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花,簪在鬢上,插在襟上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含笑 物種日曆

白蘭,並不是白色的蘭花。

在不同的地方,白蘭承載著不一樣的意義。在蘇州人和上海人的記憶裡,每年夏季都會有老奶奶帶著鐵絲串起來的白蘭花,操著吳儂軟語叫賣;在嶺南人的印象中,它是路邊一排排的行道樹,只要在樹下走過,就能聞到幽幽的暗香;在雲南,人們稱它為緬桂花,伴著《緬桂花開十裡香》悠揚的曲調,見證著國家之間的友誼。

白蘭花。圖片:Prenn / Wikimedia Commons

白蘭正當時

白蘭(Michelia × alba)是木蘭科含笑屬的成員。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白蘭的拉丁文名中有一個叉,這意味著白蘭其實是一個雜交種。它的親本是黃蘭(M. champaca)和山含笑(M. montana),這種情況和中國香港的區花(Bauhinia × blakeana)是類似的。

白蘭的英文名white champaca,就是它親本之一黃蘭(M. champaca)的種加詞加個「白色」,它們的植株外觀也非常相似。

左黃蘭,右白蘭。圖片:El Denis Conrado & Fightingfalcon2005 / Wikimedia Commons

黃蘭在華南偶有栽培,在東南亞比較多,泰戈爾有名的《金色花》(The Champa Flower)指的就是它。粗略一看,黃蘭除了花是黃色之外和白蘭並無不同之處,不看花的話,基本就只能從黃蘭葉下面的毛和葉柄的細微特徵來區別。不過,黃蘭是可以正常結果的,而白蘭可能是由於雜交的原因,通常無法結果,這一點和紅花羊蹄甲也是類似的。

白蘭花的剖面。圖片:CommonsDara / Wikimedia Commons

或許還是因為是雜交種的緣故,白蘭最早的原產地現在已經無從考證,從親本推斷的話應該是東南亞一帶。據傳,中國的白蘭是明朝時鄭和艦隊從印度尼西亞帶回來的,但也可能有些從緬甸傳入,因此才會有「緬桂花」這個名字。

1956年,周恩來總理與時任緬甸總理吳巴瑞在雲南芒市種下兩棵白蘭,象徵中緬友誼長存。如今,歷經風霜的兩棵白蘭樹仍然鬱鬱蔥蔥地生長著。

象徵中緬友善的兩棵白蘭樹。圖片:楊幫慶

在花盤,在衣襟

用白蘭花來做飾品已經是一種傳統了。「白蘭花,簪在鬢上,插在襟上……」這首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老歌,帶著老式留聲機的韻味流傳到了今天。

通常,賣花的阿婆會用細鐵絲把一對對白蘭花巧妙地串起來,放在小盤子上,再輕輕蓋上一層薄紗,一對花只要一兩塊錢。在衣領別上這麼一串白蘭花,走到哪都可以被芳香環繞,也增添了不少小清新的氣息。

阿婆的花籃,是否勾起了你的童年回憶?圖片:含笑

過去,蘇州、上海本地的小姐姐很喜歡這麼打扮自己。或許在舊時光裡,每一位說著吳儂軟語緩緩走過外灘的姑娘,衣襟上都有這麼一對白蘭花吧。

帶回家的白蘭花可以放在小茶杯中,倒上一點清水,既可以繼續沉浸在花香中,也可以成為茶几上一個玉雕似的小擺件;如果還不滿足,也可以泡成花茶。不過相對來說,做成花茶的白蘭花香氣已經大打折扣,所以並沒有茉莉花茶那麼常見。

天太冷,會長不高

儘管江南對白蘭有著如此多的記憶,然而你卻很難在街邊看到白蘭樹,原因在於這畢竟是從東南亞來的植物,包郵區的冬天對它而言實在太冷了。因此,白蘭在華東只能被種成盆栽,一到冬天,蘇州的花農也只能就把它們全部收進暖房,直到清明過後才能再搬出來。

日曆娘朋友家的一株白蘭。圖片:日曆娘

但在華南地區就完全不一樣了。白蘭恢復了它常綠大喬木的本性,在公園、學校、馬路邊,處處都可以看見白蘭樹的身影。廣州中山紀念堂門前就有兩株巨大的白蘭樹,樹幹直徑接近一米,樹冠覆蓋了數百平方米的面積。

有些地方會把白蘭稱為「玉蘭」,廣東潮州的市花「玉蘭花」指的就是白蘭。其實真正的玉蘭(Yulania denudata)是落葉喬木,開花時無葉,在廣東並不常見。

玉蘭,它和紫玉蘭(Y. liliiflora)雜交能得到美美噠二喬玉蘭(Magnolia × soulangeana)。圖片:Margoz / Wikimedia Commons

