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禮敬(創作談)

2020-12-04 人民網

作者近照

在我住處窗外有兩棵幾十年樹齡的高大核桃樹,夏日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我剛去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時,午後經常坐在樹下窄窄的石階上。村民與鎮上的幹部不時從身前走過,熟識的便打個招呼,或者起身攀談一會,但更多時候還是端坐在那裡,透過枝葉與樓頂間的小塊天空向遠處望去,注視著朵朵白雲緩緩飄過,或者根據形狀將它們想像成一座山、一隻羊、一匹馬、一個人。這樣的情景在此後兩年的時光中反覆出現,如果說自己那個小小的房間是我思考的地方,那核桃樹下就變成了我放空的所在。

任職村「第一書記」的日子總是很忙碌,並且隨著融入的時間越久,事情也愈發繁雜。在北京待久了,進入基層如同跌入一個失重的世界,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與不可控。基層如同神經傳輸的末梢,似乎只能在永恆的被動中嘗試建構起自身的主動性。

當我任職8個月時,諸般生活與工作的況味時常襲來,令我歡呼雀躍,引我唏噓感慨。文學,在我心目中擁有了截然不同的意義。於是,當我又在核桃樹下閒坐的某個時刻,我突然起身回屋,打開電腦,寫下了《山中歲月》一書中的第一篇文章《另一種生活》。

從寫下第一個字開始,我就知道這不僅僅是關於環境與工作的記錄,我試圖去穿透生活的表象,在展示不同群體的形象中努力思考複雜的人性,揭示永恆的困境。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我看到農民的良善、樸實、上進,也嘗試去理解他們身上的不足與缺點;我看到鄉鎮幹部的辛苦與無奈,並為之而心疼,但也會批評他們的固執與偏見。在基層,在農村,許許多多發生的事情如同冰山一角,牽扯到的是海面下的巨大存在。我不敢輕易判斷一件事的對錯,也不敢輕易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唯有以一顆悲憫之心小心翼翼地對待並努力扛起肩上的擔子。

我任職期間及之後,寫了16篇文章,裡面有對地方人文風景的描述,如《甘南漫行》《浪山》等;有對扶貧工作的記錄與思考,如《修道》《山上來客》等;有自己所做的助學活動以及對鄉村教育的思索,如《從圖書館到助學路》;有對遠方、家人朋友的想念,如《不可念》《時光雜記》等;有對當地村人以及鎮政府年輕人生存境遇與內心的描摹,如《小鎮青年、酒及酒事》《牛人何暖陽》等;還有自己對這段工作生活的梳理與深切反思,如《生命中的二十四個月》等等。

在山村生活的日子裡,遠離家人與朋友,孤獨如影隨形,無數次屋外狂風席捲著核桃樹的枝條,抽打著門窗,或有大顆的雨滴在玻璃上叭叭作響,而我孤身一人伏案寫作。是寫作給了我安靜下來的力量,在讀書與寫作中,我學會了享受孤獨,充盈內心,而這些也都會流露在《山中歲月》的字裡行間。

這些文章見證了我的青春,銘刻著歲月的痕跡。一個人,能夠參與到脫貧攻堅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當中,並以自己的親身實踐為之付出,何其有幸。我在作品中以個體的視角與思維,通過不同角度與面向記錄並展示了自己兩年來的工作、生活以及複雜的心路歷程。我想這本書也會引起很多在全國各地奮戰的「第一書記」們的共情,他們或許會從中看到自己認真體驗生活,轉變固有認知,破除刻板印象,擁抱莫測變化的成長與擔當,這裡面不僅有我,還有我們這群人的理想與青春。我們有過迷惘與彷徨,有過脆弱與失望,但更多是始終向前的堅定身影。

(作者系中國作家網總編輯)

