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城,到底有多麼繁華?

2020-12-03 七追風

古羅馬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時代,我們從眾多的史料中,可以還原一下鼎盛時期的羅馬城,看看如果出門逛街的話,能看到什麼景象。

電視劇中的古羅馬城

羅馬人是農牧業起家,所以如果沒有大型宴會,大家都保持著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羅馬人大多數都住在公寓樓中,和現在的沿街商鋪一樣,公寓樓的一樓都是商店。一大早起床後,下樓就能開始逛街了。

大多數平民家裡是沒有廚房的,所以早飯一般都是在外面吃。羅馬城有很多的麵包房、酒館、飯店,人們可以在這裡吃到廉價的早餐。麵包是最常見的,是城鎮平民和奴隸的主要食物,如果到了羅馬帝國時期,麵包師傅的技術越來越好,革新出了牛奶麵包、雞蛋麵包、胡椒麵包、葡萄麵包等等,可選樣式就比較多了。

在街邊吃飯的人,也可以花錢喝點葡萄酒,當然平民只能喝得起低質葡萄酒,再弄點乾果嘗嘗,也算是一頓不錯的早餐。

羅馬人不會在早餐上花太多時間,因為他們上午有很多要忙的事情,時間比較緊張。

所以,一大早簡單在公寓樓下吃點東西,就可以四處逛一逛了。

龐培古城的壁畫

早餐店的旁邊很可能就是一家乾果店,古羅馬人能吃到的水果非常多。據統計,單單是各種無花果就超過了40種、蘋果有32種,還有梨、李子、葡萄,以及木瓜、石榴、櫻桃、桃子、橄欖……當然,新鮮水果無法長時間保存,所以很多都會被曬乾,商店就可以常年售賣。

當然,也少不了售賣一般生活用品的店鋪。比如銅匠的工坊整天叮叮噹噹響個不停,布店老闆忙著幫客人裁剪衣服,鞋子商人口齒伶俐的推銷他的新貨,珍珠商人時刻觀察著看似富裕的路人,理髮師正在幫人修剪頭髮。在街頭,你甚至可以買到非洲運來的象牙雕刻品……

古羅馬的擁擠是人所共知的,大多數狹窄的街道和很多公共區域,都擠滿了小商販。就像現代的商業步行街一樣,街道兩邊全部都是攤位,有些已經佔據了道路,讓行人移動非常困難。

所以,在古羅馬的城市中逛街,並不是輕鬆的事情。這樣雜亂的環境也經常引來人們的抱怨,有幾位皇帝甚至下令要整頓市容,比如圖密善就想辦法禁止「理髮師、店主、廚師和屠夫佔據街道」。

想想也知道,羅馬城這麼多人,商業如此繁華,想整頓市容非常不容易的。

下面,我們再去羅馬城專門的市場逛一逛。

貴族的宴會少不了肉類

羅馬有兩座著名市場,一座果菜市場,一座牲畜市場。我們拿牲畜市場舉例子吧,這裡佔地廣闊,到處都是販賣牲畜的商販。

市場的中央是一個巨大的青銅公牛雕像,商販們在周圍密密麻麻地搭建了很多的畜欄、臨時小屋和帳篷,長期做生意。既然是牲畜市場,客人們當然都是來買肉的。

和現在宰殺好的動物不同,那個時候沒有什麼冷藏保鮮手段,所以大多數牲畜都是活的。商販會根據顧客的要求,以及當天生意的火爆程度,現場宰殺。

在這裡能買到什麼肉呢?

你可以拎幾隻活雞回家,新鮮宰殺的羊肉也很受歡迎,小山羊肉更是上等的美食,當然豬肉也是最常見的。

既然來了,我們就多看看羅馬人吃的野味吧。

古羅馬壁畫中的鳥和蛋

對於大多數羅馬人而言,尤其是有錢人家,獵人捕殺的野生動物更好吃,野豬、野兔、豪豬、黃鹿、野山羊,甚至烏龜都很受歡迎。

飛禽也少不了,比如斑尾鴿、野鵝、斑鳩、紅鸛、鸚鵡、金翅雀、火鶴,你甚至能買到孔雀……

羅馬人的主要烹飪方式就是煮和烤,其中有一樣野味,在烤肉當中非常受歡迎。你可以在牲畜市場看到這樣的小攤位:這裡似乎沒有血腥的氣息,擺在地上的都是一個個的陶罐,陶罐裡,其實是睡鼠。

羅馬人把睡鼠養在陶罐中,陶罐的內側有溝槽,可以讓睡鼠在裡面攀爬運動。當把它們餵肥之後,小販就連陶罐一起帶到了市場。羅馬人把它們帶回家,剝皮清理內臟,就可以放在烤架上撒調料了……

羅馬人吃不吃牛肉呢?當然吃,不過牛肉屬於奢侈品,貧民基本沒啥機會。共和國時期,貴族會購買公牛作為祭品,祭祀之後才能吃,而且內臟要先分給祭司才行。

說到肉,就肯定少不了香料。

來自異域的香料

香料在中世紀歐洲是典型的奢侈品,但是羅馬人可以在肉類市場的附近,輕鬆找到香料店。各種各樣的香料裝在罐子或者袋子中,擺滿了店鋪。辣椒、丁香、肉蔻、肉桂等等,都從世界各地匯集到這座城市,讓羅馬人的餐桌充滿美味。

