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後的賣花阿婆:關於白蘭花的味覺記憶

2021-01-08 看看新聞Knews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黃浦區淮海中路,徐忠意在紅色電話亭旁支了一個攤,用藍色的素布墊著,兩朵白蘭花是一個掛墜,七八朵茉莉花紮成一個手串。

隔壁的咖啡館門口,不時有妝容精緻的姑娘在打卡街拍。這條街,是時尚的,有腔調的。來往路過的人很多,但是願意在徐阿婆攤位駐足彎腰的人就不多了。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老上海人的記憶裡,總有這樣一段吳儂軟語的叫賣聲。佩花的習俗,最早源於蘇州的小姐太太們。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花香清新優雅。

但是現在,賣花的生意,冷冷清清。徐忠意今年73歲,老伴莫成林今年75歲。他們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

1. 每月收入不到兩千元,老弄堂裡6㎡閣樓生活30年

早上十點,三伏天的太陽還沒有到最毒辣的時候,一陣風吹過來,悶熱的屋子裡終於有了一絲喘息的空間。收拾好今天要賣的花,梳子蘸水把頭髮梳理整齊,徐阿婆下樓了。

這是淮海中路一處老弄堂,樓梯只有半個腳掌那麼寬,踩上去吱吱作響,坡度近乎直角,狹窄又逼仄。廚房是公用的,每天還要下樓倒痰盂。徐忠意和莫成林,在這個只有七平米的閣樓生活了近三十年。兩張鋪著涼蓆的木板床,兩張小桌子,還有一個老式電視,付費機頂盒開始普及之後,他們就再也沒開過電視了。

前一天晚上,颱風過境上海,持續暴雨,屋子裡也一直在漏水,老兩口幾乎一夜沒睡。但是不管怎樣,早上天氣放晴,賣花的生意一刻也不能耽誤。從弄堂出來過一個馬路,淮海中路成都南路附近,就是徐阿婆日常的據點。

盛夏賣花,最要緊是保持新鮮,冰箱是這個簡陋的房子裡最重要的家電。晚上進貨回來的花,要第一時間加工並放在保鮮層,最大限度延長花期;出門賣貨前,要從冷凍層裡拿出凍好的冰水,放在盛花的籃子裡。

白蘭花一串3元,茉莉花一串5元。不管是誰來買花,價格都如此。徐阿婆說自己不漲價,不看人出價,她相信薄利多銷,生意才能長久做下去。

買花的人多時,老兩口每月收入能有兩千多塊錢。但七八月份,天氣熱,上街的人少,即使早出晚歸,每月也只能賺到一千多塊。賣花微薄的收入,需要維持他們的房租、生活費、醫藥費等開支。最早搬進來時,一個月的房租只要15塊錢,現在已經漲到每月1000元。

生活的拮据體現在方方面面。他們很少吃葷菜,大多都是米麵和素菜;隨身帶的斜挎包用了十幾年,打了四個補丁,一直捨不得換;隔壁咖啡館的店員,定期會把一些用過的紙殼箱留給徐阿婆,她會攢一攢拿去賣掉。

2. 被癌症和欠債圍追堵截的生活

徐忠意和莫成林,都是浙江紹興人。70年代,夫妻倆從農村來到上海打工。保姆、清潔工、臨時工之類的工作做了個遍,賣花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當時,徐阿婆偶然間看見路邊有人賣花,一串一塊錢,絡繹不絕總有人買。她就問人家花是從哪裡進的,拿到進貨老闆的電話,開始嘗試。

第一次,買了三兩花,很快就賣完了。後來開始多一點,再多一點,慢慢也就堅持做下來了。

花期從5月到10月,這段期間裡,生活就圍繞進貨-加工-賣花的過程展開。有時候,賣花會持續到凌晨一兩點,一則是酒吧等娛樂場所的門口,還有些人流,她就會不厭其煩地拿著託盤說「三塊錢一串白蘭花,妹妹,你要不要花」,這是推銷的好時機;二則,花是鮮貨,必須當日賣完,如果剩到第二天早上,就不會有人要了。

這幾年,徐阿婆明顯覺得買花的人越來越少。時髦的年輕人覺得白蘭花略顯土氣,不願意把它戴在胸前;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上海人,也只會偶爾來買一兩朵,年歲漸長,花錢也更加精打細算。

但不管怎樣,茉莉花和白蘭花帶來的收入,是老兩口維持下去的經濟支柱。

最初來上海打工,她要努力為兩個兒子能娶到媳婦而拼命攢錢,在農村,蓋房子和彩禮錢是兩座大山。說到這裡,她甚至覺得「生了兩個兒子很倒黴」。

後來,兒子都娶妻生子,老大是木匠,老二是油漆工,打零工一天能有300塊工錢。老兩口的生活稍微有些改善。但是四年前老伴莫成林被查出了食道癌,撩開衣服,能看見背部和腹部有兩道明顯的疤痕,縫了四十多針。

