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而又陌生的Bf 109家族,梅塞施密特單發螺旋槳戰鬥機小全

2020-11-29 老槍與戰線

梅塞施密特Bf 109是二戰中產量最高的德國主力戰鬥機,自西班牙內戰期間初戰一直打到德國戰敗為止,產生了諸多子型號。

在二戰初期Bf 109和英國的噴火堪稱一時瑜亮,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戰爭中後期Bf 109的性能已遠不及噴火後期型號。但實際上梅塞施密特爭奪戰鬥機優勢的野望從未停歇,今天我們就以Bf 109系列為主線給梅塞施密特單發戰鬥機拉個清單。

正文前先說一下關於機型編號前綴的Bf和Me的關係。Bf 109型的設計公司為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AG ),所以採用Bf編號。1938年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更名為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Messerschmitt AG),其後設計生產的飛機則改以Me編號。至於Bf 109型,德國人並沒有明確要求其改名,實際上在梅塞施密特公司、德國航空部和德國空軍的正規文件中兩種前綴都在使用,甚至出現在同一頁上。也就是說叫Bf 109或Me 109型都不為錯。本文還是按習慣稱呼其為Bf 109型。

1958年的威利·梅塞施密特

下面言歸正傳,咱們開始拉型號。不過只限於大型,分型號不是這麼個單篇能容下的,並且不保證無脫漏。

Bf 109A

在選型中擊敗亨克爾112的V1原型機
V1實機

其實嚴格來說並沒有Bf 109A這個型號。最初Bf 109的頭兩架原型機被看作是A系列的預生產型,但隨著進一步開發這個系列被直接取消了。

現在所說的A系列一般就是指Bf 109的第一和第二架原型機,另一種分類法則包括了B型之前的所有原型機,這可能是由於V3、V4、V5號原型機曾投入西班牙戰場實戰測試造成的誤會。

Bf 109B

Bf 109B-1型
列裝部隊的Bf 109B-2型

B型是109系列的第一個量產型,1937年起先後有40餘架B型機隨禿鷹軍團投入西班牙戰場,但由於發動機功率較小,與相對成熟的波裡卡爾波夫伊16戰鬥機也只能說是旗鼓相當。

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時共裝備了6個大隊Bf 109B,佔德國戰鬥機部隊的一半。

Bf 109C

1940年駐紮丹麥的77戰鬥機聯隊的C-1型
Bf 109C-1實機

Bf 109C型的發動機開始採用燃油噴射技術,大大提高了飛機的格鬥性能。這種飛機1938年投產,一共生產了58架。

Bf 109C開始在機翼上設置兩挺機槍,此前的型號只有機頭布置的兩挺機槍以及少數型號額外的槳軸機槍。

Bf 109D

1938年131戰鬥機聯隊裝備的D-1型
新聞照片中的D-1型,編號已被抹去

Bf 109D型原擬作為德國輕型戰鬥機的標準型號生產,其機體在之前型號的基礎上作了重新設計,但由於新式的奔馳發動機不能交付,所以最終成為了過渡型號。該型機在大戰爆發前即開始退出一線部隊,僅有夜戰部隊的少數飛機一直堅持到1940年。

匈牙利和瑞士購買了少量Bf 109D型。

Bf 109E

1941年東線210快速轟炸聯隊3大隊的E-7
27戰鬥機聯隊1大隊的E-4/N熱帶型

E型機是Bf 109系列第一個主要生產型,也是第一種使用戴姆勒-奔馳DB系列發動機的型號(此前的型號均使用容克斯Jumo發動機),從E型起Bf 109的基本外形特徵就固定下來了,這也是戰爭初期的德國標準戰鬥機。

