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布局率先發展 海滄發布《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

2020-12-06 東南網廈門頻道

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新聞發布會現場(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東南網6月9日訊(本網記者 李霖 通訊員 王德勇 林藝萍 林曉蕾)在廈門市加快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的大格局中,位於海滄的廈門生物醫藥港經過多年接力發展,躋身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50強榜單第13位,已成長為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海峽西岸產業集聚度最高、創新研發轉化能力最強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堅持全市一盤棋,海滄率先發展。7日,廈門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舉行,落地海滄的8個生物醫藥產業相關項目以電子籤約方式集中簽約。8日,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廈門市科技局、市衛健委的指導下,海滄區第一時間發布《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重要指示講話精神,以清晰的戰略思維、精準的發展路徑,再次吹響產業發展的衝鋒號角。

牢記使命 直面瓶頸再出發

率先發展,是海滄的使命,也是責任。借全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的東風,重新修訂《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探索醫產融合新路徑,是廈門生物醫藥港補齊短板、率先發展的內在需求。

在業內專家學者看來,這份重新修訂的規劃,切中肯綮,定位高且切合實際。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廈門生物醫藥港集聚生物醫藥企業340家,產業規模達219.91億元。以廈門生物醫藥港為核心的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入選國家發改委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首批入選的17個生物醫藥領域產業集群之一。

重組戊型肝炎疫苗、40kD聚乙二醇幹擾素α-2b注射液、輔酶Q10生產商、硫酸氨基葡萄糖、國產二價宮頸癌疫苗……站在生物醫藥行業最頂尖的舞臺上,廈門生物醫藥港成果嶄露頭角。

「我們致力於建成以特色優勢產業板塊為引領、具有持續的自主創新轉化能力、在細分市場具有先進性和競爭力、領導力的專業化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規劃指出,力爭到2022年,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累計培育上市企業8家,年產值超過50億元企業1家,10億以上企業10家,躋身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前5強榜單。

廈門生物醫藥港展廳(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高位嫁接 醫產融合探新路

聯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開展廈門B肝相關肝癌三級預防創新項目、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廈門慢性呼吸疾病全科綜合管理創新示範中心項目;聯手華西醫院打造成都華西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公司項目、成都海圻醫藥(廈門)工作站項目……7日下午,海滄區多個醫產融合項目在廈門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上簽約。

海滄此次與高端醫療資源的合作,將有效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是廣大百姓的一大福音。拋開這層意義,業內專家還讀出了另一層深意:充分發揮高端醫療資源優勢,構建醫療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讓企業創新研發少走彎路。「顯然,海滄看到了產業發展中『醫』與『藥』的縫隙,旨在通過政府支持,為企業敲開醫院實驗室的大門,也打通醫院科技成果轉化的道路。」

其實,在嫁接高端醫療資源方面,海滄早有作為。去年底,海滄區依託復旦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與復旦中山醫院在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和急診綠色通道、全科醫生培訓等方面深入開展醫療技術協作;今年初,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申報的2020年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抗腫瘤新藥臨床評價技術示範性平臺」項目在海滄啟動,標誌著福建省醫院承擔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GCP(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平臺項目實現「零」的突破。

不難窺見,按照《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推動廈門生物醫藥港成為華西醫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基地,推動廈門與復旦中山醫院從醫療合作向醫產融合方向發展,只是站上了又一個新起點。未來,海滄將持續嫁接高端醫療資源,夯實涵蓋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中試放大和生產的藥物創製平臺體系,培植有利於醫藥研發創新的產業生態。

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展示(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龍頭帶動 實現全方位成長

特寶生物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福建科創板醫藥第一股,金達威、大博醫療、艾德生物、廈門萬泰母公司等企業陸續上市……培育龍頭,亮點頻閃。

《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從產業發展和資源環境的實際出發,廈門生物醫藥港將繼續全面推進各細分領域創新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孵化功能,培育、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帶動一批創新性強、市場潛力大的成果轉化項目批量入園,通過「補鏈強鏈」打造產業發展的「熱帶雨林生態」。

據海滄區介紹,壯大生物醫藥產業龍頭陣營,不僅是為了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增加地區的工業產值,更重要的是,通過龍頭帶動,整體提升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的人才隊伍水平、企業管理水平、創新研發水平等,最終實現產業全方位成長。

引進龍頭,聚勢賦能。福建省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和臨床一期試驗企業萊必宜、紫杉醇藥物全產業鏈企業本素藥業、化學藥物劑型改良企業力品、從事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系統(AB-BNCT)產業化的中硼醫療、國內免疫組化診斷領域領先企業通靈生物等企業落戶海滄……

