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文章|靶向代謝組學助力華東師範大學探究擬南芥細胞死亡機理

2020-12-05 鹿明生物

鹿明

生物

蛋白、代謝組學服務專家

關注我們收穫更多

關注

前言

目前,對植物中UPR活性調節和細胞死亡轉變的分子機制了解甚少。本篇為2019年8月鹿明生物合作客戶華東師範大學李小方博士團隊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發表的題為「Arabidopsis GAAP1 to GAAP3 Play Redundant Role in Cell Death Inhibition by Suppressing the Upregulation of Salicylic Acid Pathway Under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的研究論文,本文作者以擬南芥為研究對象運用靶向代謝組學探究GAAP1到GAAP3在細胞死亡抵抗和微調UPR激活中起著冗餘作用。GAAPs的抗細胞死亡功能可能是通過削弱ER應激下SA途徑的上調來實現的。

中文標題:擬南芥GAAP1 - GAAP3通過抑制內質網應激下水楊酸途徑的上調在細胞死亡抑制中發揮冗餘作用

研究對象:擬南芥

發表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影響因子:4.106

合作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運用生物技術:靶向代謝組學(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轉錄組、基因組

研究背景

植物作為固著生物,已進化出敏感的檢測系統和複雜的信號轉導機制,幫助它們應對多種脅迫條件。

其中,對於防禦反應的刺激不僅發生在局部,而且也發生在整個植物中,稱為系統獲得性抗性(SAR)。SAR途徑的激活涉及免疫信號水楊酸(SA)的細胞濃度增加。SA誘導致病相關基因(PR)和大量ER駐留基因,以確保PR蛋白的正確摺疊和分泌。SA途徑在壓力下對PCD的抵抗和促進中也起著關鍵的調節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內質網應激誘導的細胞死亡是否與SA途徑有關。

研究思路

研究結果

1.GAAP2在幼年組織和生殖器官中優先表達

GAAP2在各種組織中表達,包括子葉、葉、根和生殖器官。在營養體發育過程中,在子葉頂端、葉原基、根尖和側根原基中發現強烈的表達信號。隨著花的發育,GUS活性在花葯和胚珠中很強,但在花瓣中沒有。

圖1 | GAAP2的表達模式

(A-G)GAAP2在營養生長期的表達模式;

(H-M)GAAP2在生殖生長期的表達模式;

GUS染色:GUS轉基因植株在2~18日齡(A)、葉尖(B)、子葉尖(C)、子葉脈(D)、葉原基和莖尖(E)、側根原基(F)和初生根尖(G)、GAAP2在整個花序(H)、花蕾9-11期(I和J)、12期(K)、14期(L)和15期(M)。

同時研究了衣黴素(TM)和脫落酸(ABA)對GAAP2基因在苗期轉錄的影響。研究表明GAAP2的表達在非生物脅迫下沒有變化。

圖2 | GAAP2轉錄水平的各種非生物脅迫影響

(A)RT-PCR法檢測50日齡植株不同組織中GAAP2的轉錄水平;

(B-C)用qRT-PCR法檢測不同脅迫處理7日齡幼苗GAAP2的轉錄水平;

2.GAAP2的突變增強了植物對內質網脅迫的敏感性

在正常生長條件下,所有突變體和轉基因植物都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地上生長缺陷。當將幼苗轉移到含有TM(0.5μg/ml)的培養基中生長几天時,植物存活率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降低。死亡率在gaap2-1中最高,其次是gaap2-2,這與植物中GAAP2基因的水平一致。

在細胞水平上進一步分析了GAAP2對內質網應激耐受性的作用。當用0.3μg/ml TM處理gaap2突變體和補體系的幼苗48h時,分別通過臺盼藍染色和電導率測定細胞死亡和膜通透性。gaap2-1突變體的細胞顯示出最大的損傷,而gaap2-1中的gaap2-2和GAAP2顯示出與Col類似的細胞損傷。

數據表明,丟失的GAAP2增加了TM誘導的內質網應激下的細胞死亡,而GAAP2賦予內質網應激耐受性增加。

圖3 | GAAP2突變提高了幼苗對TM處理的敏感性

(A)gaap2-1和gaap2-2中T-DNA插入位點的示意圖;

