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劉昊:LWDM半有源方案有效提升前傳傳輸維護能力

2021-01-11 C114通信網

C114訊 9月10日消息(水易)昨日,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開幕,同期舉辦的「中國電信-LWDM技術專題會議」上,中國電信研究院工程師劉昊表示,5G CRAN部署模式下,BBU堆疊至中心機房,與基站之間需要長達10-15公裡的光纜連接。

同時由於光纜資源稀缺,CRAN場景下需要採用WDM技術。也正是由於CRAN增加了光纖、尾纖以及引入了合分波器,導致5G前傳段潛在故障點增多,運維難度增大。據劉昊介紹,5G前傳現網故障主要來自於光模塊故障、合分波器故障、髒汙、光纖損耗、連接錯誤、主幹光纖反射等方面。

在排障過程中,4G DRAN場景採用光纖直連的方式,BBU與RRU集中在一起,無線負責維護,直連鏈路排查簡單,無需來回跑站,故障從發生到處理完成歷時2.3h。而在5G CRAN場景部署WDM,傳輸無監控手段,與無線在故障定界上難以區分,同時AAU與DU/CU之間故障點數量多,排查工作量大,故障發生到完成處理歷時5.8h。綜合來看,CRAN比DRAN步驟增加1倍+,平均故障恢復時長增加2.5倍。

劉昊表示,引入LWDM半有源方案,能夠提升前傳傳輸維護能力,實現業務可用度提升。首先是帶調頂功能的LWDM光模塊,通過對光模塊信息的實時監控,可以準確定界故障歸屬傳輸領域還是無線領域,傳輸領域的故障可以準確定位到故障點在線路還是支路、局端還是遠端、光纖還是光模塊等。同時半有源LWDM引入帶保護機制,線路光纖的故障恢復時長小於50ms,可進一步大幅度提升業務可用度。此外,引入ODTR,能夠準確定位到線路故障點具體的光交位置,大幅降低單故障處理時長。

根據現場演示,LWDM前傳半有源方案能夠解決諸多運維問題,包括定位光纖的故障等。此外,LWDM調頂方案能夠實時監控光模塊的性能和告警,同時LWDM調頂前後性能對比,光眼圖合OAM靈敏度無明顯變化。

針對半有源前傳方案維護界面,劉昊建議,AAU側:LWDM光模塊+支路尾纖由無線部門維護;DU/CU側:LWDM光模塊+支路尾纖由無線部門維護;AAU側合分波器+DU/CU側有緣設備+線路光纖由傳輸部門維護。

最後,面向LWDM半有源未來的發展,劉昊表示,一是智運維,基於AI大數據分析,自動識別網絡故障,對潛在故障進行風險預判;二是雲管控,基於SDN的控制平面與轉發平面分離,光模塊與設備解耦,構建傳輸綜合雲管系統;三是降成本,探討如何通過有效方法降低現有LWDM半有源方案成本。