白蘭不僅花香,葉子也有特別的香味,走在兩旁種滿白蘭的小路,會聞到樹下被踩過的落葉散發著陣陣清香。

白蘭葉子也很受木蘭青鳳蝶(Graphium doson)的喜愛,這種有著漂亮藍色花紋的蝴蝶會在葉子上產卵,讓白蘭樹養育它們的後代。仔細觀察路邊的白蘭葉子,如果發現有啃過的痕跡,通常就可以在旁邊找到或大或小的木蘭青鳳蝶幼蟲。它們和蠶寶寶一樣不會蜇人,有興趣的話還可以把它們帶回家養大,待其化蛹成蝶。

木蘭青鳳蝶成蟲及蛹。圖片:Peellden & School of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 Wikimedia Commons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迫於生活壓力和土地緊張,留給種花人、賣花人的空間越來越小,人們對白蘭花的熱愛似乎也已經漸漸變淡。夏天出來賣花的阿婆越來越少,或許以後江南的白蘭花真的只會留在記憶中。幸好白蘭可以被盆栽,做好過冬措施的話在全國各地都可以開花。

摘下一朵馥鬱的白蘭花,可以讓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自己,更加潔白芬芳。

蘇州街頭,覓得一對梔子和白蘭。圖片:含笑

本文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含笑。

夢回猶覺鬢邊香

雞蛋花:東南亞風情

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誇

梔子:我這樣香你管得著嗎

含笑:香蕉香?還是更像哈密瓜?

