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倆是誰?第一期科考帶回74種植物有兩種身份未識|歡迎感興趣者...

2020-12-02 澎湃新聞

它倆是誰?第一期科考帶回74種植物有兩種身份未識|歡迎感興趣者共同揭秘羅布泊生態之謎

2020-11-26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0日上午,第一期羅布泊及其周邊地區科學考察科考隊在北京召開小結會議。在為期10天的實地科學考察中,野生植物、陸生脊椎動物、土壤及微生物組、宏觀組及水生生物組分別帶回了豐碩成果。

 

上圖兩種植體身份未明

其中,野生植物組在沿著塔裡木河、孔雀河和車爾臣河沿線調查時,共調查到了121個植物群落,共發現種子植物27科53屬74種,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26種52屬73種。從實地調查數據看,被子植物在這一區域數量上佔到絕對優勢,其總體數量佔到區域種子植物總數的98.6%。

 

多枝檉柳

「由於這是第一期野外調查,季節是深秋,有些植物只能看到果、葉,看不到花期及萌發期,對物種的準確鑑定,會產生一定難度,目前絕大部分調查區域內的植物都已經被確認,但有兩種還沒辦法完全鑑定清楚」,負責野生植物調查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於順利老師稱,他在多次比對1993年版的《新疆植物志》後,對在博斯騰湖畔記錄到的這兩種植物仍心存懸疑。

 

香 蒲

面積近千平方公裡的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在《水經注》中,其被稱為「敦薨浦」,歷史上此湖素有「魚、鹽、蒲、葦之利」。博斯騰湖是科考隊抵達羅布泊及其周邊地區的第一站。10月9日傍晚,科考隊抵達時,湖岸周邊小湖一帶,分布著大片大片的溼地草甸。經目測,主體的優勢植物為蘆葦。博斯騰湖是孔雀河的源頭。其水源的補給,對孔雀河、以及孔雀河最終注入的尾閭羅布泊都甚為重要。

 

鹽地鹼蓬

 

肥葉鹼蓬

「從現場看,第二種可能是水甜茅?第一種則可能是石竹科的米努草?目前還不能準確判斷」,於老師希望關注新疆植物物種的同行、或其他植物愛好者,可以跟大家一起探討這兩種植物的身份之謎。當然,也有可能在未來即將繼續開展的第二期或後期羅布泊及周邊地區生物多樣性和水文調查中,得到答案。

 

阿爾泰狗娃花

如果有感興趣者,可以聯繫:17319453638.

 

