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英語從香餑餑成基本技能 競爭力與普及度成反比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7月26日電 (方堃 周露)中國的「英語熱」已經持續了30多年。據悉,在中國有4億多人在學英語,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3。中國人對英語的重視就從未停止,掌握英語技能(至少有四六級證書)已經成為不少企業在招聘過程中考量人才的基本標準之一。那麼掌握英語技能到底能為職場加多少分?日前,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起了「職場英語調查」,來自58個行業的2034名網友參與了此次調查。

  數據統計顯示,在該次2034名網友調查中,「80後」數量最多,達到53.9%,「90後」佔比39.3%,「70、60後」比例則為6.8%。此外女性受訪者比例為55.3%,略高於男性的44.7%。

  僱主對高英語水平青睞有加

  「我到上海之後應聘了十幾家企業,幾乎每一家企業都要求提供英文簡歷,十分看重我的英語水平,雖然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90後女孩陳秀秀最終在上海某企業應聘了一個中文編輯崗位。對於不少僱主來說,英語水平是企業在招聘過程中考量人才的基本標準之一。

  據前程無憂發布的「職場英語調查報告」顯示,30.7%的受訪者在最近一次的求職中被要求提交英語簡歷,35.0%的受訪者參加過具有英語交流環節的面試。此外,對於求職者來說,也更青睞有英語技能要求的職位。61.8%的受訪者表示,在求職過程中更願意選擇那些需要經常使用英語的職位,這個數字甚至超出了實際使用英語的人群比例——5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工作中使用英語,其中29.9%頻率較高,25.7%偶爾用到。

  同時,學歷越高也越青睞對英語有要求的工作。數據顯示,中專畢業生僅有34.6%希望得到一份與英語「相伴」的工作,到了大專畢業生這一比例提高至56.8%,本科畢業生則為64.0%。而到了碩士及以上人群,愛英語工作的佔比高達86.0%。

  此外,在工作中使用英語的現象並非只存在於外企。調查顯示,雖然跨國企業員工使用英語的比例近8成,達到78.9%,但也有43.2%身處非外企的受訪者,會在工作中使用到英語,其中國企、民企、政府機關的比例分別為47.3%、42.6%和40.6%。

  高薪者使用英語的機會更多

  城市不同,英語使用程度也不同。調查還顯示,北上廣深對英語的使用比例高於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有65.5%的受訪者在工作中使用英語,非一線的比例相對較低,為48.3%。

  此外,本次調查結果還指出,月收入5K以內的受訪者,有45.9%工作中接觸英語,收入5000~8000的在職者中65.2%在工作中使用英語,而月薪超過1萬的中高收入人群則有77.5%的使用英語。也就是說,高薪者使用英語的機會更多。

  另外,84.2%的一線城市受訪者認為英語影響到工作機會的好壞與升遷,這個比非一線城市受訪者高出了4.7%。在跨國企業受訪者中89.1%認為英語水平與工作機會升遷有密切關係,而在本土企業中這個數字低了11.7個百分點。受訪者普遍認為越是發達的地區,越是國際交流多的公司,英語好的員工機會更多。

  但不得忽略的一點是,發達地區或跨國公司,本身就存在著更多的機遇,對於高能力者來說,英語只是他們所具備的技能之一,也是一項非常容易顯現的技能,這往往就給外界造成一種錯覺,他們是因為英語好而得到的機會和晉升。

  「我身邊英語好的朋友,不管從事什麼行業,薪水好像都挺高。」在浙江杭州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據悉,在調查報告中,高達82.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有人因英語好而受到羨慕。在人們看來,英語好幾乎與高薪高職劃上了等號。

  從「香餑餑」變成基本技能

  英語水平真的能直接影響薪資和職位的高低嗎?非也。

  「隨著職場人英語水平的整體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語的競爭力。英語從過去的加分技能,逐步轉換至如今的普遍技能,在職場中更多地扮演著「敲門磚」的角色。」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表示,和過去不同,現在英語也不再能直接影響包括薪資、機遇及升遷等在內的職業發展。

  此外,對於一個普通職位來說,它所需的英語水平相對固定,即使求職者的英語水平高於其職位需求,在工作中也並無很大優勢。僱主所看重的,還是職場人根本的專業能力,因為專業能力是推動工作的核心能力,能為僱主帶來重要的收益。(完)

