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型企業要同時做好內部生態系統和外部生態系統的建設

2020-12-03 菲菲七

一、生態型企業與外部生態系統:

(1)食物鏈關鍵詞:競爭優勢。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弄清楚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判斷自己的競爭優勢。

一聽到食物鏈這個概念,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在生態系統中最普通的能量金字塔: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但是事實上,在現實中食物鏈是非常複雜的,吃小魚的大魚往往有很多種,而且小魚也不只是只有蝦米這一種選擇。

價值鏈的控制者沒有固定的位置,會根據生存環境以及企業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比如在家電行業中,最初供應鏈是由製作商來主導的,後來主導方轉移到了渠道商,再後來是核心面板的原料商,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

(2)水體關鍵詞:定位。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狀況,找準目標市場,並進行精確定位。

水層也是一個重要的維度,在中國有四大家魚即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它們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青魚喜好在水底,主要食用水底的螺螄等;草魚喜歡生活在水體邊緣,主要食用附近的各種青草;鰱魚生活在水體淺層,以浮遊植物為生;鱅魚則生活在水體中下層,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

比如手機品牌,是定位在高端市場,還是中端市場,抑或是低端市場,每一種定位都會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但是面臨的消費人群以及競爭狀況是完全不同的。

(3)集群行為關鍵詞:集群。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根據集群特點,挖掘集群的潛在價值,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

比如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馬,就是一種典型的集群動物,在每年的乾旱季節,角馬都會有一場規模浩大的遷徙,去尋找新的生活環境。而在遷徙的過程中,它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天敵的捕殺,並在這種捕殺的過程中保持物種的平衡,同時也通過一次次地捕殺不斷提升物種應對危機的能力。

集群對企業來說,是其在構建生態系統的過程中採取的一種重要的手段,當企業建立起一個集群時,企業將擺脫過去單打獨鬥的微弱局勢,在凝聚各方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

在網際網路領域有兩個重要的開發者集群,分別是Android市場和AppStore,這兩個集群的發展及其所帶來的規模效應推動了行業規則的形成,在行業規則的基礎上,Android市場和AppStore也形成了良好的行業秩序。

(4)共生關鍵詞:共贏。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找到合作夥伴,實現互利共贏。

在非洲有一種體型非常小的鳥,叫作「燕千鳥」,與體型龐大的鱷魚建立了良好的夥伴關係。鱷魚在吃東西時牙縫裡會留下一些肉屑殘質,時間長了就會慢慢腐敗甚至生蛆,而燕千鳥可以為鱷魚及時地進行口腔清理,它們可以在鱷魚的牙齒間來回走動,幫助鱷魚剔除牙齒裡的雜物,捉走蛆蟲,不僅幫助鱷魚解決了後顧之憂,同時還可以讓自己飽餐一頓。

有時在鱷魚睡著的時候,燕千鳥就會飛到鱷魚的嘴邊,只要用翅膀拍打幾下,鱷魚就會主動張開嘴巴,讓燕千鳥飛進去清理口腔雜物,有的燕千鳥還會專門在鱷魚棲息的地方築巢,只要身邊一有動靜,燕千鳥就會警覺並且一鬨而散,可以讓鱷魚及時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做好迎戰準備。

以寶潔為例,寶潔中的很多研發成果,有一半以上都是來自於世界各地的研發愛好者。

(5)能源

在煤炭資源第一次被發掘並開始廣泛使用的時候,人們擔心將來總有用盡的那一天。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依次被發現,並開始成為生產、生活的主要能源,於是就有人開始擔心如果石油、天然氣被挖掘殆盡的時候,人們應該怎麼辦,所以很多環保人士就倡導應該節約資源和能源,但是事實上,在技術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每年都會有新的可探明儲量被發現,除此之外,太陽能、核能資源等也相繼應用。

或許能源問題並不是大家最應該擔憂的問題,人們應該學會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生態系統以及其中的能源。