最後,我們要來到臺伯河的下遊,看看羅馬人的商品倉庫。

需要從世界各地運來的商品或者原材料,都會由商船運到碼頭,然後儲藏在附近的大倉庫裡。這些可以長達數百米的倉庫,儲藏了大量的糧食、大理石、酒,以及橄欖油。

在這些倉庫的後面有一個小山丘,名叫特斯塔奇歐山——它其實是個巨大的垃圾堆,羅馬人把裝著商品的陶罐、酒瓶碎片,全部堆積到了這裡。現在依然可以看到這座大「垃圾堆」,約37米高,據估計是由超過4000萬片酒瓶碎片組成的。

所以,生活在羅馬城的人,顯然可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商品。雖然很多東西只有貴族才能享用,但至少能證明,古羅馬強大的軍事實力,帶來的好處隨處可見。

相關焦點

  • 古羅馬建築屹立兩千年不倒的秘密:古代「超級」水泥
    以至於即使技術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依然沒有建築設計師能夠效仿千年前的建築。 最近,工程師們從古羅馬建築的混凝土中發現了使這些古老建築經受兩千多年風風雨雨的秘密。,這種混凝土能夠耐受大約120年。
  • 龐貝古城:人體化石見證兩千年前的浩劫
    兩千多年前,一次火山噴發將龐貝古城囚禁在時間的長河裡。厚厚的火山灰幹掉了這座城,也將逃生不及的居民瞬間定格了。遇難者的肉身已腐化分解,倒是留下了許多較為完好的骨骸。
  • 古羅馬|「奴隸制」推翻國王「絕對化」
    前言古羅馬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在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末,這個時候是古羅馬的共和時代。在共和時代的古羅馬,貴族元老院逐漸成為統治核心,元老院貴族通過任命執政官,控制古羅馬軍政大權。而古羅馬原先的森都裡亞大會,則逐漸形同虛設,古羅馬原先的氏族制度,自然也走向了沒落。
  • 古羅馬大家族住這裡,不僅是英語宮殿一詞發源地,還藏有史前遺蹟
    古羅馬神話中,在羅馬建成以前,這片大地上有七座山,分別為凱馬路斯、契斯庇烏斯、法古塔爾、奧庇烏斯、帕拉蒂諾、蘇古沙與威利亞,合稱為「羅馬七丘」,在當時分別被不同的人佔領,後來因為宗教、文化等多重原因,彼此交流融合,最後羅慕路斯在七丘中央的帕拉蒂諾山上建立了羅馬城,「永恆之城」就此誕生了。
  • 現實版「天空之城」,被遺忘幾百年,現在卻成為一個「孤島」
    相信看過《天空之城》的小夥伴,對於天空之城的印象肯定十分深刻,在這部電影裡,這座城堡是古代拉普達人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建造的,是一座浮在空中的空中城堡。但其實《天空之城》也是有原型的,這個原型就是白露裡治奧古城。
  • 《第九鷹團》將映 十部電影帶你認識古羅馬
    4月29日,由查寧·塔圖姆主演、講述古羅馬傳奇故事的《迷蹤:第九鷹團》在國內公映。 公元一世紀前後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古羅馬帝國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舊充滿了神奇而獨特的魅力。以古羅馬帝國為背景的影片在影壇可謂是長盛不衰,許多知名的大導演都曾經涉足過這一領域。
  • 廣州大學城這條繁華的古村千年前曾是御花園!
    廣州大學城這條繁華的古村千年前曾是御花園!,旁邊就是星海音樂學院與華南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這裡是大學城區域內唯一的大型綜合性商業中心,北亭村內總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是大學城內最大的娛樂休閒購物中心,周邊的學生常常成群結隊流連其中。
  • 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6座城!為何古代城市遺址都深埋地下?
    可見人們對洪水多麼恐懼,幻想有個英雄出現能降服洪魔。而且在中國神話裡,龍也最厲害,中國龍主要的職能就是負責降雨,不讓江河湖海泛濫,龍的地位也非常高,皇帝為真龍天子,說精神面貌好,是龍騰虎躍。然後再建新城,再有洪水泛濫,城市就會再次遭遇劫難,讓後重建家園。如此周而復始,古城在"地下"就和正常了。所以無論是古埃及還是古羅馬。或者是古代中國,以及古印度,人類最早的城市都是在河流附近,而那些河流附近多數為衝積平原,造成的掩埋也不奇怪。
  • 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間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個跨度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結構水平很高。劇場和角鬥場的龐大的觀眾席,也架在複雜的拱券體系上。  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約在公元前2世紀,這種混凝土成為獨立的建築材料,到公元前1世紀,幾乎完全代替石材,用於建築拱券,也用於築牆。
  • 穿越電影看古羅馬發明
    經濟觀察網 馮娟/文 看過《天使與魔鬼》一些觀眾認為:這部電影就象是一本活脫脫的羅馬城旅遊指南萬神殿、人民聖母教堂、納沃納廣場、四河之泉噴泉、維多利亞聖母教堂、聖彼得廣場、聖天使堡(這裡有一條暗道可直接通往梵蒂岡教皇宮)……儘管《天使與魔鬼》中大部分呈現的是和基督教有關的建築,在我看來,最令人心醉神往的還是以萬神殿為代表的古羅馬建築。
  • 元旦看展①丨丘比特煤油燈、東漢七盤舞畫像磚,川博新展看盡絲路繁華
