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大氣網訊:01
或許就是雜而不精這點成為了我們的核心優勢。試問還有哪個專業可以同時對化工、土木、機械、電子、計算機、生物都有所涉獵?原來要6個工程師做的事情,現在只要一個就可以了,這難道不是核心競爭力嗎?
不同意一種流行的說法,「化學專業、生命科學、材料學等等,都可以隨隨便便替代我們」。化工算是和環境最接近的,我是環境化工雙修的。化工中重視的是如何提高產率,和環境的核心思想是不一樣的。土木重視的結構、建築材料等對環工並沒有什麼卵用,就算是水利,也只是計算流體流動方式,而不涉及到任何化學反應;生物現在的核心是細胞、小分子、醫藥等,和環境也沒有半毛錢關係,就算是發酵工程,和環境中的生物處理也是千差萬別的,機械等其他專業就更不必說了。想要隨隨便便地代替我們是不可能的。
02
是,確實其他專業出身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完全可以做環境。但反過來我也相信環境出身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也完全可以從事化工、生工等專業的工作。
好吧,光給雞湯不給湯匙不是我的風格,以上這些雖然是對的然並卵,你們可能看完這個答案後熱血沸騰一分鐘並且給我個贊,之後還是會對自己的實力表示懷疑,對未來迷茫不知所向。正如我說,環境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雜而不精」,但大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只做到了四分之一,就是「雜」。雜和雜而不精有什麼區別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雜的人和雜而不精的人都會說10種語言。但前者只會用10種語言說「你好」,而後者則是英語熟練應用,德語可以用於看懂70%的學術文獻並聽懂語速較慢的新聞,日語則可以50%脫產字幕看懂動漫,剩下的雖然基本不能用,但也可以用來問路、點菜、說句「我愛你」讓姑娘臉紅。那麼什麼叫精呢?比如一個精通英語的人,不僅聽說讀寫樣樣精通,對英美文學也有研究,洞察各種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現象,甚至可以用美式思維思考問題。顯然,要做到精是很難的,做到「不精」對我們來說已經夠用了。
知道區別了麼?我們雜而不精可以,但不精指的是「不求打破沙鍋問原理,但要臨陣磨槍能應用」。我們大部分的課,如環境工程原理、基礎化學工程、環境生物化學、基礎電工學,包括一些專業課,如水文學、大氣汙染條例、廢物管理等等,都僅僅停留在介紹性的層面,並沒有任何卵用;而實驗課,大部分人實驗上手後無非測測PH,調調分光光度儀,養養細菌,處理數據時也就是拿Excel畫一條線,發現不對就改一改,然後就敢說自己會處理實驗數據了,並沒有任何卵用。就是你對不對?
03
一個真正雜而不精的環境工程師,我可以稱他為「全棧工程師」,這是計算機領域的一個概念,即指一個同時懂得「後端開發、前端開發、界面設計、產品設計、資料庫、各種移動客戶端、三屏兼容、restFul API設計和OAuth」的工程師。放在我們環境領域,我可以說一個環境工程師就是天生的全棧工程師。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全棧環境工程師呢?下面這條路或許值得各位參考:
大一,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大二,上課或者自學學習AutoCAD, Solidworks, ProE等CAD/3D建模軟體。用一年時間足矣學好計算機繪圖這個技能,而有了畫圖的技能,至少可以保證你大二暑假有機會拿到工程公司的實習。
大三,上課或者自學學習ANSYS ICEM、Fluent/COMSOL等專業有限元、流體力學模擬(CFD)軟體,不用學深,知道有限元、流體力學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然後多做練習就好了。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買一些靠譜的書做上面的例題和習題。這裡就要用到你畫圖的技能了。
大四,上課或者自學MATLAB/Simulink編程,目標是掌握PID控制等流程控制相關方面的計算機應用。如果對建模感興趣,可以自學C/C++編程(當然MATLAB也可以,但我們談的是全棧工程師,而且計算科學的主流就是C或者Fortran)。注意,這裡對數學基礎要求非常高。
