給這家店的情懷加滿分了。 打卡這樣又網紅又有情懷的小店已經成為很多日本遊客的kpi,人們在專門循著地址上門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享受一次「歡迎回家」的服務,也不僅僅是為了在朋友圈po上一張與關東煮店的合影和定位。
  • 麻辣燙店用「一桶山泉水」,鎖定顧客長期消費,3個月就改頭換面
    一家經營慘澹的麻辣燙老店通過運用免費盈利模式,僅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從每天1000多元的營業額做到了每天4000多元的淨帳,天天都是人氣爆滿,門口總是排著長龍般的隊伍,更重要的是本來生意火爆的競爭對手幾乎淪落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那麼這家麻辣燙店到底做了什麼事情,為何讓消費者對它如此痴迷呢?
  • 滷菜店新年關鍵詞 從零到一 從無到有 成功的故事
    ,所以相當於一下子找到了一個市場空白,他當即決定去學滷菜裡面的燒雞技術,學成之後立馬回來開了一家滷菜小店。 這家小店的選址就在小區外圍的一個角落裡,裝修簡單親民、乾淨衛生,亮點是廣告牌比較大,定價也是和他之前了解到的平均消費持平,其中搭配售賣的涼拌菜定了5元/斤,用來吸引大家過來吃,其他也就正常價,並沒有特別便宜,開業當天除了試吃沒有活動,只發了傳單和通知了自己以前工作的社區,告訴大家開業了打了些個招呼有空捧場,之後不出一個月,他的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老客戶越來越多
  • 10 ㎡小店,能成就中國版星巴克嗎?
    幾年前,2平米Manner Coffee(以下簡稱Manner)的爆紅,讓很多咖啡館老闆眼前一亮。成本降低,似乎離盈利更近了一步。於是,在上海、北京、南京、長沙等地,模仿Manner模式的小店不斷被開出。幾年過去,Manner已經50多家店了。這些爭相開出的「小店模式」咖啡館,都怎麼樣了?10平米裡,藏著本土咖啡品牌的未來嗎?
  • 手爪爪癢幹拌麻辣燙冒菜開創者讓我找到了兒時記憶
    本網9月23日訊 為什麼說成都是「美食之都」,原來在七八十年代就藏著答案?放學後約上小夥伴,用手心攥出汗的毛票,換幾串麻辣鹹香。在外面吃了香香,回家不好好吃飯,還會遭媽老漢兒訓:「你娃手爪爪癢了嗦,信不信老子兩篾片片科到你身上。」老攤攤漸漸消失,童年的快樂卻回味至今。於是走市井、串街巷、下館子,跑遍大街小巷,只為解開時間的封印,還原這份「吃到手爪爪停不下來」的美味。
  • 開6000家店後,賣麻辣燙的楊國福離海底撈還有多遠?
    但線下門店同樣進入了新瓶頸,一方面是麻辣燙品牌的多樣化,另一方面也是自身門店進化的天花板。  在2010年,楊國福曾叫停過所有的加盟店,原因是他發現隨著門店參差不齊,難以管理。他重新制定挑選加盟商的策略,對店面形象進行統一改造裝修,並把老加盟商培養成區域總代理,幫助其在各地開疆擴土。
  • 廈門老城區的這家10㎡小店,賣的涼皮也太與眾不同了……
    廈門老城區的這家10㎡小店,賣的涼皮也太與眾不同了…… 走吧,一起去鳳嶼路吃份卷涼皮吧 涼皮可不止能拌著吃 卷著吃的涼皮也別有一番風味 就在鳳嶼路上的這家10㎡小店 有位來自安徽蕭縣的90後小哥專做卷涼皮
  • 冰鎮麻辣燙是什麼梗?怎麼回事?
    &nbsp&nbsp&nbsp&nbsp這部,重慶西南政法大學食堂的一道清涼菜——冰鎮麻辣燙,又火了。&nbsp&nbsp&nbsp&nbsp羅蓉是這家麻辣燙的承包人,她說,她做麻辣燙已有6年時間,「冰鎮麻辣燙」於2015年夏季推出,是由她創作的「獨家菜式」。&nbsp&nbsp&nbsp&nbsp「老闆,來一份冰鎮麻辣燙。」正值學生午飯時間,不少學生都在排隊買麻辣燙。
  • 這家小店,三代人等了幾十年!
