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花與申城的纏綿故事,最後的賣花阿婆在星空下講給你聽

2021-01-08 東方資訊號

東方網記者程琦8月30日報導:夏末初秋的夜晚,暑氣開始消散,風也變得涼爽。81歲的王阿婆熟練地翻起隨身小推車上的泡沫箱蓋子,掏出幾個方形收納盒並逐一打開,嬌嫩纖長的白蘭花從包裹著的溼毛巾裡探出腦袋,散發出一縷縷清香——「王阿婆花攤」又營業了。只不過這一次,花攤頭一回跨越浦江,從淮海中路思南路路口來到浦東東方路上的九六廣場。

王阿婆並不孤單,她的身邊還有69歲的丁阿婆、65歲的馬阿婆和陸阿婆、62歲的李阿婆。昨天,因為一場名為「城市香氣」的主題活動,分散在城市各處的她們難得集聚,帶著深深印在市民心中的上海味道與更多年輕一代「打照面」。

城市記憶繞不開的「幽香」

「珠珠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這是很多老一輩上海人童年記憶裡的芬芳,伴著吳儂軟語從街頭巷尾飄散開來。隨著時代變遷,這樣的叫賣聲漸漸隱匿,偶爾才能在地鐵通道裡、繁華商圈內、人行天橋上,看到兩鬢蒼蒼的老人家坐在矮凳上兜售,面前的竹籃上墊著藍布,白蘭花、茉莉花擺放整齊。

「祝你好運!」給顧客戴好花,王阿婆總不忘認真地用普通話說上這句「標配祝福語」。五位阿婆中最年長的的王阿婆,老伴去世後一個人在家悶,但又不想幹涉子女生活,於是喜歡花的她索性賣起了花,如今「賣花工齡」已有20年。實際上,王阿婆生活裡還是個「資深股民」,算起來炒股時間比賣花還要久,對她來說,賣花絕不是為了營生,而是在做「一輩子最快樂的事情。」

「賣花阿婆」幾乎是上海街頭平均年齡最大的職業,據不完全統計,如今上海堅持賣白蘭花的僅有十餘人,而他們很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

總在第一八佰伴一號門賣花的陸阿婆,一邊掙零花錢一邊交新朋友;常駐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的馬阿婆,20多年前下崗後,機緣巧合開始賣花;新市北路萬安路路口的李阿婆賣花,最初是補貼家用,久而久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總出現在淮海中路重慶中路天橋上的丁阿婆,90年代去新疆打工多年,回上海後沒有太多存款,現在賣花是主要收入來源。

出來賣花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老人家們都相信「今生賣花,來生漂亮」。九六廣場商管團隊從街頭找到五位阿婆後,也希望將這份帶有海派特色的「好口彩」傳遞給更多人。8月29日至9月6日活動期間,將有兩千朵出自賣花阿婆之手的白蘭花贈予市民。

市民趙小姐剛接過兩朵用鐵絲和白棉線穿插捆綁在一起的白蘭花飾品,就迫不及待掛在肩背帆布包上。不僅如此,她還專門發了條朋友圈並附上圖文「上海小囡的白蘭花情結,這種香味是任何香水無法替代的。」

讓花香在大街小巷延續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個不夜城……」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熟悉的旋律接連響起,幾位阿婆不時停下扎棉線、穿鐵絲的手,推推老花鏡,循著歌聲抬頭望去。不遠處的舞臺上,兩位年輕人一襲復古裝扮,佩戴白蘭花,接連登臺演繹《夜上海》《天涯歌女》等經典曲目。

年輕人並非專業演員,而是本職為網際網路銷售、運營策劃的「斜槓青年」。今年6月,九六廣場面向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發起「城市綠洲·音樂計劃」,利用特有的街區式建築場景,在林立高樓中開闢了一塊「精神綠洲」,鼓勵年輕人在下班時間用音樂表達自我。

映襯「老上海」的氛圍,平時隨心所欲的歌單變換成「夜上海復古音樂秀」。懷舊的旋律配上現場背景音裡吳儂軟語的叫賣聲,暗合九六廣場紅磚灰瓦的建築風格,帶領市民遊客一同穿越回到老上海。

在「白蘭花時髦手作坊」板塊,年輕男女、親子家庭跟著阿婆做起白蘭小物件。素淨清新的穿花手鍊,串上姑娘們細白的手腕,成了別致的首飾;在衣襟上別一束白蘭花,一縷醇香相伴左右;白蘭花耳墜素雅大方,晃晃蕩蕩樂趣無窮;白蘭花手工皂適宜保存,清香長留。

