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清水魚|「遊」上餐桌的千年「魚文化」

2021-02-12 休閒開化

以前我的朋友一直以為,開化的水特別清,所以開化的魚就叫「開化清水魚」,就像她的家鄉因為有清江,所以叫「清江魚」,武漢因為有武昌所以叫「武昌魚」。

直到上周,我帶她去看到何田鄉沿溪而建的魚池,她才知道,清水魚並不單純因為水清而得名。

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但開化的水,真的很清。

開化縣位於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地處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處,是浙江的「西大門」、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境內河流水質條件較好,100%符合水功能類別,屬Ⅰ、Ⅱ類水質,地下水為重碳酸鹽類鈣質水,水質優。所謂好山好水養好魚,開化清水魚之所以有名,跟這裡的生態環境不無關係。

除了水質,清水魚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的養殖方式。

開化清水魚養殖,傳說緣起唐代寺廟的放生池,池塘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將魚放生,而後歷經數百年演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區清水魚養殖方法。據《衢州市志》記載:明清時期,開化馬金就有人專程到江西九江購買魚苗,運到開化販賣放養,魚種以草魚為主。村民在門前屋後挖池塘,將山泉引入塘中,一個塘中大多都放養幾十條草魚和四、五條紅鯉魚,飼料以青草、菜葉為主。

浙江好魚在開化,開化好魚出何田。 

何田鄉,位於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城西北面23公裡處,東與馬金鎮接壤,南接中村鄉,西與長虹鄉、江西婺源縣江灣鎮交界,北連齊溪鎮,是錢江源中源。從縣城出發,沿著彎彎山道,看兩邊青峰綿延,聽溪水潺潺,一小時後便進入何田鄉境內。

▲何田

呷一口乳白色的魚湯,似牛奶一般鮮味綿長;夾起一塊魚肉,口感細膩……在開化美食店,「清水魚」可謂是每桌必點的一道招牌菜了,價格在68元到98元不等,是各家飯店出售率最高的。據某店店主透露,「當人們喝到那口鮮湯,嘗到那筷嫩魚時,這尾清水魚2小時前大概還在開化清澈見底的魚塘裡歡快遊動呢!」

清水魚不僅肥,而且營養豐富。經專家檢測,開化清水魚的維生素E是普通草魚的3-9倍,微量元素、必需胺基酸較普通草魚高出約15%。

開化清水魚歷經數百年演變,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魚文化。養魚、抓魚、吃魚、燒魚、送魚的習俗已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了一起,以開化清水魚為題材的舞蹈《人歡魚躍》,走上了舞臺、上了電視,一年一度的開化清水魚文化節在浙江乃至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

開化有一習俗,每到中秋佳節,都要抓魚過節。民間傳說中秋節魚腦髓最滿,吃了最補身子。如今中秋節,村民攜魚喜迎八方客,能使大家既能品嘗人間美味,又能體會抓魚的樂趣,體驗獨特的「高山魚鄉」文化。中秋吃魚也很有講究,其過程分為捉魚、燒魚、吃魚三步。捉起的魚用稻草繩捆住脖子,取意「五穀有餘」。

世人常說,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一山一泉水,一屋一魚塘,一樹一池清水魚,這是何田風景的真實寫照。如果春天來,桃花盛開,滿目粉紅,倒映溪水中,那才好看。

置身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來一碗鮮香美味的清水魚,想想,都覺得歲月美好,不忍辜負。