原標題:《白蘭花,簪在鬢上,插在襟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白蘭花,簪在鬢上,插在襟上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蘇州人和上海人的記憶裡,每年夏季都會有老奶奶帶著鐵絲串起來的白蘭花,操著吳儂軟語叫賣;在嶺南人的印象中,它是路邊一排排的行道樹,只要在樹下走過,就能聞到幽幽的暗香;在雲南,人們稱它為緬桂花,伴著《緬桂花開十裡香》悠揚的曲調,見證著國家之間的友誼。白蘭花。
  • 賣白蘭花二十多年,上海賣花阿婆們守著城市香氣和記憶
    馬阿婆在地鐵口的樓梯上賣花。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圖新鮮的白蘭花上沾著水汽。賣花二三十年上海浦東,八佰伴商圈。每天早上八九點鐘,姚阿婆挎著竹籃出門,步行十多分鐘到天橋下,擺出凳子,支起一方小花攤。她展開藍色溼毛巾,將紮好的白蘭花和茉莉花整整齊齊地擺開,細白的花瓣上沾著水汽,暗香浮動。姚阿婆在天橋腳下吆喝賣花。
  • 古人所沉迷的頭飾,花草蟲物皆可簪
    從各類文史文獻中,我們看到古人對簪花情有獨鍾,宋朝男子簪花可謂是聞名至今,而隨著時代發展,和古人風花雪月生活之風氣的盛行,古人不再滿足於花卉髮釵,他們在前代文化的基礎上,把花草、樹葉、蟲鳥、日常時物等都融入頭飾飾品中,製成造型豐富的各類髮簪,並擇日擇季簪戴。
  • 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
    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時間:2020-12-13 23: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蘭花的養殖方法 白蘭花怎麼養殖 1、盆土:注重透氣性和疏鬆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2、施肥:白蘭花生長需肥較多,長勢旺時應保持每半月左右施肥一次,冬季則無需施肥. 3、澆水:原則為不幹不澆
  • 銀泰門口89歲的賣花婆婆和我想知道 杭州的白蘭花在哪兒
    花鳥市場裡的盆栽白蘭花  老婆婆賣的香袋  每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我都分外想念我的外婆。  外婆不識字,勤於持家,生活多落於務實的瑣碎,因而我的印象裡,外婆的形象總是與輕盈無關,惟有她鍾愛在夏天買上幾朵白蘭花,扣在自己的衣襟上,令我記得她的柔軟。
  • 時代印記——街頭的白蘭花
    可能許多上海、蘇州的本地人,都見過那些在街頭叫賣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的老太太。白蘭花潔白清香,風雅之至。說起白蘭花,可能看過許多民國戲裡都有這元素,便想到一副民國女子穿旗袍胸前別一朵白蘭花的畫面。婀娜優雅,風姿綽約。
  • 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香」的是江南村婦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少女喜歡配一束白蘭花在旗袍斜襟上或衣領上,或戴在手圈上,顯示太太、小姐們最為時尚的「標配」;小孩了也不肯落後,則愛戴在頭髮間顯露靚麗光彩;男子拿著一朵梔子花嗅著其中的靈氣、馥鬱芳香,也有人與少女爭風頭,把一朵手指般的白蘭花掛在長衫的衣襟上,以顯示文質彬彬書生意氣奮發的形象。
  • 「梔子花、白蘭花」,到阿婆的花攤上,尋一縷記憶中的上海香氣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小時候只要聽到這樣的叫賣聲就曉得夏天即將來臨。如今叫賣聲漸漸隱匿,偶爾,在地鐵通道裡、繁華商圈內、人行天橋上,看到兩鬢蒼蒼的老人家坐在矮凳上兜售,面前的竹籃上墊著藍布,白蘭花、茉莉花擺放整齊。「祝你好運!」
  • 白蘭花是木蘭科含笑屬常綠喬木,花期長,被我國各地普遍栽培!
    白蘭花白蘭花是木蘭科含笑屬常綠喬木,學名 Michelia alba,別名白蘭、緬桂、白緬花等。由於花期長,花濃香,葉片常年綠色,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單花著生在當年生枝的葉腋間,具短梗,長3~4釐米,花蕾紡錘形,花瓣6~12,近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常扭曲或內彎,乳白色或略帶黃色。花期5~10月,多不結實。
  • 詩詞:陰雲疏雨浥輕埃,小徑獨行襟未開,依稀轉角朱光隱
    5、偶遇文/我愛我家陰雲疏雨浥輕埃,小徑獨行襟未開。依稀轉角朱光隱,一片夭桃潑眼來。【紫邏樵客:5號作品】「襟未開」到「潑眼來」,心緒為之一振。「潑」字有力。詩與題目相得益彰6、風文/王堂駿褪色隱形催鬢花,鼓帆掀浪赴天涯。無聲化石三千象,渾體柔心獨一家。
  • 「梔子花,白蘭花~」上海街頭的阿婆賣的竟不是梔子花?
    ,看到阿婆們挎著個小竹籃,鋪一塊藍色的蠟染方巾,上面擺著梔子花白蘭花,男人買給女人,大人買給小孩。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剛剛一直以為因為上海市市花是白玉蘭,所以阿婆們才那麼喜歡賣白蘭花的,直到高一的生物課上,生物老師告訴他:白玉蘭和白蘭花,是兩種花……
  • 白蘭花與申城的纏綿故事,最後的賣花阿婆在星空下講給你聽
    81歲的王阿婆熟練地翻起隨身小推車上的泡沫箱蓋子,掏出幾個方形收納盒並逐一打開,嬌嫩纖長的白蘭花從包裹著的溼毛巾裡探出腦袋,散發出一縷縷清香——「王阿婆花攤」又營業了。只不過這一次,花攤頭一回跨越浦江,從淮海中路思南路路口來到浦東東方路上的九六廣場。王阿婆並不孤單,她的身邊還有69歲的丁阿婆、65歲的馬阿婆和陸阿婆、62歲的李阿婆。
  • 上海最後的賣花阿婆:關於白蘭花的味覺記憶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老上海人的記憶裡,總有這樣一段吳儂軟語的叫賣聲。佩花的習俗,最早源於蘇州的小姐太太們。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花香清新優雅。但是現在,賣花的生意,冷冷清清。徐忠意今年73歲,老伴莫成林今年75歲。他們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1.
  • 白蘭花難操作嗎?把這些做好,輕鬆培育出生機盎然的新植物
    簡介:白蘭花也叫白色緬花,他在植物學上分為木蘭科、含笑,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植物。其花潔白典雅,花香醉人,葉綠色鮮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花友們喜愛的花。傳播白蘭花的方法很多,除了普通的嫁接和壓條外,種子還可以用來播種和繁殖,在土壤中播下一粒小種子,後期通過精心栽培可以獲得新的植物。本文文章聚焦於「白蘭花播種繁殖」主題,希望對華友有所幫助。
  • 白蘭花養成春夏秋持續開花的灌木盆栽,做好這幾點,花朵香味更濃
    白蘭花的花朵清香,葉子用手揉搓一下,也會有清香。它開出來的白色花朵真的是特別清香,每朵花上都會有10片左右披針狀的花瓣,在花朵中央會有一個聚合果,但是很少會孕育果實。
  • 「白蘭花」比綠玫瑰好,姿態優美,全城芳香,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只要我們讓白蘭花有一個合適的生長環境,白蘭花就能一年四季開花。白蘭花的花香也很濃鬱。白色蘭花的花香不會讓人感到刺鼻。它的味道有點像我們經常吃的糖果。不管我們聞到它多久,我們都不會感到無聊。一些朋友可能想知道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新手是否能被很好地培養。它的營養狀況如何?白玉蘭可以說是營養非常好,即使我們沒有任何經驗,它可以生存,只要有土壤。
  • 科普:發現疑似馬航MH370襟副翼 襟副翼是什麼
    調查後證實該部件屬于波音777飛機,專家稱,其與777飛機上的襟副翼(flaperon)極為相似。目前尚不能確定該部件殘骸是否屬於馬航MH370,但可能性非常大。對飛機結構不熟悉的雲友可能納悶了,飛機不是有機翼和尾翼嗎?知道得多一點的還知道襟翼和副翼,那麼襟副翼是什麼翼?雲識來給你科普一下。
  • 金簪貴氣,銀簪仙氣,玉簪靈氣,木簪雅氣,你更愛哪一簪
    也像潺潺流水,不爭不搶,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就是一隻安安靜靜的木簪。等一人,簪一隻,戴一生。好了,今天的髮簪就說到這裡,其實每一種髮簪都有它獨特的美,每一隻髮簪能遇到喜歡它又珍惜它的人是一種幸福。不知道朋友們喜歡哪一種,是否青絲綰起,一簪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