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再言中!4200光年外重現比薩斜塔實驗,結果與地球上相同

2020-06-23 宇宙印象

編者按:科學家在宇宙中找到了一個天然實驗室,重現了比薩斜塔實驗!這就是位於4200光年外的PSR J0337 + 1715脈衝星三體系統,白矮星和脈衝星以相同的速率被拉向最外層的那顆白矮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是正確的。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26期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經提出有近百年的歷史,基於這個理論我們取得了許多發現,比如導航衛星等。但也有科學家懷疑,相對論可能在地球上適用,在更加遙遠的宇宙不適用。為了證明相對論的正確性和普適性,科學家在宇宙中找到了一個天然實驗室,重現了比薩斜塔實驗!這個實驗室位於4200光年外的PSR J0337 + 1715脈衝星三體系統,該系統中的脈衝星是個毫秒級脈衝星,每秒旋轉366次,在其周圍有一顆白矮星,質量大約為0.2倍太陽質量。

愛因斯坦再言中!4200光年外重現比薩斜塔實驗,結果與地球上相同

圖片解讀:4200光年外的PSR J0337 + 1715脈衝星三體系統想像圖

愛因斯坦再言中!4200光年外重現比薩斜塔實驗,結果與地球上相同

圖片解讀:PSR J0337 + 1715脈衝星與一顆白矮星構成雙星系統

這顆白矮星的公轉周期為1.6天,而在更遙遠的地方,還有一顆白矮星,質量為0.4倍太陽質量,圍繞著脈衝星和白矮星的質量中心運行,周期為327天。就這樣一個天體系統,環境是非常惡劣的,脈衝星是超新星爆發之後形成的產物,具有極強的輻射,任何生命在脈衝星周圍的天體上都很難存活下來,更不用說自然進化了。

由於脈衝星和0.2太陽質量的白矮星距離0.4倍太陽質量的白矮星更遠一些,我們不妨將其理解為脈衝星和白矮星共同被拉向0.4倍太陽質量的白矮星這個方向。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白矮星和脈衝星只可能在引力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進入第三顆恆星,這也是自由落體定律。根據該定律,在真空中,質量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其實是一樣的,這個試驗在比薩斜塔上做過,在月球上也做過,科學家發現白矮星和脈衝星以相同的速率被拉向最外層的那顆白矮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是正確的。