二、生態型企業與內部生態系統

(1)心肝脾肺腎,關鍵詞:各司其職。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建立現代公司管理制度,健全系統流程,有效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心肝脾肺腎是一種中醫的理念,在中醫的這套理念中,將人體的整個健康狀況都歸結到心肝脾肺腎上。

《黃帝內經》記載,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在人體中,心肝脾肺腎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並通過相互的配合完成人體的組織代謝。

(2)頂端優勢,關鍵詞:資源配置。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企業要根據所處的戰略環境和自身的條件,合理分配公司的資源和精力,同時還需要克服頂端優勢所帶來的問題,積極鼓勵內部創業項目的開展,為員工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植物生長中有一種頂芽優先生長,抑制側芽發育的現象,在植物學中被稱為「頂端優勢」,具體來說就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當頂芽的生長旺盛時就會抑制側芽的生長,如果頂芽的生長受到影響或抑制的話,側芽就會得到迅速的成長。

通常來說,大多數的植物都會有這種頂端優勢,只不過不同的品種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表現程度,頂端優勢比較強的植物,比如向日葵等品種,幾乎不會產生分支。而頂端優勢比較弱的植物,比如番茄等,就會有很多分支。

在企業領域,也存在植物界中的「頂端優勢」現象,比如企業內部一些強勢的部門會阻礙其他部門的發展,一些優勢的項目會吞噬其他項目的資源,一些出色的管理者會掩蓋下級的光芒,影響他們潛力的發掘等。

合理的資源配置是影響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當企業在全力打造某個項目產品的時候,可能需要將公司的優勢資源都集中在這個項目上,為了實現這一點可能會主動製造頂端優勢,從而將公司的資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項目上。反之,如果公司試圖在內部營造一種公平競爭、和諧發展的工作環境,讓眾多的項目都可以得到平衡發展,就需要消除頂端優勢,為其他眾多的項目開闢一些發展的空間。

(3)肌肉退化,關鍵詞:用進廢退。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通過對榜樣和標杆的學習,激發員工以及部門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驅動企業整體的發展。

企業的經營不僅會涉及採購、生產、銷售等環節,同時也涉及財務、人力以及市場、行政等各方面,不管是哪一個環節和方面都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和發展,企業的每一個部門都是由幾個成員共同組成的,因此部門跟人一樣,容易產生惰性,一旦達到某一種比較滿意的狀態後,就容易不思進取,滿足於現狀,進而逐漸懈怠,影響企業的成長和進步。

比如運用標杆方法,通過榜樣的力量激發員工的鬥志,從而促使員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4)阿米巴,關鍵詞:適度失控。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阿米巴的經營手段不僅可以用於企業內部流程的改造,同時也可以孵化新產品和新業務,本質上來說就是要積極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成長,實現公司與員工的雙贏。

1959年成立的京瓷公司之所以能夠保持高收益和持續的發展,就是因為在經營的過程中採用了經營哲學和部門獨立核算管理,以及「阿米巴」的經營手段。

阿米巴屬於一種原生動物變形蟲科,身體比較柔軟,變形蟲的身體可以進行自由的變化,從而適應瞬息萬變的生存環境。

其實企業在發展中也要有阿米巴的精神,通過對自身的調整來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

海爾積極鼓勵員工的創業活動,促使集團中的8萬多名員工轉變為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同時運用「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的經營思維和理念,為員工的內部創業提供大力的支持。

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在各個領域的滲透使得企業所處的生存環境越來越複雜,如果單純依靠管理層的力量很難把握瞬息萬變的商業機會,而如果能調動整個公司的員工力量,那麼公司中就會有更多的觸角伸向市場,從而可以抓住更多有利的時機。因此,企業應該積極鼓勵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授權,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成長空間。

(5)體液,關鍵詞:企業文化。

打造生態型企業原則:要積極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構建靈魂支柱。

人體中70%的成分是水分,也就稱之為體液,體液是由各種離子、化合物以及代謝物構成的,體液是大多數生化反應進行的主要環境,正常人體液的pH值一般會維持在7.0~7.4,呈現中性或者弱鹼性,如果體液的pH值低於這個數字,那麼人體就屬於酸性體質,但是酸性體質的形成也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當酸性值比較低時人體就會呈現一種亞健康狀態,一旦酸性值進一步升高,人體就開始出現疾病。

