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印尼咖啡,很多咖啡愛好者就會馬上想到曼特寧咖啡(又稱蘇門答臘咖啡),說起曼特寧咖啡,前街咖啡這邊的粉絲們就會馬上想到黃金曼特寧~接下來聊一聊什麼是黃金曼特寧,什麼是真正的黃金曼特寧?
-印尼蘇門答臘產區-
印尼位於亞洲東南部,其咖啡歷史要追溯到1696年,荷蘭的咖啡農場主們試圖尋找更為廣闊的咖啡種植地,經過多方探尋,最後確定了印尼的爪哇島。經過30年的時間,印尼已在咖啡市場奠定了足夠的基礎。然而到了今日,印尼的咖啡代表卻是曼特寧,這其實也是不出意外的結果,因為一開始銷往歐洲的爪哇咖啡就有大部分是來自蘇門答臘這個地區,而曼特寧就是來自蘇門答臘的。所以蘇門答臘可以說是印尼的重要咖啡生產地。
曼特寧別稱「蘇門答臘咖啡」, 優質曼特寧的故鄉——託巴湖區,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北端。 託巴湖,位於北蘇門答臘省中部,荷蘭殖民者於1888年將「爪哇曼特寧」,北移到多巴湖地區,南蘇門答臘林東Lintong與託巴湖(Toba lake)一帶可稱為曼特寧,林東一帶才是曼特寧產區, 曼特寧出產自託巴湖 (Lake Toba) 周遭山區,此湖地理位置在蘇門答臘島省會棉蘭 (Medan) 北方,屬於高山淡水湖泊。平均高度約海拔 900 公尺。平常說的曼特寧指的是託巴湖周遭山區種植出來的鐵比卡或其變種的咖啡豆。
【塔瓦湖】
塔瓦湖位於蘇門答臘亞齊省(Aceh)北方的迦佑(Gayo)山區。處於蘇門答臘島的北端,北蘇門答臘產的大多是Gayo,以ateng品種為主北端的塔瓦湖可稱之為亞齊咖啡或塔瓦湖(Tawar lake)咖啡。面積不足多巴湖的十分之一。然而近年來咖啡品質和產量已超越多巴湖。
-曼特寧之名-
曼特寧本來是指印尼的一個部落名字。日本軍兵在印尼殖民後返回日本,對當地的美味咖啡念念不忘,於是藉助貿易朋友的關係,請當地人幫忙收集優質的咖啡豆,其中就有這款曼特寧。日本人對這款咖啡豆很是喜愛,由於商業來源不方便透漏,當地人隨口說了「曼特寧」,由此曼特寧就這樣誤打誤撞成了款咖啡豆名稱。這位當地人,就是印尼PWN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的老闆。PWN公司是第一家出口日本的黃金曼特寧咖啡豆,只有這間公司出品的曼特寧才是正港的黃金曼特寧。前街咖啡多年來一直使用PWN黃金曼特寧,PWN也從一開始60kg一袋,後面更換成了30kg一袋,產區,也從林東更換成了GAYO山。
-特殊處理法溼刨法-曼特寧居多採用的是蘇門答臘特有的咖啡豆處理法——溼刨法。由於當地天氣常以雨水天居多,颱風不斷,無法達到日曬所需的好天氣,而且當地經濟並不好,也同樣無法使用水洗法這種比較費錢的方式,這樣就衍生出了極具當地特色的溼刨法。現在印尼咖啡發展已不再是當初那般貧窮的景象,有一定條件可以使用水洗法的莊園、公司也是不少,但為何沒有拋棄溼刨法,前街咖啡覺得溼刨法是造就曼特寧咖啡走向世界的因素,一提到曼特尼咖啡,就會想起溼刨法,所以它們已然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溼刨法具體步驟可分為以下兩階段:第一階段,以木製去皮機刨除果皮與果肉,發酵3小時後,進行晾曬,使含水率降到半乾半溼的30-50%。第二階段,去掉果膠和羊皮層,繼續後段的曬乾,乾燥製程需2-4天,含水率降為12-13%。
