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71年禮炮1號發射以來,先後發射升空的空間站共有4個,分別是禮炮號、天空實驗室、和平號空間站和目前在地球軌道運行的國際空間站。
太空站是人類進入太空的前沿陣地,太空人們可以長時間地工作和生活,還可以做很多太空實驗,所以問題就來了,既然人類能建造一個運行在太空中的太空站,為什麼不在月球上建一個基地呢?對於人類來說,月球基地確實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眾所周知,因為月球與地球形成了潮汐鎖定,所以月球永遠有大約41%的面積是背對地球的,這使得月球擁有極好的深空觀測環境,建立月球基地可以讓人類更好地觀察宇宙深空,因為月球本身就屏蔽了無線電幹擾信號,因此,一直以來,在月球背面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是科學家們的夢想,而建立月球基地則可以讓科學家們的夢想成為現實。建立在月球上的基地,除了可以進行天文觀測外,還可以進行諸如太空環境、生物遺傳等各種研究項目,並且可以開發月球資源。
那麼,為什麼人類似乎只對建立空間站感興趣,卻對月球基地毫無興趣?實際上並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也是宇宙中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我們感覺月亮很近,嫦娥姐姐輕輕鬆鬆就能上去,但其實月亮離地球還很遠,最近的距離是380,000公裡。太空站離地球有多遠?國際空間站目前在太空中運行,距離地球表面約400公裡。一條是400公裡,一條是380,000公裡,完全超出了一個水平。
的確如此,早在1969年,人類就完成了第一次月球探測,但是能夠登月並不等於能夠建立月球基地。
阿波羅的登月艙重量大約為16噸,而國際空間站的重量為400噸。為了建立一個功能完善的月球基地,所需的建築材料的總重量肯定比空間站要多得多,即使只是建立一個規模差不多的月球基地也同樣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巨型土星5號運載火箭在月球軌道的運載能力也只有45噸,可想而知,要用多少同等大小的運載火箭才能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所有材料運到月球上,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即成本。這座太空站大約耗資1,600億美元,五個國家的太空機構也參與了這個巨型建築的建設。而且為了建設一個同等規模的月球基地,成本至少會增加幾倍。
以土星5號運載火箭為例,據記錄,每一次發射的費用大約為5億美元,但是當時的5億美元還不能與現在相比,如果換成現在,這5億美元將相當於120億美元,而建造一個月球基地至少需要十多個這樣的火箭,這又是數千億美元,總之,建造一個非常小、功能不完善的月球基地的費用將高達萬億美元,不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拿不出這筆預算,而且連多個國家聯合起來也很難湊齊。
儘管月球基地可能成為未來航天工業的核心,但短期內將難以看到其效益。它只是最初的費用,將來的費用會更大。不只是月球基地本身的維護,也是持續不斷的補給。
月亮上沒有液態水,也沒有食物,因此需要不斷地向月球基地輸送淡水和食物,要知道數十萬公裡的太空旅行,以人類現有的航天技術,補給成本是巨大的,所以,即使建造起來,恐怕也用不上。
除上述問題外,月球基地的建設還面臨許多其他問題,因為其本質上與空間站不同,空間站是在太空中運行的,而月球基地是在月球表面進行活動,因此,建設月球基地就等於圈地擁有月球土地,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接受的。因此,直到世界各國對月球的開發利用達成一致意見,月球才成為一個難以觸及的領域。儘管現階段人類建設月球基地仍面臨許多難以解決的難題,但在未來,月球基地極有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