相關焦點

  • 傅小平《時代的低語》:對話當代知名作家,談文學,談創作靈感
    《時代的低語》與作家們對話,談文學,談創作,談對自己作品的解讀,也談人生的思考和領域。在作家們的內心世界裡,我們也看到了文學的意義。對話作家:怎麼看待寫作這件事?大作家史蒂芬金出版過一本回憶錄,叫《寫作這回事》,回憶的是他自己的寫作生涯。
  • Namaste,一個簡單的禮儀手勢,意味著至高的神聖禮敬
    習慣了這樣的禮敬,不喜歡、也不再習慣握手。因此,也經常遇見不明其深意的人。Namaste,是梵文,其組成字根各有深意。「Nama」表示「鞠躬、敬禮、虔誠的質疑」,從字根「nam」延伸而來,表示「彎腰、謙虛地屈從」;「as」 意味著「我」,「ste」則是「你」。 因此,Namaste就意味著「你我互相鞠躬」或「我向你鞠躬」。
  • 經典歌曲《光輝歲月》+《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創作背後的故事
    第一首歌曲:《光輝歲月》 是中國香港搖滾樂隊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黃家駒作曲並為歌曲的粵語版填詞,1990年,該曲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
  • 抖音歲月足跡創作的原聲音樂是什麼歌在哪可以聽 油盡燈枯歌詞
    抖音歲月足跡創作的原聲音樂是什麼?抖音歲月足跡音樂是抖音上面很好玩的一首歌,這首歌沒有歌詞純音樂非常好聽哦,超多人都在尋找這首歌叫什麼名字,這首歌是《油盡燈枯》,超好聽哦,有感興趣的朋友們來試聽一下抖音歲月足跡音樂介紹  抖音是現在大火的手機娛樂類軟體,超多人在線娛樂互動,很多短視頻音樂都在這裡面火起來了,這首純音樂非常好聽哦,歌名叫做《油盡燈枯》。
  • 創作,不能只靠「用愛發電」,要談錢
    現在,內容創作的生態已經變成了用專業、精品的內容來吸引忠實用戶、衍生渠道、甚至投資人。內容的價值,仍然在被放大。2020年頭條的生機大會上,今日頭條創作者運營總監鄒紫禕指出:要讓擁有真知灼見的創作者,獲得更可觀的回報。
  • 張皓宸攜《最初之前》來寧 談新書創作歷程
    《最初之前》是張皓宸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出版後引起很好的反響。在當當網發起的銷量解鎖應援活動中,銷量突破50萬冊,即可解鎖紐約納斯達克大屏應援,《最初之前》很快突破50萬冊,也讓張皓宸即將成為中國首位登上紐約納斯達克大屏的90後作家。
  • 頭條詩人李易農:一些微妙的觸角 從寂靜的歲月裡 探出頭來
    這些鳥兒,呼呼啦啦的展翅聲剛好表達了他的一些想法而秋日的陽光,瞬間又溫暖了一層1站在秋日的華章裡所有的山水都只為一些心中有愛的人保持榮光都只為未曾被塵世沾染的足音,落於時光的華章裡置身於秋景中,就會有微笑會對遠方產生嚮往你和細瑣的往事,談得久了
  • 微電影《光輝歲月》唐山首映
    微電影《光輝歲月》唐山首映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楊文進)5月3日,唐山市影視藝術研究會入駐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揭牌儀式暨微電影《光輝歲月》唐山首映儀式在輕工學院舉行。  市影視藝術研究會入駐輕工學院後,影視創作經驗豐富的會員將為學院數字媒體等專業的學生授課,並給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為就業增加籌碼。市影視藝術研究會會長、導演、也是《光輝歲月》的出品人之一的肇曉賀,在青年節到來之際特別為學生安排了這部青春勵志微電影在唐山的首映。
  • 疫情下的小說家與小說:阿特伍德等作家創作現代「十日談」
    十日談(Decameron),桑德羅·波提切利繪於1487年我們從該欄目中選編了五篇小說,其中有參與銀河系援助計劃的外星人,遊蕩在隔離牢房裡的孤獨靈魂,一個「樂善好施」的強盜,一種概念裝置下的相互守望以及一份充盈著家庭之愛的臨床記錄,這些小說以或詼諧或冷靜或溫情的筆調展現了疫情時期的人們對希望與愛的極度渴求。
  • 一首《歲月無聲》,揭露Beyond生涯的浮沉,黃家駒感嘆歲月唏噓
    而在Beyond約二十年的生涯裡,也有過浮沉,其中這首《歲月無聲》就是寫襯Beyond四子對歲月的感慨。早在上個世紀末,Beyond由黃家駒所創立,顧名思義是超越的意思,原因是當時的音樂大部分都是翻唱和模仿,沒有什麼新意和靈魂,而黃家駒對音樂則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和追求,才決定讓Beyond走創作型樂隊之路。
  • 《創意寫作七堂課》:凌晨老師的科幻創作經驗談
