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的種類與家族!!!

2021-01-15 萬蜜崖


蜜蜂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科(Apidae)、蜜蜂屬(Apis),

蜂的簡介

     蜜蜂一般體長7—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腰部較胸部、腹部纖細;觸角膝狀,複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成蜂體長約2公分~4公分。

蜜蜂有三種,一種在樹上被人們用器具收養的是家蜂,小而微黃,「  蜜 」味濃甘美;一種在山巖高峻處作房的,叫石蜜,這種蜂黑色如牛虻,它的「  蜜 」味酸色紅。蜜蜂完全以花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時釀造儲存成蜂蜜。毫無疑問的是,蜜蜂在採花粉時亦同時對它授粉,當蜜蜂在花間採花粉時,會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這些掉落的花粉關係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異花傳粉。蜜蜂身為傳粉者的實際價值比其製造蜂蜜和蜂蠟的價值更大。雄蜂通常壽命不長,不採花粉,亦不負責餵養幼蜂。工蜂負責所有築巢及貯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結構組織以便於攜帶花粉。大部分蜜蜂採多種花的花粉,不過,有些蜂只採某些花科的花粉,有的只採某種顏色花的花粉,還有一些蜂只採一些有親緣關係的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採集和攜帶的器具,似乎能適應各種不同種類的花。蜜蜂會發出聲音,這是因為它有發聲器官,這個發聲器官位於蜜蜂腹部的兩個極其小的黑色圓點。

種類與發展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記載蜜蜂第一個屬(Apis)和第一個種(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於當時採集標本的範圍、對蜜蜂生物學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種類的證據不足等原因,所以當時世界公認的蜜蜂種類只有4種,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東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國的學者對採自雲南的6種蜜蜂進行形態學、生物學、生態學、昆蟲地理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化學等多學科對比研究後認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獨立的蜂種,並確定了它們的分類地位。 

1988年國外的學者又確立了由Buttel-Reepen 於1903年描述並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為獨立的蜂種—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確立了蜜蜂為7種。

當時比較公認的,蜜蜂屬的7個明確的現生品種(現生種:指地史上出現的品種,已發現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品種)依定名先後為:

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A. 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A. dorsata Fabricius 1793

東方蜜蜂A. 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A. la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1998年,德國的尼古拉夫婦(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馬來西亞的丁格(Tingek)報導了他們發現的一個蜜蜂新種——綠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經過多年的形態學和生物學對比研究,確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和菲律賓的蘇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為一個獨立蜂種。因此,世界上現生存的蜜蜂種類已達9 種。

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

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

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

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綠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蘇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

東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

我國大部分地區以義大利蜂(西方蜜蜂)為主,佔2/3;中蜂(中華蜜蜂)集中分布區則在西南部及長江以南省區,以雲南、貴州、四川、陝西、廣西、福建、廣東、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區數量最多,佔1/3還有很少部分黑蜂。

       殺人蜂是介於非洲蜜蜂和歐洲蜜蜂亞種之間的一個雜交種。此種非洲化的蜜蜂亞種於1957年在巴西培育一種適應熱帶氣候且多產的雜交蜂時,意外出逃北飛,一年能飛約320~480公裡,1980年飛至墨西哥,1990年飛抵德克薩斯州,如今廣布在美國西南大部分地區,它們造成數百人死亡,有殺人蜂之稱。這種非洲化蜜蜂的體型較歐洲種小,對植物的傳粉作用也不大。雖然毒性不強,但對棲地受到威脅反應快,群攻而窮追不捨的時間較長。

