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一篇學術論文常犯的9個問題!你中招了嗎?

2020-12-05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過去幾個月裡面,我幫助不少研究生修改過學術論文。其中有一些人的論文的研究內容和結果非常好,但是,在他們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現在回國了,我想應該是時候把這些問題總結一下,希望將來研究生們能夠避免這些問題,提高科研論文寫作效率。

問題(1):摘要與結論幾乎重合。這一條是我見過研究生論文中最常出現的事情,很多情況下,他們論文中摘要部分與結論部分重複率超過70%。當然,我自己在評審論文時,見過重複率超過90%的人。就原因而言,個人認為是他們對摘要和結論的「作用」沒有太多認識。

對於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話引出為什麼做這個研究,然後,簡單地概述採用了哪些研究方法,然後,直截了當地說出這篇論文的最重要結果,而不是所有的結果,最後說說在這些工作之外重點討論了一個什麼現象就可以。對於論文的結論部分,不再需要把為什麼做這個研究、怎麼做這個研究說一遍了。正常情況下,應該直接明白地概述所發現的現象、結果(1)、(2)、(3)。讓人一看就知道論文發現了哪些現象、提出了哪些觀點。

至於摘要中說道的最重要結果與結論部分可能重複,作者需要採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夠直接拷貝。

問題(2):關鍵詞過於隨意。幫助研究生修改論文過程中,幾乎每一篇論文的關鍵詞我都會要重新選定與修改。最常見的問題是:關鍵詞不是實詞、關鍵詞有很多單詞組成、關鍵詞中包含不少縮寫、關鍵詞在前言中沒有出現過。其實,關鍵詞是非常簡單的,把前言或者論文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實詞挑選出來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況下,寫4、5個都會滿足要求。

問題(3):前言引文不科學。國際學術論文,對引言其實是非常重視的。通常情況下,引言可以佔到論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訴論文評審人、讀者這篇論文的意義,讓人們看完引言,就能夠對作者為什麼開展這個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1)引言過短。見過短小精悍的情況,他們只用幾句話略微介紹研究背景。個人覺得,除了通訊之類的論文,引言需要寫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獻缺失。這一條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論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其實不然,有時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獻,論文就可能會被順利錄用了。3)文獻引用只是簡單的羅列,而引文之間沒有太多邏輯。引用部分是一個完全用來講故事的階段,講故事最重要的是邏輯,而不是羅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獻放在哪個位置都要體現出他的作用。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獻過多。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工作[1-20]」。正常情況下,同一個位置放兩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讓人覺得你可能沒有讀文獻。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們沒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說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錯誤的,這就會比較麻煩了。即使有這樣的論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問題(4):實驗描述過於簡單。在一篇論文中,實驗描述的比重雖然不是很大,但是還是需要儘可能地表達清晰。一方面,讀者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如果他們想重複做一次,他們能夠按照步驟重複出來。另一方面,實驗條件變化一點,結論就可能完全不一樣。

關於這一部分,個人發現主要問題如下:1)有時候可能實驗描述太多,而似乎他們又不願意多寫,有一些朋友直接說實驗描述情況論文[**]。而他們引用的文獻有一些還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對於這樣的情況,理論上講是沒有太多問題,但是,這無疑會增加讀者的難度,誰有興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這篇文章找出來,再認真研究一番呢?2)實驗方法名稱不統一。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在摘要裡實驗方法用名稱A,到了前言裡面,就變了名稱B,到了研究方法裡面,又變成了名稱C,到了結論部分,又回到了A。而這A、B、C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問題(5):結果部分邏輯比較混亂。很多人寫學術論文,認為只要結果好就好。其實不然,好的結果有時候也是會被拒稿的,至於主要原因是論文的邏輯結構比較混亂,讓人不知道論文裡到底在說什麼。

具體常見的問題包括:1)研究結果只是簡單的羅列,而沒能把裡面的關係弄清楚。我見過非常極端的情況,就是為了把一篇論文寫得很長,把完全不相關的兩個內容放到一起,最後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說哪一件事。2)到底先寫那一部分,作者沒有計劃。有一次看到這樣一篇論文,作者先寫了部分力學性能結果,然後寫一部分組織觀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學性能,又來一部分微觀分析,和我寫博文一樣,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3)實驗部分說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結果中就完全沒有看到這些結果。還有的情況是在結果部分寫了某一些結果,但是就是不知道這些結果從哪裡冒出來的,在研究方法中沒有提及。

問題(6):圖表製作比較粗糙。作為審稿人,我在評審一篇論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後就會大致地看看論文的結構,然後,很大一部分時間會花在論文的圖片上。如果論文圖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圖片質量很差,心情就沒有那麼愉悅了。

