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1「食蚊魚」可以用來滅蚊,在農村很常見,看完就明白

2020-12-05 365說三農

導讀:農村有一種這麼奇怪的魚類,竟然吃蚊子,還被用來滅蚊子,什麼魚本領這麼大,到底是什麼魚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往下看。

在農村,的確有種魚,喜歡吃蚊子,特別喜歡吃蚊子卵,那就是麥穗魚,我們本土鯉科魚類,是鯉魚的始祖魚類,也就是大鯉魚的遠親。

麥穗魚在農村分布極為廣泛,可以這麼說,只要農村野外有水的地方就有魚,其中會有麥穗魚,麥穗魚之所以叫麥穗魚,是說這種魚長不大,與最大也就與麥穗差不多大,還有一個是當麥穗成熟的時候,這種魚類大量繁殖,野外眾多,是人們捕食的好時機,也因為這個時機的麥穗魚味道鮮美,不管是做魚鮮還是油炸著吃,都是非常美味的,於是人們把麥穗與魚聯繫在一起了,麥穗魚就這樣出名了。

在我們當地,麥穗魚也叫麻嫩子,在水溝、池塘、堰塘等有水的地方都有很多麥穗魚,並且喜歡釣魚的人知道,一旦麥穗魚來鬧魚窩,那麼就很難再釣上魚了,釣魚人最討厭的就是麥穗魚了,你有同感嗎?

不過,麥穗魚有個特別的喜好?那就是喜歡吃蚊蟲,特別是蚊子蟲卵更是喜歡。麥穗魚喜歡在水草邊尋覓蚊蟲的卵,大口捕食,麥穗魚一天能捕食300隻蚊子,這樣看來麥穗魚其實是小型肉食魚類,吃小動物,當然,麥穗魚食性比較雜。

麥穗魚在水稻田中也比較多,並且水稻田的蚊蟲也多,麥穗魚食物充足,生長也比較快。在以前的水稻,我們在收割水稻的時候,還可以抓麥穗魚,一碗下酒菜是不成問題的,如今卻很難找到了。

現在麥穗魚還是有,水田中少了,水溝中也少了,主要在大的池塘,塘堰中,主要是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破壞了水體,麥穗魚的生存環境變了,麥穗魚也越來越少了。