「我們將堅持扶優扶強,提升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大力扶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前景好、產品競爭優勢明顯的重點產業化項目,形成品牌優勢;持續培育和引進一批『雛鷹』『瞪羚』企業,助力創新型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善美表示。

此外,《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還指出,將創新醫療器械、高端製劑、生物醫藥前沿科技、高值保化品、醫藥健康服務業等同步列入廈門生物醫藥港未來發展重點,加快高潛力技術和大品種產品的引進和轉化方面取得新突破。

廈門生物醫藥港展廳(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保持定力 完善保障促發展

儘管深諳生物醫藥是甘坐「冷板凳」拼出的「熱產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持之以恆把廈門生物醫藥港做強做優,是海滄的初心。

生物醫藥技術日新月異,各地園區發展競爭激烈,發展這樣的新興產業倘若沒有戰略定力和清醒頭腦,很容易被淘汰出局。信心和動力,來自海滄堅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一理念。來自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的張靖全程參與了《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制訂工作,並牽頭執行。

與此同時,海滄充分發揮「政府+園區+平臺+基金+專家委員會」機製作用,為廈門生物醫藥港發展提供產業規劃、資源導入等支撐,以國際化視野、格局,結合國情、區域資源,謀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從「點」向「鏈」高速邁進。

海滄區表示,按照規劃,接下來將建立市、區兩級聯席會議制度,拓寬企業參與渠道,健全更加有效的溝通對接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產業和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督促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強化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統籌,制定、落實更加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充分挖掘土地利用空間,進一步擴展發展空間,增強產業承載能力;以「專項資金+基金」「組合拳」形式,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的引導和推動,持續做強做優廈門生物醫藥港。