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實現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礎,缺少了這個靈魂支撐,企業也將很難實現長遠發展。

同仁堂作為國內著名的老字號,雖歷經百年,但卻始終恪守著「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就是在這種文化基因的影響下,同仁堂才能在時代的變遷中始終保持經久不衰。

要成為生態型企業,在發展企業外部建設的同時還要重點建設企業內部,讓內部的各個系統都能相互協調、配合。

相關焦點

  • 穩健創新|錢科宇:企業是一個生態系統(中)
    只有把企業做成生物體,可以自由生長、進化,然後才能實現差異化和獨特性。那麼,企業這個「生態系統」是怎樣的?能否大致的描述一下?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系統:系統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要素的集合。企業的系統包括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外部系統包括了政治和法律法規、科技、宏觀經濟形勢、社會文化、以及產業鏈格局這五大方面,內部系統包括組織設計、人才發展、企業文化、執行管理這四大方面。浙江某化工企業創立超過四十年,業績不算差進入了行業前三,但是比起同時代開業的同行來說還是小規模企業。
  • 我國網絡生態系統建設思考
    在該生態系統中,各網絡實體在實施局部防禦措施的同時,還受到全局性、多層次的防禦支持,就像人體內的細胞除了具備自身局部的安全防禦能力外,還受到來自血液、淋巴系統的全局支持。此外,類似於公共衛生領域的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未來網絡生態系統還包括威脅和事件監視、數據共享、威脅分析、幹預和預防措施的協調等。
  • CERN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研討會召開
    本次會議由森林生態系統科研樣地建設試點站——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清原站)承辦,會議主旨是為做好中科院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網絡科研樣地建設項目規劃工作,保證試點站科研樣地建設順利實施;同時,論證清原站「次生林生態系統科研樣地建設方案」,討論並確定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樣地建設內容與標準等。
  • 深度解讀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的構建及發展
    一個新領域,單個玩家是很難做大的,尤其是多種模式交錯相聯的市場,必須要有合作夥伴來相互補充、共同建設才能開枝散葉。正如生態系統定義:一定環境內相互作用的生態和該環境的統稱。 工業網際網路正是基於傳統工業的商務關係演化的新系統。如果某家企業認為僅憑一個平臺就完成了生態系統的構建,那麼他們描述的多半不是平臺,只是一個信息技術系統。
  • 商業生態系統與企業生態系統有什麼區別?
    1、二者生態層級不同。商業生態系統建立在企業生態位分離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企業生態系統是商業生態系統的前提和基礎,政治經濟學稱:企業生態系統為基礎因子,商業生態系統為上層建築。2、二者組成單元不同。商業生態系統由生產者單元集合、消費者單元集合、分解者單元集合和市場單元集合組成;而生態系統的最小單位至少有一個生產者單元(企業),一個消費者單元,一個分解者單元和一個產品市場單元,一個要素市場單元,一個廢品市場單元。3、二者複雜程度不同。
  • 打造一個生態系統,你就贏了!
    事實上,企業總是在維持一種具有張力的開放性系統中,才能不斷與外界進行信息、資源、能量等的交互,進而實現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這種開放性,就在於企業要構建並維持某種良好的、共生共贏的生態系統。所謂企業生態系統,可以借鑑「企業有機體理論」的視角和觀點,將企業視作自然界中的有機體,也即自然界中的某個個體,以此來探討不同的個體之間的生存、發展以及競合等關係。
  • 武漢東湖高新區 構建高質量創新生態系統的思路與對策
    構建運行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有助於發揮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示範引領作用,為其他國家高新區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經驗借鑑,同時更好地承擔武漢東湖高新區在湖北省、武漢市發展大局中承擔首要之責、建設首創之園、打造首善之區。
  •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的歷史系統理論的核心觀點在於它以整體的視角來看待人和社會,而不是將人和社會分割開來。在系統論看來,系統在動態的變化過程中維持穩定和平衡。系統內部的子系統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聯繫,而是存在著多元互動或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
  • 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確保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要深入研究各要素健康狀態的評判標準,逐一分析各要素髮揮作用、相互影響的路徑和規律,明確各治理環節的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定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建立完善生態系統保護治理協調聯動機制,統籌發揮各方治理合力,打通陸地水域、上中下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推動「單個因子」保護修復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模式轉變。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要深入研究各要素健康狀態的評判標準,逐一分析各要素髮揮作用、相互影響的路徑和規律,明確各治理環節的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定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建立完善生態系統保護治理協調聯動機制,統籌發揮各方治理合力,打通陸地水域、上中下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推動「單個因子」保護修復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模式轉變。
