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劉葵藝術創作:追求生活情趣,體現自然美感

2020-11-30 人文使者

劉葵善於從大自然追逐生命之美,從平凡生活中捕捉情感之源,其創作有著堅實的水墨畫功底,又融現代西洋畫之藝術手法,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劉葵的畫作,題材涉及範圍廣,畫種豐富,新穎而別具一格,以情動人,揮灑自如,以生活一隅來揭示人與自然、人的內心世界的矛盾衝突,令人耳目一新。

劉葵在15歲的時候以傳統方式拜師學畫,跪地給老師磕頭,老師名為周君適,給末代皇后婉容做過書童,琴棋詩書畫樣樣精通,尤以山水畫造詣甚深。

在老師的指教下,劉葵學習白描、水墨。老師對學生十分嚴格,講詩教畫,還傳授做人的道理,劉葵在領悟國畫的神秘的同時,也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

後來進山區當知青,秀麗山水令人傾倒,也激發出靈感,白天做工時,觀察體會打腹稿,晚上閉門作畫,看著老師寄回的批改過的畫稿而淚如泉湧……

再後來,劉葵考入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開始學習油畫,對素描的線條和絢麗斑斕的色彩有了更多感觸,並創作多幅作品參加畫展。

時光荏苒,數十年的藝術生涯,興趣廣泛的劉葵在中西方繪畫技法之間已經遊刃有餘,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彩墨畫的創作。

劉葵的彩墨畫與眾不同的是,畫家在吸收西方現代構成語言的同時,在宣紙上保留了東方水墨畫的韻律,而不是像其他畫家那樣,借用西方繪畫形式改造中國畫內在的表現觀念。

評家認為,劉葵的畫作,線條纖細柔和,雖然不追求書法寫意味,卻有東方人的靈動和敏感,流暢並不明快的節奏,讓人聯想起中國水墨畫家灑脫的潑墨,而由此分割成的色塊之間的關係,具有鮮明的主觀裝飾意味,又蕩漾著一種自然而然的氣勢。

評家指出,在優雅的現代都市生活中,去超脫塵世的紛擾煩惱,在享受歡樂中去追求心曠神怡的自然美感,這種華麗浪漫充滿活力的情趣,體現出畫家的個性,也是畫家的藝術創作個性。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藝術家王琦評價說,劉葵的畫很有特點,是東西方繪畫藝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嘗試,藝術效果非常強烈,中國需要這樣進行新國畫的藝術探索。

劉葵說,我不否認刻意追求彩墨畫的完美形式,尋找色彩及線條之間的協調與節奏,力求找出一種畫面的形式美。曲折多變的線條,絢麗多彩的色塊,使畫面產生出一曲華麗浪漫的情調,組成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從而達到一種超越時空的美,這種美使人愉悅,解脫煩惱,享受快樂。

