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野武的一部充滿自嘲的作品,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看得人又哭又笑。 喜歡北野武的電影,無論是《壞孩子的天空》還是《花火》,他的作品給我的感覺就像他那張面癱的臉一樣,表面上不懂聲色,底下卻激流暗湧。
說不出是感動還是悲哀,只是在思考這樣大而空的問題:當藝術追求成為了人生的全部,甚至於高於自身生命,這該是怎樣的道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這樣的追求。當然,能提出來,已說明我並沒從想過以藝術追求當做在世的首要事情,並不能也沒有資格拿自己與真知壽相提並論,儘管作為藝術工作者。
首先,能把一生的追求都放置於藝術上,這是值得世人尊崇的,想想多少偉大藝術家畫家是死後才被真正賞識,名譽被世代傳頌。而從這部電影上多少讓我體會到藝術死忠者的艱辛人生路。那樣的持久專注,那樣的不為世人所動。再者,我很想弄明白:究竟是什麼力量讓真知壽自小到老不知疲倦堅持畫畫。
自小的愛好,沉默內向的性格,家境富裕,家人的鼓勵,老師的理解,這些都是小時候的條件,但當家庭遭受浩劫之後,獨自在社會上成長,支撐追求的力量應該只剩下內在的動力,而所謂內在的並非是屬於那種別無他選再之後的,恐怕唯有這樣的純正的力量才能持久下去。再到後來,更是幸運的遇到世上唯一一個欣賞自己並能相伴一生的妻子,而這樣的緣分同樣是種莫大的能量。
在追求的過程,真知壽一生始終未得到賞識,一幅畫都沒買出過。但有意思的是,他過往的一些作品掛在了畫廊和高級餐廳,也許這些作品是被世人所欣賞卻誤以為英年早逝懷才不遇的畫家,而不是真知壽。許多年前的作品在許多年後才被世人懸掛在牆上,是因為創作意念太超前了嗎?而以上的種種是否是在驗證開篇的寓言故事?
阿基裡斯一直無限的接近龜的步伐,但永遠無法超越。片尾的最後,走投無路的真知壽隨手撿來個鏽跡斑斑的易拉罐,並試圖在街邊高價出售,而最終等來的買家還是妻子。終於,真知壽丟掉破爛的易拉罐。對於他來說,所丟棄的並不是易拉罐,那會是什麼?是一生的藝術追求嗎?若然,是他終於放棄了,認為他的追求已如易拉罐一文不值?
誠然,還是認為真知壽的毅力值得尊敬,北野武導演的電影平靜溫婉地敘事,不溫不火的表演,沒有過多的衝突和爆發,卻能在冷靜的敘事中亮出一把尖刀,給你來一道深深的傷口。讓人享受這種撕裂和疼痛,又能夠反省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