相關焦點

  • 職場│環境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職場│環境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北極星大氣網訊:01或許就是雜而不精這點成為了我們的核心優勢。試問還有哪個專業可以同時對化工、土木、機械、電子、計算機、生物都有所涉獵?原來要6個工程師做的事情,現在只要一個就可以了,這難道不是核心競爭力嗎?
  • 質量管理反比定律:檢驗員人數與質量水平成反比
    因為按照質量管理反比定律所示:檢驗員人數與質量管理體系及產品質量水平成反比。這個定律不是筆者的杜撰,而是放之國內外企業而皆準的鐵的事實:到處都是檢驗員的企業,其質量管理體系一定是不到位的。靠檢驗控制的產品質量可靠性一定是不過關的。這好比一個城市,警察越多,你的安全感會越高嗎?
  • 英語老師劉滄龍分析10大職場「怪」現象
    不管是職場新鮮人還是職場老油條,總會碰到幾個無法解釋的事情?下面,英語老師劉滄龍為大家盤點了10大職場「怪」現象。•Everything can be filed under "miscellaneous."任何事都能歸為「雜事」。
  • 「MECE分析法」—提升職場競爭力,助你走向成功的極簡主義法則
    提升職場競爭力,先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職場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同樣的工作內容,同事總能完成的很好,而你卻總是錯誤百出;同時入職公司,同事早已做成主管,而你卻只能每天重複著機械的工作內容,做一個小職員;你想過奮發圖強,努力奮鬥,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我的一個好友,工作朝九晚五。
  • 英雄聯盟:猴子重做歸來,再成職業賽場和排位香餑餑!
    常用隊員是LNGFlandre,在面對LNG時,其他隊伍基本都會考慮先ban掉猴子。當腕豪和鱷魚被ban時,當打野和輔助選的是坦克英雄時,猴子往往會成為上單位置的一個選擇,尤其是LNG和RNG的比賽,猴子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別擔心,掌握職場必殺技你也能逆襲
    一、付出和收穫成什麼比1.付出和收穫成正比。有些新人初入職場,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人無疑是幸運的。如果你屬於這種類型,相信你對待工作一定會充滿幹勁。不用說,你都會努力工作,並且享受工作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努力去成長。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闢謠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力,但最近有報導稱「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引起了廣泛的傳播,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智商。智商與什麼有關?
  • 2020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報告
    本部分以專利申請指數、學術論文指數、科技企業指數、大學指數、文化設施指數等指標反映科技創新指數,並通過指數對中國291個城市的科技創新競爭力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發現:北京、上海、香港、臺北、杭州、深圳、武漢、廣州、南京、西安位居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排名前十;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指數區域差異顯著,「東優於西」「南高於北」現象明顯;科技創新分項指標均值和變動幅度差異較為顯著,大學、科技企業是制約科技創新度提升的最大因素;城市群科技創新水平總體相對較高,並且內部分化程度大致與平均水平成反比。
  • 職場精英:修煉硬本領,打造核心競爭力
    上學的時候,總覺得「跳槽」這件事情離自己很遙遠,直到進入職場以後,我才深刻意識到,跳槽不僅離我們很近,而且幾乎是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事情。資訊時代,社會、企業在飛速發展,個人也在快速成長,「跳槽」成了每個人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跳槽本沒有錯,畢竟人都想往高處走。去更好的企業發展,追求更高的薪水、職位和待遇是很多人的夢想,如果通過跳槽能逐步實現夢想,無可厚非。
  • 補齊短板才在職場中更有競爭力?錯了,你從來沒真正理解木桶效應
    聽完小傑的經歷,使我不由得深思:在職場中,我們到底應該是補齊自己的劣勢,還是發展自己的優勢呢?我們都知道著名的「木桶效應」: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很多人說要儘早補齊「短板」,才能越來越有競爭力,這真的是正確的嗎? 對於大多數參加過高考的中國人來說,受到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平衡發展,補足短板。
  • 不要讓自己被基本技能所阻礙
    嗯,基本功紮實,這是一件對專業能力相當高的評價,但是現在很多時候,分析職場人成功經常會把基本功忽略。 二,基本功是完成工作的關鍵能力 前段時間和一位團隊經理談到一位顧問K過不了試用期,做獵頭七年了,換了幾家公司,每家時間都不長,本來看他是個熟手,應該上手很快,但半年時間一單未成,而團隊做同樣客戶和職位的獵頭尋訪員都已經成功好幾單了。
