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蝴蝶」輕輕的在歷史中扇動了一下翅膀,我們發現出大事了

2020-12-06 阿明聊歷史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以上這段文字是對自然界原理「蝴蝶效應」的通俗的闡述,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這就是「蝴蝶效應」。在人類歷史中同樣存在「蝴蝶效應」。

雞父之戰

據《呂氏春秋·察微》記載:楚國有個邊境城邑叫卑梁,那裡的姑娘和吳國邊境城邑的姑娘同在邊境上採桑葉,遊戲時,吳國的姑娘弄傷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惱火,殺死吳人走了。吳國人去卑梁報復,把那個卑梁人全家都殺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說:「吳國人怎麼敢攻打我的城邑?」於是發兵反擊吳人,把吳人老幼全都殺死了。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後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佔夷以後才離去。吳國和楚國因此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吳國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和楚國人交戰,大敗楚軍,俘獲了楚軍的主帥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陳國的大夫夏齧。又接著攻打郢都,獲得楚平王的夫人而回。這就是雞父之戰。

本來是兩個小姑娘的小矛盾,雙方都不能用平和的心情處理矛盾,導致矛盾一步步升級,造成了兩個國家的戰爭。如果一開始就用友好協商、互相禮讓、依法辦事解決問題的話,就不用有後來的戰爭。而是採用最原始的血親復仇(最典型的表達方式出自儒家的經典《禮記·曲禮》:「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的方式解決問題,將矛盾一步步升級。從雞父之戰中,可以看到在人類歷史中同樣存在「蝴蝶效應」。

上帝之鞭折戟

成吉思汗於公元1206年建立蒙古汗國,經過不斷的徵伐,最終統一北方,擁有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軍隊——蒙古鐵騎。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成為新的汗王,即位之前,蒙古帝國已經進行了兩次西徵,蒙古的鐵騎已經打到伏爾加河以西的國家,縱橫歐亞大陸。蒙哥汗為了要完成比祖先更大的功績,他一方面派弟弟旭烈兀率領十萬大軍第三次西徵,一方面派三路大軍進攻南宋,自己則親自帶兵進攻四川,希望統一中原。蒙哥汗一路所向披靡,碰到的宋軍不是聞風而逃就是棄城投降,基本上沒有碰到什麼抵抗。但蒙哥汗沒想到的是在釣魚城卻遭到了強烈的抵抗,由於釣魚城的防禦工事極為堅固,蒙古鐵騎的優勢在城牆下完全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導致蒙哥汗與南宋軍隊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對峙。

在這幾個月時間裡,蒙哥汗想盡辦法,威逼利誘,釣魚城的守軍卻是軟硬不吃,誓與城池共存亡。而且宋軍夜晚還會趁蒙古軍隊鬆懈之時進行偷襲,搞得蒙古軍隊夜晚人心惶惶,白天精力憔悴。蒙哥汗眼看長期下去不是辦法,最後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帶兵衝到陣前突擊攻城。但是蒙哥沒想到的是這一次有去無回,在激戰中,他被一位無名宋軍土炮重傷,不久後就不治而亡。蒙哥汗的意外陣亡,使得各路蒙古大軍都停下了前進的步伐。蒙哥汗親自帶領的那一隊蒙古大軍不得不撤退,忽必烈進攻中原的另一路大軍、旭烈兀的西徵大軍,為了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紛紛匆忙回師,蒙古帝國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汗位爭奪戰。蒙哥之死,使蒙古帝國由統一走向分裂,釣魚城之戰的影響也遠遠超越了中國範圍。對於世界來說,由於蒙古鐵騎徵服的步伐停了下來,其他歐洲各國得以免遭蒙古鐵騎的徵服。所以說,釣魚城之戰的勝利,令整個歐洲歡呼不已,他們稱釣魚城為「上帝折鞭處」,釣魚城之戰被歐洲人稱為」蒙古鐵騎的滑鐵盧「,這場看似不起眼的戰役成為改變歷史的重要時刻,在世界歷史上佔了舉足輕重的一頁。而那位一炮打死蒙哥汗的宋軍無名士兵,也因此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