西班牙內戰結束前大約有20架E-1和E-3型投入作戰,證明性能遠超過蘇聯戰鬥機。當時尚有西班牙、瑞士、南斯拉夫等國購買了Bf 109E型。

1942年初E型即基本全部退出一線戰鬥機部隊。

Bf 109F

1942年77聯隊1大隊的Bf 109F-4
編隊起飛的Bf 109F

Bf 109F在發動機功率增加到1350馬力的同時對機頭和散熱器進行了空氣動力學優化,飛機輪廓更加流線,機翼增加了圓形翼尖同時去除了水平尾翼的撐杆。大多數F型的標準武器都是機頭的兩挺機槍和一門槳軸炮,火力與E型比有所降低。大多數飛行員認為F系列是Bf 109一族中飛行性能最好的型號。

F型自40年10月投入實戰,剛好趕上英倫之戰的尾巴。

Bf 109G

1943年第2戰鬥機聯隊的G-6/R6型
被俘獲的G-10型

G型是Bf109系列中最成熟也是產量最大的型號。早期的G型機在F型基礎上增加了火力和裝甲,外形區別不大。從G-5後期型開始在機鼻上出現了大口徑機槍整流罩的鼓包,以及被稱為「加蘭德蓋」的視野更好的新型座艙蓋。該型機從1942年初一直生產到德國戰敗為止。

Bf 109G的子型號中,單數序號裝備增壓座艙,雙數則為非增壓型號。因為發動機供應的延誤,該型機最後一種量產型為G-10型,而不是G-14型。

Bf 109H

Bf 109V-55原型機
H型加長了機翼

Bf 109H是梅塞施密特對高空戰鬥機項目的一次嘗試,與此前失敗的Me 155和Me 209項目有一定關聯。梅塞施密特用Bf 109V-49、V-50、V-54和V-55原型機對高空用發動機進行了測試。

1943年基於F-4型建造了預生產型Bf 109H-0,其後基於G-5型建造了數架生產型的H-1。據說該機在正常型號的Bf 109型基礎上加長了水平翼段以獲取更好的高空性能,平尾的支撐柱也被恢復了。44年在法國的測試表明機翼強度存在問題,並且當時已確定Ta 152H為標準高空戰鬥機,該項目被取消。

據說1944年6月8日,德國空軍特殊偵察部隊曾使用一架Bf 109H-1改裝的照相偵察機對諾曼第海岸進行高空偵察,但被盟軍戰鬥機擊落(同單位俘虜描述為改裝型號的G-5)。

我沒見過Bf 109H可信的照片。

Bf 109J

這是為西班牙生產的Bf109G-2型賦予的編號。禿鷹軍團離開西班牙時留下了一些早期的Bf 109E型戰鬥機,其後西班牙又購買了部分F型。1942年西班牙購買了G-2型的生產許可證,並獨立製造了25個機體,但德國人一直沒有提供所需的發動機,所以Bf 109J這個型號也就落了空。

Bf 109K

44年冬季77戰鬥機聯隊1大隊的K-4型
Bf 109K-4實機

K型是純血統Bf 109的最後一個生產型,也是終極版本的Bf 109。但實際上該型在43年投入研製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規範Bf 109的型號問題,由於德國戰爭後期生產管理的混亂,G型機型號繁雜,各廠混亂運用各種改進方案和零部件,德國軍隊後勤已經吃不消了。K型自44年8月投產後和G後期型平行生產直到戰敗,從技術水平上說K型和G的後期型號沒有明顯差別。

比較諷刺的是Bf 109K的後期型號生產同樣出現混亂。

Bf 109L

使用容克斯Jumo發動機的Me 209V-6

這個編號是單獨給1943年試飛的Me 209V-6號原型機的,用意是在Me 209項目失敗後保護開發工作進一步進行。

Bf 109R

塗裝模擬現役飛機的Me 209V-4
Me 209V4實機

這個編號屬於1938年試飛的Me 209V-1到V-4號原型機。

這屬於戰前德國欺騙性宣傳的一部分,是戈培爾搞的名堂。當時的Me 209是一種為破紀錄產生的競速飛機,V-1號原型機在39年4月創造的每小時755千米速度紀錄直到45年11月才被英國流星式噴氣戰鬥機打破,活塞式飛機速度紀錄則要到69年8月才被一架美國F8F-2打破,保持世界紀錄長達30年。