生癌,讓本就捉襟見肘的日子,雪上加霜。但即便如此,手術還是在冬天做的,他們儘量不耽誤賣花。

看病的醫藥費已經花了超過了40萬,現在每個月還要吃中藥來控制病情,這用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他們還背了不少外債。更糟糕的是,剛剛50歲的二兒媳婦,也被查出來患有癌症,治療費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幾年,徐阿婆從牙縫裡攢出了一萬多塊錢,放在支付寶裡。只要留夠房租,剩下的她想都打給兒子,帶兒媳婦看病。

「我對兒子來說,只要有媽媽在,就不要怕。」

3. 也許明年不再來

苦澀的生活裡,花香是一抹亮色。

周四晚上十點多,莫成林坐在淮海路一家KTV門口的臺階上,等待送花的老闆過來。周末的生意會比較好,所以他可以稍微多進一些貨,茉莉花和白蘭花一共三斤。這些花,是從廣西南寧空運過來的。

等待拿貨的還有三四個阿婆,她們互相間沒什麼交流。

在整個上海,還在堅持賣白蘭花、茉莉花的,如今只有十幾個人了。她們大多都已經七八十歲,腿腳不便,身體不好。選擇出來賣花,是因為生計所迫。賣一年,是一年。

每天都在淮海中路重慶中路立交橋上賣花的丁阿婆說,今年是最後一年了,因為女兒剛結婚,明年差不多就要去幫忙帶孩子了。之前跟她一起在附近擺攤的周阿婆今年也沒來,上半年因為疫情被困在了湖南老家,索性就不再回上海了。賣花辛苦,又賺不到什麼錢。

而徐阿婆和老伴,則要看身體情況了。他們在紹興上餘已經沒有地了,農村蓋的房子也給了兩個兒子。但可以確定的是,老兩口的歸宿,是回家而不是上海。

不管怎樣,今年的花期還有兩個月,阿婆們都要賣完這一季再說。明年,也許就不再來,那些未曾被知曉的故事,也隨風飄遠。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賴瑗 劉寬漾)