整理/Gone 審/summy 責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歷時10天,跨越3萬多公裡,羅布泊科考(一期)帶回了哪些荒原重生的...
    2020年10月,由中國綠髮會發起並組織,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羅布泊科學考察正式展開。科考隊孔追循雀河、塔裡木河、車爾臣河三條內陸河的流向,從上往下直抵尾閭羅布泊,全線進行生物多樣性和河流水文等的綜合性考察。
  • 新知丨科考團隊在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發現兩種珍稀瀕危苔蘚植物
    這兩種植物,是由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省林科院組建的科考團隊,在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葉文是科考團隊成員之一。苔蘚植物,公認的最敏感的大氣汙染指示植物之一。這兩種苔蘚植物在四川乃至全國都十分稀有,是此次科考最重要的發現。近日,記者走訪科考團隊,還原了這場密林深處的發現之旅。耳墜苔生境照(腹面)。
  • 野外考察邂逅「活化石」 上師大發現國內第4種缺翅蟲
    圖說:上師大發現國內第4種缺翅蟲。劉曉晶/攝圖說:海南缺翅蟲。上海師範大學提供【新民晚報·新民網】5隻全身淺褐色、體長不足3毫米、頭部略成三角形的無翅昆蟲,一經確認「身份」便引起了學術界的熱議。今天上午,上海師範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報告稱,他們的研究團隊在海南省發現了我國境內第4種缺翅目昆蟲物種——「海南缺翅蟲」。此次發現將有助於對研究這一古老生物的起源、發展,乃至對研究世界氣候的變遷、地球板塊的演化等,都會有著極大的參考與啟示作用。缺翅蟲屬昆蟲綱缺翅目,為一類原始的稀有昆蟲,大部分種類生活於朽木中,有昆蟲「活化石」之稱。
  • 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
    來自5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考隊員長期在極夜或極晝中度過,上一次這樣的北極漂浮觀測還是在127年前,這次探測將把人類對北冰洋的探測提高到新的高度。這次探測,「馬賽克」的科學家們帶回了證明「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科學家警告稱,北極恐怕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原標題《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編輯郭奕麟)
  • 植物科考記錄8(終)
    中午的時候還看到兩頭犛牛在打架,看得出來是兩隻頭牛在爭第一,誰贏了誰就能擁有整群的母犛牛。一直到天快黑的時候我們才收拾工具準備走人,師傅剛好看到前面有一個車有點像其他組的人員,就追了上去,沒想到是諾諾和標哥,居然在這裡偶遇了,激動之情難以言表,於是大家就分別又在邊上做了一個樣地慶祝一下。
  • 俄科考船南極遇險74人被困 中國科考船營救遇阻
    「雪龍」號營救俄船遇阻 俄科考船南極遇險74人被困  我科考船營救被浮冰困住 澳大利亞營救船今日抵達  據英國《每日郵報》今晨報導,一艘載有74名人員的俄羅斯船隻「邵哈斯基」號船隻因天氣狀況驟然惡化,在南極洲沿岸被厚冰困住動彈不得。中國破冰船「雪龍」號緊急前往營救。但因為冰層太厚和天氣原因,「雪龍」號救援行動止步目標6海裡外。
  • 快3派獎 快樂體驗 模擬投注第一期中獎者領獎
    快樂體驗  模擬投注第一期中獎者領獎  本報訊(記者 林靈 通訊員 小歡)自5月23日快3模擬投注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彩民朋友的喜愛,投注熱情也是空前高漲。第一期活動結束後,幸運者全部產生,經過聯繫,一等獎和三等獎的得主不約而同前來廣西福彩中心進行了中獎確認。
  •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發布主題曲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發布了電影主題曲《無盡光芒》,該首歌源自許巍同名專輯,由許巍創作的歌曲。寧靜而祥和的旋律也讓觀眾對這部獨特的影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為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以生活在極地中的不同人群為寫照,在以真實鏡頭記錄當地生活方式的同時,講述以「光」為信仰的一群人:作為本片主線人物,中國科考隊員劉楊在二層小樓的黃河站獨自度過了120個極夜。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光的意義」對於劉楊而言:「黑暗不能驅散黑暗,唯有光可以,光是我仍在黑暗中等待的意義。只要有光,我就會覺得離喜歡的自己更近一些。」
  • 未那識所識法塵是內塵還是外塵?
    但是另一種說法,也就是:阿羅漢屍陀盤尼撰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鞞婆沙論》卷五,是講「心者過去、意者當來、識者現在」,所以在《鞞婆沙論》卷五的說法是與《真假開悟》p.395、《識蘊真義》p.251及p.262的說法一致;但是和其它多部論著的說法不一致。雖是如此,但不影響平實導師在書中所示法義;而且應該說,平實導師在書中所說的法義,才是比較正確的。
