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於任何汽車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在技術方面經過許多難關,可以達到與傳統汽油車相匹敵的高度,眾所周知的新能源車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但是可能忘記了正在研發的氫能源,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也是國家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與鋰電池相比,氫汽車佔優勢,更方便、更快、更長的續航裡程,當然環保是排在第一位的。
國內首個電動汽車的替代品!不加油的話不能充電,排洩物只有水,繼續飛行1000Km,在世界上,豐田、GM已經開始了氫汽車的研發,但在國內也只有長城汽車初步參與,這個需要等一會兒,什麼時候能達成量產目標還未知數,但是,在日本國內實現批量生產的第一輛氫能源車登場,並命名為格羅夫。
近日,在武漢地質資源黃精工業技術研究院展出了國內首款氫能源汽車,與此前大力宣傳的新能源車不同,這種氫能源車已經達到了批量生產的標準,4月16日上海車展上,有很多氫燃料車參加,可以接受第一個用戶的預約和體驗,另外,新車將於2020年量產,重點是在第一城市普及,並將其擴大到第二線城市。
首先看外觀,手套被定位在大型豪華SUV車上,對於年輕人來說,汽車的審美標準應該更多,從以前的臉型來看,和很多新能源車一樣,沒有取消空氣網格,大尺寸的格柵配合燻制的中網,裡面還加入了縱向5個鍍鉻,兩側扁平的前燈組和這個連接著,機體蓋上的中央部分有點凹陷,兩側突起,然後中間安裝了六角形的LOGO,下面的霧燈也採用了像標誌一樣的六角形,具有革新的意義。
從車體側面看,俯臥的車體給人一種等待頭髮的衝擊力,打開像蘭博基尼那樣的剪刀門,像兩個大翅膀一樣,意思是飛得更高,圓潤的車後面,有一個前臉和遠處呼應的尾燈,有層次感,像花瓣一樣的兩色車輪,強調著運動的氣氛,從開門看,車內採用了鮮豔的紅色內飾,營造出年輕時尚的氛圍,雖然官方沒有公開整車的尺寸數據,但是僅憑照片就可以知道符合家庭用的需求。
再看動力,手套採用世界頂級的氫燃料電池組,根據氫氧電化反應原理產生電動力,比起一般的新能源汽車,還可以做到零排放,保障最大限度的環境,全車採用了很多碳纖維的材料,進一步減輕了車身的重量,另外,這輛車的最高續航距離達到1000公裡,比豐田的Clarity氫燃料車的700公裡還長,用戶對零的需求也很滿意。
既然國內首個氫能源車的開發成功了,最大的問題當然是氫站的建設,作為新興國家的產業,至今為止並沒有很多投資,現在充電站的速度還很快,將來氫添加站的配置也不晚,這輛車之所以能在第一線城市普及,應該也是原因之一,不管怎麼說,國內首個氫能源車的誕生是值得期待的。
大家對國內的能源有什麼不同?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