相關焦點

  • 賣白蘭花二十多年,上海賣花阿婆們守著城市香氣和記憶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這樣的叫賣聲曾是幾代上海人的童年記憶。在胸前掛一朵清新雅致的白蘭花,是當時很多「摩登女郎」的標配。清晨6點半,徐家匯地鐵口飄出淡淡的白蘭花香,馬阿婆開始了一天的流動賣花生意。在上海街頭,像馬阿婆一樣的賣花人已經越來越少,她們大多六十歲以上,賣花二十餘年。在快速變化的城市中,她們有意無意,為我們保留住了一份香氣和記憶。
  • 白蘭花與申城的纏綿故事,最後的賣花阿婆在星空下講給你聽
    昨天,因為一場名為「城市香氣」的主題活動,分散在城市各處的她們難得集聚,帶著深深印在市民心中的上海味道與更多年輕一代「打照面」。城市記憶繞不開的「幽香」「珠珠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這是很多老一輩上海人童年記憶裡的芬芳,伴著吳儂軟語從街頭巷尾飄散開來。
  • 「梔子花、白蘭花」,到阿婆的花攤上,尋一縷記憶中的上海香氣
    是詩人劉長卿筆下的白蘭花。而上海街巷中的白蘭花清香,在一聲聲「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的叫賣聲裡悠長不絕。81歲的王慰音阿婆81歲的王慰音阿婆熟練地翻起隨身小推車上的泡沫箱蓋子,掏出幾個方形收納盒一一打開,嬌嫩纖長的白蘭花瓣就從包裹著的溼毛巾裡微微地露出了星星點點,縷縷清香卻已經迫不及待地流散在空氣裡。「王阿婆花攤」又營業了。
  • 「梔子花,白蘭花~」上海街頭的阿婆賣的竟不是梔子花?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上海街頭的阿婆只賣這兩種花呢?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剛剛一直以為因為上海市市花是白玉蘭,所以阿婆們才那麼喜歡賣白蘭花的,直到高一的生物課上,生物老師告訴他:白玉蘭和白蘭花,是兩種花……
  • 銀泰門口89歲的賣花婆婆和我想知道 杭州的白蘭花在哪兒
    像網友「莫小暖的植物世界」:「白蘭花,在杭州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聽到老太太叫賣白蘭花的吳儂軟語。」  只是這兩年,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賣白蘭花的阿婆越來越少了。問問身邊的人,都覺得白蘭花這種東西,不值錢也不稀奇,似乎哪兒都能買到,但真正想買的時候,又沒人能說得出到底哪裡可以買到。  簡直可遇不可求。
  • 白蘭花,簪在鬢上,插在襟上
    在蘇州人和上海人的記憶裡,每年夏季都會有老奶奶帶著鐵絲串起來的白蘭花,操著吳儂軟語叫賣;在嶺南人的印象中,它是路邊一排排的行道樹,只要在樹下走過,就能聞到幽幽的暗香;在雲南,人們稱它為緬桂花,伴著《緬桂花開十裡香》悠揚的曲調,見證著國家之間的友誼。白蘭花。
  • 白蘭花,簪在鬢上,插在襟上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蘇州人和上海人的記憶裡,每年夏季都會有老奶奶帶著鐵絲串起來的白蘭花,操著吳儂軟語叫賣;在嶺南人的印象中,它是路邊一排排的行道樹,只要在樹下走過,就能聞到幽幽的暗香;在雲南,人們稱它為緬桂花,伴著《緬桂花開十裡香》悠揚的曲調,見證著國家之間的友誼。白蘭花。
  • 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香」的是江南村婦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樓下弄堂口響起了江南農村女子賣花的叫喊聲:「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三分銅鈿買一串」,「梔子花,白蘭花要勿?」民國時期,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每到春末夏初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盛開的季節,總能聽到這樣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 時代印記——街頭的白蘭花
    可能許多上海、蘇州的本地人,都見過那些在街頭叫賣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的老太太。白蘭花潔白清香,風雅之至。說起白蘭花,可能看過許多民國戲裡都有這元素,便想到一副民國女子穿旗袍胸前別一朵白蘭花的畫面。婀娜優雅,風姿綽約。
  • 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
    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時間:2020-12-13 23: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 1、盆土:注重透氣性和疏鬆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2、施肥:白蘭花生長需肥較多,長勢旺時應保持每半月左右施肥一次,冬季則無需施肥. 3、澆水:原則為不幹不澆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素材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交流群下面是新民晚報關於《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和下兩部分的內容提要,供參考學習。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1901年,德國D.P. Hanig 做了一個實驗,他分別在舌頭的各個部位滴下酸、甜、苦、鹹的味道,以檢測對應的味道嘗出閾值。
  • 視頻|重建被「偷走」的記憶家園 上海這家養老院搭出了一個「老...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9寸黑白電視機、蝴蝶牌縫紉機、工廠搪瓷杯、弄堂轉角的小賣部……每一處角落、每一抹細節無一不勾勒出人們對老上海的記憶。這裡並不是「老物件博物館」,而是為患有認知症的老人特別打造的記憶家園。
  • 「白蘭花」比綠玫瑰好,姿態優美,全城芳香,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只要我們讓白蘭花有一個合適的生長環境,白蘭花就能一年四季開花。白蘭花的花香也很濃鬱。白色蘭花的花香不會讓人感到刺鼻。它的味道有點像我們經常吃的糖果。不管我們聞到它多久,我們都不會感到無聊。一些朋友可能想知道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新手是否能被很好地培養。它的營養狀況如何?白玉蘭可以說是營養非常好,即使我們沒有任何經驗,它可以生存,只要有土壤。
  • 白蘭花難操作嗎?把這些做好,輕鬆培育出生機盎然的新植物
    簡介:白蘭花也叫白色緬花,他在植物學上分為木蘭科、含笑,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植物。其花潔白典雅,花香醉人,葉綠色鮮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花友們喜愛的花。傳播白蘭花的方法很多,除了普通的嫁接和壓條外,種子還可以用來播種和繁殖,在土壤中播下一粒小種子,後期通過精心栽培可以獲得新的植物。本文文章聚焦於「白蘭花播種繁殖」主題,希望對華友有所幫助。
  • 【冷知識】關於鯨豚類生物的味覺,你知道多少?
    絕大部分哺乳動物都具有豐富的味覺,「酸甜苦辣鹹」五味,對於一個地道的吃貨而言,喪失味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簡直不敢想像。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鯨豚類的味覺知識,在講述之前,首先先為大家細細講解一下關於「味蕾」的構造。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味蕾的感受細胞也稱味覺細胞,每一個味蕾中大約含有五十至一百五十個味覺細胞,味覺細胞在人們感受味道的時候起很重要的作用。在人們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會刺激味覺細胞,興奮的味覺神經將這種感受傳入神經中樞,產生味覺。
  • 廣州觀星好去處 從化阿婆六登山露營 天文愛好者、風光攝影的天堂
    這是是很多天文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絕佳場所,這裡是風光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快來從化阿婆六村登山露營燒烤,深度親近大自然吧。位於從化良口鎮溪頭村附近的阿婆六村山頂,是一個遠離光害的靜謐小山村,海拔730米,是廣州市最高的海拔的村莊。
  • 小學一年級水果英語單詞記憶大全
    今天要分享的單詞是關於水果的單詞,跟著老師往下看:apple [pl] 蘋果拆分:ap 阿婆拼音首字母,ple 跑了近似音記憶:阿婆得到蘋果跑了banana [bnɑ:n] 香蕉拆分:ba 霸拼音,nana 娜娜拼音記憶:學霸娜娜愛吃香蕉pear [pe(r)] 梨拆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