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紅玲青瓷藝術特色:造形清雅 釉色翠青如玉

2021-01-09 網易

2020-12-14 14:13:13 來源: 海外網

舉報

  梅紅玲,浙江龍泉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全國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麗水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浙江省女企業家協會理事。

  

  

  自參加工作以來,梅紅玲潛心青瓷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製作。努力提高創作設計水平,積極參加相關學術研討會和各類全國性會展,與其他門類的陶瓷同行切磋技藝,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涵養。經過近20年的努力,梅紅玲設計製作的產品與陶瓷作品深受專家的好評和消費者喜愛。

  

  1998年初出茅廬的梅紅玲即獲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創新評比三等獎。此後分別獲得第七屆全國陶瓷評比作品《牡丹》餐具獲一等獎、作品《自然》獲三等獎。作品《飛來峰十八羅漢》推薦在中南海紫光閣陳設、作品《故鄉的雲》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作品《春色》獲2002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金獎、作品《孔子》獲2002杭州民間手工藝品銀獎。作品《彩雲歸》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銅獎、作品《青釉鬥笠碗》和作品《秋水碧連天》分別獲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展銅獎、作品《大漠秋思》獲首屆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銀獎。

  2004年被共青團中央辦公廳授予「全國鄉村青年民間工藝能手」稱號。2005年作品《哥窯關公》在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優秀作品獎。2006年作品《寒梅》入選(中國杭州)國際休閒產業博覽會、民間藝人節優秀作品展演。2007年作品《風和小魚》在中國收藏家喜愛的藝術大師和精英評選中獲得金獎。2007年作品《青瓷魂》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在中國瓷界,梅紅玲以「痴迷、大膽、堅韌」的特點讓人印象深刻,也因35歲就被評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而讓同行稱羨。梅紅玲早期的作品更多地是在生活器皿領域進行模仿創新。在確定主攻方向後,梅紅玲展現出大膽個性。在創作時「辯證性繼承,創造性轉化,開拓性發展」,作品以造形清雅、釉色翠青如玉、聲音如磬而被稱譽。但青瓷的本質是一種藝術,因而藝術之美才是它的靈魂。自1997年開始,梅紅玲把主要精力用於藝術創作並且以人物作為主創領域。她創作的《南海觀音像》身姿飄逸、面相慈祥,《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周恩來》神態自然、略帶微笑,每一尊都十分地生動,形神兼備。十年磨劍,進入新世紀,梅紅玲進入藝術收穫期。2001年,梅紅玲創作的《故鄉的雲》榮獲了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2002年(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上,她創作的青瓷作品《春色》被評委會授於金獎。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誌著龍泉青瓷達到了一個顛峰,此後在藝術上超越南宋成為一代代成泉青瓷藝人的夢想。2008年,梅紅玲成功燒制出青瓷「鳥巢」作品,就技藝而言,梅紅玲也達到了藝術創作的第一個高峰。她認為,要超越青瓷藝術,要從人文內涵上突破。梅紅玲不斷創新求索,提升人文內涵,向國學和美術、書法大師學習,因此,梅紅玲經常帶著自已作品,天南地北、國內國外地去跟名家們對話,通過這些對話,梅紅玲在不斷完善自已的同時,作品的韻味也益發深邃。(文/梅戈 圖/梅紅玲)