戈培爾將這種飛機宣傳為制式戰鬥機的改進型並噴塗作戰部隊標識以營造Bf 109戰鬥機的無敵形象,這個騙局直到不列顛空戰之後才被徹底戳穿。

不過V-4號原型機確實曾考慮設計為實用性戰鬥機,但由於空間不足最終沒有安裝武器。

Bf 109S

擬從Bf 109E基礎上發展的Bf 109S
Bf 109G-12教練機

有兩種型號被賦予了Bf 109S的編號。

第一種Bf 109S是1940年提出的在Bf 109E基礎上提出的戰鬥教練型,用來做新飛行員轉換,但當時德國空軍還沒從勝利病中醒來,此型號不了了之。直到1942年才推出新的戰鬥教練機,即Bf 109G-12型。

第二種Bf 109S是為改善該系列低速操縱性能而開發的機翼表面吹氣增升的型號,該型號在巴黎附近的雷諾汽車公司開發,原型機是Bf 109V-24,盟軍佔領該地時第一架S型已接近準備完畢。

Bf 109T

單位不明的Bf 109T-1型
彈射實驗中的Bf 109B型
T-1型實機,可見著艦鉤

Bf 109T是為德國齊柏林航母開發的艦載戰鬥機。該機在Bf 109E基礎上開發,採用加長的可摺疊機翼以改善起降性能。

1940年生產了60架供航母使用的T-1型,安裝了著艦鉤和彈射器掛點。但由於航母計劃取消,這批飛機被送往挪威和赫爾戈蘭島以利用其短距起降能力。

為補充損失,1941年又生產了數目不詳的T-2型,該型號取消了艦載設備,淪為純粹的海島戰鬥機。

據說Bf 109T起降受橫風影響較大,作戰部隊對其略有微詞。

Bf 109TL

草雞變鳳凰的Bf 109TL
Bf 109TL模型

這是Bf 109系列中最野心勃勃的項目,它既不是單發戰鬥機也不是活塞式螺旋槳戰鬥機了。

該機在明面上是作為Me 262噴氣戰鬥機的設計備份,實際上是梅塞施密特個人的野望,將Bf 109型推入噴氣時代。在對德國航空部的說明中,該機可利用現有戰鬥機的部件和生產線,具有很大優勢。

Bf 109TL的機身採用Me 155和Me 109的部件,機翼來自Me 209II高空戰鬥機,前起落架則來自Me 309,同樣採用兩臺翼吊式噴氣發動機。

由於是紙面型號,對該機性能說法不一,一說由於機身較窄,該機高空性能比Me 262型還好。但在開發過程中,梅塞施密特公司的設計師們很擔心其機翼存在強度不足的問題。

由於Me 262項目開發順利,該型號最終胎死腹中。另一方面它的所謂優點其實也是致命傷,幹擾現有的主力戰鬥機生產是德國航空部和空軍都不能接受的。

Bf 109V

前三點起落架的Bf 109V-23

Bf 109V並不是一個型號,而是Bf 109系列中諸多原型機的編號,在V後面加數字以作區別。

Bf 109原型機中不乏腦洞開放的古怪設計,是航空愛好者們深度挖掘的寶庫。

Bf 109W

Bf 109W想像圖

1941年德國航空部向梅塞施密特公司提出用Bf 109改裝水上戰鬥機的要求。該機以F型為基礎,加裝了來自Ar 196水上飛機的浮筒。

但在改裝過程中德國人很快意識到加裝浮筒後的戰鬥機將極為笨重,根本無法和岸基飛機匹敵,所以這個型號也就到此為止。

Bf 109X

Bf 109X
Bf 109X實機

Bf 109X可能是Bf109系列中外形最叛逆的一種,目前尚不清楚為何開發這種使用氣冷發動機的型號。

一說是為了研製一種不依賴重要的DB系列發動機的戰鬥機,以開拓出口市場;另一說則是為了和新興的Fw 190戰鬥機競爭。

1939年用於E系列開發的Bf 109V-21首先安裝了一臺寶馬BMW139發動機進行試驗。1940年用F-1型機體正式改造了一架使用BMW801發動機的Bf 109X-0原型機,這種發動機與Fw 190型所用的一樣,該機加寬了機身,並且安裝了一個獨特的氣泡式座艙蓋。

