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算法(每日一學)

2021-02-25 攻克要塞

    自20世紀中葉開始,量子力學先驅者們試圖通過研究簡單的量子門操作和數個量子位的糾纏過程,弄清經典與量子世界的界限。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證明一臺計算機原則上可以純粹的量子力學方式運行。

    量子(quantum)的疊加性和相干性原理具有計算能力。經典比特是由宏觀體系的物理量表徵的。兩個經典比特只有4個二進位數(00、01、10、11)中的一個。而量子比特則有微觀體系表徵,如原子、核自旋或光子等,存在多個疊加態。兩位量子位寄存器可同時存儲00、01、10、11這四個數,因為每個量子比特可同時表示兩個值。

    實用的量子算法有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兩種算法均可以對RSA、EIGamal、ECC密碼及DH密鑰協商協議進行有效攻擊。不過由於量子計算機技術尚未成熟,因此量子算法暫時對現有的密碼體系不構成威脅。

目前,我們推薦的教輔主要是攻克要塞兩大系列教輔。

(1)5天修煉系列(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5天修煉、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5天修煉、網絡工程師5天修煉、信息安全工程師5天修煉、網絡規劃設計師,共五個級別)。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5天修煉2019年再次印刷

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5天修煉2019年再次印刷

網絡工程師5天修煉》最新版是第三版2019年再次印刷

網絡規劃設計師5天修煉》為第一版(2019年再次印刷)。

(2)100題衝刺系列(目前出版集成、項管、網工三個級別)

其中《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前衝刺100題》和《網絡工程師考前衝刺100題》請注意購買第二版(2019年再次印刷)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考前衝刺100題》目前為第一版2019年再次印刷