(B-C)用RT-PCR(B)和qRT-PCR(C)方法檢測了GAAP2在Col、GAAP2-1、GAAP2-2和GAAP2-1轉基因植株7日齡幼苗中的表達;

(D-E)GAAP2突變增強了TM誘導的植物死亡;

3. 隨著GAAP1,GAAP2和GAAP3突變基因數量的增加,植物對ER脅迫的敏感性也增加

①GAAP1,GAAP2和GAAP3在增強植物對ER脅迫的抗性中發揮功能性冗餘作用;

②GAAP1,GAAP2和GAAP3中的突變在內質網應激下的細胞死亡抗性中起著冗餘的作用;③GAAP1和GAAP3在輕度內質網脅迫恢復期間對植物生長具有傳導作用。;

圖4 | 植株對TM處理的敏感性增加

4. GAAP1、GAAP2和GAAP3影響輕度內質網應激激活的UPR

GAAP1、GAAP2和GAAP3基因突變的幼苗比野生型和雙突變體對內質網脅迫更敏感。在內質網應激下,啟動UPR信號通路以緩解應激。GAAP1和GAAP3在急性內質網應激下對UPR的影響較小,但在輕度內質網應激開始時對UPR基因的誘導起拮抗作用。

5. GAAP1-GAAP3參與SA信號抑制細胞死亡的調控

在內質網應激下,IRE1和bZIP28可通過上調NAC089誘導PCD,NAC094和ATPase等下遊PCD相關基因的表達促進細胞死亡。研究發現,當0.3或0.5mg/ml TM作用48h時,細胞開始死亡。

為了闡明GAAPs對NAC089途徑介導的細胞死亡的影響,分析了經TM作用後24和48h NAC089及其靶基因的表達水平。gaap1gaap2gaap3 中NAC089、NAC094和ATPase基因的上調與野生型對TM處理的應答無顯著差異。DCD/NRP是指內質網應激下介導的細胞死亡。內質網應激期間,AtNRP1在AtNRP2和ANAC036下遊被激活,從而最終激活空泡處理酶VPEg誘導PCD。在TM處理期間,AtNRP1和ANAC036基因在三突變體和野生型中的表達均上調,但兩者之間的上調沒有顯著差異。數據表明GAAPs抑制PCD可能不是通過NAC089和DCD/NRP途徑介導的。

此外,SA途徑在壓力下對PCD的抗性和促進中也起著關鍵的調節作用。PR-1和PR-2是SA途徑中的關鍵靶基因。靶向代謝組學檢測顯示,TM處理後24h,三重突變體gaap1gaap2gaap3中PR-1和PR-2的表達水平明顯高於野生型和GAAP3過表達株系中的表達水平。這一發現表明內質網應激下GAAP1突變為GAAP3對PCD的促進作用可能是由SA途徑介導的。為了進一步確定SA含量是否會在ER脅迫下受到影響,對5周大的植物進行了測量,這些植物生長於22°C或用0.3μg/ml TM處理48h的SA中。結果表明,內質網應激會上調SA水平。

圖5 | GAAP1,GAAP2和GAAP3的突變增強了內質網應激下SA途徑下遊靶基因的上調

(AB)將Col,gaap1gaap2gaap3,GAAP3-OX和GAAP3-FLAG的幼苗分別用0.5μg/ml TM處理24 h,並通過qRT-PCR定量SA途徑基因的表達水平。在0h的Col中每個基因的值設定為1;

(C)內質網應激下SA的積累。從生長在22°C或用0.3μg/ml TM處理48h的5周齡植物中提取總SA並進行測量。數據來自四個生物學重複樣本(±SD)與Col植物相比,差異以星號表示(* p <0.05,** p <0.01);

小結

本研究運用靶向代謝組學等多組學分析了GAAP2、GAAP1和GAAP3在內質網應激中的作用。雙突變體和三突變體分析表明,GAAP1-GAAP3在抑制細胞死亡和延緩內質網應激誘導的UPR活化中起著冗餘作用。UPLC-ESI-MS/MS定量檢測表明,內質網脅迫提高了植物體內SA含量。RT-PCR分析表明,在內質網應激下,GAAPs的抗細胞死亡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SA通路的上調來實現的。

文獻參考

Wei Wang, Xin Li, Manli Zhu, et al. Arabidopsis GAAP1 to GAAP3 Play Redundant Role in Cell Death Inhibition by Suppressing the Upregulation of Salicylic Acid Pathway Under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9, 10 (Article 1032):1-13.