由於Fw 190開發順利並獲得德國航空部認可,該項目失敗,但原型機據說一直飛行到1942年。

Bf 109Z

Bf 109Z
梅塞施密特手繪的重型連體式驅逐機草圖

Bf 109Z的設計起始於1941年,當時重型驅逐機Bf 110在英倫空戰中的慘敗使德國航空部決定開發一種替代型號,梅塞施密特遂提出用兩架Bf 109拼合為連體式設計。

Bf 109Z的原型機採用兩架F-4機體建造,僅保留了左機身駕駛位置,右機身駕駛艙被蒙皮覆蓋,用來儲藏額外的燃料。該機造好後從沒試飛過,最後毀於1944年的一次空襲,整個項目隨之終結。然而我從沒見過實機的照片。

Bf 109Z的生產型擬用G系列機體建造,分為使用DB發動機和BMW發動機的戰鬥型和轟炸型共4種。

實際上Bf 109Z的設計製造並沒有技術方面的障礙,用兩架He 111中型轟炸機拼合的He 111Z成功投入使用就是明證。這個項目的主要障礙還是航空部對其實用性始終抱有懷疑,但韓戰中美國F-82雙野馬的成功應用證明這種設計確實沒有問題。

美國人的雙野馬

好了,說完了編號是Bf 109的,接下來說說離開了這個系列的其他梅塞施密特單發戰鬥機。

Me 155

Me 155B-1

1942年德國人再次打算啟用齊柏林號航母,而此時Bf 109T已經老舊過時,梅塞施密特遂在G型基礎上重新開發新型艦載戰鬥機,是為Me 155。由於齊柏林航母於1943年再次停工,該機型隨之廢棄。

為挽救型號梅塞施密特在42年底提出將Me 155改造成可載1噸炸彈的高速戰術轟炸機,即Me 155A,但這個方案被航空部拒絕。

1942年底梅塞施密特又用此機型競爭航空部提出的高空戰鬥機項目,隨之產生了B-1和B-1a型,這些型號與原來的Me 155相似度越來越小。

43年德國航空部認為梅塞施密特的項目太多管不過來,於是該項目被轉交布洛姆福斯公司,改稱為Bv 155。該機後來的設計完全脫離了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原型,成為一種全新的飛機。

Me 209

創紀錄的Me 209V-1
比較不可思議的是該機目前被保存在波蘭

Me 209編號被先後授予兩種完全不同的飛機。

第一種就是前面介紹過的1939年的競速機,這種飛機為提高速度採用了大馬力發動機,並且通過冷卻液在機翼表面蒸發來降溫,天生就不具備實用性。

Me 209V-5原型機

第二種則是1943年提出的Bf 109後繼型,該項目是為了和咄咄逼人的FW 190D和Ta 152競爭。

分別製造了兩架原型機,即使用DB發動機的V-5和使用Jumo發動機的V-6。由於這種新的Me 209和原有的型號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為避免混淆,梅塞施密特公司內部將其分別稱為Me 209 I和Me 209 II型。

V-5號原型機在和Fw 190D-9的對比試飛中敗北,該項目被撤銷。梅塞施密特將V-6號編號改為Bf 109L,後在其基礎上開發了高空戰鬥機Bf 109H。

Me 309

Me 309V-4原型機
Me 309實機

Me 309是40年不列顛空戰後梅塞施密特研製的Bf 109後繼機,由於德國航空部對戰鬥機更新換代並無緊迫感,所以進展相當緩慢。

該機設計相當拖沓,原型機至42年中旬才完成。在與Bf 109G的對比試飛中該機沒能體現出優勢,且Fw 190D開發成功在即,該機被淘汰。實際上該機在開發中受到航空部和設計人員的雙重漠視,設計師們不願意設計一架全新的飛機。

