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態的業務模式是通過蜂群效應,聚集互利成果,從而得到延續。目前生態系統主要定位在大眾和零售市場,但情況正在變化,公司銀行金融生態萌芽已經出現:
金融科技公司或銀行主導的生態系統
國內金融科技公司聯易融幫助銀行搭建區塊鏈平臺,聚集了信託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保理公司、銀行,核心企業和供應線上下遊企業都可在平臺上獲得擔保融資。區塊鏈技術支持身份核驗、資產審核、文檔管理,分布式記帳讓平臺信息成為「黃金紀錄」,增強風險屏障。核心企業獲得的額度可以分割到上遊供應商和下遊經銷商,在平臺匯聚了眾多企業後,增強集團議價能力,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
招商銀行公司銀行圍繞供應鏈建立端到端的金融服務閉環,生態系統包括各類產業生態圈場景,包括核心企業產業生態圈、B2B平臺產業生態圈,主要產品包括「付款代理」、「C+智慧票據池」、「B2B平臺票據池」等產品,藉助平臺物流、資金流等數據,系統自動識別業務風險,實時定價,小企業可以在供應鏈平臺自助申請貸款、實時放款,通過生態系統降低小企業貸款門檻,提高貸款效率。
工業企業+大型銀行生態系統
包括中國中車、中國鐵通、中國鋁業等11家央企,北京首鋼、北汽集團、廈門國貿等6家地方國企和金蝶軟體、北京華聯、雲頂資產等4家民營企業,聯合中國郵儲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共同搭建貿易融資平臺中企雲鏈,平臺業務模式多種多樣,有票據融資、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貿易金融等服務。平臺聚集了900家核心企業,55788家企業。截至2020年5月,平臺累計交易4380億元。
市集生態系統
市集模型促成銀行與其他領域對象合作,發展新型夥伴關係,實現擴張。某家地方銀行與其他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保理公司、核心企業共同建設的平臺,使該地區內外的參與者都能享受到貿易融資、資產交易、支付,以及增值服務。該銀行受益於與保理公司的合作,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聯盟。平臺關係是互利的:銀行獲得優質信貸資產,保理公司找到新的業務,而企業有了更多的融資選擇。
監管方+多家銀行+金融科技公司生態系統
國內某大型銀行,大型汽車公司,英國領先銀行,和國內領先保險企業,一起打造了中國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其利益相關者包括四大銀行,以及國內某領先銀行。該項目的目的是幫助參與者及中小企業獲得融資和物流、海關、稅務諮詢等多種服務,實現更低利率和更快貸款審批。訂單、物流、交易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交易帳本中,該平臺與物聯網相通,實現合同自動履行。
生態系統相比傳統平臺提供更為廣泛的服務、業務模式,以及技術應用,而成為供應鏈融資的變革者。其規模和多樣性為貸方、服務提供商引出巨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