相關焦點

  • 因滅蚊而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好心辦壞事,泛濫在中國多地水塘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受外來物種危害的國家,就目前常見的外來物種,中國就發現了29種,並且平均每年遞增小1-2種。而這些外來物種會因為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性導致人類社會產生損失。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前蘇聯,1925年前蘇聯從義大利引入食蚊魚,並在當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所以目前在俄羅斯索契也還存在一個「食蚊魚雕像」,用來紀念這個「滅蚊英雄」。
  • 我國農村河裡常見的10大野生魚,味道鮮美,外觀漂亮,價格不菲
    在我國農村的旁邊幾乎都會有一條河,河裡生長著許多的野生魚,小時候沒人把它們當好東西,逮到往往都是做成飼料味雞鴨了,如今這些野生魚可成了稀罕物,不僅成為了觀賞魚,有些還是餐桌的美味,一斤難求,而且價格還很貴,有些種類品質上乘的野生魚,一條就要幾百元,下面就來看看我國農村河裡常見的10大野生魚,味道鮮美,外觀漂亮,價格不菲!
  • 中國為滅蚊引進「食蚊魚」,如今卻四處泛濫,吃貨們都拿它沒辦法
    眾所周知蚊子非常的渺小,差不多就和一粒米一般大,所以這就讓它成為食物鏈底端的生物,蚊子有著很多的天敵,常見的有青蛙、豬籠草、蜘蛛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同樣也是蚊子的天敵,那就是食蚊魚,顧名思義就是吃蚊子的魚,他的體型也比較小,長15.5-37.5毫米,其在繁殖期的時候,魚卵都存放在腹部,肚子就特別的大,因此也被稱為「大肚魚」。
  •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本來是滅蚊高手,為啥如今卻在中國泛濫成災?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因為是「滅蚊高手」而被引進各國食蚊魚,又稱柳條魚,是一種淡水小型魚類,它的原產地是南美,但如今這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魚類、稻田、水渠、窪地等各類靜水水體,它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此外它特別喜食蚊的幼蟲孑孓,一尾成魚每天吞食孑孓2000餘只,是當之無愧的滅蚊高手,因此在20世紀初,被專門培養來消滅蚊蟲, 後被世界各國所引進。
  • 食蚊魚是入侵物種?官方:適量投放(圖)
    市水務局   適量投放不影響生態   針對向水體投放食蚊魚滅蚊可能會造成生態影響的疑慮,市水務部門昨日向本報表示,本次投放食蚊魚主要是根據防控登革熱疫情的嚴峻形勢和分布範圍,選擇部分湖泊
  • 原本在我國泛濫的食蚊魚,現如今怎麼樣了?
    世界聞名的「滅蚊能手食蚊魚,顧名思義,就是吃蚊子的魚。不過,它吃的不是蚊子成蟲,而是幼蟲,手段可以說是極其老辣。科學工作者關注這種魚,也是因為它吃蚊子幼蟲的習性。蚊子的危害在衛生防疫領域中,一直是一個難以治理的問題。
  • 食蚊魚論
    食蚊魚論作者:咬你一口原文來自環境與生活廣州投放  尤需謹慎    2003
  • 農村河裡最常見的5種魚,圖2很容易死,圖5速度非常快!
    農村河裡最常見的5種魚:食蚊魚,如果各地都普遍養殖食蚊魚,對於消滅蚊子,有效控制和預防通過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將大有裨益,小時候曾經抓了一桶。去了內臟,油炸著吃,非常美味。農村河裡最常見的5種魚:白條魚,這種魚很容易死,基本上是出水就死的。
  • 俗稱「大肚魚」,嗜食蚊子幼蟲,經3次才引進我國,如今泛濫成災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入侵物種,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也很常見,可以說是已經泛濫了,它就是俗稱「大肚魚」的一種普通淡水小魚。在農村裡長大的小夥伴,很多人應該都有下塘下河撈魚的經歷,其中就常常會撈到一種體型小又扁長,但是肚子很大的小魚,它也被很多地方取名為「大肚魚」。這在魚的數量特別多,經常一撈就是好幾十條。
  • 食蚊魚一天能吃2000條蚊子幼蟲,懷卵量10萬枚,可能嗎?
    所以,很多國家開始引進食蚊魚用來滅蚊,以至於戰鬥民族還為其豎立雕像,用來紀念這個滅蚊英雄。其實呢?凡是飼養過觀賞魚的魚友,都會有一個常識性的認知,那就是:一條觀賞魚,它們一天的食量會有多少,是與它們的腸胃容量有關的。
  • 一直以為「食蚊魚」是滅蚊英雄,真相卻如此不堪!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起網——不出所料,捕獲很多河蝦,但多數是小蝦,然意外的是,裡面還有幾尾大肚魚!當時如獲至寶,因為依稀記得大肚魚便是食蚊魚!顧名思義,食蚊魚是喜歡吃蚊子的,當然不是吃成蟲的蚊子,而是幼蟲的蚊子。我們知道蚊子的幼蟲叫孑孓,孑孓必須生長在水裡,而水裡的食蚊魚便是孑孓的剋星。
  • 食蚊魚入侵全球:是「天使」還是「惡魔」?它就在你家樓下水域內
    成魚攝食昆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遊生物, 喜食蚊的幼蟲孑孓,據統計,一尾成魚一晝夜可吞食蚊子幼體40~100隻,最多達到200多隻。 食蚊魚無胃,消化道粗短,在捕食蚊子幼體時可謂狼吞虎咽。可以有效的控制蚊子滋生,也不會汙染環境。
  • 蚊子殺手「大肚魚」,一天能吃2000蚊子幼蟲,為何被列入黑名單?
    而有些物種是作為一種功能性物種引進,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最後卻超出我們的控制,最終在自然界泛濫成災,農村地區,我們經常能夠看見的「大肚魚」就是這樣一個物種。為消滅蚊子引進的大肚魚相信來自南方農村的孩子,都見過這種大肚魚。我小時候就經常到小河溝或者小水塘中撈這種魚來養著玩。
  • 20世紀初,我國引入食蚊魚治蚊,現在卻泛濫成災吃貨也沒辦法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食蚊魚被引入到了國內。食蚊魚原產於美國,第一次是在1911年,食蚊魚被引入到臺灣,但因路途遙遠,到站後僅有100多尾小魚存活,最後因適應當地氣候,隨即在臺灣泛濫開來。第二次是在1924年,菲律賓贈送了一批食蚊魚,我國隨即在上海進行試養。第三次是1926年,老美又送來一批食蚊魚。然後,然後就沒有國家送來食蚊魚了,因為食蚊魚已經適應我國環境,開了大肆生長。
  • 「以蚊治蚊」:滅蚊黑科技的生態難題
    在中國,最常見的吸血「家蚊」是庫蚊,在亞洲和歐美國家,常見的吸血、傳毒者是埃及伊蚊與白紋伊蚊。讓蚊子徹底滅絕是個終極難題,而這一結果會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也尚未可知。因此,科學家們想出了一些折中的辦法來避免蚊子帶給人類的困擾。
  • 「以蚊治蚊」:滅蚊黑科技的生態難題
    在中國,最常見的吸血「家蚊」是庫蚊,在亞洲和歐美國家,常見的吸血、傳毒者是埃及伊蚊與白紋伊蚊。讓蚊子徹底滅絕是個終極難題,而這一結果會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也尚未可知。因此,科學家們想出了一些折中的辦法來避免蚊子帶給人類的困擾。
  • 「以蚊滅蚊」|雄蚊感染 雌蚊絕育,新滅蚊技術登上《自然》
    一種滅蚊新方法已經出現——通過雄蚊感染沃爾巴克氏菌與雌蚊絕育相結合,達到「以蚊治蚊」的目的。
  • 「食蚊魚」在中國泛濫,吃貨拿它們沒辦法,美國人:你也有今天
    而為了遏制蚊子的繁殖,我國特地引進了一種「食蚊魚」,也叫大肚魚,主要原因便是因為他們的肚子是銀色的,非常奇特。「食蚊魚」從名字上看就不難看出,它是蚊子的天敵,能夠滅殺蚊子來幫助我們,在當時許多人心裡都開心了不少。
  • 中國泛濫成災的「滅蚊高手」,原是南美的魚,你們見過嗎
    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滅蚊高手」食蚊魚,也是一種淡水魚,現在在全球都會有它的存在,原因就是因為它是「滅蚊」的好幫手,之後便成為了世界性的魚,你們見過這樣的魚嗎?,包括在淤泥,水溝等這樣的比較潮溼的地方,它們都非常喜愛食用蚊蟲的幼蟲,基本上一條魚就可以消滅上千隻的幼紋蟲,是消滅蚊子的首席助手,後來很多國家因聽聞這樣的魚還有著如此神奇的功能,便都紛紛將這條魚引進世界各國。
  • 農村最「好吃」的10種魚,認識5種的不是吃貨就是捕魚人
    說起農村的生活,許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就會想起小時候吃過的野菜、野果和河裡的各種野味來,那時的快樂是現在很多在城市生活的90、00後體會不到的,那時候沒有網絡、更沒有電子遊戲啥的,但那時候的娃們同樣可以玩的很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