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改革三年多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匯聚山東省優質科教資源,成為山東省新型工業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領域的重要力量。「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本期走進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揭秘打造科教融合山東樣板背後的「發展密碼」。
「山東八成以上酒廠的廠長,出自齊魯工大。」這是一句戲言,但戲言背後卻有事實支撐,那就是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註:以下簡稱「齊魯工大」)在傳統輕工業領域獨樹一幟。如今,有科教融合的強大引擎加持,新齊魯工大的顯著優勢正從傳統拓展到新領域。尤為鼓舞人心的,是該校高新尖端前沿科研強項,正加速轉化為市場認可的產業成果。
眾所周知,細如髮絲的光纖,是現代通信技術的標誌,比如百兆光纖寬帶入戶。其實,它的功能並不止於傳輸信號:在航天航空、石油化工、國防安全等領域,光纖傳感是在線監測、故障診斷等尖端技術的重要手段。
43歲的王昌,是齊魯工大科研處處長,他的上一個職務是雷射研究所黨委書記。15年來,他深耕特種光纖與器件技術研發,率領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窄線寬雷射器,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與產品封鎖。去年,王昌的窄線寬雷射器項目作價入股2200多萬元,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一家高新企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出來,奔向市場乘風破浪。
「成果多、轉化少、推廣難」,在國內眾多高校中,科教產融合過程中突出的痛點,是科研成果真正實現轉化與產業化的比率比較低,科技投入和科技資源存在巨大浪費,「守著金窩討飯吃」現象頻現。而齊魯工大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大市場的,窄線寬雷射器項目並非唯一。
舉個例子。在軟科最新公布的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齊魯工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進入全國排名前16%,位居省屬高校第一位。計算機學科充分依託教學、科研和產業發展系統集群,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出10餘家「新三板」「瞪羚」和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成果作價入股超過4000萬元,近三年實現成果轉化收益超過3億元。而且,該學科還主動深入全省各地市機關企事業單位了解技術需求,超算平臺持續為天氣預報與氣候預測、海洋環境模擬分析、信息安全、電磁仿真、工程計算等領域千餘家單位客戶提供服務。研發的網際網路醫療體檢系統在菏澤、泰安等市縣區大規模應用,為10萬多群眾解決了醫療診斷問題。
說到齊魯工大的科研成果轉化,就必須提到一個機構:「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處」,這是一個專門負責專利轉化、許可、作價入股事宜的機構。見多識廣的你,聽到這個機構也很新鮮是吧?很正常!因為在山東各大學中,專門設置「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處」服務科研成果轉化的 ,齊魯工大是獨一家。
氣質不凡,必有千秋。2019年,為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體系建設,齊魯工大專門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建立科技成果資料庫,梳理專利技術成果6800餘項,籤訂科技成果轉化合同825項,總金額3.5億元,新孵化企業9家。
……
一系列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齊魯工大在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3年,該校科技成果作價入股企業近20家,科技成果作價金額約2.1億元、融資額2.5億元。每年科技成果轉化收入總額3.5億元左右。累計孵化培育出山東桑樂、山東天力、山東微感、山東科力光電、山東正中信息、濟南藍動等高科技示範企業30家。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眼下,齊魯工大正以開放共享的大胸懷,著力加快構建涵蓋「產學研對接——技術轉移轉化——集成開發與中試定型——科技產業孵化」的覆蓋全省的全鏈條創新服務體系,聚焦山東產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前沿技術和先進集成技術需求,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建立開放式、專業化的創新服務機構。
「任督二脈」已打通,未來必攀更高峰。
策劃:蘭傳斌 王桂利
記者:吳永功 梁開文
大眾日報客戶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