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提高工作效率,為客戶帶來便捷。最成功的一批企業已經使用數位化促進業務的多元化,例如在平臺上融入吃喝玩樂等生活場景。領先企業已經演變成多種類型業務的的巨頭,或者說,他們打造了生態系統,將各種服務互通互聯,客戶一次體驗就可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生態系統在客戶、數據、市場上都為銀行的服務商提供了新的機遇,使其擁有擴大規模的潛力。在零售領域,生態系統已經遍地開花,比如開放銀行就是鼓勵三方入局;如今這個趨勢又出現在公司銀行領域,傳統銀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企業都在探索如何在一個匯聚數位化的平臺上實現群聚效應。
對客戶和供應商來說,生態系統的潛在優越性顯而易見,生態系統在公司銀行的發展前景可謂方興未艾:
客戶可以在唯一平臺上無縫使用更廣的產品和服務,不再通過傳統的線性關係實現;企業之間的跨領域合作關係和服務一體化帶來創新、交叉銷售、數據共享的潛力,並未開發新的業務和增值服務帶來新的機遇;生態系統為拓展新的領地(地理區域、客群),拓寬服務和產品的範圍,客服個體的固有能力局限,提供了全新的機遇。生態系統提供了多維度的數據和信息,有助於風險的緩釋。物流、資金流、訂單信息,還有來自其他合作夥伴的信息為貸前風險識別和貸後管理提供了支持。對於公司銀行的生態系統來說,還有一個特別好處,與非銀行組織合作的機會。例如聯合企業、基金公司、證券交易所利用規模優勢,為企業提供價格和門檻更低的融資方案。另一方面,生態系統還可以藉助技術帶來全新的機遇,比如數據分享更加便捷,前端、中端、後端信息交流更為流暢等。風險管理和授信評估將會藉助平臺數據獲得更好的表現。
機會雖然眾多,但也伴隨著風險。數位技術讓一些公司成為單一市場的贏家時,也讓其他公司的營收和企業價值降低。更多的參與者加入到生態系統的競爭中,加大了對銀行去中介化的威脅,銀行會面臨著如果沒有獲得生態系統的先發優勢,競爭者會在銀行與客戶之間建立一道屏障,客戶關係因而受制於人。如果真的形成這樣一種處境,確實也不是令人歡喜的結果。另外與三分數據共享也會存在內在風險,特別是對銀行保護客戶隱私信息的監管要求正不斷加強的環境下。
中國的生態系統建設走在了全球前列,但是客戶集中在大眾零售客戶中,一些科技巨頭公司利用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了難以計數的金融服務,一些科技巨頭利用生態系統的聚集效應顛覆了銀行支付結算業務。下一節中將會為大家分享目前零售生態圈的建設模式,以及為對公企業生態系統建設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