蜂生活習性

       蜜蜂過群居生活,蜜蜂群體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種類型,群體中有一隻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兩隻蜂后),1萬到10萬工蜂,500到1500隻雄蜂。蜜蜂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採蜜、晚上釀蜜,同時替果樹完成授粉任務,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蜂王在巢室內產卵,幼蟲在巢室中生活,經營社會性生活的幼蟲由工蜂餵食,經營獨棲性生活的幼蟲取食雌蜂貯存於巢室內的蜂糧,待蜂糧吃盡,幼蟲成熟化蛹,羽化時破繭而出。家養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蟲、蛹或成蟲越冬。一般雄性出現比雌性早,壽命短,不承擔築巢、貯存蜂糧和撫育後代的任務。雌蜂營巢、採集花粉和花蜜,並貯存於巢室內,壽命比雄性長。

在蜜蜂社會裡,它們仍然過著一種母系氏族生活。蜜蜂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形態轉換過程。在它們這個群體大家族的成員中,有一個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負責產卵繁殖後代,同時「統治」這個大家族。蜂王雖然經過交配,但不是所產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據群體大家族的需要,產下受精卵,工蜂餵以花粉、蜂蜜21天後發育成雌蜂(沒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產下未受精卵,24天後發育成雄蜂。當這個群體大家族成員繁衍太多而造成擁擠時,就要分群。分群的過程是這樣的:由工蜂製造特殊的蜂房——王臺,蜂王在王臺內產下受精卵,小幼蟲孵出後,工蜂給以特殊待遇,用它們體內製造的高營養的蜂王漿飼喂,15天後這個小幼蟲發育為成蟲時,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領一部分工蜂飛去另成立新群。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義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飼養的益蟲,在飼養過程中,新蜂王出世後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則會有一個蜂王帶領一批工蜂離開蜂巢飛走而損失蜂群的生產力。

      蜜蜂的飛翔時速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內,有效活動範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採集花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採訪1100-1446朵花才能獲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間1隻蜜蜂平均日採集10次,每次載蜜量平均為其體重的一半,一生只能為人類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進蜜囊的同時即混入了上顎腺的分泌物——轉化酶,蔗糖的轉化就從此開始,經反覆釀製蜜汁並不停的扇風來蒸發水份,加速轉化和濃縮直至蜂蜜完全成熟為止。根據種類的不同,工蜂的數量一般在12隻到50000多隻的範圍內,它們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還會將花蜜和花粉傳送到特定的地方,這要通過跳特殊而嚴格的舞蹈而獲得。他們的職責包括釀蜜,做蠟狀蜂房的巢室,這些都是為食物存儲和幼蟲居住,還有照顧蜜蜂和蜂王,守擴蜂巢。蜜蜂是一個多年生群體,將會不斷地有新蜂王被撫養起來,老蜂王然後和一群工蜂離開蜂房到別的地方重建一個家。

     雄蜂數目很多,在一群體內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後追逐,此舉稱為婚飛。蜂王的婚飛擇偶是通過飛行比賽進行的,只有獲勝的一個才能成為配偶。交配後雄蜂的生殖器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時這隻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沒能與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後,只知吃喝,不會採蜜,成了蜂群中多餘的「懶漢」。但是,這些雄蜂在蜂巢中會不斷扇動翅膀,無意中也維持了蜂巢中的溫度。但是日子久了,眾工蜂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境。養蜂人也不願意在蜂群內保留過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對它們進行人工淘汰。由此看來,工蜂在這個群體中數量最多。養蜂者對一個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節而異,一般為2萬一5萬個工蜂。工蜂是最勤勞的,兒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採花蜜,釀蜜糖,僅是指工蜂說的。除採粉、釀蜜外,築巢、飼餵幼蟲、清潔環境、保衛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務。