    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小店?《丁丁歷險記》究竟有何魅力?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探營丁丁中國旗艦店,與你一探究竟。鎮店之寶!001號丁丁雕塑現身上海2月26日,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來到了這家位於上海長安路的丁丁中國官方旗艦店。80平米的店面布置了超過1000多件與《丁丁歷險記》有關的周邊。
  • 希望暖心公益小店能走得更好、更遠
    上個月,徐匯區永康路上多了一家特別的咖啡小店。沒有大門、也沒有店招,平整的水泥牆上只有一個不甚規則的「洞」,剛好夠一隻毛茸茸的熊爪「出沒」,為消費者端上咖啡。 除了外形上「噱頭」,這家小店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感動——小店本身是個公益項目,「洞」的另一邊有數位殘障人士正在為顧客調製咖啡。
  • 爆火上海朋友圈的「熊爪」咖啡,藏著整個冬天的溫暖!
    近日,上海武康路上一家叫HINICHJOU(非日常)咖啡店在網絡上爆火,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持續刷屏,吸引很多顧客前來排隊打卡拍照,一躍成為武康路上新的網紅店。這家熊爪咖啡店的外觀就很特別,整家店就是一面水泥牆,只有一個洞口,甚至不算規則。作為咖啡的出口,飲品單二維碼掛在牆上,顧客可以自助掃碼下單,而遞出咖啡的卻是毛茸茸的「熊爪」。
  • 上海網紅「熊爪咖啡館」轟動了一座城,央視連續兩次報導這家沒有招牌的20㎡小店,而它被媒體和網友捧紅背後的故事,暖到了所有人
    原來,這就是最近爆火的上海網紅「熊爪咖啡館」。其實這家小店全名是HINICHIJOU,不過這熊爪太有特點了,所有人直接就稱呼它「熊爪咖啡」了。沒有門臉,也看不到任何明顯的招牌,沒有桌椅,甚至連一扇窗戶都沒有。
  • 南京這家藏在巷子的小店,蟹黃包公認正宗,每天八九個員工包不停
    南京是美食之都,這裡的美食不光有鴨子和鴨血粉絲湯,還有小籠包,餛飩,湯圓,酒釀圓子等,除此之外,南京的蟹黃包蜚聲國內,很多外地遊客來南京必定要吃這正宗的南京蟹黃包,現在市面上魚龍混雜,想要吃到正宗的蟹黃包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青島這家5張桌子的小店,一個爐包2.5元,憑什麼火了20多年
    高密爐包在青島同樣落地生根,青島是一座開放性的城市,對於外來美食一律接納並改良,在青島做高密爐包的包子鋪有好多家,而這家已經有20多年了,被青島食客們公認是青島最好吃的爐包,他就是陳濤爐包位於臺東8路市場附近,周圍的鄰居吃他家的爐包20多年一直對他家的爐包情有獨鍾。
  • 上海這家看不見店員的「熊爪」咖啡店火了!牆裡有故事
    最近,永康路上一家咖啡店火了!開業半個月,天天排長隊。這家店到底有什麼特別的?走到咖啡店門口,看不見一個店員,只有「萌獸」出沒。而這隻萌翻全網的熊爪背後,其實藏著一個暖心的公益理念。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家店的店長YingYing是一名聾啞咖啡師,還曾獲得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大賽咖啡衝調項目一等獎。
  • 遇見你丨一杯熊爪咖啡:看不見你 觸摸到愛
    沒有廣告,沒有門面,一隻毛茸茸的「熊爪」從洞裡遞出的咖啡,在上海火了。最近,熊爪咖啡的故事吸引了很多顧客,治癒了很多網友,但同時也引來了很多人的猜測和質疑。幾個80後的創始人,一間20平方米的店鋪,在咖啡品牌林立的今天,怎麼火成這樣?熊洞的背後,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呢?上午10時,來等熊爪的人已經排起長隊。很多人都是特意過來的,想和熊爪摸摸頭、握握手。
  • 張近東:大力發展蘇寧小店 儘快實現一萬家小店近場布局
    來源:金融界網站618前,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現身蘇寧小店加盟店聚寶山莊二店,並表示蘇寧將大力發展蘇寧小店業務,儘快實現一萬家小店近場布局規模,與其他蘇寧業態共同打造的「一小時場景生活圈」成為消費者的生活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