相關焦點

  • 非靶向代謝組學助力中國農科院靈芝代謝特徵研究
    中文標題:通過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靈芝的發酵液,菌絲體,子實體和孢子粉的代謝特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基於非靶向質譜的代謝組學方法獲得發酵液,菌絲體,子實體和孢子粉的代謝特徵,從而為靈芝不同部分的獨特使用提供分子基礎。
  • GC-MS非靶向代謝組+轉錄組學助力羅學剛團隊再發多組學植物鈾研究
    繼2019年10月,歐易/鹿明生物合作客戶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羅學剛教授團隊在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7.650)發表題為「植物鈾毒性機制的代謝、轉錄組分析和礦物質營養代謝研究」的文章之後。點擊查看【多組學深度解讀】客戶文章 | 西南科技大學運用多層組學整合分析對植物鈾毒性機制研究。
  • 16S+LC-MS代謝組學助力復旦大學探究新鮮和腐爛藻類的毒性效應
    response 」的研究成果,通過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研究方法,檢測了腐爛藻類溶液(RAS)的組成成分和其中的毒性物質,探究了富藻水體對魚類的致死機理。2.組學分析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實驗(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16S rRNA測序 (由歐易生物提供技術支持)3.檢測方法(1)細胞密度檢測:檢測FAS和RAS的毒性;(2)鏡檢:觀察受試魚的器官損傷;(3)抗氧化檢測:通過檢測SOD,CAT,GSH和MDA來評估有機汙染物對草魚的損害。
  • 靶向代謝組學助力浙大夏宜平團隊喜登植物科學一區頂刊
    轉錄組結果表明JA在F-NA積累,該假設在靶向代謝組學定量結果中得到證明(圖4C),F-NA中JA含量是A-NA的2.5倍。靶向代謝組學定量結果表明,在實驗I和II中 JA含量大幅下降,而在實驗III沒有明顯變化(圖4C)。
  • 精準靶向代謝組學助力首都師範大學證明擬南芥種子萌發機制
    代謝組學證明了L-Met通過上調AtGLR3.5介導的細胞溶質Ca2+信號促進擬南芥種子萌發。5.908合作單位:首都師範大學發表時間:2019年9月運用歐易/鹿明生物技術:GC-MS靶向代謝組學小鹿推薦本文運用GC-MS靶向代謝組學
  • 6篇16S rRNA基因測序+代謝組學聯合項目文章助力您快速發文
    然而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下遊組學研究可以回答「這些功能是否真的發生了,發生的程度是什麼樣的」。因此,16S rRNA基因測序與代謝組等多組學聯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單一組學研究的局限性,在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疾病關係研究等方面取得眾多進展,顯示良好應用前景。本篇小鹿總結了16S+代謝組學的研究熱點方向,希望這6篇16S+代謝組學文章可以更好的助力您的科學研究。
  • 有機酸代謝組學-靶向代謝組學-精準靶向代謝組學研究思路
    加入1 mL正己烷,並再次振搖後,收集100 μL非極性相(上清液),放置在帶小瓶插入物的1.5 mL小瓶中,並使用GC-MS代謝組學進行分析。如下圖所示描述了樣品製備的分析階段的步驟。因此,使用GC-MS代謝組學的方法似乎足以評估目標OAs。 校正曲線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和GC-MS參數能夠檢測,分離和定量OAs。校準曲線的線性回歸顯示最小R2為0.9921,表明模型具有足夠的擬合度,並且所有OA的R2值均高於0.996。
  • 水稻抗旱機制突破研究——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
    Photosynthesis under the Drought and the Consequent Drought-Tolerance in Rice」的文章,通過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和轉錄組學技術,發現兩種代謝物在抗旱機制的重要作用,透徹地闡明了水稻耐旱性的分子基礎。
  • Get農學領域——標誌物篩選、機理研究的代謝組學實驗設計方案!
    (見下圖)第一類為生物標誌物篩選:以動植物細胞組織為樣本,比對農業生產中動植物重要差異性狀代謝表徵,找出潛在的生物標誌物,用於農產品真假鑑定、風味或安全性檢測及動植物疾病診斷等領域;第二類為代謝機理研究:一般與其他組學包括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表觀組在內進行聯合性分析,多用以探究樣本代謝組變化的分子機制和遺傳基礎,為農業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借鑑;第三大類為代謝流研究
  • 恭喜西南科大代謝組學研究再登環境頂刊
    2019年10月~2020年5月,鹿明生物合作客戶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羅學剛團隊第三次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雜誌(IF:9.038)發表文章。名為「紫薯中鈾和鎘吸收及其相互作用機理」的文章,通過LC-MS非靶向代謝分析,發現鈾和鎘暴露下對植物礦物質代謝的影響,全面地闡明了非生物脅迫下紫薯的代謝響應機制。
