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以上這段文字是對自然界原理「蝴蝶效應」的通俗的闡述,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這就是「蝴蝶效應」。在人類歷史中同樣存在「蝴蝶效應」。
雞父之戰
據《呂氏春秋·察微》記載:楚國有個邊境城邑叫卑梁,那裡的姑娘和吳國邊境城邑的姑娘同在邊境上採桑葉,遊戲時,吳國的姑娘弄傷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惱火,殺死吳人走了。吳國人去卑梁報復,把那個卑梁人全家都殺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說:「吳國人怎麼敢攻打我的城邑?」於是發兵反擊吳人,把吳人老幼全都殺死了。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後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佔夷以後才離去。吳國和楚國因此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吳國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和楚國人交戰,大敗楚軍,俘獲了楚軍的主帥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陳國的大夫夏齧。又接著攻打郢都,獲得楚平王的夫人而回。這就是雞父之戰。
本來是兩個小姑娘的小矛盾,雙方都不能用平和的心情處理矛盾,導致矛盾一步步升級,造成了兩個國家的戰爭。如果一開始就用友好協商、互相禮讓、依法辦事解決問題的話,就不用有後來的戰爭。而是採用最原始的血親復仇(最典型的表達方式出自儒家的經典《禮記·曲禮》:「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的方式解決問題,將矛盾一步步升級。從雞父之戰中,可以看到在人類歷史中同樣存在「蝴蝶效應」。
上帝之鞭折戟
成吉思汗於公元1206年建立蒙古汗國,經過不斷的徵伐,最終統一北方,擁有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軍隊——蒙古鐵騎。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成為新的汗王,即位之前,蒙古帝國已經進行了兩次西徵,蒙古的鐵騎已經打到伏爾加河以西的國家,縱橫歐亞大陸。蒙哥汗為了要完成比祖先更大的功績,他一方面派弟弟旭烈兀率領十萬大軍第三次西徵,一方面派三路大軍進攻南宋,自己則親自帶兵進攻四川,希望統一中原。蒙哥汗一路所向披靡,碰到的宋軍不是聞風而逃就是棄城投降,基本上沒有碰到什麼抵抗。但蒙哥汗沒想到的是在釣魚城卻遭到了強烈的抵抗,由於釣魚城的防禦工事極為堅固,蒙古鐵騎的優勢在城牆下完全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導致蒙哥汗與南宋軍隊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對峙。
在這幾個月時間裡,蒙哥汗想盡辦法,威逼利誘,釣魚城的守軍卻是軟硬不吃,誓與城池共存亡。而且宋軍夜晚還會趁蒙古軍隊鬆懈之時進行偷襲,搞得蒙古軍隊夜晚人心惶惶,白天精力憔悴。蒙哥汗眼看長期下去不是辦法,最後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帶兵衝到陣前突擊攻城。但是蒙哥沒想到的是這一次有去無回,在激戰中,他被一位無名宋軍土炮重傷,不久後就不治而亡。蒙哥汗的意外陣亡,使得各路蒙古大軍都停下了前進的步伐。蒙哥汗親自帶領的那一隊蒙古大軍不得不撤退,忽必烈進攻中原的另一路大軍、旭烈兀的西徵大軍,為了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紛紛匆忙回師,蒙古帝國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汗位爭奪戰。蒙哥之死,使蒙古帝國由統一走向分裂,釣魚城之戰的影響也遠遠超越了中國範圍。對於世界來說,由於蒙古鐵騎徵服的步伐停了下來,其他歐洲各國得以免遭蒙古鐵騎的徵服。所以說,釣魚城之戰的勝利,令整個歐洲歡呼不已,他們稱釣魚城為「上帝折鞭處」,釣魚城之戰被歐洲人稱為」蒙古鐵騎的滑鐵盧「,這場看似不起眼的戰役成為改變歷史的重要時刻,在世界歷史上佔了舉足輕重的一頁。而那位一炮打死蒙哥汗的宋軍無名士兵,也因此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
通過這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偶然因素會導致歷史的走向發生變化,一個細微的變化,也會影響整個歷史的走向。在自然界適用的「蝴蝶效應」在人類社會中同樣存在,正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個笑話:失了一顆馬蹄釘,丟了一個馬蹄鐵;丟了一個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最後再說一句,其實以上這個笑話也是真實的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