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三五」農業科技十大標誌性成果發布

2020-11-27 騰訊網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現場發布了我國「十三五」農業科技十大標誌性成果。

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開創了水稻研究從傳統遺傳圖譜向全基因組水平轉變的先河,引領了水稻精準設計育種的新方向,攻克了水稻生產中產量與多個重要性狀之間相互制約的世界性育種難題,突破了水稻超高產與高品質協同改良的理論和技術瓶頸,奠定了我國在水稻新品種創製理論和技術領域的國際領跑地位,是農業領域重大基礎理論突破,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義。

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全國水稻各科技創新團隊選育了多個畝產超過1000公斤的超級稻新品種,年均推廣面積超過1.3億畝,有力帶動了全國水稻單產水平的提高。

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禽流感疫苗研發創新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研發出高效H5/H7二價禽流感滅活疫苗,阻斷了H7N9病毒從動物向人類傳播。

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自主研發的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對草地貪夜蛾有良好防效,耐除草劑大豆獲得阿根廷種植許可,奠定了現代種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攻克了3種豬腹瀉病毒疫苗創製和生產中的世界性難題,實現了「一針防三病」的效果,該產品累計推廣應用超過6000餘萬頭母豬,為我國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攻克了節水品種不優質、不增產的技術難題,實現了小麥「節水、省肥、簡化、高產」四統一,5年累計推廣1.1億多畝,為破解華北地區水資源匱乏、地下水超採做出了重要貢獻。

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攻克了宜機收品種選育、收穫時籽粒破碎率高的產業技術難題,審定了一批優良新品種,提出了從病蟲害防治到專用聯合收穫機械的綜合解決方案,使我國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推廣面積從「十二五」末的零星起步,發展到2019年的2000多萬畝,實現了育種目標和生產方式的變革。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攻克了利用多組學研究作物複雜性狀的重大難題,打通了從基因組到蔬菜新品種的技術通路,引領了國際蔬菜育種新方向,奠定了我國優良蔬菜品種培育的理論基礎。

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重大進展。攻克了油菜生產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穫的機械化技術難點,創建了在全國油菜主產區可複製、可推廣的高產高效生產模式,全國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從2007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18年的53.6%。

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系列新品種國際領先。開創了寒地早粳稻育種的獨特理論與技術體系,在優異種質材料創製、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新品種培育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累計推廣1.37億畝。(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相關焦點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 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 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 2020-11-23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2020-12-0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業農村部發布「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新華社南京11月21日電(記者黃垚、董峻)農業農村部日前總結並發布了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等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 權威發布|「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是根本性決定性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實現歷史性「十七連豐」,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這其中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編者按: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是根本性決定性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實現歷史性「十六連豐」,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這其中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 山東發布「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
    今天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在濟南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包括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會上,發布了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讓農業藉助科技的翅膀騰飛!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
    魯網11月23日訊(記者 王雅茜)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
  • 海南「十三五」期間科技成果蓬勃湧現 科技創新優勢漸顯
    圍繞海南「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十三五」期間,省科技廳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聚焦海南重點產業發展,不斷整合優化科技資源,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科研投入,通過與大院大所合作、搭建院士工作站等平臺引進一批優秀的科研團隊,創建一批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內的科技創新平臺,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推進海南科技對外交流,為我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環境
  • 農業新品種38個、新技術45項、新產品17個 山東發布「十三五」百項...
    「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包括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11月8日召開的中國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大會暨紀念中國地質調查百年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提出圍繞支撐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和國土資源中心工作,用「十大計劃」聚焦並服務「六大需求」,實施四項重大行動,用科技創新改造、支撐和引領地質調查,把地質調查的過程變成地質科技創新的過程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將全力推進優秀科研...
    ,對癌症進行高效、靈敏檢測的新型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納米技術……12月22日下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發布。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11月,來自政府、行業、投資、專業技術等領域的40餘位專家和學者,對科技成果進行了初次評選,25項成果脫穎而出。
  • 「100+N」搭建農業科技創新「朋友圈」
    安徽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江春表示,將在科技部農村中心、安徽省科技廳的指導支持下,緊緊依託「100+N」體系,圍繞江淮平原農業產業特色,深化「一站一盟一中心」模式(綜合實驗站、現代農業產業聯盟、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完善新型大學農業推廣體系,將學校打造成農業科技創新供給和成果轉化的重要陣地,攜手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園區企業以及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水平、支撐安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 「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領域有哪些重大進展?一起來看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國科技界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堅持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王志剛表示,過去五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李楠) 1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國主糧種業基本情況、「十三五」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主糧育種領域的科學進展以及「十四五」時期中國農科院科學院在科技支撐種業翻身仗的部署情況。
  • 2020中國工程管道十大和埋地管道十大品牌在京公布
    日前,中國採購與招標網、中國名企排行網在京聯合發布「2020中國工程管道十大品牌」、「2020中國埋地管道十大供應商」,就是對2019年裡塑料管道企業在工程管道、埋地管道中的銷售業績、中標金額、專利技術、客戶評價以及企業的資本實力、經營年限等多維度考核,採取綜合評價法而產生。
  • 祝賀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榮獲科技成果證書
    「一種生物質燃料的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成型製備方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20年9月11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在北京主持召開由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一種生物質燃料的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 中國科大兩成果入選2020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於2020年12月27日揭曉。
  • 中科院天津市農業科技成果發布暨項目對接會召開
    5月27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張國範帶領科研、管理和合作企業人員17人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科學院·天津市農業科技成果發布暨項目對接會,本次會議共有中科院28個研究所和天津市50餘家企事業單位500餘人參加,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施爾畏,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苟利軍等到會並講話。
  • 「十三五」科創成就:基建與尖端科技齊飛
    「十三五」科技創新能達到今天的成就,與諸多科技企業的努力密不可分。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已經達到2015年的兩倍,為45.1萬億元,全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也達到了2015年的2.28倍,為22398億元。細看這些舉世矚目的科技創新成就,基礎建設和尖端科技並駕齊驅,均有輝煌的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