愛因斯坦再言中!4200光年外重現比薩斜塔實驗,結果與地球上相同

圖片解讀:PSR J0337 + 1715脈衝星的觀測圖像

愛因斯坦再言中!4200光年外重現比薩斜塔實驗,結果與地球上相同

圖片解讀:脈衝星可釋放出穩定的輻射信號

到目前為止,愛因斯坦的方程式已經在多個場合進行驗證,包括遠在數十億光年外的宇宙天體。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證實也說明我們的宇宙中定律具有普遍性,不僅在地球、太陽系是可行的,在更加遙遠的星系、天體系統內都可以使用,那麼我們的宇宙並沒有因為地球上具有生命而與眾不同。PSR J0337 + 1715脈衝星三體系統距離我們也不算太遠,4200光年的距離仍然處於銀河系中,對該天體系統的觀測有助於我們弄清楚脈衝星、白矮星這樣的極端天體是否也服從相對論。結果證實了,宇宙中的萬物都受到愛因斯坦定律的束縛,宇宙真空中的實驗結果與地球上真空中的實驗結果相同。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過鐵球嗎
    這一理論是從原始的直接經驗引申而來,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在歷史上也起過進步作用,後來被宗教利用,所以直到16世紀,仍被人們敬為聖賢之言,不可觸犯。正因為如此,批駁亞里斯多德關於落體運動的錯誤理論,不僅是一個具體的運動學問題,也是涉及自然哲學的基礎問題,是從亞里斯多德的精神枷鎖下解脫的一場思想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問,伽利略在這場鬥爭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 揭秘「比薩斜塔實驗」,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然而,這個實驗已有足夠多的記載和證據來推翻它的存在,因此,基本可以宣告,這個實驗是假的!非史實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怎麼回事!「比薩斜塔實驗」講述的是著名物理界大佬伽利略,曾在著名建築比薩斜塔上做過的一個著名的實驗,從而證明了一個著名的定則,留下了著名的影響!
  • 比薩斜塔
    雖然在更早年代的義大利鐘樓中,採用圓形地基的設計並不少見,類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納、託斯卡納和翁布裡亞找到,但是,比薩鐘樓被認為是獨立於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鑑前人建築經驗的基礎上,獨立設計並對圓形建築加以了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比薩風格。
  •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中國鄭州版比薩斜塔
    在義大利奇蹟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比薩斜塔,身處在比薩大教堂後面,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到奇蹟廣場去目睹比薩斜塔的奇特,那麼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比薩斜塔的許多故事,順便看看我們中國的「比薩斜塔」。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拋過鐵球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用大小兩個不同質量的鐵球,同時從比薩斜塔上同一高度拋下,結果果然證明,兩個鐵球是同時著地的。  雖然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運動模型打破了亞里斯多德「重物先落」的理論,不過,歷史上伽利略並沒有做過比薩斜塔實驗哦  事實上,伽利略並未做過比薩斜塔實驗
  • 把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的自由落體試驗,搬到月球重做,結果……
    但16世紀末,伽利略提出,所有物體,無論其質量如何,它們的重力加速度都是一致的,所以都應以相同的速度下落,最終同時落地——即「自由落體定律」,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從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同時扔下了兩個質量不等的鉛球,用實際的實驗結果反駁了以前的觀點。故事很經典,小學課文都學過,故事也深入人心,但有研究發現,伽利略本人、比薩大學檔案和同時代的其他人都沒有關於這次實驗的的記載。
  • 《義大利遊記》比薩斜塔
    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驗說起,那麼多年了我記得比薩斜塔,都因這個實驗而起。至今仍然不知道這是故事還是實驗,我其實鍾情比薩斜塔。毫無疑問的是,伽利略選擇這座中世紀的古城作為他實驗的場所:一是用以吸引民眾的眼球,這是在向權威亞里斯多德挑戰;二是比薩斜塔的「斜」,一定不同凡響。比薩斜塔適合鐵球墜落時的觀察角度,我大概還惡意地想像,那種斜拉橋狀的古塔,三角形一樣的弧度。
  • 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原標題: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詹明生和王謹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設計創新性的冷原子幹涉方案,使微觀粒子弱等效原理檢驗精度達到10-8,從而刷新了此前國際最高檢驗精度10-7。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世界上最斜的塔根本不是比薩斜塔,綏中縣一塔斜度是比薩斜塔三倍
    亞里斯多德說,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一定是重的先著地,但是伽利略卻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向眾人宣告鐵球下落的結果。文章的背景是1590年,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大家證實了:即使是像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也不一定是對的。
  • 比薩斜塔的故事是假的?近代物理學啟蒙人——伽利略
    可能很多人知道比薩斜塔是因為中學課本上的那個故事——《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話說在1590年,伽利略在認真研究了亞里斯多德的「物體落下的速度和它的質量成正比」這個觀點後產生了質疑。於是他就帶領自己的學生做了個實驗,登上了比薩斜塔的頂層,讓手中兩個質量不等的鐵球同時從塔頂垂直自由落下,結果他的學生不幸被鐵球砸死了。
  • 伽利略沒做比薩斜塔實驗 "兩球同時落地"也並非事實
    大洋網訊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歷史上著名的兩個球同時落地的重力實驗是伽利略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的。現在,絕大多數國家正式發行的課本上也是這麼說的。但美國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數學系的客座教授凱斯·達維林卻提出一個驚人的理論:伽利略根本就沒有做過那樣的重力實驗!
  • 日本學者:伽利略沒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
    四百年前,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更讓這座斜塔聲名遠播。數百年來,人們一直把這作為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從來沒人懷疑過這個事實。但不久前,一位日本科學史研究家市場泰男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伽利略根本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的實驗。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
  • 比薩斜塔為什麼不會倒?結果令人敬佩
    比薩斜塔傾斜個這麼久,為什麼不倒?難道它有一種神秘力量能夠抵抗地心引力?沒有那麼超自然,從建築結構上看,從開始建造這個塔的那天開始,這個著名的結構就一直處於倒塌的危險中。比薩斜塔的建造比薩斜塔其實當時的建築商造比薩斜塔的時候是按垂直型設計的,只不過選的那個地方是由泥土沙子和黏土組成的軟土地,地基下的地下水位也非常淺,深度只有大約1米。最新的地質勘探發現,比薩斜塔的選址位於古代的海岸線上,也就是說,在建造之時地基土壤就早已沙化。如此一來,這座塔的命運在剛一建造就註定:它很快將產生不均勻沉降和傾斜。
  • 4個伽利略的事實,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
    1.伽利略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鐵球實驗」1971年8月2日美國太空人在月球表面重現伽利略物體自由下落實驗,伽利略著名的「鐵球實驗」,是他在比薩斜塔上用兩個鐵球進行自由落體的著名實驗,該實驗證明物品的下落速度與重量無關,並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 愛因斯坦是正確的!4200光年外的一個星系證實了關於重力的觀點
    新的研究發現,這兩顆內部恆星的加速速度非常相似,這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解釋的等效原理相符。事實上,這項研究背後的團隊說,這些最新的結果比以往任何類似的觀測結果都要精確十倍。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愛因斯坦在100年前的引力理論是正確的,但這應該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位於西維吉尼亞州格林班克的羅伯特·c·伯德望遠鏡用於研究。
  • 十大經典物理實驗 | 比薩斜塔的自由落體實驗
    他首先為自然科學創立了兩個研究法則:觀察實驗和量化方法,創立了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真實實驗和理想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創造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學研究方法,使近代物理學從此走上了以實驗精確觀測為基礎的道路。愛因斯坦高度評價道:「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不應叫虎丘塔為「東方比薩斜塔」,比薩斜塔應該叫「西方虎丘塔」
    虎丘,原名海湧山,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就葬其父(闔閭)於此,傳說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說為「丘如蹲虎」,以形為名。虎丘已經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寫下「嘗言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來虎丘遊玩,除了觀賞劍池就是虎丘塔。
  • 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地,比薩城乃至義大利的標誌性建築!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世界著名的景觀,也是義大利標誌之一。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真實性存疑:科學故事非事實
    、比薩斜塔這些關鍵詞捆綁在一起。向未來》中,科研科普專家曹則賢卻提出了讓一眾網友吃驚的疑問:「比薩斜塔實驗真的存在?從科學角度看,真的可以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此語一出,現場觀眾和網友紛紛做吃瓜群眾狀:「難道我讀了個假課本?」
  • 子彈說 | 不靠譜的名人故事(五)伽利略與比薩斜塔
    根據維瓦尼的記述,伽利略在比薩擔任教授時(大約25歲),特地召集了比薩大學的所有教授和學生,請他們來觀摩斜塔實驗。他從塔上扔下了兩個不同重量的球,結果發現了他們同時落地,於是推翻了亞里斯多德體系。可是,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這次實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