有趣的是該機外形與美國貝爾P-39莫名其妙的相似,但和P-39不同的是該機的發動機仍然安裝在飛機前部。

貝爾P-39Q

Me 409

Me 409的一種假設

Me 409是一個被湮沒的設計,除了這個編號確實存在之外缺少進一步的資料。

一說該機是兩架Me 209並聯而成的連體式高空重型截擊機。另一說認為該機起源於一個被稱為Bf 109ST的項目,從這條線上產生了Me 155和Bv 155,但也基本屬於猜測。

Me 509

Me 509模型封繪

Me 309由於發動機在前,前輪承擔重量太大以致於原型機因前起落架折斷而失事。Me 509遂採用類似P-39的布局將發動機移到機身中部,以延長軸驅動螺旋槳。但由於座艙過分靠近機頭,此時它看上去又不像P-39了,反而類似於後來日本開發的R2Y景雲。但日本人表示他們的技術路線源自於進口的亨克爾He 119,與梅塞施密特的設計完全無關。

空技廠R2Y表示咱不是你親戚

因為是Me 309的平行衍生項目,該項目在Me 309失敗後自行消失。

Me 609

Me 609模型封繪

該型號同樣源自1941年的Bf 110替代機需求,採用兩架Me 309並聯(梅塞施密特有多愛他的連體機啊)。

該項目在Me 309失敗後自行消失。

Me P-1091

P-1091a設想圖
極為誇張的翼展和機身

1942年德國航空部要求研製一種新的高性能戰鬥機,預計於1944年投入使用。梅塞施密特提供的設計就是Me P-1091,這種飛機在外觀上看就是一架機身和機翼極度拉長的Bf 109,外形堪稱恐怖。1943年為提高有效戰鬥高度,又產生了使用雙向對轉螺旋槳的Me P-1091a。

由於無法在限定時間內完成Me P-1091設計,梅塞施密特又平行設計了Bf 109H。當整個計劃在44年被理所當然地取消後,梅塞施密特陽奉陰違繼續發展,在其基礎上又設計了Me 209H。

好了,說完了梅塞施密特自家的,接下來索性把別家相關的也一起說了作為本文的結束。

Fisk 199

Fisk 199模型封繪
Fisk 199實機照片

這種飛機是費斯勒和斯柯達合作搞的。1942年德國航空部要求Bf 109要有能投擲500千克大型炸彈的能力,斯柯達就在布拉格的工廠裡完成了這種飛機。

Fisk 199的特點是在Bf 109G-2/R1機身下加裝了一個輔助輪抬高機身以容納大型炸彈,起飛後將輔助輪丟棄,用降落傘回收,投擲後可以正常降落。

據說該機一共改造了兩架。

阿維亞 S 99和S 199

捷克空軍CS 199
以色列空軍S 199實機

戰爭時期德國在捷克布拉格建立了Bf 109生產線,德軍撤退時生產設施和備件幾乎被完好保留下來。戰後捷克政府下令繼續生產,大約生產了20架Bf 109G-14型和2架Bf 109G-12教練型,分別命名為S 99和CS 99。

然而存放DB發動機的倉庫在45年9月失火燒毀,捷克人不得不用儲存的He 111轟炸機的Jumo發動機作為Bf 109的動力系統,並對機身進行了改造,這種型號被稱為S 199。由於發動機較差,S 199性能令人失望。相應的教練型被稱為CS 199。

