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組圖)

2020-12-06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興隆觀測基地的LAMOST望遠鏡(圖左,又稱郭守敬望遠鏡)(11月9日攝)。

興隆觀測基地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和中國科學院光學天文重點實驗室,始建於1965年,1968年初步建成投入運行。基地擁有口徑50釐米以上的天文望遠鏡9臺,具備覆蓋高、中、低色散光譜和高精度測光的觀測設備,探測能力覆蓋光學波段和近紅外波段。基地位於河北省興隆縣境內的燕山主峰南麓,平均海拔約900米。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相關焦點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舉辦第九屆「天文開放日」活動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每年都會舉辦「天文開放日」活動,為社會大眾和天文愛好者們進行天文知識普及和望遠鏡開放展示。5月13日,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迎來了第九屆「天文開放日」,活動以參觀興隆觀測基地的2.16米望遠鏡、公共天文臺和科普展廳為主,為公眾提供近距離接觸專業天文設備的機會,當天有600餘人前來參觀。基地30多名員工參加了接待和講解工作。  為保證活動的安全有序進行,基地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和應對突發事件預案,設計製作了精美的宣傳海報和參觀引導圖。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美景:《三體》中的紅岸基地取景在這就好了!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官方微博23日發布了一組興隆觀測站的美景圖,展現了雪與藍天白雲共震撼的場面,攝影師是陳穎為。讓人不禁感嘆,電影《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取景要是在這裡就好了。在原著小說中,紅岸基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座被當地人稱之為雷達峰的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蘇修和美帝的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代號「紅岸」。
  • 天文營日誌(上)探訪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
    這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製造黑暗,是為了看到更多的光。為了避免人造光源對夜間觀測造成幹擾,興隆基地儘量減少人造光出現在室外。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 供圖:國家天文臺為了充分發揮天文營作為專題科學營的特色,也為了使營員中的眾多天文愛好者能有最大的收穫,整個天文營的大部分行程是關於天文的專門活動,尤其是和國家天文臺密切合作,分別赴興隆、懷柔兩個觀測基地和國家天文臺總部體驗天文觀測、學習天文知識。
  • 國科大學生赴興隆觀測站實地天文觀測
    編者按:為吸引更多學生走近天文科學,感受物理星辰的魅力,天文學院分別於12月5日、12月12日組織國科大本科生及研究生前往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前後共計約110人參與。報名採取抽籤的方式選取參加人員,不限專業年級,為國科大學子們帶來難忘且意義非凡的「觀測之夜」。
  • 走進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兩岸媒體人回望LAMOST十載巡天路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東經117°34′38″,北緯40°23′45″,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隱匿在河北省興隆縣燕山山脈深處。在每個晴朗的夜晚,9臺「觀天之眼」默默守望星空。1965年首次踏勘,1968年投入使用,近50年持續建設,成就如今這座亞洲大陸規模最大的光學天文觀測基地。
  • 探尋星空奧秘 兩岸媒體人共同探訪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
    海外網7月22日電東經117°34′38″,北緯40°23′45″,河北省興隆縣燕山山脈深處,每個晴朗的夜晚,9臺「觀天之眼」都會在此默默地守望星空。這裡就是目前東亞大陸地區規模最大的光學天文觀測基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
  • 兩岸網絡媒體人參觀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共同探索星空奧秘
    7月19日,兩岸網絡媒體人來到河北省興隆縣參觀了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在天文臺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郭守敬望遠鏡、2.16米天文望遠鏡等精妙的觀測儀器,學習了豐富的天文知識,了解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天文科技的高速發展,以及我國天文技術在國際領域做出的偉大貢獻。
  • 想不想使用國家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現在就有機會!