    ,針對廣大科幻愛好者和有志於科幻創作、創意寫作的讀者朋友創作的一本寫作指導類書籍。在很多創作愛好者看來,創意寫作,尤其是科幻寫作由於其特殊的文體特性,一直有一定的創作門檻。但是近年來的科幻熱潮,又在不斷吸引更多的寫作愛好者加入科幻寫作的隊伍,而且大量科幻文學獎項,也在不斷給這個群體以鼓勵。這種情況下,細緻地了解科幻文學的前生未來,明了科幻創作的關鍵要點,掌握一些科幻創作技巧,成為許多人急需的知識。
  • 漢奸也是分等級的,有人活得不如狗,有的鬼子見到也要禮敬三分
    除此之外等級最高的自然就是握有兵權的漢奸,這些人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日本人也非常的尊敬他,見到了要禮敬三分。一般民間評出來的漢奸前幾名基本都是這種人,比較著名的汪精衛、張景惠等等,他們的影響力都是非常大的,日本人輕易也不敢惹。
  • 《歲月神偷》:一場和歲月的較量,一個時代的精神傳遞
    離電影首映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十年的歲月變遷後,回首再細細品味這部經典電影,感動猶存,更覺多一份歲月沉澱與滄桑。清單的影調,考究的構圖,完美契合的配樂把人一下子拉近了時光的機器,體味六十年代的香港市井百態,集中到羅記皮鞋一家的故事,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總有那麼一種精神,總有一份小人物的堅韌,支撐著我們走過最艱難的日子。
  • 長篇小說《大河之洲》創作談—一個高考落榜青年的平凡世界
    二、高考落榜,徹底改變了周新生的人生軌跡在臉朝黃土背朝天,吃飯都成問題的農村談文學、談理想、當作家似乎真的不合時宜。接下來的是一連串的生活考驗,鋤地、下窪拾草、割葦子、養梅花鹿、收棉花,萬幸的是我考上了山東師範大學的漢語言文學的自學考試,好歹沒有把文學夢想徹底澆滅。
  • 創作歌詞近十首 吊車司機作詞慶抗戰勝利
    在滕州市荊河街道荊莊街有個吊車司機,他不僅愛唱歌、而且特別愛創作歌詞,目前已創作了《還我河山》、《紅蓮》等近十首歌詞。人稱司機「詞作家」。  他叫荊強,今年46歲。據了解,荊強是一名普通的吊車司機,他從上初中時就酷愛唱歌、寫詩歌,並在《少年文藝》和《湖北少年文學報》上發表。
  • 美術研究|器之大道——熊開波談陶瓷器物創作
    今天想和你探討一下陶瓷器物創作的具體細節。對陶瓷器物的興趣,你是從何時開始的?熊開波(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我從1998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就開始陶瓷器皿的學習和創作。本科三年級與德國蓋堡特教授上了近一年陶瓷器皿研究的課程,使我逐漸認識到陶瓷器皿製作的時候可以不只關注它好不好用,而把它看作是一件有空間、體量的形體來創作。
  • 激情的歲月王懷民原型是誰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名單有哪些
    近日劇研社對話該劇製片人梁仁紅,聊了聊有關《激情的歲月》臺前幕後的故事。在梁仁紅看來,創作這樣一部年代劇最難的在於平衡真實與虛構、保密與揭秘、事業線與情感線這三者的關係。為了突出作品的真實性,主創團隊採訪了很多當年兩彈事業的親歷者。其中有院士級別的科學家、各級管理機構的負責人,也包含警衛員、保密幹部、工人等基層人員。
  •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細品《三體》裡的大低谷時期
    在雕塑群的邊緣,羅輯看到了一塊肅穆的方碑,上面刻著一行金色的大字: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大低谷紀念碑,史強說。史強帶著羅輯與自己的兒子和冬眠醒來的人們一起聚會。聚會中,羅輯問起這個問題:什麼是大低谷?
  • 《歲月無聲》為黃家駒對過去灰色日子的感嘆,揭露一路坎坷與激情
    在Beyond約二十年的生涯中,有過浮沉有過跌跌撞撞也有過灰色,其中這首《歲月無聲》就是他們對歲月流逝的感慨所創作出來的。Beyond由黃家駒在1983年所創,中文名字是超越的意思,為了超越當時的那些走翻唱類型的樂隊,而黃家駒對音樂則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和追求,讓Beyond走創作型樂隊之路也不是一時衝動。
  • 黃亮個展:歲月靜好——灰調下歷久彌新的人性溫度
    2021年1月3日,黃亮個展《歲月靜好》在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dRoom空間如約而至,展覽呈現了藝術家20餘件新近之作。歲月靜好——指涉出畫家創作的重要取向,發軔於生活,探尋繪畫具有的恆久品性。與之相反,在他的創作中,我們察覺到了深沉的目光,覓見了真實與具體——他的品性,他的心靈,他所身處的社會,一同混合出他畫中特殊的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