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7月26日電 (方堃 周露)中國的「英語熱」已經持續了30多年。據悉,在中國有4億多人在學英語,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3。中國人對英語的重視就從未停止,掌握英語技能(至少有四六級證書)已經成為不少企業在招聘過程中考量人才的基本標準之一。那麼掌握英語技能到底能為職場加多少分?日前,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起了「職場英語調查」,來自58個行業的2034名網友參與了此次調查。
數據統計顯示,在該次2034名網友調查中,「80後」數量最多,達到53.9%,「90後」佔比39.3%,「70、60後」比例則為6.8%。此外女性受訪者比例為55.3%,略高於男性的44.7%。
僱主對高英語水平青睞有加
「我到上海之後應聘了十幾家企業,幾乎每一家企業都要求提供英文簡歷,十分看重我的英語水平,雖然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90後女孩陳秀秀最終在上海某企業應聘了一個中文編輯崗位。對於不少僱主來說,英語水平是企業在招聘過程中考量人才的基本標準之一。
據前程無憂發布的「職場英語調查報告」顯示,30.7%的受訪者在最近一次的求職中被要求提交英語簡歷,35.0%的受訪者參加過具有英語交流環節的面試。此外,對於求職者來說,也更青睞有英語技能要求的職位。61.8%的受訪者表示,在求職過程中更願意選擇那些需要經常使用英語的職位,這個數字甚至超出了實際使用英語的人群比例——5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工作中使用英語,其中29.9%頻率較高,25.7%偶爾用到。
同時,學歷越高也越青睞對英語有要求的工作。數據顯示,中專畢業生僅有34.6%希望得到一份與英語「相伴」的工作,到了大專畢業生這一比例提高至56.8%,本科畢業生則為64.0%。而到了碩士及以上人群,愛英語工作的佔比高達86.0%。
此外,在工作中使用英語的現象並非只存在於外企。調查顯示,雖然跨國企業員工使用英語的比例近8成,達到78.9%,但也有43.2%身處非外企的受訪者,會在工作中使用到英語,其中國企、民企、政府機關的比例分別為47.3%、42.6%和40.6%。
高薪者使用英語的機會更多
城市不同,英語使用程度也不同。調查還顯示,北上廣深對英語的使用比例高於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有65.5%的受訪者在工作中使用英語,非一線的比例相對較低,為48.3%。
此外,本次調查結果還指出,月收入5K以內的受訪者,有45.9%工作中接觸英語,收入5000~8000的在職者中65.2%在工作中使用英語,而月薪超過1萬的中高收入人群則有77.5%的使用英語。也就是說,高薪者使用英語的機會更多。
另外,84.2%的一線城市受訪者認為英語影響到工作機會的好壞與升遷,這個比非一線城市受訪者高出了4.7%。在跨國企業受訪者中89.1%認為英語水平與工作機會升遷有密切關係,而在本土企業中這個數字低了11.7個百分點。受訪者普遍認為越是發達的地區,越是國際交流多的公司,英語好的員工機會更多。
但不得忽略的一點是,發達地區或跨國公司,本身就存在著更多的機遇,對於高能力者來說,英語只是他們所具備的技能之一,也是一項非常容易顯現的技能,這往往就給外界造成一種錯覺,他們是因為英語好而得到的機會和晉升。
「我身邊英語好的朋友,不管從事什麼行業,薪水好像都挺高。」在浙江杭州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據悉,在調查報告中,高達82.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有人因英語好而受到羨慕。在人們看來,英語好幾乎與高薪高職劃上了等號。
從「香餑餑」變成基本技能
英語水平真的能直接影響薪資和職位的高低嗎?非也。
「隨著職場人英語水平的整體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語的競爭力。英語從過去的加分技能,逐步轉換至如今的普遍技能,在職場中更多地扮演著「敲門磚」的角色。」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表示,和過去不同,現在英語也不再能直接影響包括薪資、機遇及升遷等在內的職業發展。
此外,對於一個普通職位來說,它所需的英語水平相對固定,即使求職者的英語水平高於其職位需求,在工作中也並無很大優勢。僱主所看重的,還是職場人根本的專業能力,因為專業能力是推動工作的核心能力,能為僱主帶來重要的收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