    如何在一個大展上看盡絲綢之路的繁華,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沿線國家的異域風情呢?元旦期間,市民不妨來四川博物院打卡最近上新的展覽——「山高水長 物象千年——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與交流」展。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和陝西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吐魯番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7家參展單位的294件(套)精品文物,展現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與絲路魅力。
  • 青特地鐵·花嶼城|擁山水院墅,隱於繁華,俯仰皆風景
    城市的繁華景象千篇一律,喧囂湧動,車水霓虹,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叢林中周而復始。對於城市居者而言,融入其中只是順其自然,若要逐步理想生活,仍需「從心出發」。悠居湖山旁,私享一院天地,盡藏人生風景,這樣的城市墅居體驗,才讓生活意如詩畫。
  • 兩千年前漢將陳湯,就曾招降羅馬軍隊,明犯強漢者的傳奇事跡
    但有一句卻不論歲月流逝,朝代更迭,對於漢族來說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的這句豪言流傳已久,也將亙古永存。漢武帝之後數十年,漢朝不斷進攻匈奴,匈奴連年戰敗,發生內訌,逐漸分為了南匈奴與北匈奴兩股勢力,南匈奴臣服了漢朝,而北匈奴被漢朝打的舉族西遷。北匈奴舉族西遷到中亞後認為漢朝已經無力徵伐了,就殺死了漢朝使者。漢朝大軍遠徵糧草難以籌措,無法攻擊匈奴。
  • 兩千年前,秦始皇在山東射殺的「大蛟魚」,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
    秦始皇名為嬴政,公元前259年出生於趙國邯鄲,是秦莊襄王之子。他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也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又修建了萬裡長城以抵禦匈奴,推進民族融合。還奠定了自他之後中國兩千餘年的政治基本制度。
  • 2020年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自然的災難面前人類是多麼的渺小
    人類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了,但是在自然災難面前顯得多麼的無助。 比如地震,火山爆發,病毒,颱風,風暴等等這些我們人類的科技現在都無法避免這些的發生。 比如說我們所知道的非典,這個病毒大概發生在2002年的時候,非典在中國帶走了348條生命。
  • 數千年前,世界多地就有斜向古城
    數千年前,世界多地就有斜向古城   埃及底比斯古城街道也是斜向的  他突然想到,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時期,成都城的街巷布局就是斜向的,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有沒有類似的斜向古城存在呢?他把視野拓展到了世界範圍內。  經過查找搜索,劉聰的新視野果然有了不小的收穫:在埃及開羅城以南90公裡的法尤姆省加龍湖畔,有一座公元前300年的Dionysias古城遺址,其街道布局也是斜向,角度為橫向東偏南28.36°,幾乎可以與成都城的街道布局無縫連接!
  • 王昊聊古代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對埃及的統治,託勒密王朝時期
    亞歷山大國王公元前323年病逝後,馬其頓帝國分裂,埃及被亞歷山大的部將託勒密佔據。公元前305年託勒密正式為埃及法老,稱託勒密一世,建立了埃及的託勒密王朝。託勒密王朝沿襲古埃及的統治制度,實行神權君主專制。託勒密二世將前國王尊為神,他代表神實行對國家的統治。
  • 兩千年前死於火山噴發的遺骸被發現
    千百年來,關於這座繁榮古城的原貌被不斷復刻重現,而龐貝地下成千上萬的遺骸,也生動地揭示了災難降臨時刻人類的脆弱與溫情。 火山爆發,無法逃開的災難面前發生了什麼?有哪些場景值得深思?義大利文化部周六表示,考古學家發現了兩具被燙傷致死的男子骸骨。
  • 奢侈之風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強大的古羅馬的?
    如果我們回顧那段歷史,會發現導致古羅馬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個原因卻格外值得注意:古羅馬後期奢靡腐爛的社會風氣。正是由於社會風氣的衰敗,古羅馬人徹底喪失了活力,變得不堪一擊。在此情勢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摧毀已腐朽的羅馬人、毀滅已飄搖的古羅馬。
  • 古羅馬建築能遙遙領先於他們的時代,原來有這麼多黑科技!
    為了了解羅馬工程師所掌握的技能和技術,有必要了解在他們之前的工程師;學習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技能,以便他們能夠找到改進過去的技能和發明的方法。就像當今世界的工程師一樣,古羅馬人必須找到和發展更複雜的手段和土木工程所需要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