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腦海裡總是會蹦出一些奇怪的問題,想與大家一起分析探討一番。
今天去看了奇葩說,薛教授在其中講了一個事例「在美國一家飯店中聽到了兩個人的辯論,一個廚師說地球不可能是圓的,應為如果是圓的站在背面的人,不就掉下去了嗎?」薛教授想用這個事例來證明人的舊有觀念不會影響他的生活。可小編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自己是什麼時候知道我們生活的地方叫地球,什麼時候知道地球是圓的?」
小編仔細想了一段時間,實在是想不起來了。只是覺得有人告訴了自己它就是這樣,我便從很小開始一直這樣認為。我沒有去質疑它,我沒有懷疑我腳下踩著的這片平整的土地為什麼會是圓的?仔細想想自己的這一現象,好像折射出來的就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創造力,想像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中國是一個製造大國,現如今從「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是我們不斷探索的過程。但有關創造的人才卻一直很是稀缺,這也許和我們的教育方式看待世界的角度有關。
孩子小的時候,最信賴的人往往是自己的父母。當孩子產生問題時,父母如果直接告訴他們標準答案,往往會壓制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在人小的時候,其實正確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思考想像的能力。古人對地球的想像有很多。
中國古代認為地球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著名的漢朝科學家張衡在所作的《渾天儀注》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承氣而立,載水而浮。」
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被四頭大象馱著,站在一隻巨大的海龜身上。
對於地球的形狀,古人們根據已有的認知和猜想做出了自己的解答。也許當時的答案不是正確的,但對於地球是什麼形狀的這個問題的思考與想像是無價之寶。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應該敢於去想像,然後才有創造新事物的可能。抽象畫是以其色彩線條的分布來表達一種情緒,也許無法將其內容具象化,但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自己對於其的理解和感受。認識世界也理因如此。
你是從什麼時候知道地球是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