當晚,一株白蘭花苗由五位阿婆與浦東土生土長的市民代表一同栽下,老中青三代同堂,仿若白蘭花一代一代傳承至今。

記者特別了解到,回味白蘭花香只是「上海城市記憶」系列活動的開始,未來,市民遊客還將在九六廣場找到更多共鳴。「我們計劃和消費者一起回顧所有感動過、有記憶的老字號、手工藝等,在商業氣息之外,不乏有人情味。」九六廣場租賃部負責人許磊表示,期望在九六廣場這個「有溫度的歡聚場」,與顧客產生深層次的情感聯結,創造更多共同記憶。

為什麼出來賣花?阿婆們或許無法準確表達出歲月變遷下白蘭花之於她們的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在未來一周,她們手中這些承載著上海多年記憶的「小小接力棒」,將收穫一大批同樣喜愛它們的人。

相關焦點

  • 上海最後的賣花阿婆:關於白蘭花的味覺記憶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老上海人的記憶裡,總有這樣一段吳儂軟語的叫賣聲。佩花的習俗,最早源於蘇州的小姐太太們。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花香清新優雅。但是現在,賣花的生意,冷冷清清。徐忠意今年73歲,老伴莫成林今年75歲。他們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1.
  • 賣白蘭花二十多年,上海賣花阿婆們守著城市香氣和記憶
    馬阿婆在地鐵口的樓梯上賣花。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圖新鮮的白蘭花上沾著水汽。賣花二三十年上海浦東,八佰伴商圈。每天早上八九點鐘,姚阿婆挎著竹籃出門,步行十多分鐘到天橋下,擺出凳子,支起一方小花攤。她展開藍色溼毛巾,將紮好的白蘭花和茉莉花整整齊齊地擺開,細白的花瓣上沾著水汽,暗香浮動。姚阿婆在天橋腳下吆喝賣花。
  • 「梔子花、白蘭花」,到阿婆的花攤上,尋一縷記憶中的上海香氣
    如今叫賣聲漸漸隱匿,偶爾,在地鐵通道裡、繁華商圈內、人行天橋上,看到兩鬢蒼蒼的老人家坐在矮凳上兜售,面前的竹籃上墊著藍布,白蘭花、茉莉花擺放整齊。「祝你好運!」親手給買花者戴好花,王慰音阿婆總不忘認真地用普通話送上這句「標配祝福語」。
  • 「梔子花,白蘭花~」上海街頭的阿婆賣的竟不是梔子花?
    ,看到阿婆們挎著個小竹籃,鋪一塊藍色的蠟染方巾,上面擺著梔子花白蘭花,男人買給女人,大人買給小孩。但是,賣花的阿婆卻告訴我們,現在已經不賣梔子花了?為什麼上海街頭的阿婆們只賣白蘭花茉莉花呢?用阿婆的話來說就是,老早遺留下來的傳統啊……在老早以前,上海的街頭就開始賣白蘭花了,白蘭花,香,當時很多有錢人家的太太、小姐,穿的是旗袍,都喜歡別一朵白蘭花在旗袍紐扣這裡,走出去,大方、時髦,又香又好看。
  • 銀泰門口89歲的賣花婆婆和我想知道 杭州的白蘭花在哪兒
    像網友「莫小暖的植物世界」:「白蘭花,在杭州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聽到老太太叫賣白蘭花的吳儂軟語。」  只是這兩年,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賣白蘭花的阿婆越來越少了。問問身邊的人,都覺得白蘭花這種東西,不值錢也不稀奇,似乎哪兒都能買到,但真正想買的時候,又沒人能說得出到底哪裡可以買到。  簡直可遇不可求。
  • 白蘭花,簪在鬢上,插在襟上
    在蘇州人和上海人的記憶裡,每年夏季都會有老奶奶帶著鐵絲串起來的白蘭花,操著吳儂軟語叫賣;在嶺南人的印象中,它是路邊一排排的行道樹,只要在樹下走過,就能聞到幽幽的暗香;在雲南,人們稱它為緬桂花,伴著《緬桂花開十裡香》悠揚的曲調,見證著國家之間的友誼。白蘭花。
  • 白蘭花,簪在鬢上,插在襟上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蘇州人和上海人的記憶裡,每年夏季都會有老奶奶帶著鐵絲串起來的白蘭花,操著吳儂軟語叫賣;在嶺南人的印象中,它是路邊一排排的行道樹,只要在樹下走過,就能聞到幽幽的暗香;在雲南,人們稱它為緬桂花,伴著《緬桂花開十裡香》悠揚的曲調,見證著國家之間的友誼。白蘭花。
  • 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香」的是江南村婦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樓下弄堂口響起了江南農村女子賣花的叫喊聲:「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三分銅鈿買一串」,「梔子花,白蘭花要勿?」民國時期,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每到春末夏初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盛開的季節,總能聽到這樣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 ...申城提前進入「聽秋」時節-申城 上海 油葫蘆 蟲子 蟋蟀 殷海生...