論文圖表常出現的問題如下:1)圖片中字特別小,要用放大鏡才能夠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為了簡單,只是把機器照的圖片給出來。這些圖片在一個屏幕上看時,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壓縮到一篇論文裡面,就很難分辨了。2)多個圖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車,圖片格式就全亂。經常幫助他們修改論文,他們給我的時候,還是能夠看得不錯的,但是,如果我修改裡面的問題,圖片就亂動,讓人找不到北。3)實驗曲線,不增加誤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論文裡面說自己對實驗進行了多次重複,但是在圖片中只有一個數字。4)圖片比例值不統一。有時候一組照片,其中一張放大倍數是100倍,而另一張又變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來是方便人們觀察差別的,但由於倍數不一樣,讓人無從比起。5)表格格式不統一。有一些地方,表格採用三線,而另一些地方,則是全部實線。

問題(7):論文幾乎沒有任何討論。論文的討論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據我的觀察,研究生寫論文對討論部分幾乎是不重視的。一開始我幫助研究生修改論文的時候,都會提出這一條,後來逐漸不說了,因為,說了也沒有用,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討論部分。如果大家去看好一點期刊的論文,討論部分佔論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說,討論部分也應該佔到三分之一左右。當然,寫好這一部分確實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經驗的累積。

問題(8):結論部分羅列過多。正常情況下,一篇學術論文只需要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即可。也因此,論文的結論寫上3-4條就很多了。然而,我見過一些學生的論文,他們恨不得把論文的每一個段落都挑選一句話放到結論部分。特別是我曾經評審一篇論文,某一個作者一共寫出了十多條結論,我第一次建議他減少一些結論,結果他略微刪掉一部分,第二次審稿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直接告訴他應該整理到5條,他這才繼續提煉。

問題(9):參考文獻格式混亂。這一條,是讓我最為頭疼的事情,有時候幫研究生修改論文,我在最後寫了一條「請統一參考文獻格式」,第二次來看,還是一樣,問題多多。

就這一條,具體問題如下:1)同一篇參考文獻多次出現。這樣的問題,說實話,我自己也發生過,如果一篇論文引用50篇文獻,自己是很難發現某一篇論文是否重複引用。但,無論如何,在投稿之前,還是需要多看兩次的。2)引用論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況下,引用一篇論文基本上都會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頁碼。而有時候,他們只是寫了部分信息。3)格式混亂。有一些論文是根據A期刊的格式寫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據B期刊的格式寫的。讓人初看的時候,即使從別的地方直接拷貝過來的。4)期刊名稱錯誤。對於這一點,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個期刊名稱的International給省略掉了,結果這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期刊……。