  • 廣州千種珍稀植物被水浸死 極地植物全軍覆沒
    信息時報訊 (廣州日報記者 羅樺琳 信息時報記者 王玉) 廣州近期的特大暴雨不僅對廣大市民造成損失,就連植物也難逃一劫。記者昨日從華南植物園獲悉,在上月7日的特大暴雨中,華南植物園有上千種植物品種「罹難」,其中還包括極其珍貴的、需要科考人員重新帶回才能補充的南極植物,儀器設備損失也達到4000萬元。
  • 南極百科:南極條約的籤訂 南極發現者是誰?
    原標題:南極百科:南極條約的籤訂 南極發現者是誰?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裡,居世界各洲第五位。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 羊蹄甲:誰識紫荊花
    羊蹄甲:誰識紫荊花 2013-02-26 15:57 作者:天冬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2期
  • 野生植物又添新成員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多種新記錄種
    近日,國內核心期刊《生物多樣性》發布消息,我國科學家在系統整理2013至2019年西藏科考帶回的植物標本後,發現了4種中國新記錄種和24種西藏新記錄種植物。據了解,最新發現的4種中國新記錄種和24種西藏新記錄種植物種子,目前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妥善保藏。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種子採集員 劉成:從2013年到2019年我們到西藏進行了10多次野外考察,在那幾年之中我們通過整理這些標本,發現了中國新記錄有4個,然後西藏新記錄24個,像這個就是我們所發現的一個中國新記錄種——須彌四帶芹。
  • 《流放之路》S8戰亂之殤賽季第一期有什麼 第一期內容介紹
    導 讀 流放之路S8新賽季「戰亂之殤」公布出來後,玩家們想知道太多關於新賽季的相關內容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S8戰亂之殤賽季Q&A第一期內容的介紹
  • 肉食植物有幾百種?或許你身邊就有,了解一下食蟲植物的機制
    這類植物和肉食動物有點相似之處,它們一般都具備引誘、捕捉、消化昆蟲、吸收昆蟲營養物質的能力,有一些比較大的食蟲植物甚至可以吃下體型比較大的小動物,如蛙類、小蜥蜴、小鳥等。每種食蟲植物大小都不一樣,目前已知的最大食肉植物之一的「豬籠草」,它的花可延伸長達2.5米,這類植物能夠捕食體型比較大的小動物。
  • 1850年,一株觀賞植物被帶回英國,開啟了瘋狂的物種入侵!
    在今年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9中國生態環境公告》,公告中提到了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發現了660種外來入侵物種,並且有71種已經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因此被列入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植物也能成為入侵物種,它們的入侵也很可怕物種入侵有很多種方式,第一種是它們的野外遷徙自然流竄,來到新的生存環境自然快速的發展起來;第二種是有意地引進,如一些漂亮的觀賞植物或者有經濟效益的動植物等等;第三種就是無意的引進,這主要是針對一些微生物細菌和病毒等,它們跟隨某些進口商品流入
  • 野外科考丨小差在雲南
    2016年4月,昆明植物研究所招募野外科考志願者,我報名參加了此次雲南科學考察,調查雲南省部分區域的核桃資源。
  • 移動式植物工廠登上「雪龍」號 助力北極科考
    7月18日,500餘箱「蒼山大蒜」、莊塢牛蒡、長城紅辣椒等近7000斤蘭陵蔬菜,被精心打包送到了「雪龍」號科考船。7月20日,這批產自臨沂蘭陵的蔬菜開始隨雪龍號出徵北極,作為北環極航行提供蔬菜供應,為「雪龍」號科考隊員「服務」,助力我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
  • 深閱讀丨越高山、冒雷雨、躲野獸,科考隊員在九寨溝保護區的「奇幻...
    這兩種植物,是由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四川省林科院組建的科考團隊,在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葉文是團隊成員之一。苔蘚植物,公認的最敏感的大氣汙染指示植物之一。這兩種苔蘚植物,在四川乃至中國都十分稀有,是此次科考最重要的發現。這是一次艱險之旅。科考團隊多次進入保護區,翻越深山老林,抵禦驚雷暴雨,躲避野獸威脅,拍攝大量植物照片,並全身而退。
  • 解救城市咖啡癮事務所第一期 | 尖身波旁的傳說
    於是我們決定為她專門開一個視頻欄目,名字就叫《拯救城市咖啡癮事務所》,除了給大家介紹一些咖啡的知識外,還可以互相陪伴一起感受不信抬頭看,月半饒過誰的心路歷程。第一期視頻內容,我們來介紹一款被很多人評價「醜」的豆子波旁種,屬於阿拉比卡種中的一個分支,是鐵皮卡(Typica)突變產生的次種,與鐵皮卡同屬現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種,最初栽種於留尼旺島,也被稱做波旁島(le Bourbon)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