捷克的S 199作為戰鬥教練機服役到1957年。以色列建國時期也購買了20架S 199,於1948年戰爭中與埃及的噴火戰鬥機再續前緣。

西班牙 西斯潘諾HA 1109和HA1112

西班牙空軍HA 1109
HA 1112與Bf 109G-2外形對比

前面說過西班牙特許生產的Bf 109G-2因為德國人不供應發動機而陷入困境,最終西班牙只得選擇西斯潘諾 Suiza 12Z 89發動機,這種型號也遲至1947年才得以完成,被命名為HA1109-J1L。由於發動機功率不足,51年又出現了使用12Z 17發動機的HA 1109-K1L和對應的雙座教練型HA 1110-K1L。

以上幾種型號由於性能過渣無法執行空戰任務,只能用作對地攻擊。但即使如此西斯潘諾發動機的供應仍不能滿足需要,西班牙最終於1952年起進口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的梅林發動機。使用梅林發動機的版本稱為HA1112-M1L,對應雙座型為HA 1112-M4L,這兩種型號的性能則要優越得多。

很多西班牙HA系列退役後被收藏家買去,換裝發動機後改造為德國Bf 109的樣式。

HA 1112在西班牙空軍服役到1965年,並在西撒哈拉和摩洛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這應該是梅塞施密特血統戰鬥機最後的實戰任務。