相關焦點

  • 研究生第一篇學術論文常犯問題總結
    在過去幾個月裡面,我幫助不少研究生修改過學術論文。其中有一些人的論文的研究內容和結果非常好,但是,在他們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  現在回國了,我想應該是時候把這些問題總結一下,希望將來研究生們能夠避免這些問題,提高科研論文寫作效率。
  • 研究生寫作學術論文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研究生的學術寫作水平是其科研創新能力的直接反映,在文獻綜述、課堂匯報、學術交流、撰寫開題報告、發表學術論文和撰寫學位論文的過程中,研究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直接影響以上學術活動的效果。這不僅要求研究生能夠把握學術寫作的格式要求和基本技巧,更需要運用理性的邏輯思維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由於缺乏專業的積累和訓練,研究生的寫作能力問題頻出,極大影響了學術研究成果的呈現。賽恩斯編譯分析發現,研究生寫作學術論文常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資料的搜集、分析與綜合能力缺乏。
  • 兩省公布碩士學位論文抽檢數據:184篇不合格!4所985集體中招
    截止到今天,只有江蘇和廣東對外公布了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結果,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廣東有40篇不合格或者不達標,而江蘇有144篇不合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數據。上圖是廣東省抽查的部分數據,本輪有27個單位參評(含高校和科研單位),抽檢793篇,加上保密期剛滿97篇,合計890篇。
  • 分析了16000 篇碩士論文,大多數擁有這6個問題
    研究生在進行論文寫作時,常常注重去學習別人的經驗和優點,卻忘記了注意多數人都可能會產生的問題。所以,從關注問題入手,有利於更好地保證論文質量,從而寫出一篇優秀論文來。今天特別推薦這篇從問題入手的研究生論文研究報告,以供大家學習、收藏。
  • 26歲研究生凌晨猝死,疑因受導師學術不端事件影響重寫論文
    2019年,季新輝陷入了學術不端事件,被處罰5年內不得擔任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而這,迫使李源本就寫好的該方向論文直接作廢,導師給出了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讓李源重寫論文。面對延期的壓力,新方向的無從下手,這篇新論文遲遲難以完成,直到2020年9月,李源猝死在湖北的家中。在此之前,他已經沒日沒夜的為這篇不能面世的論文,熬夜工作了很久。我感覺我的導師好像不喜歡我」。
  • Python程式設計師最常犯的10個錯誤,你中招了嗎?
    鑑於此,本文列出了Python開發人員常犯的10個小錯誤,資深程序猿也難免會中招哦。return bar看出bug了嗎?那就是在每次調用函數前沒有對可變參數進行賦值,而認為該參數就是默認值。比如上面的代碼,有人可能期望在反覆調用foo()時返回'baz',以為每次調用foo()時,bar的值都為[],即一個空列表。
  • 一年2篇SCI論文經驗分享:注意7個問題
    SCI論文的發表對於研究生,尤其博士,是必須的一種技能,也是一道難關。對於很多學術小白而言,如何創作和發表一篇SCI論文始終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有一個模糊的認識,並沒有意識到寫作其實也是有章可循的,正所謂大道無形,小道可走。本人有幸一年發表了2篇SCI論文,下面給出一些SCI論文寫作和發表的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
  • 賣掉兩篇論文就是一輛車 副教授的生意經 背後是研究生的不景氣
    同時他還表示代寫SCI論文的市場需求很大,最便宜的也要五六萬,一年做兩篇文章,夠買一輛好車。消息傳出後,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在校研究生這樣評價:「挺能寫的,寫SCI也是本事,至少說明他的英語水平是很好的。」那麼,什麼是SCI呢?
  • JACC以學術不端為由撤回同一作者的兩篇論文,第一作者表示不背鍋
    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以學術不端為由撤回了牛津大學2018年發表的兩篇論文。其中一項研究提到的T1 Mapping技術在心臟成像方面影響頗深,曾引起眾多心臟病學專家的關注,並於2015年被牛津大學專門報導。
  • 第一篇核心期刊論文的修成記,我被拒稿4次後終被錄用
    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當論文發表後,自己再回去重新閱讀自己的發表成果,並將這篇最終發表的論文與當初第一版的論文的對比時,你會不禁驚訝:原來事情並沒有當初擔憂的那麼難,其實我也可以把論文寫得這麼精彩!那麼,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論文是如何修成正果的呢?
  • 他在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4篇SCI論文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本頂級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4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達60以上;現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10餘本國際SCI期刊邀約審稿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等榮譽;主持「江南大學優秀博士培育基金
  • 研究生再也不是混日子了,教育部今年將重點抽查已畢業研究生論文
    最近教育部發布公告,今年將對已畢業的研究生論文進行重點抽查,對存在學術不端、存在捏造事實、查重不過關的論文進行整頓,撤銷該學生的研究生學歷學位,對該研究生的導師取消研究生導師的資格。根據過去教育部對已經畢業的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的抽查結果,發現在抽查的論文中存在1%以上的畢業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的問題,已經對論文存在問題的學生研究生學歷及學位進行撤銷。
  • 16篇SCI論文就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西安交大碩士孫光宇是第一人嗎?
    事實上,孫光宇並非是我國研究生三年密集發表多篇SCI期刊論文的第一人。2017年12月,搜狐網曾報導華東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碩士生張琦在SCI期刊發表論文16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cience等國際頂級期刊。
  • 上研究生的人都在幹什麼,寫論文搞研究嗎?
    簡單的說說碩士研究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可能並不是很多大學生所想的那樣,每天都忙碌中寫論文、學術研究中,不可能三年都是這樣過來的。由於我是人文社科類的碩士研究生,所以詳細說說我們這些文科的研究生在讀研期間主要是幹什麼?或許你會發現和你上大學也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 研究生「學術之星」名單出爐!
    2019年12月13日,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  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作為交大一項重要品牌活動,自9月下旬啟動以來,通過19個院系推薦、自薦74名高科研工作水平的研究生候選人參評。  經過材料審查後,進入專家通訊評審階段。
  • 不合格的學術型碩士論文,都有這樣六種問題
    在此背景下,2015 年教育部組織了全國範圍內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共抽檢2014 年度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16275 篇,其中合格學位論文 15989 篇,佔總體抽檢論文的比例為 98.24%,不合格學位論文 286 篇,佔總體抽檢論文的比例為 1.76%在此次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過程中,採取的評議方法有三種。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三省碩士論文抽檢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
    3月以來,江蘇、廣東先後發布了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發布抽檢結果的河北,三省抽檢共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集體約談,要求「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臨近畢業季,研究生即將面臨學位論文答辯。那麼,歷次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結果暴露了哪些問題?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 分析了3篇全國「百篇優博」論文,我發現了學位論文選題的關鍵!
    研究生的培養一般定位於高層次研究型人才,而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歷程中的標誌性成果。在歐美等科學技術先進的國家,學術機構對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學位論文的質量控制非常嚴格,學術水準要求高,往往一篇博士論文就打開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幾篇博士論文就可以組建一個新的學科。
  • 寫作、投稿:青椒給研究生的三條建議
    可以從新聞、微博、微信等網際網路領域中發現問題,再結合自身已有的數據進行分析;另外,可以通過閱讀本領域的核心期刊文獻來發現問題,從已有的文獻中,換個視角、換種方法,發現其不足或還未關注到的地方。千萬不要猶豫,中間切不可斷斷續續,今天寫點,明天寫點的樣子,玩幾天了再寫點,那樣往往寫不好論文。研究生第一篇學術論文的寫作過程往往會比較煎熬,但在第二篇論文的時候,就會順利很多了,因為你第一篇論文犯的錯誤第二篇是不大可能再犯了,之後就會找到感覺和信心了,從而走得更遠。