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金字塔設計方案曾遭遇90%的法國人反對。建築設計中,客戶的...

2020-12-08 澎湃新聞
X

羅浮宮金字塔設計方案曾遭遇90%的法國人反對。建築設計中,客戶的意見是否重要?如何看待法國人先毀後褒的戲劇性轉變?是什麼導致了這個巨大的轉折?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

有2個回答

客戶的意見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設計師與客戶共同面向未知的未來。法國人是全世界前衛精神最突出的國家,avant-garde來自於法語的「前衛」,許多有爭議的著名建築如:馬賽公寓,蓬皮杜當代藝術館都是當時充滿爭議的建築,但是都成為了傳世之作。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是,按說90%的情況是「誰設計」這一關乎民族情緒的問題,而非設計思想本身優劣的問題。建築完成之後,就不存在前述問題了,法國人也只能接受。再一個而言,你搞個金字塔其實跟中國有鳥毛的關係,我作為中國人要是最初也絕對反對這種缺乏中國元素的創意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是一個地道的蘇州人,身為蘇州望族之後的他,雖然年紀輕輕就遠赴異國留學,可在蘇州獅子林那段童年時光卻為他留下了一生眷戀故土的烙印。蘇州園林的精巧美妙,都市中的高樓大廈都是貝聿銘童年時所熱衷觀察的,或許正是從那時起,他和建築設計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緣分。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1988年3月,法國時任總統密特朗為表彰貝聿銘在羅浮宮擴建工程中的卓越表現,在竣工金字塔內,授予貝聿銘法國最為尊貴的榮譽騎士勳章。2009年,貝聿銘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英國建築師戴維·阿德迦耶曾經這樣評價貝聿銘:「在我開始研究建築的時候,貝聿銘已經是『巨人中的巨人』。他的作品舉重若輕,風格鮮明,將複雜和矛盾的要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 那位設計羅浮宮金字塔的老人走了
    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當時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還在他的腦海中醞釀。此後的貝聿銘走向事業的又一個高度。在兒子貝建中看來,這些榮譽的獲得,尤其是羅浮宮金字塔項目完成,給他們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父親有了選擇接受哪個項目的權利。「那時他說,我只為自己幹活,幹我想做的事,我不必為我的辦公室擔心。沒過幾年父親就從事務所退休,此後,他只接那些他想做的項目,和那些他想共同工作的客戶合作。」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廣西中公教師網為大家介紹羅浮宮一、羅浮宮金字塔設計的背景1981年,法國選舉了新總統。新官上任的弗朗索瓦·密特朗憂心於法國戰後衰敗的藝術氛圍,為了鼓勵藝術的發展,他成倍地撥款以改革文化藝術公共建築,第一個目標就是法國巴黎的文化象徵——羅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徵求設計方案。應徵者都是法國及其他國家著名建築師。最後由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世界上十五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徵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結果,有十三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
  • 羅浮宮金字塔迎落成30周年 「天才之作」曾遭法國人唾棄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28日報導,館方特意找來知名視覺藝術家操刀,以拼貼作品「偉大金字塔的秘密」為這件偉大藝術品慶生。羅浮宮金字塔入口已經是全世界遊客的打卡聖地。圖/法新社但是你知道嗎,如今已是巴黎驕傲、建築之光、網紅打卡聖地的金字塔,在建造之初曾被傲嬌的巴黎人罵到狗血淋頭。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貝聿銘,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 光線主導設計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之父,用建築徵服全世界!
    上帝帶走了他,卻帶不走他那些遍布在全世界的傲人建築,善於用光線和玻璃折射作為設計手法的貝聿銘,把光線運用的出神入化,在他的建築作品中,光和空間的結合,讓空間變化多端!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得動人心魄,在寧靜的夜空中,透過玻璃金字塔可以看到巴黎變化不斷的星空。
  • 建造之初曾遭受眾多非議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建成後好評如潮
    作為羅浮宮修繕更新工程的主要部分,玻璃金字塔在方案提出之時就遭到反對。不過,在建成後,這座建築卻以其設計和外觀一掃非議,得到廣泛稱讚,成為法國的標誌性建築。法國的羅浮宮在世界博物館史上享有盛譽,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
  • 一直以為羅浮宮就只是一座類似金字塔的博物館,看來是我錯了
