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鶡冠子》是先秦典籍,作者是鶡冠子,據《風俗通義》中說,子生於戰國時期,終生不做官,以大隱著稱,他平常總帶著羽毛裝飾帽子,大家就給他取了一個別號叫鶡冠子。
也有學者據此考證子是彝族人,鶡冠子學派在戰國時期影響非常大,他所做的《環流》一文詳細描述了宇宙形成的過程,繼承了老子的思想,但又比老子的宇宙生成論更複雜更具體。
《環流》是關於宇宙生成的理論,是兩千多年前鶡冠子對世界認識的一篇論文,也可以說是他的世界觀,《鶡冠子》說:而有氣,有氣而有意,有意而有圖,有圖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約。約決而時生,時立而物生。
鶡冠子認為是陰陽二氣的生發和消減,約束了氣候,使得四季產生,而萬物又根據四季的溫度而決定了自己的生長衰亡。
冠子說: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鶡冠子》用鬥柄指向來判斷四個季節,並且總結得如此簡明扼要,幾乎成了人人都能背誦的諺語。
冠子說,物極則反,命曰環流,這是指熱空氣向上運動,到十幾公裡高度時遭遇強大的冷空氣,不得已隨從冷空氣向下運動,接近地面時又遭遇頑強向上的熱空氣,因此又隨從向上運動如此環流不已。
我們就生存在這樣一個對流層運動的世界裡,這便是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的真相,《鶡冠子》中有關於天體的結構和運動的知識,他說,舊不瑜辰,月宿其列,當名服事,星守弗去,弦望晦朔終始相巡。瑜年累歲,用不鰻鰻,此天之所柄以臨鬥者也。
這段為文字比較難懂,大致的意思是,太陽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每個月都在預定的辰次中運動,月亮每天住宿在一個星宿中,只有恆星之間的相對位置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鶡冠子》一共十九篇,大概有十七篇可以連貫起來,全書以道家思想為基礎,涉及儒、墨、法,名,縱橫,陰陽,數術,兵家等各派學問,完成於秦統一天下之前。
史評,鶡冠綿綿,亟發深言。,奇言奧旨,每每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