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弟子張道晟因抑鬱症去世。令人嘆惜!這個消息再次向人們傳遞一個信號:高知的人生幸福指數不一定就高,相反,正由於這些高知因為有更高的人生追求,相應的負累也越多,因而可能也會越痛苦。
如果單純從生理性的生命健康狀態來看,人不一定比動物活得更好。我們經常看到動物世界中的角馬、野牛、山羊、斑馬等,皮厚肉壯,力氣大得很,飛奔起來可謂矯健異常,連生產也是一生下的崽子就會站立,就能跟隨生活,一生中好像也沒有生什麼病。這些動物比人差距的是頭腦和靈巧的手腳罷了。也恰恰是缺少思考的頭腦和靈巧的手腳,沒有理想追求,也不用憂思什麼,只關注活著本身,因此,身體的健康程度卻常超乎常人!
我們也可以知道,世間的人類,也有動物相似的特質,那些活得圓潤肥白、活潑健康、肢體靈活的人,往往是沒心沒肺、大大咧咧又愛笑笑嘻嘻的人。他們之中,不一定是胸懷大志、善良老實、關心別人疾苦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而世俗的眼光,又往往愛用前者來評價一個人,由於後者也不一定有前者生理性健康的外部面貌,甚至更可以說,因為後者追求更多,憂思也多,相應痛苦也大,故而這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也較容易抑鬱,給人感覺,就是精神面貌不夠健康。所以,如果只用外表來衡量評價一個人的內在,並不一定準確!張首晟的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我確切相信,有嚴重抑鬱傾向的人,內心一定很煎熬很病苦,這個糟糕情緒又勢必影響身體健康和外部精神面貌。
那麼,難道人就要放棄理想追求,去完全過純生理性動物特徵的生活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有理想追求的人,活得好的幸福的,也大有人在,甚至可以說,由於有更強的頭腦,又善於處理情緒,人生幸福指數更高!那麼,這些抑鬱自殺的高知,主要問題出在哪?一句話,就是:太執著,放不下。一方面歡喜於獲得,一方面又會擔憂所失。追求又有成績,到一定程度時,思想如果不能升華轉化,那外界來的壓力,就會使執著的心矛盾重重,糾結不已,抑鬱由此而生!抑鬱到達臨界點時,由於太痛苦又不能自我排解,病情會日益嚴重,所以就會病重去世!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