以上參考圖書均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 。

關注我們的微信號,不要錯過了哦攻克要塞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量子密碼學?RSA加密算法又是什麼?量子計算機厲害嗎?
    2021-01-10 17:14:01 來源: 火爆的小企鵝 舉報   現在比較火的「量子密碼學
  • 量子通信技術核心——量子計算算法
    Shor算法通過量子傅立葉變換,有效地在多項式時間內解決大數質因子分解問題;以Grover算法為代表的量子搜索算法,極大地提高搜索效率;量子通信技術利用量子的糾纏態實現信息傳遞;量子並行計算可以彌補智能算法中的某些不足,量子智能算法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一文讀懂「量子霸權」|量子計算機|算法_網易訂閱
    谷歌開發出的一款54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晶片「Sycamore」,對隨機量子線路採樣100萬次只需200秒,而目前最強的傳統超級計算機Summit要得到類似的結果需要長達1萬年(IBM已證明只需3天)。量子霸權這一概念加劇了媒體與科技公司對量子技術的炒作,其提出者Preskill也因此開始反思這個概念是否合適。  近年來,谷歌、IBM等公司紛紛對外宣稱成功開發出了大數量(50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然而,實現量子計算的關鍵參數不僅僅是量子比特的數目,還有系統的保真度。
  • 量子算法的突破
    量子算法的突破Breakthrough in quantum algorithms
  • 量子密碼學需要一次「重啟」
    雖然人們已經研究了量子密碼學幾十年,但仍然沒有可行的路線圖來說明如何發展量子密碼學來保護現實世界中的數據和大眾的通信。這並不是說量子密碼學缺乏商業應用。量子加密利用單個光子的精妙量子態來傳輸不經探測則無法訪問的數據,如今這一行業仍屬利基產業,目前只有少量公司在運營或付費訪問位於澳大利亞、中國、日本和美國的採用量子密碼技術保護的網絡。
  • 科學家破解了谷歌的量子優化算法
    谷歌在量子近似優化算法中採用的這一著名方法引發了廣泛的商業興趣,並激發了全球研究界探索其新穎應用的興趣。但是,對於谷歌的量子近似優化算法的最終性能限制知之甚少。最近,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Skoltech)深量子實驗室(Deep Quantum Laboratory)的一組科學家應對此提出了挑戰。
  • 18歲天才少年,再次顛覆量子計算,科學雜誌:他減慢量子算法進展
    14歲那年,他跳了3級直接進入了德州的一個名牌學校學習,數學和計算機科學是他所學的專業。當然,這樣神童的父親自然也不是什麼平庸之輩。據記載,他的父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生物工程的教授,一直生長在臺灣。唐乙文小的時候,就已經在父親的領導下,開啟了良好的教育,年紀雖小,但是他已經開始學大學的課程。除此之外,還要奧賽、籃球、足球、越野之類項目的比賽,他也是沒有一個落下。
  • 量子計算機的算法模型初探
    量子計算機的運行是對qubit(量子位)的操作,從一個量子態演化到另一個量子態,決定兩個量子態如何演化的是量子門,其實質是一個遵循量子力學的Unitary Operator(么正算符)。以上特質決定了兩種計算機的算法有根本不同。
  • 俄羅斯科學家打破了谷歌的量子算法
    谷歌競相開發量子增強型處理器,該處理器利用量子力學效應將一天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處理數據的速度。在不久的將來,谷歌已經設計出了新的量子增強算法,可以在存在真實噪聲的情況下運行。所謂的量子近似優化算法(簡稱QAOA)是現代開發抗噪聲量子增強算法的基礎。
  • 深度學習量子退火量子計算N種算法
    D-Wave 資深量子物理學家用一句話精準概括。量子退火:即用量子物理學去找到某些事物或問題的最小能量態。量子退火常用於解決視頻例舉了蓋一棟大樓,涉及預算和滿意度,有無數種組合的解決方案,但量子計算能幫業主找到最優滿意度的解決方案。
  • 金賢敏團隊在光子晶片上演示指數加速的量子快速到達算法
    對於經典隨機行走,最優到達效率將隨節點數增加快速下降;而量子行走運用量子物理的疊加性,能夠對這種複雜粘合樹結構實現明顯提升的最優到達效率。此前該團隊已基於三維光子集成晶片實現了六方粘合樹結構的量子快速到達,作為量子快速到達的首個實驗實現發表在Nature 子刊《自然-光子學》上。
  • 西蒙算法在量子計算機上「跑」得更快
    來自南非的一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地在量子計算機上運行了西蒙算法(Simon’s algorithm),且這一算法在量子計算機上的運行表現比電子計算機表現得更好
  • 量子霸權:進展解析與算法展望
    量子優勢算法問題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我們可以考慮下面幾點:1)是一個有明確定義的計算問題。這樣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可以用適合自己的算法來實現,避免出現受限於特定算法路徑而使二者處於不平等的地位, 即需要避免經典計算採用非最優算法這種情況。2)體現量子優勢一般需要可涉及所有態空間的問題,不然經典計算機可以利用軟體模擬相應算法而得到結果,導致量子優勢並不明顯或者不存在。
  • 潘建偉小組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楊濤、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休爾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21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RL)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潘建偉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量子分解算法是1995年美國科學家Peter Shor提出的,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它利用量子計算的並行性,可以快速分解出大數的質因子,將使量子計算機很容易破解目前廣泛使用的密碼如RSA公鑰加密系統,嚴重威脅到銀行、網絡和電子商務等的信息安全以及國家安全。因此,Shor算法的提出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國對量子計算研究的高度關注。
  • 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搜索算法,遠遠優於經典方法!
    這些網絡也構成了幾乎所有科學領域各種應用的基礎,要分析和操作這些網絡,需要特定的「搜索」算法。但是,傳統的搜索算法速度慢,在處理大型網絡時需要很長的計算時間。現在,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搜索算法被發現遠遠優於經典方法。一個這樣的例子是「量子行走」算法,它可以用來在給定的N站點圖上找到特定點或「頂點」。
  •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中新網合肥12月21日電 (楊保國 吳蘭)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教授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Shor量子分解算法,在光學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量子分解算法是一九九五年美國科學家Peter Shor提出來的,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
  • 谷歌開源量子算法框架Criq,有望找到量子計算機真正用途
    比方說,使用五個糾纏量子的算法,能同時進行 25 或者 32 個運算,而傳統計算機必須一個接一個地運算。理論上, 300 個糾纏量子能進行的並行運算數量,比宇宙中的原子還要多。在谷歌看來,過去幾年裡,量子計算在量子硬體的構建、量子算法方面都有明顯的發展,隨著Noisy Intermediate Scale Quantum(NISQ)計算機的出現,開發用於理解這些機器功率的算法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在NISQ處理器上設計量子算法時的一個常見問題是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有限的量子器件 ,集中資源來解決難題,而不是損耗在算法與硬體之間不良映射上。
  • 中國科大全球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其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19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這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量子分解算法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
  • 18歲華裔少年顛覆量子加速優勢,推動量子算法經典化
    國內量子計算專家也對此事發表了不同觀點。如百度量子實驗室負責人段潤堯在朋友圈評論說,「這是有關經典推薦算法的非常有意思的進展。原先 Kerenidis 和 Prakash 證明了量子計算機能夠比任何已知算法以指數級的速度解決推薦問題,但他們並沒有證明快速的經典算法不存在。而 18 歲的 Ewin 則給出了一個快速的經典推薦算法,從而說明 KP 量子算法其實相對於經典算法並無實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