相關焦點

  • Bf-109:昔日產量巨大 今為館藏展品
    來源:中國國防報Bf-109戰鬥機採用了一些當時的超前技術。德國科技館的Bf-109E4戰鬥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空軍裝備的Bf-109戰鬥機曾給盟軍帶來很大壓力,成為德國法西斯的罪惡幫兇。筆者在購票後直奔3樓去找Bf-109戰鬥機,未果。失望時一抬頭竟發現Bf-109就掛在頭頂上方的天花板下。從外形看這是1架Bf-109E4型,因為Bf-109從E1到E3的艙蓋側面玻璃都有加強筋,而E4沒有。Bf-109是德國在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戰鬥機,總數高達33984架。
  • 差點被德國空軍拒之門外的二戰最優秀戰機Bf 109
    從1935年到1945年,梅塞施密特出品的Bf 109幾乎就是二戰德國空軍戰鬥機的代名詞,被公認為二戰中最著名、性能最優秀的戰鬥機,同時也是德國歷史上製造數量最多的飛機和戰爭史上擊落敵機最多的戰鬥機。在整個二戰時期,Bf 109戰鬥機始終是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的中堅力量,從戰爭爆發的第一天起奮戰始終,直到戰爭結束的最後一刻。
  • 兩犬之間——「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系列之十一
    左邊的一顆是南河三(Procyon),小犬座(Canis Minor)最亮的星星;右邊的一顆是天狼星(Sirius),大犬座(Canis Major)的第一亮星。我驅車開往大犬與小犬之間的我的家。現在已然2月了,天狼星和南河三都在傍晚時刻各自移動到了東南方和南方。它們在高處閃爍,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兩犬之間的星星和星團。
  • 冬季星空的多種打開方式——「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系列之九
    當你走入一月晴朗黑暗的夜晚,怎能不去看一看獵戶座和它周圍一大群輝煌的星座?天狼星、昴星團、獵戶座腰帶、參宿四和參宿七、畢宿五和畢星團、北河二和北河三,還有獵戶寶劍中的微光,那是獵戶座大星雲……所有這些都是能瞬間攫住你目光的美景。在一月的夜晚,這片僅佔當前可見天區八分之一左右的天空,就像是交響樂曲終的華麗絕響。
  • 浴血長空BF-109K即將登場 D系BZ戰術王者
    梅塞施密特 Bf 109 是納粹德國空軍於 1930 和 40 年代使用的單座戰鬥機,是納粹德國空軍二戰時期的主力戰鬥機。 基於 G-10 的 K-0 試產型使用 DB 605B 發動機和 DM-1 增氧裝置,微微增高了引擎蓋,使用加長的螺旋槳。
  • 二戰德國BF-109和FW-190哪個更厲害?
    它是德國著名的飛機設計師庫爾特設計的單座單引擎戰鬥機,被德國空軍在二戰中廣泛使用,和BF-109成為德國空軍的兩大支柱之一!庫爾特在準備設計FW-190的時候,BF-109正大殺四方,但德國空軍仍然擔心未來盟國將會研發出更先進的戰鬥機,因此要求庫爾特提早研究新型戰機!
  • 三菱Ki-109 特殊防空戰鬥機與75毫米Ho-501航炮
    三菱Ki-109 特殊防空戰鬥機1943年11月,日本陸航嘗試使用四式重爆「飛龍"的機體搭載大口徑航炮用來攔截盟軍重型轟炸機。測試原型機命名為Ki-109甲與Ki-109乙。1944年1月,由小澤久之丞設計師負責開發,陸軍第一技術研究所的牧浦少佐負責協助,Ki-109 特殊防空戰鬥機項目開始研發。
  • 《灰燼戰線》Bf-109E屬性怎麼樣 Bf-109E屬性介紹
    導 讀 在灰燼戰線手遊中Bf-109E角色究竟怎麼樣呢?作為即將上線新角色,不少玩家對她的能力也是都是相當好奇的呢!不清楚的話,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 胖揍「德國斯圖卡」「日本零式」,它是螺旋槳戰鬥機的巔峰
    可以說是螺旋槳戰鬥機的巔峰之作了計劃得趕上變化▲Bf.109上世紀30年代,納粹德國加緊了擴軍備戰的步伐,不斷推出新的戰鬥機研製計劃,相形之下,英國空軍卻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戰鬥機設計方案。但德國總能夠快人一步1935年, Bf.109戰鬥機的試驗機試飛成功,而此時的「噴火」還「趴在廠房裡」,為此,超級馬林公司使出渾身解數,終於在1936年3月5日成功試飛「噴火」戰機的原型機。
  • 二戰最強螺旋槳戰鬥機,曾飛出0.92馬赫時速,翱翔藍天20年
    尤其是戰鬥機在二戰期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誕生了諸如零式、野馬和噴火等明星戰機,這其中又以噴火最為強悍,被很多人稱之為二戰最強螺旋槳戰鬥機。英國噴火戰鬥機之所以能擊敗零式、野馬等對手,問鼎最強戰機的桂冠。靠的就是它的耐用性和強大的綜合性能,總的來說噴火是一款非常完美的螺旋槳戰鬥機。它沒有短板。
  • 螺旋槳戰鬥機射擊時為什麼不會擊中自己的螺旋槳?