相關焦點

  • 取之有度,用之合理 開化縣何田清水魚的養殖哲學
    要了解何田人,當然得了解清水魚。  這裡是錢江源頭,山裡沒有大湖大江,小溪裡只有拇指見寬的野魚。在三四百年前的禾豐,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吃上一條大魚,雖然從山外運來後,那魚早已翻白眼了。  於是,山裡人開始嘗試挖池蓄水養魚。
  • 開化人工規模養殖清水石斑魚
    開化人工規模養殖清水石斑魚 2012-10-26 14:45:25來源:浙江科技報作者:37歲的社長吳峰,當地土生土長,有著10多年養殖清水魚的經驗。自1997年起,他就開始專養、混養各種清水魚,年年訂閱有關養魚的報刊、資料,用理論結合實際,邊養邊摸索養殖技巧。但成功並非一帆風順,他起先由於一次不慎,在魚池消毒藥配方上出了問題,池內清水魚發生中毒,1~2公斤的清水魚死掉500多條,損失2萬多元。
  • 吃著海裡的 望著河裡的養殖魚「遊」上餐桌
    儘管近海已於上月「開捕」,但是記者日前走訪水產品市場和超市卻發現:人工淡水養殖魚仍佔據著鮮海貨市場的「半壁江山」。有市民稱,老百姓餐桌上少不了這些物美價廉的淡水養殖魚。  在向陽街道辦一家超市,只見活蹦亂跳的鯽魚、鯉魚等養殖魚眾多,價格也不貴,如鯽魚每公斤價格在10元左右。
  • 長三角、浙皖閩贛研學大咖齊聚開化,共話錢江源國家公園研學發展
    12月10日-11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教育廳指導,衢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衢州市教育局、開化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長三角研學高峰研討暨浙皖閩贛四省研學聯盟成立活動在開化舉行。衢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藍嘯鳴,衢州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姚文湧,開化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吳有熠,開化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李華蓉等出席活動。
  • 就為了吃口野生清水魚,這種「魚雷」他居然敢買敢用
    兩個吃貨禁不住野生清水魚的誘惑,購買了「魚雷」到柳溪江裡炸野生清水魚。目前,兩人因涉嫌非法存儲爆炸物質被臨安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雷霆行動期間,臨安分局錦城派出所民警在李某家中查獲19枚「魚雷」。經調查,李某,59歲,臨安本地人,在家務農,家住柳溪江邊平時愛好捕魚。
  • 第七屆東江湖(黃草)魚文化旅遊節開幕
    紅網時刻9月7日訊 (通訊員 朱孝榮 李李 廖鵬程)9月4日,第七屆東江湖(黃草)魚文化旅遊節在資興市黃草鎮開幕,數千名遊客慕名來到這個湖心小鎮,覽湖光山色,品瑤家美食。本次旅遊節以「浪漫初秋,邂逅三角梅,遊黃草品魚宴;追尋千年傳說,探秘雷公仙;運動天堂,養生福地」為主題,旨在積極探索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新思路,以文化助推旅遊發展,推進特色文旅小鎮建設。夜幕降臨,伴隨著瑤家妹子一聲「上菜啦」,「千人魚宴」正式拉開帷幕,黃草特色與瑤家風味相結合的「銀魚羹」「瑤家香臘魚」等特色菜餚,令遊客大呼過癮。
  • 他讓失傳逾百年的開化紙重現人間 黃宏健:一紙透沁匠人心
    前不久,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郵展上,一枚雕版凹印的「帆船」郵票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它的設計者是知名國際郵票雕版大師馬丁·默克,印製郵票的紙張則是中國手工紙開化紙。這是中國造紙首次用於國際郵票展覽。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自問世以來,成為世界各國保存文化、傳播文明的載體。
  • 這些常見原生魚,經常被端上餐桌,難道養在魚缸裡不美嗎?
    黃顙魚屬於淡水底層魚類,在我看來它們的習性和鯰魚基本相同,比如說,白天喜歡棲息於水底層、不愛活動,夜間遊至水體的中、上層覓食。黃顙魚也是肉食性魚類,喜食小魚、小蝦、魚蝦肉,也可以攝食人工飼料。關於黃顙魚的營養價值在這裡就不去多做介紹了,我們可以自行查詢。
  • 開化臘肉,是開化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浙江衢州,說起臘肉,當屬開化白臘肉最優。白臘肉的意思就是什麼都不要做,不醃製、不煙燻、不曬太陽。這是我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此時,將五花肉完美分割,直接懸掛在老房子的房梁上,避免陽光曝曬、雨水淋溼。臘肉和火腿不同,臘肉取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是最好的。因為風乾以後,肉質中的水分大量流失,瘦肉肉質會變硬,肥瘦相間,不柴不膩,也有嚼勁。
  • 清水養出致富魚—記浙江江山市溪坑家庭農場主吳旭國
    「我把養豬的想法告訴村支書,他立馬和我說養豬汙染環境,與其養豬,不如學開化縣的養清水魚。」吳旭國相告,養清水魚的建議讓從小就在石門溪裡抓石斑魚的他眼睛一亮。開化縣的清水魚多為草魚,而石斑魚的價格很高,養石斑魚或許是條致富的路子。  說幹就幹,吳旭國開始搜尋與石斑魚有關的資料,還參加了村裡組織的前往開化縣等地的清水魚養殖考察。
  • 魚米共生!開化楊林農民在水稻田裡養魚,好處竟然這麼多