  責編:葉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天青色、天藍色、梅子青、粉青到底都是什麼?其實它們屬於青瓷
    青瓷,一直以來都是古代瓷器中最名貴的瓷器之一,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原始青瓷,三國兩晉南北朝後,南方和北方所燒青瓷開始各具特色。我國歷代所稱的縹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這種瓷器。唐代越窯、宋代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等,都屬於青瓷系統。有「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之美稱。
  • 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當插畫藝術遇上龍泉青瓷!太驚豔了!
    在合璧興陶瓷藝術館2019國際特展《絲路畫瓷語·桌子上的青瓷》中,我們看到插畫藝術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即當一種藝術遇到另外一種藝術的時候,碰撞出了一種新穎、獨特、內涵豐富的新的表達方式,原來插畫和青瓷兩種藝術形式竟然可以這樣演繹。
  • 冬青 豆青 天青 傻傻分不清?
    青釉亦稱「青瓷釉」,是最早的顏色釉,出現於商代早期。作為瓷釉從東漢晚期到唐代越窯,到明清時的景德鎮官窯,一直盛燒不衰。 其中比較出名天青、豆青、冬青,都是清雅之風,很多人都分不清他們的區別,今天的顏色系欄目,我們就聊一聊它們吧。
  • 宋人追求極致釉色之美的瓷器-南宋粉青釉
    粉青釉色首創於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創燒之初就風行一時,風靡了1000多年,成為龍泉青釉瓷器的代表而經久不衰。龍泉窯是中國青瓷史上的瑰寶,自宋代一經興起,就憑藉其肥美的釉汁和優雅的形態稱絕於世。創燒出粉青、梅子青兩種釉色,代表著我國青釉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粉青釉工藝粉青釉以鐵為呈色劑並含有少量的錳、鈦,在生胎上掛石灰鹼釉經過1180℃—1230℃的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
  • 和田玉中的一抹翠青
    翠青,是和田玉的一個特色品種,顏色為翠綠色更像是春天的顏色,第一眼看到它,倒真有些像沒有拋光的翡翠。翠青色條帶一般分布在白玉的底子,它有一般白玉的凝重,又有翡翠綠色的鮮活,其綠色附在白底上,透明度高,紋理細膩獨特,色澤美麗美麗。似春天枝頭的嫩芽,給人以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的感覺。
  • 短暫的隋朝青瓷文化
    隋代的瓷器繼承了前朝的傳統仍然以青瓷為主流,分南北兩個系統。今浙東地區的越窯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燒制原始青瓷,經過千年的發展和提高,終於在東漢時期首先燒製成青瓷。到隋代南方作為青瓷生產基地,青瓷生產也形成一定的規模與成熟。南方有代表的窯口有越窯·湘陰窯·淮南窯·成都窯等。隋代北方青瓷在北齊青瓷的基礎上發展迅速,主要窯場有賈壁窯·安陽窯·朱陳窯等。
  • 看見文物|唐·青釉鳳首龍柄壺
    此壺釉質、釉層較為凝厚,青綠色中略泛有黃色,有玻璃質感,光滑圓潤,帶有北朝以來北方青瓷的遺風,為唐代青瓷中的典型器物。從造型、紋飾、釉色等方面看,此壺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造型上,通過壺的頂端塑一鳳頭蓋和尖嘴流,合而成為一隻亭亭玉立的鳳鳥,而把柄又塑成龍形,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龍鳳藝術,饒有神韻,栩栩如生,真是巧奪天工,匠心獨具;二是釉色,青綠中略泛黃色,具有一種古樸淳厚的玉質感。
  • 翠青--和田玉「地區黑」終結者
    和田玉行業裡有一句「白玉帶綠,百年不遇」,直接點名了翠青的一個稀缺程度,間接的告訴我們翠青的一個前景,翠青料是和田玉中的特色品種之一,按照顏色分介於白玉和碧玉之間(和白玉最近),有白玉的凝重內斂,又有翠色的鮮活靈動,清麗脫俗,翠青好似春日枝頭初生的嫩芽,清新淡雅,鮮活翠嫩,給人一種生機盎然、蓬勃向上之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 從一塊剛剛拍出幾十萬高價的俄翠說起,翠青又火了?
    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說到白玉帶翠,往往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青海翠青玉,畢竟,它的市場佔有量比較大,市場上我們看到的各種白玉帶翠,大部分都是青海翠青。比如像下面這樣的:還有下面這樣的:好的青海翠青料確實貴,雖然很多玩家對青海料抱有成見,但青海翠青料卻仍然很受歡迎。不知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提到過的一塊料子嗎?
  • 從茶、香、文房、陳設之器,看龍泉青瓷在宋元明時期的發展
    3月28日,「青峰拾翠——龍泉青瓷收藏展」在嘉興博物館三樓禾緣展廳開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嘉興博物館獲悉,此次展覽通過「茶藝之器」、「香道之器」、「陳設之器」、「文房之器」四個單元,選取了4位民間藏家收藏的100件龍泉窯青瓷,其中「茶藝之器」展品40件,「香道之器」展品19件,「陳設之器」展品20件
  • 身價暴增的翠青料
    雖說青海料裡包含了翠青,煙青,藕粉,黑青,青海黑青成本相對較低,是製作器皿的首選用料,但是今天著重來說說翠青。翠青,翠色豔麗,俏色作品非常漂亮,符合女性審美,接近翡翠的翠色。在這4-5年中,這些料子的身價漲了5倍之多。
  • 嶽州窯:曾是與越窯齊名的全國青瓷中心,主打產品是泡菜罈
    這裡的殘片除了青瓷還有硬陶,不過,青瓷殘片的種類明顯多於硬陶。難道陶和瓷在青竹寺窯爐裡是混燒的?楊寧波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因為這時的青竹寺窯正處在印紋硬陶與青瓷混燒向專燒青瓷過渡的階段。而漢晉時期的龍窯一般前端的火膛燒火,窯床大概在15米以內,越往後窯溫越低。若是混燒,燒制青瓷比陶的溫度要高,青瓷一般更靠近前端,硬陶則更靠近窯尾部。
  • 龍泉青瓷|硬核!世界各博物館藏龍泉窯瓷器薈萃
    因此在日本,主要的博物館、大財團、寺廟以及古玩商都熱衷於收藏龍泉窯的精品青瓷。 南宋龍泉窯簋式爐 大英博物館 關於歐洲的龍泉青瓷,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當歐洲人第一次見到來自中國的龍泉瓷器時,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種瓷器的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