  • 關於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生態系統路徑的思考
    提升創新能力是當前特色文化小鎮培育和建設的重要問題,而構建和培育特色文化小鎮的創新生態系統則是其關鍵。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構建特色文化小鎮的創新系統時,不能只局限於推動單一創新行為的產生,而是應該積極構建適當的環境來激發整體創新活力,構建創新的生態環境。模擬自然生態系統,概括和分析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生態系統的要素構成。
  •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和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系統思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融入經濟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城市生態系統的生態調控研究
    摘要:城市生態系統是生態系統中最為複雜的類型,藉助於先進的科學理論對其進行分析,是城市生態系統研究的發展趨勢。本文試圖將當代科學前沿理論—自組織理論的觀點應用於城市生態系統中,探究系統自組織演化的條件、動力和途徑,以期從不同側面來探索城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城市生態系統;自組織理論;競爭協同;序參量;城市生態調控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城市生態的研究開始進入了系統研究和綜合治理的階段。
  • 【觀念】商業生態系統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為水泥業或民航業的瓦解默哀,而是說,產業作為描述商業活動的一個概念已不再有效,參賽者在界定明確的、永恆不變的產業裡爭奪最高統治權的想法散發出腐臭味。我們熟悉的界樁到處都在鬆動,有些地方已成片倒塌。替代產業的最佳說法也許是「商業生態系統」。一個商業生態系統橫跨好幾個產業。以微軟為例,它置身於四個大產業:個人計算機、消費電子業、信息服務業和通信業。
  • 建立綜合生態補償機制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我們認為當務之急,可從建立綜合生態補償機制入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下發的《關於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環發〔2007〕130號),為進一步探索做好生態補償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
  • 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與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物組分是以人工馴化、栽培的農作物、家畜、家禽等為主,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組分中增加了「人」這個大型消費者,同時又是環境的調控者;環境組分則是部分受到人工控制或是全部經過人工改造的環境。3.農業生態系統受自然生態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的雙重製約人類通過社會、經濟、技術力量幹預生產過程,包括農產品的輸出和物質、能量、技術的輸入,而物質、能量、技術的輸人又受勞動力資源、經濟條件、市場需求、農業政策、科技水平的影響。在進行物質生產的同時,也進行著經濟再生產過程,不僅要有較高的物質生產量,而且也要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企業、政府、研究機構還是個人,任何單一的經濟主體無法具備發展和創新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其產出價值的來源更多地衍生於各種經濟主體之間在人才、資本、技術、理念、管理等方面所形成的國家、區域、產業以及企業創新生態系統。宏觀上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張貴等著《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企業、政府、研究機構還是個人,任何單一的經濟主體無法具備發展和創新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其產出價值的來源更多地衍生於各種經濟主體之間在人才、資本、技術、理念、管理等方面所形成的國家、區域、產業以及企業創新生態系統。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 生態公關與生態社會
    一方面,生態公關所研究的社會組織與公眾間的生態關係,具有關係構成上互為公眾的特徵,即社會組織既是從自身視角主動開展公關活動的行為主體,同時也是其他社會組織或群體與其主動連接公眾關係行為的接受者;另一方面,生態公關所研究的公眾,具有存在形態上的多樣性。為此,必須有效維護具有多樣性特徵的不同公眾與各自相連接的社會組織的可對接性以及互為公眾屬性,這是構建生態型公眾關係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