    一戰中戰鬥機就已經大顯身手了,多種優秀的螺旋槳戰鬥機數不勝數,比如「駱駝」型戰鬥機,「福克E」型戰鬥機等等,同時也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飛行員,第一次世界大戰毫無疑問的證明了空中決戰的重要性。但是因為機槍要避開螺旋槳的旋轉槳面,這樣才能保證射擊時子彈不會擊穿槳葉,只能將機槍裝在其他地方,一種是裝在機翼上方,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國的紐波特11式戰鬥機,而另一種就是採用推進式螺旋槳布局,典型的有英國的維克斯F.B.5。但是這兩種布局都對飛機的性能有所影響,第一種方法雖然避開了螺旋槳但是不利於飛行員瞄準射擊,第二種因為布局缺陷導致影響飛機性能。
  • Ki-109 - Ki-109戰鬥機簡介-使用情況武器裝備介紹_飛行器-中華軍事
    Ki-109日本舊日本陸軍X系列秘密戰機,Ki67是舊日本陸軍二戰期間性能最好的中型轟炸機,Ki67的性能很令日軍滿意,於是就在Ki67的基礎上改裝了一種重型攔截機Ki109,Ki109的空戰性能對比野馬等美軍新式戰機並不強,但Ki109裝有一種日軍二戰時期最機密的對空武器,所以Ki109就成了嚴格保密的秘密戰機,Ki109裝的秘密武器是1門從陸軍
  • 中國航發要崛起,不能忘了螺旋槳
    中國的航發研發重點集中在戰鬥機和運輸機的渦扇,如WS15和CJ1000,直升機的渦軸也有起色,但螺旋槳飛機的渦槳還是重災區。這無疑是現有航發研發的重點所決定的。戰鬥機是國之重器,戰鬥機發動機的研發自然優先。民航客機的成敗最終取決於發動機,這也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之一,也需要優先。直升機是中國航空的短板,直升機發動機的優先等級正在提高。但螺旋槳飛機也需要成為重點,而且原因很多。
  •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接下來要說的德國道尼爾公司出品Do 335"箭"式戰鬥機,不僅外形奇特,而且一度作為飛行速度最快的螺旋槳戰機,首次配備了彈射座椅!二戰的不斷發展極大地催生了各國軍事航空科技的進步,戰鬥機飛行速度從戰爭初期的不到500千米/時迅速提高到了650千米/時左右,已經接近傳統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構型的極限。
  • 二戰各國主力戰鬥機的武備對比,要槍還是要炮?
    以往人們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各國飛機的機動性,動力,速度方面,武器配備可能一筆帶過,今天我們來仔細地對比一下各國戰鬥機的武器配備,你可以看出各國軍工,作戰理念等方面的細微區別。該炮在二戰各類小口徑機炮中參數是及其優異的,帶來的副作用就是體積龐大,炮管遠遠地伸出了機翼,在高空極易引發受凍問題。該炮巨大的體積和重量更是會對機翼造成不小的負擔,這也是美軍一直未採用該炮的原因。噴火戰鬥機一般每門機炮帶彈120發,每挺機槍帶彈350發。英國戰鬥機基本不在機頭裝備武器,武器分散在機翼上,帶來的一個問題是需要經常校槍,設定8挺機槍的射擊交匯點。
  • 誰是二戰時最優秀的戰鬥機?這次的評選結果出人意料!
    經常有網友詢問和討論,在二戰時期,性能最優秀的戰鬥機是哪一款。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把戰鬥機分類,然後再一決高下,不能葫蘆和茄子放一起。二戰的戰鬥機種類實在太多,許多戰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二戰期間,戰鬥機應該首先分為陸基戰鬥機和艦載戰鬥機,單發和雙發戰鬥機,殲擊機和截擊機。
  • 「英國的救星」——皇家空軍「噴火」式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是二戰前夕英國維克斯-超級馬林公司設計師米歇爾按照英國皇家空軍技戰術標準設計的一款戰鬥機,其優異的綜合性能使其在二戰中始終處於先進戰鬥機的行列,曾被稱為「空中的虎式坦克」,噴火及其各種改型戰鬥機總計生產了約23000架,今天城南哨站就帶大家了解這款「英國的救星」。
  • 蘇聯衛國戰爭的天空之翼:拉式系列戰鬥機,戰功赫赫!
    拉式系列戰鬥機總設計師拉沃奇金拉氏家族中,第一位走上戰場的成員是誕生於1940年的拉-3,是二戰初期蘇聯最好的戰鬥機。由於當時蘇聯缺少鋁材,拉-3為全木質結構,外形修長流暢,輕巧美觀大方。自重僅有2.65噸,最大時速558千米,航程647千米,配有1門20毫米機炮、1挺12.7毫米機槍、2挺7.62毫米機槍。
  • 英倫三島上空的火焰,傳奇的噴火戰鬥機,皇家空軍的殺手鐧
    ▲BF109和噴火的宿命對決 1930年代,雙翼機正逐漸被全金屬的單翼機取代,此時的英國空軍向英國的飛機工廠發出競標項目,要求研製一款高飛行速度
  • 二戰空戰王牌,德國戰機的剋星: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是二戰期間英國一型活塞式戰鬥機,也是歐洲戰場最優秀的戰機之一,其綜合性能在整個二戰期間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是英國二戰期間生產和裝備最多的戰機,為英國取得不列顛空戰的勝利,扭轉歐洲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