    東方網8月18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唧唧……啾啾……」隨著天氣轉涼,藏在草叢下的昆蟲音樂家也開始賣力「演奏」,蟋蟀、油葫蘆成演出主角。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介紹,今年申城提前進入「聽秋」時節,35種蟲蟲音樂家開始年度「演出大戲」,市民可無門檻免門票聽「演出」。「早上醒來,就聽到蟲子在唱,太好聽了!」
  • 廣州觀星好去處 從化阿婆六登山露營 天文愛好者、風光攝影的天堂
    廣州哪裡觀測星空、欣賞銀河好一些?這是是很多天文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絕佳場所,這裡是風光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快來從化阿婆六村登山露營燒烤,深度親近大自然吧。位於從化良口鎮溪頭村附近的阿婆六村山頂,是一個遠離光害的靜謐小山村,海拔730米,是廣州市最高的海拔的村莊。這裡的高海拔,帶來通透的大氣層,透明度在天氣晴朗的夜晚非常好,可以輕輕鬆鬆看到城市裡看不到的星系。因此也可以說阿婆六的星空也是廣州能看到的最璀璨的地方。
  • 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
    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時間:2020-12-13 23: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 1、盆土:注重透氣性和疏鬆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2、施肥:白蘭花生長需肥較多,長勢旺時應保持每半月左右施肥一次,冬季則無需施肥. 3、澆水:原則為不幹不澆
  • 聽星巴克講咖啡的故事
    10名河南商報的幸運粉絲相聚星巴克,在濃濃的咖啡香味裡,聽星巴克的River老師講咖啡的故事。  180毫升水與10克咖啡粉  是最完美搭配  製作一杯好的咖啡有四個要素:適量的咖啡粉、咖啡的研磨程度、水的品質和咖啡粉的新鮮程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咖啡粉與水的比例。  180毫升水與10克咖啡粉是最完美的搭配,當然,你可以按著自己的口味來。
  • 時代印記——街頭的白蘭花
    可能許多上海、蘇州的本地人,都見過那些在街頭叫賣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的老太太。白蘭花潔白清香,風雅之至。說起白蘭花,可能看過許多民國戲裡都有這元素,便想到一副民國女子穿旗袍胸前別一朵白蘭花的畫面。婀娜優雅,風姿綽約。
  • 聽華萊士講那「無窮」的故事
    ——《墨經》小的時候喜歡聽故事,做了爸爸也得給兒子講故事。但有一個故事,永遠講不完,也永遠聽不完,那就是: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的老和尚在講故事,他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的老和尚在講故事,他說……。到大學學了微積分,才知道「老和尚的故事」就是一個「無窮嵌套」,或者說「無窮循環」。什麼是「無窮」?是政治家的雄心抱負,是詩人的瀰漫情思,還是哲學家的深邃智慧?
  • 《遠走高飛》:聽雲舒講故事 動手做個太陽系
    點擊音頻, 聽雲舒講故事: 隨著這顆小行星一天天長大 故事並沒結束。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李成才的紀錄片讓人們驚嘆:孕育了華夏民族的草木也在滋養世界這部BBC級別的紀錄片,讓我們能隔屏嗅到鄉土淡香,講述著你我身邊熟悉又陌生的「中國植物」故事,是國內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  「大氣內涵的題材;海量豐富的知識;上天入地的拍攝;新穎脫俗的風格,文藝抒情的詞藻;內斂平實的剪輯;悠揚詩意的音樂。」這是網友對此作品的評價。
  • 講給你孩子聽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
    此後不斷經過歷代演變、添加,不過基本上如下所述,我們可以把幾個版本融合大意講給孩子聽:傳說,在很久以前,那時候還沒有天和地,沒有世間的一切。世界處於一片混沌之中,就像是一個生雞蛋,略有形狀但還是一片黏稠又極脆弱。就在這一片混沌之中孕育出了最原始的生命——盤古。
  • 寒潮再襲申城,有這樣一群人依然堅守在第一線
    最近這兩天,極強冷空氣再度襲擊申城,在這樣的惡劣天氣下,待在溫暖的室內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然而,面對凜冽寒潮,有一群人卻頂著寒風,依然堅守在防凍抗寒工作第一線。1月8日早晨7點,根據市中心氣象臺發布通報,市區最低氣溫達到零下7.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