    最近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發布了兩次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時間申請的通知:中科院兩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時間的申請,興隆站小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申請。簡介一下:上敘的兩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是指國家天文臺在興隆站的口徑2.16米望遠鏡,還有雲南天文臺麗江觀測基地口徑2.4米的望遠鏡。值得一提的是:這兩臺光學天文望遠鏡都是國內最大口徑的通用型光學天文望遠鏡。
  • 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天文專題營走進國家天文臺
    7月22日至24日,來自多個省市的天文專題營的營員們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興隆觀測基地和懷柔太陽觀測站,並在國家天文臺本部聽取了天文學家的專場報告。   在興隆觀測基地,由國家天文臺志願者帶領營員們分組參觀了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和郭守敬望遠鏡。在2.16米望遠鏡圓頂內,基地的陳穎老師為營員們進行介紹瞭望遠鏡的性能參數,機架構成以及終端儀器。
  • 國家遙感中心與國家天文臺組織開展主題聯學活動
    2018年9月7-8日,國家遙感中心與國家天文臺共赴興隆觀測基地進行了主題聯學,中心黨支部成員與國家天文臺郝晉新副臺長、韓金林研究員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興隆觀測基地主任姜曉軍研究員帶領大家參觀了興隆基地展廳、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2.16米望遠鏡,讓大家對光學望遠鏡的結構和使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通過具體的科研成果講述了這裡如何從一個渺無人煙的小鎮到遠近聞名的「觀星聖地」。同志們紛紛表示這離不開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堅守與貢獻。
  • 冷湖天文觀測基地首臺科學級光學望遠鏡成功實現科學觀測
    在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的核心,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C平臺上,冷湖首臺科學級光學望遠鏡50Bin成功實現科學觀測。首幅圖像測量顯示,星象的半高全寬是0.68角秒,與選址設備DIMM給出的視寧度測量值高度一致,證明賽什騰山完全具備了世界一流光學天文臺址的資質。
  • 天之涯、海之角,星空相伴過春節--來自國家天文臺6個臺站的守望故事
    現實生活中,南美天文研究中心是中科院「走出去」戰略支持下首個在海外揭牌成立的境外機構,國內依託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同時也是中智天文聯合研究中心。這才是真正吸引和培育從事科研工作的「都教授」們的第一線科學觀測實驗基地,也是我國發展未來天文臺站的前哨。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實現與「墨子號」天地對接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1米望遠鏡(圖1)作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重要通信地面站承擔了多項測試實驗和天地一體化實驗任務。8月16日凌晨「墨子號」發射成功後,衛星進入了在軌測試階段。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六月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中新網興隆6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世界光譜望遠鏡之王」興隆「巡天」
    人民網承德6月5日電 (記者王明浩、武海波)4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拉莫斯特」望遠鏡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正式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執行「巡天」任務。  目前世界上天文望遠鏡有兩大類,一類是哈勃望遠鏡那種盯緊單個天體、觀察細節的望遠鏡,一類就是「拉莫斯特」這種重視廣度的望遠鏡,用普查的方式大規模觀測天體,叫做「巡天」,能為大量天文工作提供基本素材。
  • 想預約一次天文觀測?請填一下這份申請
    這裡提到的兩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是指國家天文臺的2.16米望遠鏡(興隆站)和雲南天文臺的2.4米望遠鏡(麗江觀測基地)。這兩臺光學天文望遠鏡是國內最大口徑的通用型光學天文望遠鏡。下圖就是它們的倩影。
  • ...60周年大型專題策劃-中國研製建成世界最大口徑大視場天文望遠鏡
    2009年6月4日,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成為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津天文愛好者薊縣成立觀測基地 可拍攝深空目標
    他們是一群熱愛天文的夥伴,由於天文觀測需要避開燈火通明的市區,所以每次觀測,他們都要驅車幾十公裡甚至上百公裡到荒郊野外,套用時下的流行語——「穿過大半個天津去看你」是他們熱愛星空的真實寫照。從昨日起,這群小夥伴有了自己的「家」,他們在薊縣成立了天文基地,有了固定的觀測點。
  • 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中新社青海德令哈7月23日電 (孫睿)23日,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當日下午,「2020年度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籤約儀式」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介紹,當今天文研究的重大發現都依賴於先進的觀測設備和望遠鏡終端,天文學的創新水平是各國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和重要標誌。
  • 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正式開建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處天文觀測基地正式開建!這標誌著青海省天文大科學裝置建設工作又邁向了新的實質性高地,這是青海省打造的一處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日前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籤約儀式順利在西寧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