通過這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偶然因素會導致歷史的走向發生變化,一個細微的變化,也會影響整個歷史的走向。在自然界適用的「蝴蝶效應」在人類社會中同樣存在,正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個笑話:失了一顆馬蹄釘,丟了一個馬蹄鐵;丟了一個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最後再說一句,其實以上這個笑話也是真實的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找一下。

相關焦點

  • 蝴蝶效應:蝴蝶翅膀扇起的颶風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不經心地拍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拉斯州一場災難性的颶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於是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科學家把這種現象戲稱作「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蝴蝶效應」的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1963年提出的。
  • 蝴蝶可扇動翅膀產生微型噴流以躲避捕食者
    通過在實驗室環境下對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展開風洞研究,瑞典隆德大學的科學家們,終於揭示了這種昆蟲是如何快速飛行、以及躲避捕食者的。
  • 鳥兒在空氣中扇動翅膀與人在水中扇動臂膀
    鳥兒在空氣中扇動翅膀與人在水中扇動臂膀:1,水,是流體,它彈性大,所以人扇動臂膀,水可以把人彈起來浮起來。2,空氣,是流體,它彈性小,所以人在空氣中扇動臂膀,空氣不能把人彈起來浮起來。3,鳥兒翅膀面積大,扇動翅膀得到下方空氣大的反作用力,彈力。這個彈力把鳥兒彈起來飛起來。4,日常生活中,水看得見,摸得著。而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與水一樣,是物質緊密排列的流體飽和空間,即空氣物質緊密排列的流體飽和空間。其實宇宙空間也是暗物質緊密排列的流體飽和空間。
  • 蝴蝶扇動翅膀 真的可以引發颱風嗎?
    今天,小墨就和大家扒一扒有關「蝴蝶扇動翅膀能引發颱風」的真相,也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論文中提到的「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而在他隨後多次的演講中,羅倫茲博士將這一觀點更加形象的描述為「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以至於演變成今天我們熟知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通過長期連鎖反應,可以引發各種氣象變化甚至氣象災難。
  • 同樣是鳥兒扇動翅膀,你知道flap和flutter的區別在哪裡嗎?
    今天我們要細品的單詞是 flap 和 flutter。那隻鳥在拍動翅膀。通過詞典解釋和例句可以看出flutter也有拍動、扇動翅膀的意思,那麼flap和flutter之間到底存在什麼不同呢?對於扇動翅膀而言, flap更傾向於強調那些形體較大、擺動動作明顯、頻率不是太高的動作,如老鷹飛翔扇動翅膀, 如下圖:
  • 這個縣的地圖像只蝴蝶,兩個翅膀扇動著這些美麗景點!
    我國有個縣的地圖像個蝴蝶,兩個翅膀扇動著美麗景點。這個縣就是新疆的鞏留縣。鞏留縣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林地面積達7.55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6.69%,林木種類繁多。林海雪原,藏珍納寶,有不少珍稀動植物物種,有的堪稱世界之最。
  • 佛家腳下一隻瀕臨死亡的蝴蝶
    我是不敢分心做走路以外的事情的,因為都是一起來的同坐一輛車的,我友情提醒了她一下注意腳下。她卻不屑道,這算什麼,你沒見還有人都是爬上來的,越是危險越是吃苦才能表達出對佛的敬意。我不再說什麼,認真走好自己腳下的路。
  • 數位化轉型浪潮中扇動翅膀的人
    馬雲和阿里巴巴一直到處遊說著「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的信念,並在現實中實踐出夢想的場景。2011年,王堅博士第一次出現在大家面前,擲地有聲的「雲計算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結合將形成蝴蝶效應給人們生活巨大的變革」的預見,如今看來很有意思。「造夢者」似乎都有著「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帶來一場「龍捲風」的生命軌跡。
  • 解讀「蝴蝶效應」
    相信提起「蝴蝶效應」每個人都不會那麼陌生,多多少少有些認知。但你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嗎?下面我為大家解讀一下。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費茂華:他們「扇動翅膀」,讓我「摶扶搖而上」