相關焦點

  • 面向5G前傳的LWDM(細波分復用)技術方案和產業進展
    C-RAN方式相對D-RAN可減少末端機房及傳輸設備需求,節省站址獲取、機房租金及傳輸成本,理論上集中度越高效果越明顯,同時由於DU集中放置便於統一維護,因此在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上較D-RAN有一定優勢,C-RAN將成為5G建設的主要部署模式。同時C-RAN方式可實現DU的池組化或雲化,實現基帶資源的共享和多站間的業務協同。
  • 中國電信唐建軍:深挖O波段,實現5G前傳高效部署
    為了更好地凝聚共識,匯聚產業力量,推動國內5G前傳產業的發展與繁榮,C114通信網攜手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組委會,在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2020中國國際光電高峰論壇期間舉辦首屆「5G前傳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會上,中國電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唐建軍指出,面向電聯共建共享和5G可持續發展的速率和埠數量,以及面向C-RAN的室外應用的技術性能指標。
  • 5G前傳技術及進展分析:5G前傳多種方案並存聚焦共性、協同發展至關...
    相對4G基站,面對特定應用場景,5G業務的接入速率、傳輸時延、時間同步精度等關鍵性能參數要求提升一個量級以上,作為5G承載網絡的前端,前傳網絡的接口速率與傳輸容量、時延處理、時間同步傳遞特性等變得尤為關鍵。另外,考慮到基站實際部署條件、5G前傳網絡應用部署規模等,5G前傳方案選擇還要兼顧接入光纖資源限制、網絡運維監測能力、低成本部署等多維需求。
  • 5G前傳光模塊解決方案對比
    5G前傳對承載網的帶寬和時延均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目前優先使用25Gbps eCPRI接口,時延要求低於100s。前傳承載方案主要包括傳統的光纖直驅方案、有源WDM/OTN方案、無源WDM方案和半有源WDM方案。光纖直驅方案雙纖雙向的5G前傳光纖直驅方案中,DU與AAU直接相連,每個AAU需與DU連接兩根光纖實現收發,共需使用6根光纖和12個10G/25G灰光模塊。
  • 華為Leaf OTN 助力運營商打造高品質的5G前傳網絡
    華為Leaf OTN半有源前傳解決方案具備三大能力基於5G業務場景對前傳網絡提出的高可靠、易部署、高性能、省光纖、大容量、智運維六大品質承載需求,華為Leaf OTN半有源5G前傳方案是構建高品質5G前傳網絡的最佳選擇。
  • 5G前傳波分復用方案解析
    在5G前傳方案中,光纖直連方案過於浪費光纖資源,為節省光纖資源,波分復用方案被廣泛採用。常用的波分復用分為CWDM(粗波分)和DWDM(密集波分)兩種。DWDM的成本相對較高,在前傳5-10km的傳輸需求下,用DWDM有點大材小用。
  • 中國電信成功實現了5G DU和AAU之間的承載測試
    打開APP 中國電信成功實現了5G DU和AAU之間的承載測試 發表於 2018-12-26 08:50:51 近日,中國電信率先在
  • 中國移動5G網絡建設,前傳承載解決方案介紹
    對於中回傳段落,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基本確定其承載方案,但前傳解決方案直接影響未來機房、電源、管線等的規劃和建設,因此,有必要在5G正式商用之前進行前傳方案的研究和探討。 2   前傳的幾種解決方案 5G前傳目前公認的接口類型有CPRI接口和eCPRI接口兩種,其中CPRI接口速率為100GE,eCPRI接口速率為25GE,有以下幾種解決方案: 2.1  方案一:光纖直驅 前傳中CPRI和eCPRI接口一般的傳輸距離控制在10公裡內,因此可在BBU/DU與每個AAU的埠間全部採用點到點光纖直連。
  • 新基建5G發展論壇|長飛蘭小波:持續助力中國5G網絡的快速建設與發展
    如何選擇合適的前傳技術以滿足5G多業務差異化應用需求成為當前業界關注的焦點。在由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通信世界全媒體特舉辦「5G承載技術與產業研討會」上,長飛國重與集團創新中心總監蘭小波分享了他對5G的前傳發展趨勢的思考,並介紹了長飛公司5G傳輸鏈路解決方案。半有源WDM將會是5G前傳的主流方案自5G發牌以來,政府部門在多次會議中提出,要加快我國5G網絡建設的進度。