四年裡一直要加強學習的,是英語。英語是保證你看文獻、找工作、出國都有可能用上的。
相信學會了以上這些,你本科畢業就有進工程公司的資本了。如果讀研,通過以上四年的紮實學習,你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肯定已經有所了解了,研究生選組時選擇你感興趣的方向扎紮實實專攻2~3年,尤其是如果對實驗比較感興趣的,這幾年是你工作前全心全意接觸實驗室的最佳機會。
04
能做到這些的話,我覺得你也不會糾結環境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了。但畢竟要求太高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放鬆廣度要求,那就是提早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方向學習,也就是加強深度。比如你立志當畫圖狗的,就老老實實學會多種畫圖軟體,2D/3D都要精通,想辦法多參與相關公司設計部的實習;如果你想做單元操作工程師的,請你選擇你感興趣的方面(建築,給排水,化工等),具備一定的AutoCAD能力並學好相關的模擬計算軟體,聽一聽相關學院的課,做一做他們的大作業;如果你想做系統工程師,將來做設計流程的,請你提前學習MATLAB和C++,多看看編程算法和Process Engineering相關的書,最好能找到教授做幾個相關的項目。最後如果是想做生物處理、電化學等R&D方面,將來有志於科研的,儘早去實驗室。
當然,無論是軟體還是編程還是英語都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要上好專業課,尤其是符合你計劃中深入發展方向的課。工具是你力量的延伸,專業素養則是你力量的源泉,好比箭和弓的關係。也就是說,單純地掌握這些軟體並沒有什麼卵用,只有你擁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素養時,這些工具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所以一個合格的環境工程師是很難被外行替代的,前提是你是合格的。
最後有人提出來了我就強調一下。這些技能未必在你的工作中會用到,尤其是當今時代中國的傳統工業,信息化水平還很低,實際工程的解決主要依賴於經驗而不是計算機技術,所以實際工作和學校裡的學習大相逕庭,要繼續學習。
05
我提出掌握這些技能的目的,一是因為這些是工程學生本來就應該掌握的,而且大家學過環境的都知道,根本不曉得學了個毛線,而掌握這些技能至少能讓你的技能池豐富一些,將來說不定就用上了,同時也是對環境工程知識的一個鞏固;二是現在的工業信息化是一個主流趨勢,機械工程的計算機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如果我們依然滿足於長期依賴經驗而不是量化手段去解決問題,那我們的技術永遠無法進步,遑論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了;三說起來比較悲傷也是現實,環境工程的就業確實比較悲催,更多的人或許終究選擇轉行;
而如我所說,我們環境工程師的一大特點就是學得雜,也就是相比其他專業,我們更有轉行的潛質和條件,所以我們更應該在本科階段多掌握一些工程領域普遍都能用上的大眾技能,也就是我提到的畫圖,建模,編程,外語等能力,這樣不僅是鍛鍊了我們的自學能力,對繼續從事、革新環保行業有著較大的意義,更便於我們去做我們真正想做的行業。
有的的哥們兒提到了工程師應該對設計手冊,工程規範等提高重視;相對的,編程對環境工程師沒什麼用。對於已經工作數年的從業者我不知道,但針對學生,我對此的評論是:
第一,說句老實話,指望一個Fresh undergrad通曉工程設計手冊那是痴人說夢。
第二,相信我,在21世紀,編程是一個你學了絕對不會後悔的技能。
第三,工程學生在學校裡能學到的最實用的,能跟著你一輩子東西,一是專業軟體,二是外語,三是編程。別的沒了。對,沒了。不論專業,不論學位,不論學校。
第四,代碼寫得好的人,自學能力一定高於絕大部分環境工程院校的畢業生,因為學代碼90%是一個自學過程。我不相信一個代碼高手會連環境工程這種experience based的工作都不會做。當然,可能因為枯燥、不喜歡等原因做不好——但一定不可能不會做。
現在,你知道環境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了嗎?
原標題:職場│環境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