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指出,10天後全球新冠肺炎患者或將突破1000萬。6月中旬以來,多國疫情出現反覆,美國9個州的新增病例呈上升趨勢,德國肉聯廠爆發聚集性感染,確診人數過千……疫情侵擾至今,大眾翹首期盼的疫苗到底還有多遠?
▲Advent實驗室,華盛頓郵報
一款疫苗從實驗到獲批通常需要十多年。要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製造出疫苗,這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看來純屬幻想。但這場疫情的影響範圍之大,讓全球科學家加快了奮力奔跑的速度,新冠疫苗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讓人們對此燃起了希望。
據埃菲社6月18日報導,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說,10支疫苗即將結束第二階段測試,其中有4個(2個在中國、1個在美國、1個在英國)將在「大約兩周後」進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
就在中國、歐美等強有力的選手奮力拼搏的時候,拉美國家也坐不住了,不論是管能力強弱,還是資金多寡,均紛紛加入賽道。
全球10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上百個實驗室、大學和醫藥公司都參與了這場史無前例的世界級疫苗競賽,超過百種新冠疫苗正在研發中。
不管哪個國家製造出第一款有效疫苗,那贏得的將不止是國家榮譽,還能率先為自己的國民接種,從而獲得國家經濟正常化的巨大優勢。
據埃菲社6月18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18日稱,近200個新冠肺炎疫苗研製計劃中。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進一步解釋道,有10支疫苗即將結束第二階段測試,其中4支將在「大約兩周後」進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
這4支疫苗分別是阿斯利康製藥公司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製的疫苗、美國疫苗研究中心與莫德納公司研製的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以及中國兩家醫學機構各自研製的疫苗。
中國是這場疫苗競賽中的領跑者之一。據新華社報導,我國5個已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今年7月陸續完成二期臨床試驗。這在全球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中佔據了「半壁江山」。
報導稱,疫苗研製的第二階段要在100名志願者身上做測試,第三階段則要在數千人身上做測試,這個過程一般要持續至少一年或一年半,由於疫情嚴重,很多機構正嘗試加快疫苗研製速度。
何時量產尚存變數
3月中旬,當疫情剛蔓延全球的時候,牛津大學的一個包裹就到了義大利羅馬南部的一個實驗室。包裹中和乾冰一起打包運輸的是幾個小管子,每管裡都有幾滴「種子」,這是製造新冠疫苗的試劑盒。而這個實驗室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液體變成供幾大洲1.3萬人臨床試驗用的疫苗。
牛津大學此前進行的一期臨床試驗規模較小,自己生產即可滿足需求。但後期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卻需要上萬人的劑量,所以牛津大學就將生產交給了義大利IRBM集團旗下的Advent實驗室。過去十來年,該公司都在生產一種預防引發普通流感的腺病毒疫苗。
▲義大利衛生部長參觀Advent實驗室,華盛頓郵報
「我們確實感受到了壓力。」Advent製造經理弗朗西斯科·卡爾瓦盧梭指出,這款名為AZD1222的疫苗需要兩個月時間來培養、過濾和提純。
Advent首席科學家Stefania Di Marco指出,將幾滴「種子」變成3~4升疫苗「不是簡單的事」。科學家們需要創造出能讓「種子」培養出大劑量疫苗的環境,隨後還要使用一種凝膠將汙染物從疫苗有效成分中分離出來,實現提純。這個過程一旦失敗就意味著「兩三個月的努力付諸流水」,而疫苗研發的時間表也將被迫推延。
Advent實驗室生產的疫苗正在英國進行臨床試驗,接下來還將在幾個非洲國家進行。IRBM執行長Piero Di Lorenzo表示,做了能做的努力,現在就只能「十指交扣地祈禱,等待結果。」
「我們難以想像只賭這一種疫苗。」義大利衛生部長斯佩蘭扎表示。WHO的義大利政府諮詢官瓦爾特·裡恰爾迪則指出,牛津大學這款疫苗「能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牛津大學表示,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現在不作任何評論。
據相關專家解讀,這款疫苗很有希望,但它的成敗沒有定數。它可能只對部分人群有效,或只是在一定時期內有效。即便是某款疫苗上了市,它能提供長期免疫還是一兩年的免疫期現在都不好說。
但就衝著疫苗有成功的可能,歐美國家已經紛紛排好了隊。一旦獲批,牛津大學的這款疫苗將由生物科技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製造。6月中旬,義大利、德國、法國和荷蘭已同其達成了4億劑牛津疫苗的協議。英國和美國也同該公司達成了協議,川普政府還為其提供了12億美元資金。同在6月,阿斯利康還向印度一家機構提供了授權,這家機構將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10億劑疫苗。
疫苗研發公司被爭搶
杜克大學全球衛生研究員加文·雅美指出,儘管新冠疫苗還沒研發成功,現在就已經「看到了一些壟斷行為」。一些發達國家政府試圖買下疫苗研發公司或其部分供應。而一些政府,如德國則在支持本國的疫苗開發,排斥他國爭搶。
據路透社報導,6月15日,德國經濟部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確認,政府將以3億歐元獲得德國新冠疫苗研發企業——CureVac生物科技公司23%的股份。阿爾特邁爾部長表示,政府的這筆投資目的是「給CureVac提供財務安全,助其繼續疫苗的研發製造。」政府希望幫助德國的公司在生命科技和生物科技領域發展,但不會對其商業策略施加任何影響。
今年3月,美國政府曾試圖打CureVac生物科技的主意,引來了德國政府反對。德國經濟部部長阿爾特邁爾和德國內政部先後發言,支持CureVac保持「德國血統」。
德國政府對於新冠疫苗研發企業的所有權尤為敏感。今年5月,德國政府還自賦了最新權力,可否決外國資本對於本國醫療企業的惡意收購。
拉美國家「自力更生」研發疫苗
有這種憂慮的,不止是發達國家。據《自然》雜誌報導,隨著拉美成為新冠疫情的新中心,拉美多國也擔心單純依賴他國研發的疫苗或將處於不利地位,面臨多種不確定性。
與其坐等,拉美的科學家們選擇主動尋找這場疫情的出路。美國貝勒醫學院的宏都拉斯裔生物學家María Elena Bottazzi認為,解決拉美的問題還是要靠拉美人自己。她正在研發一種新冠疫苗,並計劃同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當地的疫苗製造中心合作。
現在,秘魯、智利、墨西哥和巴西等國都在試著製造自己的新冠疫苗。「我們的資金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開始行動。」巴西聖保羅大學免疫學家Gustavo Cabral de Miranda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