相關焦點

  • 虎頭蜂種類圖片目錄(一)
    轉載請註明出處,此虎頭蜂種類圖片目錄僅僅是一部分,待後續補充完整;序: 虎頭蜂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
  • 蜂情萬種,童山寶介紹蜂的世界
    但在生態系中,蜂類扮演授粉、捕食或寄生等生態功能的角色,為人所熟知會釀蜂蜜的蜜蜂 (Apis屬)全世界僅11種,而讓人聞風色變的虎頭蜂(Vespa屬)全世界有23種,這兩類蜂其實僅僅佔了蜂類大家族中的極小部分!那到底蜂類家族還有誰?接著我們就來看看!
  • 除了中、意蜂我國其它蜜蜂有哪些種類及優缺點
    我國的蜜蜂種類比較多,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人工馴養用來釀蜜的義大利蜜蜂和中華蜜蜂,那麼我國除了飼養中華蜜蜂及義大利蜜蜂外
  • 似蜂非蜂,食蚜蠅
    【蚜蠅分類】食蚜蠅,因體型似膜翅目蜂類而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蜂,實則是雙翅目環裂亞目蚜蠅科昆蟲。
  • 捷冷虎頭蜂 再引新」蜂」潮
    Evercool捷冷超頻家族熱管CPU散熱器—大黃蜂以獨特的外觀與效能,在一推出即受到市場上廣大的注意。隨後,Evercool捷冷團隊將其優異的散熱效能及產品設計繼續延續,推出虎頭蜂系列產品,再加上有競爭力的價格優勢預料將為競爭的CPU散熱市場再掀起另一場」蜂」暴!
  • 世界上最神奇的昆蟲種類之一,它們形態各異,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我們所熟知的蜜蜂科(Apidae)種類只是蜜蜂總科家族的一員。蜜蜂科有著嚴格的勞動分工,比如:蜂后負責繁育後代,雄峰負責與蜂后交尾,而工蜂則負責採集食物、飼餵後代、清潔巢穴,天熱的時候還要扮演空調的角色——通過振動翅來降低蜂巢內的溫度。這種分工協作的社會性生活方式極大地增強了整個族群的適應性和繁殖力。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蜜蜂家族成員都進化到了這個水平。
  • 世界四大名蜂,產量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在我國只有意蜂?
    高加索蜂全稱灰色山地高加索蜂,簡稱高蜂,從蜜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高加索蜂原產於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山區,是蜂蜜高產型蜂種。目前,高加索蜂在中國養蜂生產中尚未普遍推廣應用。第三名、卡尼鄂拉蜂。卡尼鄂拉蜂(又譯喀尼阿蘭蜂),卡尼鄂拉蜂的大小和體型與義大利蜂相似,分蜂性強,不易維持強群,節約飼料,蜜源條件不良時很少發生飢餓現象。
  • 秦嶺奇特的寄生蜂
    據估計,寄生蜂佔整個膜翅目昆蟲種類的70%以上!根據寄生蜂產卵位置及幼蟲取食習性的不同,可將寄生蜂分為內寄生(寄生蜂卵產在寄主體內,幼蟲孵化後直接取食寄主組織並在寄主體內完成發育)和外寄生(寄生蜂卵產在寄主體外,幼蟲孵化後始終在寄主外取食)。
  • 十大最厲害的蜂排行榜
    殺人蜂如其名,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蜂,世界十大最毒的毒蟲之一,主要在非洲地區存在,這個品種的蜂是非洲蜂與巴西蜂雜交而成的品種,它的攻擊力可以說是所有蜂中間最大的,被襲擊之後有喪命的危險
  • 「殺人蜂」的剋星?大虎頭蜂被螳螂秒殺,外國網友拍手叫好!
    昆蟲綱也是整個動物界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個綱,已知種類超過120萬種。同時也因種類太多,經常會出現不同昆蟲相互獵食的現象。若昆蟲綱最TOP的兩個選手,螳螂VS金環胡蜂,你會覺得哪個物種的勝算比較大? 據《福克斯新聞(foxnews)》5月8日報導,在美國宣布遭到「殺人蜂