  • 低幼兒童英語成新風口 英語教育閉環能否產生
    在線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第一二梯隊玩家,同時聚焦於0-6歲低幼兒童英語領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在線英語教育的風口已經向更低齡化的階段推進。啟蒙英語賽道競爭激烈根據中科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發布的《2017年中國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白皮書》顯示,國內少兒英語學習呈現低齡化趨勢,一線城市學員平均年齡在6歲左右,二線城市學員平均年齡為6.5歲。
  • 啥新型鐵路裝備,投產即成「香餑餑」?
    啥新型鐵路裝備,投產即成「香餑餑」?由於操作方便,使用靈活,這個「神器」尤其適合在鋼軌波磨出現較多的重載鐵路、小半徑曲線線路上多次應用,不僅解決了大機在線路上多次換向打磨效率低、成本高問題的難題,還消除了手持小機人工打磨,操作不穩定、精細度不足,容易浪費人力等困擾。
  • 英語口語面試(五):個人技能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面試英語>正文英語口語面試(五):個人技能 第5章:個人技能     在面試時,個人技能主要指除了專業之外的、能對你的專業發展有幫助的一些技能。
  • 《薩利機長》:職場中,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核心競爭力
    今天,我們換到職場的角度,來聊一個比較深刻的話題:【職場中,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核心競爭力】,細分成以下三個方面來談:什麼是核心競爭力?為什麼要提高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將核心競爭力應用到職場中的個人,則是指,一個人具備其他人沒有的某種專業能力,這種能力很難被人效仿、無法被人超越,保證了個人的競爭優勢,不會輕易被他人和時代所淘汰。
  • 學習英語專業怎麼選大學,考生不要緊盯著傳統外語類院校不放手了
    英語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普及率最廣的語言交流工具,學習英語專業也一直都是很多考生的熱門選擇,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熟練掌握英語,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在求職中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小但是現狀是很多非英語專業的人,由於工作的需要,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英語,逐漸的稱為了該行業中又會專業知識又會英語的複合型人才,這樣就使得英語專業的學生競爭力減弱就拿外貿公司為例,隨著高校畢業生的增加,公司對畢業生的要求也在提高,他們不在滿足只會英語的應聘者,而是更喜歡那些英語專業熟練,還懂得外貿常識的畢業生「英語
  • 古代遺蹟成時尚?恐龍化石竟成拍賣會的香餑餑
    化石成了香餑餑,私人買家紛紛在網絡上和線下拍賣會上搶購史前遺蹟,但科學界擔心這一趨勢會破壞科學研究。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的拍賣廳裡,買家們蜂擁而來——不是為了藝術品、古董家具或珠寶,而是為了遠古時代的化石。當中有三角恐龍的角,雷克斯霸王龍的牙齒,以及6600萬年前鴨嘴龍的尾巴。
  • 超八成80後打工人遭遇「職業瓶頸」: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超八成80後打工人遭遇「職業瓶頸」:如何延長職業壽命?導讀:一方面是洶湧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是很多打工人缺乏時間、金錢甚至足夠的目的性,這些讓不少職場再培訓缺乏可持續性。目前,她在某培訓機構擔任英語老師,她對當前的工作比較滿意。與已經成功轉行的童丹相比,32歲的遲華(化名)正在準備司法考試。他目前從事國際貿易,在所在的外資公司主要負責銷售和公關。「這個工種應該不算吃青春飯,但大環境、行業發展的各方面趨勢,讓我們的效益一直在降低。」
  • 鐵路貨運量與收入成反比 短運增長掩飾貨運矛盾
    來源:中國經營報鐵路貨運量與收入成反比 短運增長掩飾貨運矛盾本報記者/孫麗朝/路炳陽/北京報導國家鐵路貨運量正在逐步恢復。2020年1~5月,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13.90億噸,同比增長2.7%;其中5月完成2.99億噸,同比增長3.9%。
  • 英語專業要撤銷了?本科專業不硬氣,做到兩點,提升核心競爭力
    英語專業已經成了雞肋嗎?本科階段的英語專業處境尷尬,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在大多數國內院校,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老舊,仍然以語言學習等「乾貨」為主,語言植根的文化、背景等軟知識缺乏,學生可能詞彙量過萬,專八優秀,但溝通交流還是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