  • 中國電信李俊傑:OTN/WDM是5G承載技術的完美選擇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5G技術在近幾年成為業界焦點,5G承載方案研究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在近日舉辦的「2017光通信技術和發展論壇」上,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光通信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傑詳細介紹了5G時代的光傳送網,他認為,5G承載網是5G網絡和業務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而
  • 前傳關鍵光模塊技術方案
    10G波特率工業級雷射器晶片能充分利用成熟的供應鏈,可有效降低光模塊成本,目前業界主要有超頻、PAM4高階調製兩種實現方案,功能框圖分別如圖2,10km規格超頻方案存在一定技術挑戰;PAM4方案在10km及更長傳輸距離的應用取決於配套晶片的規模效應
  • 5G光模塊技術及方案對比
    因此,業界正在研發各種WDM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根據其中是否採用有源設備,還可被細分為無源型、有源型和半有源型3種。5G前傳典型應用方案[1]如圖1所示,其特點對比詳情見表1。 表1 5G前傳應用方案特點對比(對應1個基站)   基於建設成本、功能實現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在實踐中選擇半有源型場景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 5G承載網到底有什麼不同?
    5G接入網,會存在多種部署模式再次提醒,採用C-RAN進行集中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統一管理調度資源,提升能效,也可以進一步實現虛擬化(接入網那篇文章有詳細介紹)。正因為部署模式的多樣性,使得前傳、中傳、回傳的位置也隨之不同。不同的接入網部署方式=不同的承載網位置電信運營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等級的機房。
  • 會在5G前傳中佔一席之地嗎?
    當前,5G前傳採用的主要方案是:無源波分和光纖直連。無源波分具有佔用光纜纖芯少、可快速部署等優點,隨著價格的進一步降低,已成為現階段5G前傳採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光纖直連根據無線設備採用光模塊的不同分為雙纖雙向和單纖雙向(Bidi),中國移動主要採用的是雙纖雙向,中國電信主要採用的是單纖雙向。   單纖雙向與雙纖雙向孰優孰劣?
  • 起浪光纖針對國內5G前傳推出插片式工業級波分模塊
    針對5G前傳需求,除三大運營商均已推出的CWDM方案外,中國電信額外提出了LWDM傳輸方案,中國移動則推出了Open-WDM傳輸方案,包括MWDM和CWDM。5G前傳無源WDM方案基於運營商CWDM/MWDM/LWDM方案,起浪光纖推出的插片式CWDM/MWDM/LWDM工業級模塊滿足5G前傳6波/12波和-40℃至+85℃工業級溫度需求
  • 光迅科技亮相MWC上海,展示一系列涵蓋5G前傳和中傳光模塊解決方案
    這是MWC上海連續在中國舉行的第七個年頭,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移動盛會。作為國內光器件行業的先行者,光迅科技攜重要產品如約而至! 在今年展會上,光迅科技以「5G之光,迅領未來」為主題,在現場重點展示了一系列涵蓋5G前傳、中傳光模塊解決方案,以強大的產品自研能力和先發優勢,凸顯了公司在高端產品研發和整體解決方案上的絕對優勢和強悍實力。
  • 華為40G DWDM傳輸解決方案簡析
    Rostelecom準備年內完成建設;在亞太,NTT、越南VNPT、馬來西亞電信等將在年底完成40G商用網建設;在國內,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也正在籌備40G傳輸商用網計劃。 該技術在有效抑制通道內非線性效應的同時,也避免了通道間非線性效應的影響,可以實現超長距離1500公裡無電中繼傳輸。DRZ是一種先進的RZ類調製技術,它同時對光信號載波的相位進行控制,引入了差分相位(Differential Phase),兩個RZ脈衝之間有180度的相位差,DRZ這種碼型特徵使其具備了很強的IFWM和IXPM容忍能力。
  • 解析基於SDN架構的SPN傳輸網絡解決方案
    SPN被定位為基於乙太網生態系統的下一代融合傳輸網絡,可實現高帶寬、低延遲和高效率的全面服務傳輸。SPN可承載無線服務、企業服務、住宅服務和雲互連等服務。 SPN設計原則 SPN利用高效的乙太網生態系統來提供低成本和高帶寬的傳輸網絡服務。隨著多層網絡技術的有效融合,實現了靈活的軟隔離切片和硬管道切片,並提供了從L0到L3的多層服務傳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