  • 疫情未過,致命殺人蜂又來?這屆美國人民太難了
    美洲史上的「殺人蜂」危機「殺人蜂」對美洲人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上一次的禍源來自非洲。上個世紀60年代,南美洲的巴西為了充分開發當地種類眾多的植物作為蜜源,試圖引進非洲蜂種和本土蜂雜交,以培育一種適應性更強的蜂種 ,來擴張本國蜜蜂養殖業。
  • 疫情未過致命殺人蜂又來?這屆美國人民太難了
    美洲史上的「殺人蜂」危機「殺人蜂」對美洲人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上一次的禍源來自非洲。上個世紀60年代,南美洲的巴西為了充分開發當地種類眾多的植物作為蜜源,試圖引進非洲蜂種和本土蜂雜交,以培育一種適應性更強的蜂種 ,來擴張本國蜜蜂養殖業。
  • 疫情未過 致命殺人蜂又來?這屆美國人民太難了
    美洲史上的「殺人蜂」危機「殺人蜂」對美洲人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上一次的禍源來自非洲。上個世紀60年代,南美洲的巴西為了充分開發當地種類眾多的植物作為蜜源,試圖引進非洲蜂種和本土蜂雜交,以培育一種適應性更強的蜂種 ,來擴張本國蜜蜂養殖業。
  • 飛舞的彩虹 - 蜂虎 圖鑑
    蜂虎是佛法僧目蜂虎科鳥類的統稱,其中共3屬31種。
  • 用意蜂蜂蜜大量餵養中蜂,餵出的蜂蜜算好蜜嗎?養蜂人講了實話
    雖然說關於採用意蜂蜜餵養中蜂蜜來大量生產中蜂蜜的做法是否妥當存在爭議,但是一些養蜂人或者消費者還是對採用意蜂蜜餵養中蜂產出的蜂蜜質量是不是好很感興趣,那麼究竟我們採用意蜂蜜餵養中蜂產出的蜂蜜質量如何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 王臺該如何分蜂?老蜂農:常見的王臺分蜂有這幾種
    關於王臺怎麼分箱的問題,蜂部落認為應該根據王臺的類別來進行分蜂,因為我們獲得的王臺的種類較多,一般有自然分蜂王臺,自然交替王臺、急造王臺,人工王臺。蜂部落就從我們常見的這幾種王臺來分享一下究竟王臺該怎麼分蜂。
  • 這幾種蜂可不是像蜜蜂一樣友好的!
    這幾種蜂可不是像蜜蜂一樣友好的!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類群之一。它為農作物、果樹、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藥植物傳粉,產量可增加幾倍至20倍。但是,有些蜂也是有毒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下世界上有毒的幾種蜂。
  • 馬蜂究竟是什麼蜂
    造成這場悲劇的「馬蜂」只是民間的俗稱,那麼馬蜂到底是什麼蜂呢?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 電影《死寂逃亡》異形怪獸「蝠蜂」重現人間
    電影《死寂逃亡》講述了異形怪獸「蝠蜂」重現人間,它們依靠聽覺襲擊獵物、捕食人類,致使全球陷入末日般的恐慌。為了在蝠蜂的左右圍攻中生存下去,人類踏上了禁聲逃亡的路程。16歲失聰少女艾麗和家人在陷入死寂的世界中掙扎逃亡,九死一生。「禁聲家族」逃往荒郊,他們不但需要時刻防止製造任何聲響、避開蝠蜂的攻擊,與此同時,還要警惕提防周邊心懷惡意的人類。
  • 害蟲生物防治丨平腹小蜂
    平腹小蜂屬是旋小蜂科中比較大的屬之一。該屬紀錄有144種,在世界上廣泛分布。寄主涉及昆蟲綱10目46科,以鱗翅目、半翅目(蝽科)、直翅目及雙翅目(蠅)為主。該屬部分種類被用於生物防治。雄蟲大部分種類觸角粗壯,小部分種類觸角細長,索節5~7節,棒節不分節;胸背隆起,具深而完整的盾縱溝;小盾片大、膨起,三角片內端幾相接;中胸側板分裂為前、後側片;翅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