    2020-09-17 09:43 |浙江新聞客戶端 |共享聯盟開化站
  • 深網網友樂遊沙井 品味蠔文化領略蠔鄉蠔韻
    深圳新聞網寶安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釗 曾舒琪 實習記者 黃秀芳 陳美瑩) 賞蠔鄉湖美景、嘗蠔鄉美食、品千年蠔文化、遊沙井古墟、觸摸蠔殼屋……12月27日,第十七屆寶安區沙井金蠔美食民俗文化節熱鬧開場
  •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讓名貴魚「遊」進尋常...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讓名貴魚「遊」進尋常百姓家金羊網  作者:吳曉嫻  2018-11-17 幾十年來,他不斷前行,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石斑魚等名貴魚兒紛紛「遊」進了尋常百姓家。1950年9月,未滿16歲的林浩然入讀廣州嶺南大學(後來被併入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在著名魚類學家廖翔華教授的引導下,他迷上了種類繁多、經濟價值巨大的魚類,之後留校任教,與魚類結下不解之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林浩然在農村參加「家魚的人工催產」的研究。
  • 清蒸紅加吉魚——逢年過節的餐桌上必備菜!
    加吉魚在多年之前是非常流行的一種魚,逢年過節的餐桌上必備一道清蒸加吉魚,多年未吃似乎淡忘了加吉魚;偶然超市裡見到小的紅加吉,買一點回味一下」用料主料加吉魚400克輔料蔥適量姜4片生抽2湯匙植物油1.5湯匙泡紅椒1個清水300毫升清蒸紅加吉魚的做法1.準備魚,個頭真的不大,刮掉魚鱗
  • 人類餐桌上的9大瀕危動物
    人類餐桌上的9大瀕危動物世界瀕危物種在不斷增加,在中國就有海南兔·雲南閉殼龜等,數量逐步減少。這些動物逐步減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人類引起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人類餐桌上的9大瀕危動物。大鯢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的兩棲動物大鯢隸屬隱腮鯢科,大鯢屬,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世界上多數兩棲動物已經瀕臨滅絕,在餐桌上已經少見。不幸地是,中國的娃娃魚作為世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卻被非法捕捉,時常成為餐桌上一道佳餚。
  • 百縣千碗 香飄浦江 上海旅遊節長三角餐桌溫州專場活動在滬舉行
    圖說:江蟹生搭配蒜泥豇豆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今年上海旅遊節溫州分會場以「文旅溫州風·吹響長三角」為主題,推出以美食為載體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推介活動。在上海旅遊節期間,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參與上海旅遊節系列活動「長三角餐桌」活動。
  • 闢謠:水至清則無魚!鰟鮍魚,蝦虎魚,鬥魚,麥惠魚表示反對
    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說的是清水裡面的魚很少,並不是說清水裡面完全不長魚。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分析如何通過改善水質養肥水魚,而是講的是如何在清水裡面養殖清水魚。這段時間迷上了,養寵物魚,又不想花錢花精力網購魚苗,所以到處在溝渠河邊捕撈原生魚,主要包括
  • 狸貓、蝗蟲、牛蛙日本餐桌上的動物也不少
    □徐敏  說起日本人最喜歡吃的動物,排列榜首的恐怕是魚了。作為「徹底的食魚民族」,除了稀奇古怪的各種魚類,日本人還吃鯨魚,吃法上更是豐富多彩。其實除了魚和雞鴨豬牛等常見的肉類,日本人餐桌上的動物也十分豐富,甚至有我們很難想像的腥臭的狸貓。雖然不及我們廣東人蛇蟲鼠蟻無所不吃,日本人的葷食也並不單調。日本飲食文化研究專家石毛直道出版《日本的餐桌》一書,講述日本人餐桌上的另類風景。  狸貓在中國文化中,是有些詭異和狡詐的小動物。
  • 在上海品地道甌菜 溫州美食香飄上海旅遊節長三角餐桌
    2020年第31屆上海旅遊節於9月12日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如期揭幕,今年旅遊節首次由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同舉辦,分別在浙江省溫州市、江蘇省南通市、安徽省黃山市設立分會場,共同打造長三角文化旅遊一體化「新名片」。溫州甌菜香飄浦江今年上海旅遊節溫州分會場以「文旅溫州風·吹響長三角」為主題,推出以美食為載體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推介活動。
  • 為躲避天敵,這種魚花了3億年才爬上岸,結果卻被端上了餐桌
    為躲避天敵,這種魚花了3億年才爬上岸,結果卻被端上了餐桌氧氣是很多生物生存的條件之一,一些魚類在水裡生活的時候也會不斷地從水中吸取氧氣。如果魚被擱淺在岸邊的話,活不了很長時間就會缺氧而死。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特別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