    先不說是否去過羅浮宮美術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園裡有特別的金字塔,在沒有來羅浮宮之前,我決定珍惜這個傳統的繪畫和雕刻的博物館在玻璃金字塔的建築裡,但是,我錯了,很多人不知道故宮博物院在皇宮裡。這個玻璃金字塔不是借用古埃及金字塔的形狀,而是使用玻璃材料,用普通的幾何形式做成的,玻璃材質組合幾何形狀的元素,不僅能為地下空間提供良好的採光,還能反映巴黎正在變化的天色,與周邊用褐色石頭建造的古老建築相結合,很有意思,現代和古典的結合在這裡不和諧,相反,這種相互包容在這裡又古老又多,在現代也能看到很多,從金字塔的額頭設計的東西來看,「暗示未來,使羅浮宮完美」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古老建築和玻璃金字塔交相映輝,這就是羅浮宮
    繼續逛巴黎,終於逛到羅浮宮了。羅浮宮的正前方是一個凱旋門。歐洲好像非常熱衷凱旋門這種建築,很多地方都有的。過了凱旋門,就是羅浮宮了。羅浮宮,呈現區字形,中間就是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當年爭議非常大,說和羅浮宮的建築風格不符。很多年過去了,現在玻璃金字塔已經成為羅浮宮的一個招牌了。羅浮宮非常大,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公元1204年,是原來法國的皇宮。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底下原來是這樣的
    這可是法國唯一的一根方尖碑,還不是搶的,是埃及人送的。方尖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說是象形文字,其實這種文字本質上不是象形文字,而是拼音文字。這個發現是法國人商博良破譯的,他也被後人稱為「埃及學之父」。協和廣場位置特別好,巴黎有條著名的大街叫香榭麗舍大道,這個協和廣場恰好在中間。
  • 去羅浮宮見到玻璃金字塔和維納斯,因為畫得太熟,反而沒有了激情
    以前我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了一個《羅浮宮館藏展》,可惜全是銅版畫,油畫只有一幅,就是那幅《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現在終於來到真正的羅浮宮了!羅浮宮的展品比起凡爾賽宮,名氣要大得多,全是名畫名雕。羅浮宮展品共40餘萬件,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宮殿。
  • 貝聿銘傑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中新社巴黎3月2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羅浮宮於當地時間29日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美籍華裔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如今已成為巴黎的地標。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所在的庭院已經限制民眾入內,法國當代藝術家JR以「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為主題,在眾多志願者的協助下,用畫布將金字塔入口裝點一新。灰色畫布如同行雲流水,與金字塔入口巧妙融合在一起。金字塔入口內部的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售票處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也有不少人聚集在諮詢臺。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致敬貝聿銘的百年
    貝聿銘,出生於中國廣州,幾乎是唯一一位中國百姓耳熟能詳的華人國際建築設計大師。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他的代表建築有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下開設獨間客房,會是你想體驗的住宿嗎?
    今年4月,就在Miss Ji還在美國閒蕩,還沒有回到祖國大懷抱的時候,著名的全球短租民宿APP愛彼迎(即Airbnb)在它的官網上推出了一個免費夜宿法國羅浮宮的活動。夜宿的席夢思大床就按在咱們卓越的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主持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下。
  • 法國羅浮宮,設計師竟然是中國人,作品遍布全世界國之棟梁!
    法國羅浮宮設計者去世,他還為世界留下了這些風景,日本桃花源,作為中國人一定要去看一看貝聿銘是中國的一個設計師,可能之前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但是在2015年5月16日,所有人都知曉了他的豐功偉績。在這一天,他離開了人世,享年102歲。
  •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築:法國古典主義建築
    在他們看來,同雅典的伯裡克裡斯時代和英國的伊莉莎白時代相比,法國的相應時代是17世紀,即法國人所熟知的「偉大世紀」。他們認為,路易十四的72年統治標誌著黃金時代的全盛期。公元1661年馬薩林去世後,路易十四自封為首相。他認為自己是上帝在塵世間的代表,這話倒不是誇大,因為他聲稱:「朕即國家」。和前面的黎塞留一樣,他是藝術和輝煌崇拜者的熱心保護人。
  • 大師貝聿銘逝世:他曾飽受爭議,卻用一生為世界留下傳奇
    1即便對建築藝術並不熟悉的人,也一定不會沒聽過這位大師的名字。有人跑遍世界,就是為了要看他的作品一眼。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種在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
  •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 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1/4)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