  • 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助力南京農大低溫等離子處理對草莓研究
    本研究採用生理指標檢測和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檢測方法,研究分析了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對鮮切草莓品質和抗氧化活性的影響。本研究通過生理和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明確了低溫等離子處理對鮮切草莓的品質維持和抗氧化能力增強的正效應。
  • 兩篇連發~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對水生生物中納米塑料毒性機理研究
    前言繼2020 年 8 月,華東師範大學趙雲龍教授為通訊作者,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9.038) 發表了利用轉錄組測序(由歐易生物提供技術支持)技術評估了納米塑料對於水蚤毒理的分子機制文章之後。
  • 客戶文章|8篇文章,平均IF:10.1 帶您看盡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
    繼上期小鹿盤點了蛋白組學的熱門方法【大熱點】3篇文章總計IF:66分,帶您get時下熱點技術後。本期小鹿幫助各位科研老師總結了蛋白質組學常用技術ITRAQ蛋白質組學、TMT蛋白質組學、PRM技術、LC-MS/MS...8篇文章,平均IF:10.6帶您看盡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
  • 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中藥研究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療肥胖高血壓機制
    前言2020年10月歐易/鹿明生物合作客戶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病科楊傳華教授課題組聯合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期刊發表的題為「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attenuates 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的研究成果,通過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研究方法
  • 華中農大羅利軍團隊水稻代謝組學抗旱機制突破
    toWell-maintained Photosynthesis under the Drought and the ConsequentDrought-Tolerance in Rice」的文章,通過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和轉錄組學技術,發現兩種代謝物在抗旱機制的重要作用,透徹地闡明了水稻耐旱性的分子基礎。
  • 微生物16S+代謝組學文章喜登微生物一區頂刊Microbiome
    文章研究的核心問題——腸道菌群與自閉症行為的關係,需要通過多項實驗方案,將小鼠的行為學、組織電生理學、腸透性等表型結果,與蛋白質\轉錄組等檢測結果相互應徵,更加入了16S rRNA基因測序和非靶向/靶向代謝組學這兩項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宿主關係必不可少的分析手段,最終提出了腸道菌群影響小鼠腦功能缺陷的新機制
  • 代謝組學——後基因組時代新熱點
    代謝組學是定量描述生物內源性代謝物對內外因變化應答規律的科學,能夠直接反映生命體的終端和表型信息,近年來在疾病診斷和分型、生物標誌物發現、藥物研發、基因功能解析、代謝途徑及調控機理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中文標題:鈣離子滲透通道OSCA1.3調節植物氣孔免疫研究對象:擬南芥發表期刊:Nature影響因子:42.778單位:東英吉利大學發表時間:2020年08月主要運用生物技術: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及結果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質膜相關的胞質激酶BIK1充當多個細胞表面免疫受體下遊的中央免疫調節劑
  • 項目文章|連中三元!恭喜西南科大羅學剛組代謝組學研究再登環境...
    鹿明生物蛋白、代謝組學服務專家關注我們收穫更多關注前言2019年10月~2020年5月,鹿明生物合作客戶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羅學剛團隊第三次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雜誌(IF:9.038)發表文章。
  • 項目文章|華中農業大學運用定量蛋白組學對種群特異進化的基因新型...
    鹿明生物蛋白、代謝組學服務專家關注我們收穫更多關注本文由鹿明生物合作客戶華中農業大學塗金星博士研究團隊在NEW PHYTOLOGIST發表的題為:「Two Young Genes Reshape a Novel Interaction Network in Brassica napus「的研究,本文作者運用iTRAQ定量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研究篩選到甘藍型油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