    而當我在追求這個目標時,另一位前輩也適時地「扇動翅膀」,為我送來另外的一陣清風。這位前輩就是陳小波:新華社攝影部的領銜編輯,被我親切地稱呼為「小波姐」!作為攝影界名滿天下的著名編輯,小波姐的很多觀點都令人耳目一心,而深入我內心的則是:「一個好的攝影師應該在自己生活的50米範圍內,發現好的題材,並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 詩歌:那一雙扇動的翅膀
    詩歌:那一雙扇動的翅膀作者/青草地*輕輕地我扇動了翅膀老師跟在您的身後我學著您的樣子飛翔陽光照著我通紅的臉膛也照著我扇動的翅膀媽媽說學校是知識的大海老師是我學習的方向老師說愛學習的我是爸爸媽媽的希望我使出渾身氣力渴望著成長想快一點長大飛向藏著美麗神話的遠方老師又是一季雪花飄在我的肩上遠方
  • 信鴿 在我詩中扇動翅膀
    信鴿 在我詩中扇動翅膀璞瑜異鄉的信鴿請落在我的稿紙上佇立在晦暗的文字上煽動你美麗的翅膀沐浴著千年的陽光古老的河水從我眼前流淌水香四溢的時刻我夢見你靚麗的翅膀為我而唱響這天雨水打溼翅膀也淋透了我的衣裳>在這一首詩中我發現鍾愛的句子正消瘦暗香我手捧糧食進退彷徨信鴿 你空中逆轉的弧線使我驚詫你把極端的輕巧與明快映在水面上
  • 你看見蝴蝶翅膀上的數學公式了嗎?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數學中最有詩意的定理莫過於蝴蝶效應了。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在一篇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2》:歷史就是時間長河中的蝴蝶效應
    「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了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我們學習歷史,總會用平滑的角度按照時間線、時代及地域的背景來分析當時發生的某個歷史事件。
  • 1400光年外,發現一隻巨大粉色「蝴蝶」!兩隻翅膀尤為驚豔
    發現一隻巨大粉色「蝴蝶」!兩隻翅膀尤為驚豔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宇宙其實是一片黑暗的,因為那時還不存在恆星,也就沒有光,此時的宇宙是一個死寂的、單調的世界,毫無美感,但是過了這麼多億年,一批又一批的恆星誕生了,數不清的恆星依靠引力聯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股物質橫流,點亮了一處又一處的黑暗地帶,這才造就了種種奇景,讓我們能夠看到瑰麗的宇宙。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蝴蝶效應:學會這個小技巧,避免因小失大
    蝴蝶效應: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不同,經過一系列放大,會對未來狀態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1963年,美國的心理學家愛德華·洛倫茲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這個效應。最開始是有一位氣象學家提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改變天氣。
  • 一個偶然的機會,初聽演講讓他徹夜未眠,蝴蝶效應就此產生了
    蝴蝶的翅膀氣象學家洛倫茲於1963年提出了蝴蝶效應理論。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的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但成傑與李顯耀在綿陽相遇相知,就如同當年受少年時期的好友李吉明影響到綿陽闖蕩,在短暫交集時都各自迸發出熱量與光芒,照亮並溫暖過彼此。於成傑而言, 他回顧往昔,常常思舊友、念故人,更是感慨浩瀚生命之中微小的章節,如德克薩斯州蝴蝶的輕薄翅膀,扇動日後磅礴的命運。2003年7月17日,成傑接到李顯耀一個電話。
  • 歐洲人發現直徑兩光年的太空蝴蝶,浩瀚的宇宙,天眼發現了什麼?
    這是莊周夢中的那隻蝴蝶嗎?她穿越了幾千年的時空之門,飛進了浩瀚無垠的宇宙。現代科學很難對生命做出準確的定義。病毒和細菌也是生命體,對於它們來說,人體就是一個星球,甚至可以是一個星系,一個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寰球,也許也是一個生命體,我們一直都生活在一隻巨獸的身體裡。或者說整個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
  • 蝴蝶效應,最出圈的科學理論
    「可預測性:巴西某隻蝴蝶閃動一下翅膀會引發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颶風嗎?」  ——1972年第139屆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在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打算以「可預測性」為題發表一次演講之前,他的同事菲利普·梅裡萊斯建議將題目換成這樣一個浪漫主義風格。  當然,世界上並不存在這隻真正的蝴蝶掀起風暴。這只是一個精妙無比的比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