相關焦點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文人畫家必須要有高尚的人品、博大的學問、敏捷的才情和深邃的思想,唯有此才能將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和抒情性三大特徵集合在繪畫作品上。安徽當代青年畫家阮勇以藝術創作為生命,以生命為藝術載體,追求文人畫之風骨、之精神,一躍成為當今畫壇融匯古今、兼長中西的實力派青年藝術家。 山水、花鳥、人物是阮勇表達藝術人生的寄託,是表達他的遠方和學術理念。
  • 藝術是生活的調味劑,古典寫實人體油畫有其特有的美感和精神品位
    即使在求新獵奇的當下,傳統逐漸被忽視和淡忘,仍有許多畫家熱衷於此。古典寫實繪畫作品無法單純用某一種風格或技法來界定,變化十分豐富,本文旨在對其材料、技法以及製作步驟進行分析,使更多人懂得去欣賞,並在創作中實現對畫面的掌控。
  • 《談美》:真正的自然美是藝術美,與社會認同感無關
    不可太長、短、白、赤,位於一個恰到好處的範圍內就是自然美,這個範圍的確定來自人對生活的經驗總結。我們看到一張臉,認為它太長或太短,就會綜合長短,確定一個均衡的數值為標準和理想,並稱之為美。自然本身並無美醜之分,人用自己的觀念劃分混沌世界,形成了美醜。
  • 美術研究|論繪畫創作的基礎,材質與藝術觀念互相促進的作用!
    繪畫材質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繪畫材質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體現:一是繪畫創作的基礎作用;二是繪畫材質與藝術觀念的相互促進作用;三是畫材質促進繪畫藝術發展的作用。這三個作用貫穿於繪畫創作的整個過程,對藝術作品最終呈現的內容、形式、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響。
  • 擅長畫魚的畫家推薦:藍健康
    ,魚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並由此衍生了很多的「魚」文化。,捕魚,吃魚,養魚,玩魚,逐步對魚產生了親近感,於是便有了畫魚的衝動,他們按照自己的生活、思想、情趣把魚兒描繪下來,也就有了後來的畫魚藝術。人們對「如魚得水」的自由的追求由來已久。更體現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骨子裡那種不為功名羈絆、不為繁華所動的大自由的追求和嚮往之情。
  • 悠然.醉美 富安娜以自然藝術雕刻生活美學
    美,是仙苑裡的一朵奇葩,落入生活的溪流, 將時光妝點成一道微醺的風景。繁花、樹林、湖光、山色、城堡氤氳在淡藍色的霧靄裡,清風徐來,花影婆娑,呈現在眼前的是異域風情的自然美景。漫遊其境,從美的玫瑰,摘得一瓣,感受居家之美給心靈帶來最大的自由和心態的閒適優雅。
  • 我們要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
    生活離不開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產生藝術,生活富有藝術;藝術高於生活,藝術為生活帶來豐富多彩的內容。所以,我們既要熱愛生活,又要愛好藝術;我們要在生活中發現藝術,在藝術中享受生活,且在生活與藝術中增強審美情趣。今天,我就借平臺談談我們如何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但願讀者朋友們喜歡。
  • 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石開先生花鳥畫藝術欣賞
    石開精美花鳥四條屏《春夏秋冬》作品選自:易從網 石開先生擅長寫意花鳥創作,所描繪的物象是生活中常見的,人們所熟知的,但經過他的筆墨塑造和藝術匠心組織,卻又使我們感到一些不同於生活中的感受,這就是石開先生的藝術所具有的魔力。
  • 因美而綻放的熱帶植物——周鐵利作品將亮相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將人們在當代社會中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彰顯出來,將自己濃鬱的人文理想與時代審美結合起來,真正體現出作品的時代性和美學品格。作為一位畫家,周鐵利以其特有的審美視角和個性化的抒情性語言,架構起獨具特色的形式空間。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繪畫語言能在清新纖細之中,更蘊藉著一種質樸大氣的力度,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 蒙德裡安:用紅黃藍喚醒你的藝術美感,即使不是藝術生也看過這些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1872-1944),一個荷蘭畫家,或許說起這個人你沒有印象,但在生活中,你應該會或多或少地看到過他的作品,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這是一幅經典抽象畫,象徵著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蒙德裡安的紅黃藍系列不止這一幅,其它的作品中,依舊是簡潔的色塊,靠線條來分割畫面,由於面積的重組不同,也展示出不一樣的藝術感。
  • 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
    這句把中國古典繪畫形與意概括極為準確的經典之語從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幾千年以來歷代文人對山水畫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正是在這種追求的境界上,黃公望才在《寫山水訣》寫出「作畫只是個理字最重要。吳融詩云:良工善得丹青理。」「丹青理」,造型之理。世界物象生成的規律,描繪物象應遵循的法則。這種「師造化」創造意境的山水畫創作主張一直延續到了明代中期的「吳門畫派」。
  • 保拉·雷戈 Paula Rego | 一位女畫家的心靈史
    保拉·雷戈 Paula Rego 保拉·雷戈是活躍於藝術界的當代著名女性畫家,她的繪畫通過有關男人、女人和兒童的關係,曖昧的畫面呈現出獨特的戲劇性心理描寫,其繪畫語言具有明顯的稚拙派風格,充滿了當代藝術的形式感,成為當下生活中人們心理狀態的真實寫照。
  • 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欣賞
    文:原創圖:網絡馬列維奇,俄羅斯畫家,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1912年,俄國畫家馬列維奇創立了至上主義畫派,標誌著傳統繪畫時代的終結。所謂至上主義,又稱絕對主義,強調情感抽象的至高無上的理性,反對傳統的物象具象化傳達。
  • 鉛華洗盡 面目一新——陳建平山水藝術簡析
    鉛華洗盡 面目一新——陳建平山水藝術簡析 文/張明寶 (花鳥、山水畫家、美術理論家)我所熟知的畫家陳建平先生,是一個為人誠實厚道、性格內向、不善健談、不好張揚、溫文爾雅的西北漢子他對繪畫藝術的愛好和追求,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北漂十年,窩居在簡陋的工作室裡,頂嚴寒,冒酷暑,搓手呵筆,汗流浹背,日復一日,筆耕不輟,勤學苦練,吃了不少苦,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努力,終於鉛華洗盡,面目一新。他創作的一幅幅寧靜典雅的現代山水畫,有著豐富的韻味,讓人流連觀賞,回味無窮。
  • 共生形態 | 紅與藍,蒙德裡安藝術的美感與平衡
    音樂,電影,繪畫,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藝術形式,其內核都有一套嚴密完整的邏輯思維蘊含其中。我們不能說這些偉大的藝術創作,完全依靠了右腦的創意,而摒棄了左腦的邏輯。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例如,莫扎特的音樂嚴格遵守了邏輯思維。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它包含很多方面,不只是藝術作品成呈現出來的整體的樣式,還應包含隱藏在作品之後的藝術家獨特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藝術手法等等,它是一個綜合的結果,是一個藝術家有意識的追求和繪畫個性成熟的表現。藝術風格滲透於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是使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統一的一種核心力量。風格,不僅能夠對個體之間的藝術作品區分,而且也能夠在比較的層面上把作品之間的差異區分開來。
  • 深沉的愛,勇敢的藝術追求
    19歲時,穆索爾斯基受巴拉基列夫和達爾戈梅日斯基等音樂家的激勵,退出禁衛軍團,離開了父母安排的人生道路,轉而投身藝術。在音樂理論家斯塔索夫稱作「強力集團」的音樂小組裡,包括穆索爾斯基的5位年輕人立志繼承格林卡的民族化道路,發揚俄羅斯音樂傳統,力求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性、深刻思想性的作品。
  •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而與此有別的儒家學者往往追求他們認為所造成社會和自然現象的模式和原則,這種在不同朝代受到統治者不同青睞的學說深刻的體現在了北宋與南宋的繪畫之中。一、北宋繪畫人性與共性的統一,真實恢弘的情景再現北宋時期(960-1127年),翰林院促進了繪畫技術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畫家,分別創作不同的題材,從山水畫到人物畫,通過宗教寓言、民間習俗故事來刻畫人物。
  • 國寶級畫家邱漢橋:墨氣氤氳,深邃莫測,盡顯大家風範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氣韻生動,當代中國畫藝術家也一直在努力追尋著這種境界。面對當今社會四通八達的資訊,中國畫藝術也早已不同於以往,不僅要學東西藝術的歷史和觀念,更深層次的需要東西方的文化哲學,特別是我們自己前輩的哲學思想,這樣才能以一種更廣闊的語言面對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