黃金曼特寧產於印尼Sumatra蘇門答臘北方Lintong(林東)地區,採收作業限定以全手工單顆果實摘取完熟果實,確保其初步選豆質量,咖啡櫻桃採取SEMI-WASHED半水洗方式加工,天然日曬乾燥,脫殼處理後再經過另一次乾燥精製過程及兩次的生豆清潔工作和四次的Hand-Pick手工挑選過程而成!所以,都可以說是一支嚴格精選的頂級曼特寧咖啡。
-特殊處理陳年溼刨法-
除了常規的溼刨法,還有一種陳年溼刨法。咖啡豆先經過普通的溼刨法處理後,然後封存進倉庫2~3年。倉庫的環境必須具備陰涼、通風的條件,且要定期翻動豆子,防止發黴腐敗。期間咖啡豆的酸度會慢慢減弱轉為糖分,顏色也變得深沉些,多為黃褐色或深褐色。前街咖啡豆單上使用該處理法的曼特寧咖啡豆就叫陳年曼特寧咖啡豆。
所謂陳年咖啡豆(Aged bean)意即:將生豆藉由延長儲存時間達到自然變老的目的(通常是2~3年的時間),這些變化包括酸度減弱、顏色改變和豆質增厚。儲存的環境必須具備陰涼、通風的條件。因為儲藏的環境較陰暗且時間較長,陳年咖啡總難脫類似黴味或者俗稱的麻布袋或皮革等複雜味~
-日曬處理法-
近年,曼特寧改變以往的溼刨法處理咖啡生豆,採用了日曬處理法去進行咖啡生豆處理。日曬處理法的黃金曼特寧沒有溼刨處理的曼特寧那麼的醇厚,即保留了了曼特寧草藥、香料風味的特性,又帶給了這款曼特寧柔和的果酸,整體咖啡帶給我們一種傳統的醇厚中帶有一絲絲溫柔的感覺。
如何衝煮印尼曼特寧咖啡?
前街咖啡日常衝煮曼特寧一般會用KONO90周年那款濾杯,因為它能帶出來的口感會更加圓潤醇厚味道表現會更加直接一點。但是KONO濾杯相對來說排氣效果不佳,因為他的肋骨是直的、而深度只有濾杯的四分之一,除去這四分之一以上的位置外緊貼杯壁的形成密閉狀態。
所以豆子過了養豆時間我會選用KONO濾杯,因為這個濾杯的唯一的排氣部位就是在那四分之一的肋骨,當水位邁過肋骨部位,濾杯水量不斷上升,通過水的重量增加壓力,由於出口處相對小一點,可以延續咖啡顆粒與水接觸的時間長一點,隨著水流帶動這樣能更有效的帶出可溶性物質,一般能達到客人預想的高醇厚度效果。
因為要更好的表現出曼特寧香料、草本的風味以及醇厚的口感,前街咖啡烘焙曼特寧咖啡豆都是採用中深度烘焙。中深烘培的豆子一般脫水率比較高,所以重量比較輕,衝煮時粉不完全沉在底部,一開始注入水就會馬上被吸收,由於排氣旺盛粉的周圍都是泡泡因此產生通道,而這些通道越是新鮮的豆子維持的時間就越較久,使水位快速下降我一般都會用粗水流、慢慢地繞圈。
1.濾杯:KONO
2.水溫:88度
3.研磨度:小富士研磨度44.烘焙程度:中深烘焙
5.燜蒸時間:25秒
6.粉水比例1:15
手法第一次注水30g水量,進行25s悶蒸,注入至104g水量斷水,等待粉床水量下至一半再注水,緩慢注水直至220g水量,尾段5克不要,水粉比1:15,萃取時間2:00左右。
【黃金曼特寧衝煮風味】:堅果、香料、草本植物、甘草、巧克力、焦糖,風味乾淨、柔和;
【陳年曼特寧衝煮風味】:熟普、焦糖、草藥、巧克力,酸度較低。
【日曬曼特寧衝煮風味】:入口有熱帶水果的酸甜感,發酵香氣明顯,明顯的草本與香料,口感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