相關焦點

  • 超前布局率先發展 廈門生物醫藥港「跳龍門」
    記者走進位於海滄的廈門生物醫藥港,這裡一個個熱點正在孕育,診斷試劑、疫苗研發、新藥研發……各類改變人類健康生活的生命科學技術正醞釀著一個又一個突破。經過多年發展,這裡已然成為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海峽西岸產業集聚度最高、創新研發轉化能力最強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並位居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50強榜單第13位。
  • 助力廈門打造中國生命科技之城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在廈門市加快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的大格局中,位於海滄區的廈門生物醫藥港經過多年接力發展,躋身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50強榜單第13位,成長為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海峽西岸產業集聚度較高
  • 加力打造千億新興產業集群 寫在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召開之際
    特寶生物在廈門締造的發展奇蹟,成為廈門市精心布局和悉心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的最佳體現。近二十年來,被譽為「鑽石產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在廈門向下深扎發達的根系,向上催生拔節的力量。產業集聚 做優空間布局廈門城西,蔡尖尾山北麓,廈門生物醫藥港猶如明珠嵌在一片綠色海洋之中。
  • 生產基地在廈門這裡…
    與海滄生物醫藥產業共成長  自2005年成立以來,廈門萬泰一直致力於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以為人類預防和控制疾病提供創新疫苗和新型診斷產品為使命,並依託養生堂與廈門大學共建的「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摸索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產學研模式。
  • 到2025年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
    6月7日召開的廈門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發布了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系列產業政策:力爭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龍頭骨幹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500家,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集群、獨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建成國內一流的中國生命科技之城。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是我市發展重點之一。
  •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產業發展規劃(2015-2019)》全文
    《規劃》依據《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片區實施方案》、《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實施方案》、《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實施方案》等,通過深入分析福建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產業基礎條件,確定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戰略目標,明確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空間布局,同時考慮福建自貿試驗區產業聯動發展和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出《規劃
  • 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已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近日,福建省工信廳發布《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的答覆。答覆中提出: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全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初步形成廈門海滄生物醫藥港、詔安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石獅海洋生物科技園等一批產業聚集園區;集聚廈門藍灣、石獅華寶、潤科生物、國控星鯊、廈門鱟試劑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現代海洋生物醫藥企業;擁有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研究所和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一批涉海科研院所;獲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成果,主要有魚肝油乳、鱟試劑、氨基葡萄糖、膠原蛋白肽
  • 海滄集成電路「芯」光燦爛
    這是海滄集成電路產業鐫刻下的又一個嶄新裡程碑。國內半導體產業投資機構、業內相關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等近兩百名行業人士親臨現場,第一時間掌握行業發展「芯」訊息,感受海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蓬勃脈動。「芯」光燦爛,邁向錦繡前程。
  • 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一節 著力島內外一體化  按照「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的總體要求,以「全域廈門」理念和「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原則,全面拓展島外,優化提升島內,推動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雙輪驅動,基本形成島內外一體化、島外各組團各具特色又相互協調的城市新格局,爭取在全國率先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 福建首家BE/I期臨床試驗研究平臺落戶廈門
    該平臺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萊必宜科技(廈門)有限責任公司、海滄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臺灣世宬生物科技共同建設。近年來,我市在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上著力補短板,在產業急需的領域策劃布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除已構建的八個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六個國家級中試及產業化基地(平臺)和27個科技創新與公共服務平臺外,2016年還策劃了包括「廈門生物等效性(BE)/I期臨床試驗平臺」在內的8個平臺項目。
  • 多地勾勒2021年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 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安徽、湖南、湖北、山東、雲南等逾10個省份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新興產業規劃和部署,包括重點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加快培育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發展新動能,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同時,包括千萬級財政資金、千億級基金在內的多路新增資金正加速向新興產業集結。
  • 廈門去年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科技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黃穎 曾廣明)冬日暖陽灑在廈門生物醫藥港,31個高質量項目不久前剛在此落戶,處處是產業鏈協同創新齊頭並進的建設場景;任意走進我市一家企業,專注於科技研發、技術攻關的身影隨處可見,不斷在創新領域取得突破;全市多個公共場所已用上機器人執行防疫、送物等工作,預示著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時代正在來臨……歲末年初,廈門處處讓人感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活力
  • 廈門海滄海底隧道風化深槽貫通
    9月10日中午,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海底風化深槽段貫通,海底隧道施工最大的安全風險得以消除,也為海滄隧道工程通車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基礎。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廈門調研,作出了「跨島發展」的戰略決策,為廈門經濟特區發展指明了方向。18年來,廈門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圍繞構建「兩環八射」快速交通路網體系,加快島內外一體化發展。
  • 2021年中國5G基站射頻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天線射頻將率先...
    我國的基站射頻行業發展較為迅速,但在濾波器、PA等核心器件的高端環節仍與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資本爭相布局基站射頻行業資本市場對基站射頻行業支持日漸加深,市場拓展面向技術前沿與行業短板特徵明顯。2020年8月,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重點鼓勵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預計資本市場對基站射頻行業的活躍支持還將持續下去。天線射頻將率先收益目前,我國5G基站建設已全面展開,但由於5G基站技術變化較大且建設存在階段性,各細分領域受益的時序並不完全一致。
  • 廣州展生物產業布局雄心 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廣州生物醫藥產業有哪些優勢?將怎樣布局?在大會期間,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市大灣區辦主任曾進澤解讀了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藍圖。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廣州完全有能力、有責任把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率先建成全國乃至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 兩部委發布首個馬產業發展規劃
    兩部委發布首個馬產業發展規劃  涉及眾多相關產業和馬術、賽馬等運動領域 全國速度賽馬賽事標準將出臺  昨天(29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的《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針對馬產業出臺的首份發展規劃,明確了今後一段時期我國馬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涉及到與馬相關的眾多產業,其中不乏馬術、賽馬等領域。
  • 廈門海滄憑什麼成為福建教育強區?答案來了!
    作為跨島發展的排頭兵、橋頭堡,從今天起,海滄推出「勇立潮頭 乘風破浪」系列報導,通過教育、醫療、產業、城區、生態環保等多角度出發,展示40年來的壯麗詩篇! 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真抓實幹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
  • 廈門國貿計劃退出房地產 積極轉型布局大健康產業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李婷11月28日,廈門國貿發布的「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顯示,在未來五年,廈門國貿將積極轉型,創新突破,以供應鏈管理與金融服務雙輪驅動。根據該規劃綱要,廈門國貿將逐步退出房地產行業,同時積極發展大健康等戰略新興業務。 公告顯示,廈門國貿以供應鏈管理和金融服務作為核心賽道,同時以投資驅動大健康等戰略新興業務的發展。同時,考慮到公司從事的供應鏈、金融、房地產行業均為資金密集型,高速發展需要大額增量資源支持,公司計劃逐步退出房地產行業,實現地產板塊獨立發展。
  • 廈門國際信託創新發展譜華章穩健經營成大業
    伴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廈門國際信託開始與日、美、英等國家的35家銀行和境內國有銀行開展合作,通過發行債券、擔保、境外籌資等方式支持經濟特區基礎設施建設與企業發展,如發行廈門高集海峽大橋、廈華電子、華夏集團債券,籌資支持海滄生活區、臺商投資區、新陽大橋與象嶼保稅區專用碼頭建設等建設。  同時,該公司創新實業投資,探索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